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七章 崔昶说詹台(上)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九十七章 崔昶说詹台(上)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崔昶[g]看着詹台身边,跪着的一众随行人等,也随即说道,“诸位快快请起,老夫此番前来并不是了为了公务,诸位也就不必如此大礼了。”说完他又转头看向一旁的詹台,面带笑容的说道,“早就听说过詹台将军年少有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还望詹台将军,莫要怪老夫今日才姗姗来迟,前来拜访啊。”

一旁的詹台闻言,也急忙赶快惠华道,“刺史大人这话言重了,按理来说怎么着也应该是晚辈去看望您的。可是一来,晚辈怕您公务繁忙,贸然前去再打扰到您。这二来,晚辈如今务农在家,已然没有了官神,如果以百姓之身去的话,又怕坏了礼仪。因此还请刺史大人您,多多见谅啊。”

话虽然这么说,可崔昶自然不敢把詹台当做普通百姓来看待,说不定哪一日皇帝陛下心血来潮,一道起复的诏书下来,面前这位年轻人就会官复原职了,说不定还会更进一步呢。如若不是这样的话,自己又何必大老远的跑到这偏僻的大山之中呢。

看着眼前这位虽然位高权重,但依旧不持功自傲的年轻人,崔昶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只可惜他是个匈奴人,要是一个汉人就更加完美了。

崔昶在旁一边捋着胡子,一边笑呵呵的说道,“詹台将军这是哪里的话,我冀州刺史府和冀州崔氏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只要你想来,随时都可以来。”从战场上归来的英雄,向来也都是受人尊敬的,崔昶这番话有客套的成分,但是绝对也有发自肺腑真情实意的诚挚。

崔昶一边回答着,一边打量着詹台身边那名貌美的年轻夫人,眼睛微微一眯,随即接着说道,“想必这位应该就是詹夫人了吧,您的名声可一点儿不比詹台将军差呀。”

被说到的那个年轻的女夫人,自然也就是詹台的妻子,赵家屯的王莺儿了,只见她闻言随之对着崔昶施了一个万福,同时轻柔的对着发问的前者说道,“臣妾詹王氏莺儿,见过刺史大人,臣妾这厢有礼了。”

对于这位一品夫人的行礼,崔昶这种自幼深度圣贤书的人,自然不敢怠慢,随即也赶快对着她深深一揖道,“不敢受夫人如此大礼”,詹台虽然此时在野,而且他现在的身份模棱两可,可是王莺儿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品诰命夫人,“英雄难过美人关,不爱江山爱美人。詹台将军为了夫人您,可是连皇帝陛下的赏赐都推辞了。詹台将军为红颜勇辞征召,如今可是已经传遍天下了呀。”

王莺儿闻言,先是微微一愣,可终究还是还是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微微的一笑而过了。

众人一番寒暄之后,便在当地詹台的引领之下,一起来到了詹台在屯子里的新家。如今,詹台和王莺儿的新家,也早已不是当初毌丘俭治伤之时的那间小茅草屋了,虽然还是比不上城里那些高官的府邸,但是最起码也已经宽敞和亮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许多了。

不多久,众人便来到了詹台的新家。只见那小小的茅草屋,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两进两出的小庄园。白墙青瓦映入了崔昶的眼帘,一切显得都是那么的自然。

而其余的众人,自然也知道崔昶此次北上,是有要事与詹台相商,要不然他也不会以刺史之身,亲自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于是乎,在来到了詹台的新家之后,迎接的一众人等便很知趣的退下去了,给他们二人单独的留下了一份儿宁静。

此时,这座小庄园的会客厅里,崔昶正坐在大堂的客座的首位,打量着这院子里的一切。少时之后,只见他缓缓开口不紧不慢的说道,“詹台将军的这座庄园,还是略显简陋了一些,不过想来小将军天生好静,住在这里也还算合适吧。”

崔昶作为清河崔氏一脉的族长,自幼便是锦衣玉食长大的,对于这么一个两进两出的小院,自然是进不了他的法眼的。不过他对詹台还是不太了解,詹台自幼在北方的苦寒之地长大,逐水而居,吃过的苦自然也很多。如今有一个安稳的落脚点,他早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更何况还有佳人陪在身边。

作为这座小院的主人的詹台,此时正端坐在大堂正位,他闻言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缓缓开口道,“不瞒刺史大人,晚辈对这些倒是并没有太大的要求。我自幼孤苦,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如今能有一个安稳的住处,有家人相伴,已然知足。心安之处便是吾乡,所以现在的这些,对于晚辈而言,已然大善。”

听到这里,崔昶的眼睛不经意的微微一眯,心中对这个年轻人更加敬重了几分,而眼神也不由的更亮了一些。

当然,崔昶也并没有忘记此次北上的目的,寒暄已然到位,于是他开始切入主题的说道,“詹台将军可知,老夫此次北上是为了什么?”

