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二章 乌梁素海有双城(下)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九十二章 乌梁素海有双城(下)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只见那赵俨.赵伯然一边捋着胸前花白的胡子,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诸公所疑虑,也在情理之中。五百余年前,魏人卫鞅帮助秦孝公.嬴渠梁在秦国实行变法。为了使秦国变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将秦之都城从栎[yue]阳,迁之咸阳。在当时咸阳可还只是荒凉一片,并未有丝毫的尺橼[yuan]片瓦,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在秦孝公之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莫过于战国七雄之魏国,而当时魏国都邑.大梁城,乃是当世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城市。魏惠王在建造它之时,其大小南北东西城墙约三十余里,四周城门一十二座,城墙五丈,城内大街十余里,可容纳百姓二十余万人。

可卫鞅所设计的咸阳新城呢?南北之城墙约十二三里地,东西之城墙约十五六里地,四周城门一十六座,城墙高约六七丈,城内大街一十五里之长,可容纳官绅百姓三十四万口之巨。

而当时的秦国虽然名义上是个公国,而且位列战国七雄之一,可早已经名不副实,着实疲弱的狠,甚至其它比它弱小的侯国都干上前去其辱它。迁都咸阳,是所有人都同意的,可是除了卫鞅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同意如此筑城。即便是当时专业的冶作大匠,也觉得卫鞅的对咸阳城的规划,有些过于奢靡和铺张浪费了,甚至以为魏国的都邑.大梁城作为咸阳筑造的模板就行。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十余年后,东方六国的商人开始陆陆续续的穿过函谷关,进入咸阳城商贸互市,为大秦带去了无比巨大的财富。再百余年后,大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快速的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卫鞅变法的基础,可其中必然也有咸阳城超前意识的原因啊。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咸阳成为了大秦帝国的都城,城中百姓又何止一二十万呢,每日里来来往往的人都不下万余人。也就是到那个时候,才彰显出了卫鞅的深谋远虑。我等今日所铸造之瀚海双城,与那昔日的咸阳城建城之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等不能光看眼前,得向长远的方面去看去想。”

说到这里赵伯然停了下来,面带耶诺的向一旁的曹真问道,“子丹兄(曹真,字子丹),你可知这草原上和大漠之中的胡人,有几多呀?”

被问到的曹真,略一思索之后,张口说道,“不瞒伯然兄,在下对这个还真没怎么研究过。只知道子文兄弟(曹彰,字子文)廓清大漠之后,迁匈奴全族入我中原之地,那时的匈奴人口不下八十万。如今,匈奴人已然尽数前往我大魏了,想必这北方的胡人应该没有多少了吧?”

赵伯然闻言,微微一笑,接着坦然说道,“看来子丹兄的记性不错,十余年前,匈奴南下之时确实有不下八十万的男女老幼迁入了我中原,草原和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漠的胡人势力为之一缩。如今经过了十余年的修养声息,各族的胡人早已经恢复了元气,甚至更胜匈奴在世之时。

不说别的,咱们先说鲜卑一族。起初,鲜卑轲比能为首领之时,鲜卑族共有五个部落,分别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和秃发部。五胡叛乱被帝国平息之后,慕容部、段部和秃发部被宇文部和拓跋部所瓜分,投降了大魏的两部首领拓跋力微和宇文浪,也被我朝廷分别封为了,鲜卑左单于和鲜卑右单于。

早在五胡叛乱之前,那鲜卑一族便有人口不下六十万。虽说轲比能在率领他们叛乱之时,他们一族被我大军斩杀了不少人,可是死的大多都是族中的军队。他们的部落人口,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如今,距离那场叛乱也已经过去快要四年了,鲜卑一族早已经恢复了元气,而且部落中的新生儿的数量也早已经上来了。如今鲜卑一族的人口,并不少于匈奴强盛之时哦。

这还之时鲜卑一族,还没有算幽州西北部石令的羯[jie]族人,乌丸人,扶余人,以及辽东的高句丽、辰韩、马韩等胡人部落呢,这样真的全部加起来,人口何止二三百万啊。所以啊,这二三百万人在这荒凉之地,如果生活的不好,那么他们就会骑上马,拿起刀南下屠戮我北地的百姓,抢夺他们的财物啊,诸公我们在这里任重而道远啊。

