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四十二章 战前准备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四十二章 战前准备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话说另一边,曹丕、曹彰等一干人,也正在帐内密谋今天所发生的的事情。

曹彰眉头微皱,不紧不慢的说道,“二哥,今天张郃敢带兵前来逼营,与我等刀兵相向,看来已然是打算撕破脸面了。”

曹丕坐在一旁一言不发,扫视了一周之后,目光在辛毗身上停留了下来,轻声问道,“辛侍中,对今日之事有何看法?”

辛毗、孙礼虽然未在事发当场,可事后听闻转述之后,也感觉紧张异常。想想也是后怕,若非自己二人带兵赶到,今日之事还不知当如何收场。

辛毗沉默了一会儿,抬头慢慢开口说道,“回世子殿下,大将军。以在下对张郃的了解,今日之事恐不仅仅是张郃之谋,此等事情,那刘子扬(刘晔,字子扬)绝对脱不了干系。如今我一十五万大军已经聚齐,豫州和荆州的马镫也已经到了。不日我等必将挥军北上,张郃虽无带兵之权,但刘子扬绝对会设计,让他领一路偏军北上,就看让他带哪路大军了。”

辛毗与张郃昔日里都曾是袁绍的部下,一个作为其帐下顶尖的谋士,另一个做为其帐下顶尖的将军,自然相知甚深。更何况,后来二人又共同效命于曹操帐下几十年。虽然如此,但是二人的私交不多,也不是太好。

听到这里,曹彰停下了脚步,点点头接着补充道,“辛大人所言有理。此时,我北地已经有一十五万大军,对付匈奴已然不是问题,届时自当兵分三路北上。中路军自然由本将军亲自统领,曹休将军可随军做副将,加上辛毗大人带来的四万兵马,共计八万大军,自雁门北上,辛侍中暂行军师将军一职,随本将出征。

左路军有破虏将军.陈玄伯的(陈泰,字玄伯)一万八千骑,此时正驻扎司隶。

右路军有征虏将军.泰初侄儿(夏侯玄,字太初)的一万五千骑,此时正驻扎在幽州。

孙礼将军所带来的的三万冀州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孙将军统领前往幽州,与太初将军会和,共计三万大军从幽州上谷郡一同北上。

剩下的一万五千骑,本将军打算让张郃和刘子扬统领,前往幽州与陈玄伯会和,共计三万三千余骑,从司隶冯翊郡北上。

还烦请二哥、仲权侄儿(夏侯霸,字仲权)率领剩余的一万人马留守雁门,分驻各个险要隘口。

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辛毗听完曹彰的部署和安排,思索片刻,疑问道,“大将军,对于其它安排,下官并无觉得不妥,只是让张郃率兵作为左路军主帅,前往陈泰所在的司隶州.冯翊郡,恐怕......”

曹彰似乎看到了辛毗心中的担忧,微笑道,“辛侍中,有话但讲无妨。”

辛毗双手略一抱拳,接着堪堪说道,“昔日里,张郃镇守关中数十年,颇有威名,让他重回关中是否有放虎归山之嫌?另外,那陈玄伯乃是荀令君的得意门生,荀令君对他更是倾囊相授,它自然也属张郃一派。

张郃老谋深算,刘晔多智近妖,陈泰后生可畏,此三人放在一起,不可不防啊......还望将军三思啊。”

曹彰心中暗暗发笑,看来陈泰这个隐藏的身份,无人知晓还是好的。随后微微一笑,对辛毗说道,“辛侍中无需多虑,本将自有谋划。”

见到曹彰这么说,辛毗和众人也就不再言语。

而曹丕虽然是魏王世子,但是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之事,只要有曹彰在场,他也从来不插手。

眼见众人不再有异议,曹彰一锤定音道,“好,既然诸位再无异议,就这么定了。兵贵神速,辛侍中、孙将军稍事休息一天,后天升帐点将,出兵北伐。”

“诺.......”

随着众人渐渐的散去,这偌大的营帐之内,又只剩下了曹丕和曹彰两兄弟。

眼见四下无人,曹丕意味深长的一笑,不紧不慢的对曹彰说道,“黄须小弟,你今日如此安排,恐另有深意吧?”