看到对方已经挑明了,詹台嘴角不经意的一勾,轻声说道,“想来刺史大人,不远数百里亲自屈身来到这小小的赵家屯,肯定是有事需要晚辈帮忙。晚辈能做到的,一定做到。晚辈做不到的,想必此时大人您,也一定能体谅我的苦衷。另外,有些事儿,还是要跟大人您这知会一声。您是知道的,我这个人比较恋家,如果大人您也是跟以前来这儿的那群人一样,是来当说客,想让我出山为官的话,恐怕就是要让您失望了。”

此话一出,堂下的崔昶依旧面不改色,似乎詹台的这番话早在他的意料之内。是啊,当初连皇帝陛下都推辞了的人,如今又怎么可能会接受州郡里面的征召呢。

话音一落,崔昶面带笑容微微摇头说道,“看来詹台将军,是误会老夫的意思了。虽说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老夫此番前来,还真不是为了此事。”

这番话下来,倒是把詹台给弄不会了。崔昶也不愧是能够当上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门望族的一族族长的人物,此话一出,立时便把说话的主动权掌握到了自己的手里。

只见那詹台,眉头微微皱起,随即疑惑的问道,“既然不是为了此事,那大人您来此,是......?”

崔昶见状,随即接着轻声说道,“想必詹台将军也知道,自我大魏皇帝陛下代汉以来,万民归心。当今皇帝陛下,戎马未歇,却先兴教化,在各地州郡建校馆。此举,也正是为了让天下的黎民百姓,可以生活的更好一些。另外,故丞相.钟繇大人在世之时,也对这兴学之事很是上心和推崇,并提出取百家之长,教化天下万民。

因此,我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在此得到此诏令的第一时间,便召开了家族大会。随后,更是自讨腰包,耗费了数百万钱,建造起了那‘信都书院’。可是如今,我信都书院却遇到了困难,所以特意来此,向詹台将军求助来了。”

听到这里,詹台更加的疑虑了。

对于这声名远扬的信都书院,天下之人都知道,身在冀州的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当初,皇帝陛下刚刚继位,他们便自己掏钱铸造了这信都书院,而且因此皇帝陛下还亲自给这个书院踢了牌匾,如今那道御赐的牌匾正悬挂在信都书院的山门之上。

想到这里,詹台眉头更加的紧皱了,可自己向来只会放牧和打仗,这书院之事可是一窍不通啊,他们书院中的事情又有什么事,是我能够帮忙的呢。

于是乎,詹台也接着说道,“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为了冀州百姓,而兴建天下第一所书院的大义之举,晚辈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后生晚辈也不过只是一介武夫,这书院之事,可是一窍不通啊。只恐怕,晚辈有心无力啊。”

眼看詹台已经一步步的,被自己引到了自己设计的话圈子里,崔昶此时的心里也是窃喜不已,可是他的脸上还是依旧平静如水,并且还挂上了一丝丝的愁容。

只见他微微长叹一声说道,“詹台将军,这书院兴办之要素,无外于那么几点。一、校所;二、书籍;三、钱财;四、教瑜。我崔氏一脉,虽然不甚富贵,但是钱财还是有一些的,因此这前三点都不算什么,如今难就难在这第四点上了。

昔日老丞相.钟繇大人在朝堂之上,曾经提出,当今天下的校馆应当学习上古时期的‘稷下学宫’,不分贵贱,不分派别,只要是有用的,有利的统统都教授给学院的学生们。于是乎,自国子学和太学往下,各州郡的国立校馆也好,私立书院也罢,都在到处搜寻着各学派的大家,然后恭谨的请到学员中担任教瑜。

可是现如今这天下的校馆和书院,又是何其多也?因此,各州郡内,但凡稍微有点儿名气的各学派大家都已经被请走了,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捉襟见肘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