因此皇帝陛下,才会想出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够让北方的胡人不再南下掠夺,又能让他们手中的骏马、皮货之物为我中原所用,另外我中原之地货物的销路,又能多上一些,如此美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自辽东公孙渊被剿灭,辽东再次设立郡县,以及鲜卑、乌丸等族向我大魏俯首称臣以来。我中原之地的百姓北上的,冬去的,西走的,更是比比皆是。再加上北方本有的二三百万胡人,具体这草原和大漠有多少人口,大家可想而知。等将来,草原各族和我大魏国互相通市,来来往往的人口,何止几十万。

而我们现在所铸造的瀚海双城,不过是两座城墙四丈高,周长十余里,每座城仅仅能够容纳人口十余万的,两座城池罢了。别说跟当年的咸阳城相比了,即便是如今像徐州城、信都城这样的州府之城,还略微小一些呢。

届时,中原和北方胡人之间的贸易,可是都要通过这两座瀚海城的,恐怕即便是这样规模的城池,到时候都会捉襟见肘的。如若不是我大魏国,天下初定不久,北方各州又多有拮据,我一定会启奏陛下,把这两座城的规模再扩上一扩。哎,现如今,也只能先这样了。

怎么样诸位,现在你们还觉得朝廷在这里,筑造这样两座城是普涨浪费之举嘛?”

此时的众人,早已经被赵伯然的这番言论给听傻了。

良久之后,那曹真才缓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神来,他早被赵伯然这一番江河直下的理论强烈震撼,陡然觉得往昔那笼罩心田的沉沉阴霾顷刻间烟消云散,身心枷锁也顿时开脱,心眼明亮,坚实舒坦。随即,他向一旁的赵伯然深深一躬,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伯然兄的一番高论,当真是高屋建瓴,堪透实质,使得在下拨云见日,疑虑顿消啊。在下在这里,多谢伯然兄为我等解惑。”

与此同时,一旁的众人们,也跟着曹真向赵伯然深深一躬道,“多谢先生,为我等解惑。”

赵伯然见状,也急忙上前虚扶了一下曹真,并接着说道,“哪里哪里,子丹兄过谦了,这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兄又何必如此呢。更何况,老夫也只是帮忙调度一下帝国的财物、资源罢了,待这两座城池建成以后,老夫就要南下了,到时候还要仰仗诸位呢。”

曹真自然明白,赵伯然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的确实没错,这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容易的反而是现在这个时候。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后面更难。

筑造瀚海双城只不过是第一步,日后的事情才更加难呢。到时候,曹真要常年累月的留在这里,安抚北方草原和大漠中的各族,若无要事,恐怕终年都不得返还中原。

现在最起码,还有赵伯然在这里跟自己一起分忧解难。可到了那个时候,胡人各族之间,事无巨细都要自己要来操心,恐怕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了,自然也就更难了。

另外,这北庭都护府不同于其它各州的官职,做个三年五载的就可以调任了,如果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恐怕得待到年老体衰,不得不告老还乡的时候,才能返还中原了。而且,像这种边疆的派遣军,距离中原较远,必须是朝廷和皇帝信得过的大臣才能够担任,如今这种人本就不多,更别想着别人来接替自己了。

想到这里,曹真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和愤恨来,反而有些坚定的说道,“伯然兄,敬请放心,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更何况我曹真,又是皇族族裔,遇到这种事情,又岂能退缩?只要曹真一天在这瀚海城担任北庭都护,就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天下太平。”

这是发生在大魏黄处五年,公元239年,春,瀚海双城筑造之时的事情。

曹真在这时说的这些个信誓旦旦的话,也终于实现了。

十几年后,第一任北庭都护曹真,病逝在瀚海左城。认祖归宗成功的张勇,奉大魏烈祖明皇帝.曹睿的命令,亲自北上接这位老将军回家。

其身故之后,被皇帝追封为了大司马,进封邵陵侯,追谥为元侯。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不过曹真,在青史之上也为自己留下了很是浓重的一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