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九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九十九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冀州信都书院搞得风生水起的同时,其它的州郡也并没有闲着。

画面一转来到荆州,自被建安末年益州庲[lái]降都督.王平的叛乱殃及池鱼之后,如今的荆州早已经不是江东四大家族的天下了。

五年前,江东建邺城外的饮马河畔的那一场大屠杀,不仅斩断了大汉的最后一丝气运,气死了最后的撑天之柱荀令君,更是毁灭了江东之地的百年气运。陆、顾、张、朱四大家族,六万余人,几乎损失殆尽。仅有聊聊数人,在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帮助之下,才逃过了那场灾难。

当今大魏朝的皇帝.曹丕在继位后的不久,便下发了诏书,赦免了所有故四大家族幸存人员。因此那些个幸免遇难的几个人,才能再一次的回到阳光里活着。只是族人们已经全部都没有了,只剩下自己这么几个人,又还能有多大的作为呢。复兴家族的希望肯定是微乎其微了,即便是可以,那最起码也得是几十年之后了。

东吴最后的名将,陆逊之子.陆抗;明相顾雍之子,顾穆;内事不决问张昭的儿子,张休;以及最后的一位老将,朱恒。以他们为首的六万人,都死在了当年的饮马河畔,因此当时的监斩官,现如今的扬州刺史.贾充,也被人贴上了酷吏的标签。虽然那是大汉朝廷,或者说汉献帝刘协的命令,可这个锅总得有人来背。

当然,在那个时候贾充和陆抗是有一些个人恩怨的,而他这个人又是睚眦必报的性格,所以当朝廷任命他为监斩官的时候,其实他内心还是很欢喜的。虽然,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做过任何刑场的监斩官,想想也是,无论换成谁,当看到六万颗人头落地,几百柄鬼头刀都卷刃了,和血流成河的场面,应该都不会想再经历第二次了吧。

而当四大家族消亡之后,实力稍微差一些的步氏一族和诸葛一族,自然便顺位而上,成为了江东之地首屈一指的大族了。

步氏一族的族长.步陟[zhì],如今已经是六十七岁的高龄了。这位老人谨慎小心了一辈子,也才得以历经孙权、孙皓、刘协和现如今的曹丕,几代君王的统治,以及无数次的危机后,他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东吴大帝孙权去世之后,他作为孙权的老丈人,更是与朱恒共同作为顾命大臣。后来朱恒因为兵败被撤了职之后,可他却依旧如故。再后来,东吴投降了朝廷。按理来说,他是江东还在世的众人当中,年龄和资历最老的。无论如何,这扬州刺史的位子,也应该由他来做,而不是年纪轻轻的陆抗。甚至一直唯他马首是瞻,私底下更是将其作为亚父对待的诸葛恪[kè],都被封为了扬州别驾。

可对于自己只是被封做了一个九江太守,而陆抗和诸葛恪,这种子侄辈分的人高了自己一头的事情,步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愤怒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是一如往常的平静。即便众人都为他愤愤不平,可他自己却欣然接受了。此人能屈能伸的本领,由此可见一般。

东吴归顺朝廷之后,或许因为危机意识,江东四大家族抱团,而陆抗也曾亲身来邀请过他。本理说,这种事情,如果不同意那肯定就是反对了,两方之间的关系也肯定会闹僵。可不知为何,步陟的一番言辞之后,对方并没有与他翻脸,反而还依旧保持着对他的尊敬,甚至他还教导与他关系极好的诸葛恪,也从中脱身了出来。

因此,在后面四大家族被灭门的时候,江东的大家族,也只有他们两个家族幸免于难了。在不久后,曹丕代汉继位,更是封他做了扬州治中,并代理扬州州立校馆长一职。甚至连他的儿子,步协和步阐都做到了扬州郡县下面的郡丞之职。虽说,这治中一职在扬州,依旧还是比不上刺史和别驾,但步陟对于这些却已经是十分的满意了。

顾荣,字孝先,东吴故丞相顾雍之孙,豫章太守顾穆之子。也是当年四大家族中,为数不多幸存的人员之一。他生性好动,当初江东四大家族遇难之际,正逢他没心没肺在南面的交州游历,因此才得以逃过一劫。

