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七十四章 罪己诏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七十四章 罪己诏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荀爱卿,现在怎么办啊?”皇帝刘协看着一旁的荀彧,一边焦急的走来走去,一边不知所措的喃喃自语道,“朕也没想到啊,当时不过就一句玩笑话,怎么就传出去了。那刘子扬也是,祭拜就好好祭拜嘛,嘟哩嘟囔的多啥呢么嘴嘛。还有那张氏兄弟,不过就一句玩笑话嘛,怎么还都自杀了,自尽就自尽吧,还死在了朕的朱雀门外。

现在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又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荀爱卿,你倒是说句话啊。”

那一日,荀彧晕厥过去之后,不一会儿便就醒转过来了。

而他醒过来之后,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祸事已经闹大了,如果处理不好,朝廷民心尽失,到时候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称,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因此在府内仅仅休息了一日,便强撑着病体起来,急忙进宫了。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皇帝陛下肯定也是如同按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正是需要自己的时候。

果不其然,当他见到皇帝的时候。刘协都没让他下跪,甚至还亲自把他搀扶到了一旁坐下。

这皇帝陛下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礼贤下士”啊,不过也只是在他自己觉得需要礼贤下士的时候。

荀彧本来正在低头思索,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听到皇帝如此讲话,不经意的皱了皱眉头,随后还是抬起了脑袋,不紧不慢的说道,“回禀陛下,关于此事。不管曾经发生了什么,现在客观的事实是,张郃将军战死沙场,他的几个儿子和全家满门也都已经自尽了。

现在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平息民愤,和朝内大臣们的议论。当今天下百姓对此事议论纷纷,如果处置不当的话,恐怕...”

听荀彧说到这里,刘协急忙说道,“荀爱卿,一切都听你的,怎么办都行。”

见皇帝都如此说了,荀彧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当今之际,恐怕只能请陛下,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刘协听后不免惊讶道。

罪己诏,事关天子颜面,就在荀彧以为自己还要费上一顿口舌之时。

眼前的皇帝陛下,他竟然同意了,“就依爱卿所言,朕这就下‘罪己诏’,只是如何下笔,还有劳爱卿代笔。”

荀彧就那么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心中百感交集。

这“罪己诏”本身就是为了皇帝自己纠正自己的过失,彰显自己的宽仁和知错能改的,又怎能假手于他人,这皇帝陛下还真是...

外宽内忌、暴虐无恩、多谋少决......

这位皇帝陛下身上的缺点不可谓不多,更重要的是,自己曾经在某人身上见过这些,最后那个人的下场自然不是太好,而那个人叫做袁绍。

只是自己身为汉臣,又怎能......

刘协被荀彧盯得有些发毛,不禁轻声问道,“荀爱卿,朕方才的话语,可有所不妥?”

荀彧这才回过神来,随之俯首一拜道,“臣愿为陛下代劳。只是,在陛下吓‘罪己诏’的同时,还要大肆追封张郃将军和张家五子,甚至鄚[mò]侯府的那些府兵和家丁们的家属都要好生抚慰。

另外对于大鸿胪.刘子扬,陛下也当多派使者、医官予以探望。这样才能真正的向天下百姓,彰显陛下您的仁慈和改错之心。”

刘协听完,连忙说道,“好,好,好,就依爱卿所言,这一切,爱卿的尚书台放手去办即可。”

荀彧随即点点头接着说道,“此事宜早不宜晚,一来民声鼎沸,若不即使拦阻,恐生意外;二来,如今接近年关,各地州府属臣,皆在来京的路上,若是晚了,恐有别有用心之贼借机生事。”

此时的刘协早已魂不守舍,没了自己的一点儿主见,荀彧说什么他都点头称是,也不管是对还是错,“就依爱卿,就依爱卿。尽早办理,越早越好。”

......