眼前这个铁塔似的大汉,挠挠脑袋,嘿嘿一笑,脸上尽显憨态。

也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他才会在兄长和父亲之前流露出些许憨态来。恐怕任谁也不会想到,平日里八面威风的大将军,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幕。

曹丕看着眼前这个憨憨傻傻的弟弟,不由的就想起了一些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那个时候,长兄曹昂还健在,还没有上战场。

自己兄弟四人,虽是同父异母,但感情颇深。

小兄弟三人,自小顽皮,尤其是自己和黄须儿,更是顽劣,当然每次胡闹也都会拉上那个小跟屁虫子健(曹植,字子健)。

而每次三人惹祸之后,也都是长兄曹昂出来护着自己小哥仨,才不至于被严厉的父亲打。

那段时间,是自己最无忧无虑的时候。

后来,时间再久一些,长兄作为曹家长子,自然得担负起家族的重任,便开始跟着父亲上战场了。

清晰记得,那年出征前在,兄弟仨在城门口给兄长送行。大哥宠溺对自己说道,“兄长我不在,你要照顾好两个弟弟,不要顽皮,要听话。如果再惹祸挨打,可就没人帮你们拦着了。乖乖的,等大哥回来了,给你们往回带礼物。”

说罢,摸了摸三兄弟的小脑袋,便上马离开了。可即使已经上了马,还一步三回头的冲自己哥仨喊着,“你们几个小家伙要好好做功课,大哥回来要检查的。”

可是他们再也没有等到他的回来。那年自己不过才十二岁,黄须儿九岁,而子健才堪堪六岁。

当自己兄弟三人,哭闹着围着父亲要大哥的时候,父亲只是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眼睛里有着自己当年所看不明白的悔恨和羞愧。

后来黄须儿也还是一直叫着自己“二哥”,但自己也从来没有介怀过。因为在自己兄弟仨的心中,那个“大哥”只有他。

再后来,自己怨恨过父亲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知道了大哥真正的死因之后。

止到有一天深夜,自己无意间经过大哥所居住的房间爱你是,忽然察觉到房间内竟然亮着灯。自己刚想进去查看,发现竟然是父亲在里面,抱着故去的大哥衣物,喃喃自语。

也是在那一刻,自己才突然明白。是啊,大哥死了,自己是伤心,可最上心还是丢失了儿子的父亲不是?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自己原谅了父亲,也从心底里主动承担起了家族的重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算一算,大哥去世也有二十多年了,自己如今快不惑了,都到了比当时的兄长,还要大的年龄了。

......

只见曹彰挠了挠脑袋,嘿嘿一笑说道,“着一切都瞒不过二哥的眼睛。不错,今日安排确是小弟特意为之。中路军、右路军自然不必多说。左路军如此安排,其实是故意,正中张郃刘晔下怀。这样正好堵住他们的嘴,他们自然也就无法再说什么。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陈玄伯(陈泰,字玄伯)其实是我们的人。这样我们也正好可以做些文章,还请二哥休书一封,密信于陈玄伯,于他一些计谋,命其见机行事即可......”

曹丕听完,一边无奈的摇着头,一边伸出右手食指点着眼前的弟弟,“你呀,你呀。哈哈哈......”

说完二人相视一顾,哈哈大笑起来。

......

一日时间,很快就那么过去了。

第三日清晨,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习习微风吹在人的脸上,痒痒的,很舒服。

雁门关,汉军大营内,数万大军鸦雀无声的簇拥在高高的点将台四周,等着台上征北大将军曹彰的出征前的训话。

只见那曹彰全身甲胄,一手执令旗,一手搭在腰间宝剑之上,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之上。环视一周后,眼见各营众将官均已聚齐,曹彰便底气十足的喊道,“众将士,数月前,匈奴犯我国土,掠我钱财,杀我百姓,此诚是可忍孰不可忍。

匈奴窥视我中原久已,自先秦以来,迄今已有五百余年。

扫平匈奴就在此时,今日诸位便将立下不世之功。”

“杀!杀!杀!杀.......”

台下的众将士听闻此言,心中无不欢喜。一时间喊杀声,响彻云霄。

眼见士气已足,曹彰挥手示意鼓手敲响点将鼓,鼓声起,呼声落。

“众将听令!”

“司隶校尉.孙礼”

“末将在!”

队伍前排中,满副盔甲的孙礼双手抱拳,行军礼,走出队伍,大声答道。

“命汝,暂行横野将军一职,领兵一万五千,前往幽州,会同征虏将军.夏侯玄,共大军三万,兵出上谷,挥师北伐。”

“末将领命!”

“中领军.曹休”

“末将在。”

“命汝,领本部虎豹骑,随本将军共兵马八万,兵出雁门,挥师北伐。”

“末将领命!”

“侍中.辛毗”

“微臣在”

“命汝,暂行军师将军一职,随本将出征。”

“微臣领命!”

“持节令.张郃”

张郃虽然贵为镇军大将军,同曹彰一样,也是一品武将。但此时他只能督军,不能领兵,所以镇军大将军一职,在这里可以说等同虚设。

中路、右路两路大军都已点将完毕,他刚打算要出声发问,没想到台上的曹彰反而直接点到了自己,以至于一时间惊讶的竟然有点不知所以然,忘了应答。

曹彰在台上见张郃没有动静,嘴角不经意的漏出一丝微笑,再次大声喊道,“持节令.张郃”

这时一旁的刘晔急忙轻轻的推了推张郃,他才反应过来。

急忙抱拳走出队伍,大声道,

“末将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