当时的步陟看到扬州的情况不对,便急忙派出与顾荣年龄相仿,关系较好的次子步阐,南下寻找于他。旬月之后,步阐终于在一处大山之中,找到了他,也可以说顾荣能够逃过一劫,步陟和他的儿子步阐着实功不可没。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步陟和步阐,那顾荣只要离开交州境,一脚踏入扬州的地界,就肯定会被抓,那顾家的香火肯定也肯定会完全断绝了。

而顾荣在交州游历的消息,时任交州牧的车骑大将军.曹仁肯定是知道的,不过他在领兵攻灭东吴之后,也曾听说过顾荣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因此,他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诏令,去搜寻捉拿顾荣,而是特意的放了他一马。当然,前提是他知道这个诏令是皇帝下的,而且也并不是当时丞相.曹操的本意。如若不然,就算顾荣和步阐再能躲,又怎能逃得过大军的搜捕呢。

四大家族被灭的一年之后,曹丕顺利成章的带汉继位,继位后不久他便下诏赦免了四大家族的罪责,而顾荣也才得以重归江东,去祭拜那些已经死去的族人们。在经历了灭族大难之后的顾荣,将昔日的那份放荡不羁和活泼好动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沉稳和儒雅。

如今,六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啊。那顾荣也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而是变成了一个也有了自己家庭的中年人。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妻子竟然是一位自幼就一直爱慕他的,出身步氏一脉偏支的一位族女。

若是四大家族没有被灭的话,这名族女肯定是配不上作为顾氏一族嫡长子的顾荣的,可是现如今顾氏早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顾荣也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了无依无靠的单身一人,相反应该是如今的他已经配不上那位族女了吧。当然,这其中顾荣能够顺利的娶到那位族女,作为族长的步陟,在当中是帮了不少忙的。

现在的顾荣,已经是一个二十九岁,明年马上就要而立的中年人了。或许是出于对他的爱惜,也或许是出于对他的怜悯,这几年步陟对他很是照顾。因此,顾荣才能在这个年纪,便担任了扬州治中从事,并兼任了扬州州立校馆的执事,帮助步陟管理校馆的一切事宜。

顾荣自幼聪慧,很有才名于江东之地,东吴未灭之时,他便以少年之身,被人举为孝廉,更是得到了当时孙吴朝廷的征召,可都被年轻气盛的顾荣给推掉了。当然,那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无心政事,只想着一心游历帝国山水。他多年游历,看过了太多的民间疾苦,本来他对汉室就没什么好的印象,心中反而是对曹氏一脉比较钦佩。在经历了灭族之痛,而新任皇帝.曹丕又赦免了他的家族之后,他对新的朝廷也就更加的钦佩和忠心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才开始停下自己的脚步,将自己这么多年来,所见所闻的积累付诸于实践。几年下来,他也因此变得更加睿智了。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步陟对他的帮助和栽培,如今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步陟管理扬州州立校馆,而扬州校馆也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着。

自大魏代汉以来,扬州和荆州作为帝国最为稳定的两个大州,一直在欣欣向荣的向前发展着,而且这么些年以来,朝廷一小半的赋税都是来自于这两个州,由此可见荆扬二州着实富饶天下,建邺城也再次的成为了帝国东南一带的经济中心。

一方面是因为,荆扬二州乃是帝国少有的鱼米之乡,水源充足,人丁又兴旺,只要不乱折腾,想不富饶都难哦。另一方面,江陵王.曹植大人,每每有了新的发明和想法,像什么水排、造纸、雕版印刷、胶泥活字印刷等,都会首先在荆扬二州付诸实现。因此,这扬州也成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地,可是占了不少的光的。

尤其是当年,曹植和韩公至率先提出,解除对商贾的重税围困,也很大方面的刺激了这敬仰二州商业的发展。再加上水路、汉路,路路畅通,商人们脑回路转的又比较活跃,更是大大贡献了对朝廷的赋税。而府衙有钱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和发展其它的事情。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扬州的州立校馆的规模,比其它州的州立校馆都要大上不少。

另外,帝国中现如今的书籍,有很多都是被商贾之人从扬州给带出去的。

人穷志短,人富气长。这样的富饶之地,自然也不乏有才、有志之士。扬州的兴学之事,也得以有了更好的发展,顾荣也才得以又施展之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