荀彧的办事效率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堆事情,他竟然短短一个晚上就全办妥了。当然办妥这些事情的代价,就是已经年过古稀的荀彧,再一次的彻夜挑灯奋战。

次日的许都朝会,不待众人刚刚上朝有所反应的时候。

负责宣读圣旨宦官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就在整个大殿之上,清晰的传开了。

“朕以凉德,缵[zuǎn]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德行不休,出口妄言,以致使忠臣良将之后自戮于朱雀门。深夜思惟,业已不胜愤愦。

朕特此诏封,故镇军大将军张郃,追封其为大司马,大壮侯。张家长子.张雄为征东中郎将,忠侯,以王侯之礼葬之。其余四子因无官身,特追封为行军都尉,贞侯,皆以大夫之礼葬之。将军府内所有府丁,以国士之礼葬之。其在世家眷,特赐良田五十顷,耕牛十头。大鸿胪.刘晔,忠勇有加,特加封其为行司徒,仪同三司,金五十斤,蜀锦百匹。

今,特颁此招,以章朕之过失。望众臣日后多加督导,以匡朕之无意之失。”

待宣读《罪己诏》完毕,朝臣之内顿时议论纷纷。

谁也没想到,这当今天子竟然能够如此果决的就下了这《罪己诏》。

曹操和钟繇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之中尽是凝重的意味,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皇帝,更是小看了这荀彧。

正当大殿之内嘈杂纷飞之时,只见那龙阶之上的刘协缓缓站起身来,不紧不慢的说道,“诸位臣工,”众人闻言迅速安静了下来,“张家父子之事,实非朕之本意啊。那日,朕只为图一时的口舌之快,不曾想竟然酿下了大祸,如今悔之晚矣。此皆赖朕,与荀令君无关啊。”

台下的荀彧闻听此言,急忙跪下大呼道,“臣有罪。”

刘协见此又一次“礼贤下士”的匆匆跑下台阶来,亲自将荀彧搀扶起来。

好一副君贤臣恭的景象,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站在这大殿之上的人,又有一个是那种可以被简单糊弄的傻子呢?

只见那刘协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悲切的说道,“此朕之过也,反连累了爱卿受苦,朕心不安啊。传令,将朕的这份《罪己诏》,速速传告天下各州,让百姓知晓,以安朕心。”

“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快来看啊,快来看啊。城门口好像又贴出了什么告示。”

“罪己诏。朕以凉德,缵承大统......”

“哟,真没想到诶,咱么这位皇帝陛下,竟然真的为了自己的一句话,下了罪己诏了。”

“或许,那日陛下真是无心之失吧?”

“我感觉也是。堂堂九五之尊,竟然能够放下颜面,写下罪己诏,啧啧啧”

“你看见没有,张郃老将军被加封之大司马,大壮侯了都。这‘大壮’,本朝迄今为止也只有聊聊数人才有此殊荣啊,而且张家五子各个都被追封了侯爵。”

“是啊,是啊。甚至就连那些府兵和杂役们的家眷都被赐了田地。要是让我拿一条命换这么多的良田还有耕牛,我也心甘情愿啊。”

“你,就你,怕是没有那个福分啊。哈哈哈”

......

人们总是健忘,人心也总是易变的。

前一天,众人还在义愤填膺的替张郃他们鸣不平,可今日在看到了朝廷对他们的追封,以及能够亲眼看的到的良田和耕牛后,就忘了昔日他们所曾受过的屈辱,反而感恩戴德起来,

他们都忘了,真正受屈辱的人,都已经死了,这些所谓追封,于事无补,充其量也仅仅只能聊表歉意罢了。

水无常势,人无常态。人心亦是如此,人也都是功利的。

就这样,这么一场滔天祸事,在荀彧的呕心运转之下,再一次的烟消云散了。

只是,虽说事情已经化解,但是这颗种子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所有人的心里,再也抹不掉了。大部分百姓通常是愚钝的,但是那些真正掌兵、掌权的官员,以及所有天下读书的士子们,这点儿收买人心小伎俩可并不能把他们糊弄过去。

只不过,张郃本就已经是“保皇派”的人了,曹操自然不便再强出头。他即使想,也得考虑自己手下的这群曹氏宗亲的感受,既然天下悠悠众口都已经堵住了,这事儿也就如此罢了。

这是发生在建安三十五年冬,年关之前,帝国内的最后一件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