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章 乌梁素海有双城(上)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九十章 乌梁素海有双城(上)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自黄初三年春,上军大将军.北庭都护府都护.曹真,奉朝廷诏命北上以来,在这不毛之地的大漠深处,他也已经待了两年了,同样也已经两年了没有南下回过洛阳或者陈留老家了。

这两年里,他每天与风沙做伴,与寒霜为伍,甚是凄苦。一年到头,也根本见不到什么绿色,只有在盛夏之际,才能在这乌梁素海的旁边见到那么一丢丢绿茬。

对于领兵打仗,戍守边疆而言,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儿,曹真当年也曾随着太祖武皇帝.曹操南征北战,所以这些对于他而言,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在这里,最最折磨人的,不是风霜,不是严寒,不是黄沙,也不是吃食,而是孤独,深入骨髓的那种孤独。

朝廷已经明令,瀚海城的驻军,是一支前所未有的联合军。其中承担主力的乃是帝国的军队,其余的则是其它各族的军队。

对于胡人们而言,这里本就是他们赖以生活的家乡,而且或许还要比他们家乡更好一些,不然的话当年匈奴单于.师弘邪躲避曹彰所率领的帝国大军时,也不会将王庭迁于此地。

对于帝国的汉人而言,当初在筑城之前,朝廷也就已经商量好了对策。由于这里位于北地深处,距离中原较远,即便这里的驻军,是朝廷从并、幽、冀、雍、凉等北方各州所抽调的,可一来一回也很是耗时麻烦。因此自然也就不能向其余各州的驻军一样,每半年甚至一年一轮休了,只能是两年才轮休一次。

当然有弊自然也就有利,这里的汉人驻军的俸禄和军饷,要比其余各地的驻军们多出来五成,可别小看这五成,常年累月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由于这里物资缺乏,士兵们多有不适,曹真将朝廷赏赐给自己的东西,全部分给了手下人。并且,他允许从并、幽等州北上的匠人们,带一些生活的物资前来贩卖。也允许回家省亲的士兵们,在返还军营的时候,带一些物资回来。

但是他对士兵们的宽容,并不代表着瀚海城驻军的军律不严正。相反,曹真对士兵们十分爱护,但是同时军法也特别严厉。他明确规定,瀚海城的驻军不得因为各种缘由而抢夺当地百姓的东西,尤其是各族胡人的东西。若有人敢犯,军法处置,轻则五十杀威棒起步,重则斩首。

因此,对于这么一个赏罚分明的将领,他手底下的士兵们又怎能不爱戴呢?

如今瀚海二城,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做城门以及城楼之类的木料,以及必须要用到的石料,必须得从南部紧挨着的并州和西面的雍州运过来了。而大部分的城墙,则是就地取材用黄泥夯筑。

至于其它的一些辅助性的材料,有的是从南边各州运过来的,而鲜卑、羯[jie]族、乌丸等北方各族的胡人部落,也为之提供了不少。

当然他们做着些自然也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私心的,而他们所想要得到的无外于这几个方面,一、那联合军副帅的位子;二、瀚海城建造完成之后,交通较为便利之地的商铺;三、与帝国商贸互市中,更为有利的条件。

因此,无论是胡人的部落里,还是胡人百姓自己,在得知瀚海城筑造的消息之后,也都踊跃的参加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筑造中来。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个道理,虽然这北地比较荒凉偏僻,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只有早日将瀚海城建成,他们也才能够早日过上物资更加充裕的生活。

北方的胡人们,一想到将来中原之地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五花八门的东西,源源不断的从汉人的地方运过来,而自己再也不用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去抢,只需拿相应价值的物品交换就行,于是乎,他们心中的干劲,就又充足了起来。

所以这筑城的工匠中,只有诸如那种工作只有汉人才能完成的一少部分工匠,是来自于中原之地的汉人。而其他大部分人,例如人数最多的苦力,则都是来自于胡人各族的族人。当然,帝国朝廷对于这些人的劳作,肯定不能让他们白做,也都是有付工钱的,甚至比中原之地的还要高上那么一点,并且每月按时发放。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前来帮忙筑城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同时速度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因此,对于曹真来说,这两年他是痛并快乐着。

他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自己抛弃了洛阳的锦衣玉食,来到这苦寒之地吃苦受累,到底值还是不值。每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都会毅然而然的认为是值得的。

温柔乡是英雄冢,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好汉,在艰苦奋斗打天下的时候都没有倒下,偏偏在太平盛世之时倒下了。对于一个将军或者男人而言,危机意识必不可少,也不可丧失。

正如如今的驸马都尉.文鸯年少时所说的,“男子汉大丈夫,生逢乱世,当提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

几十年来,自己也曾南征北战,虽说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可跟任城王.大将军.曹彰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而且真要跟子文兄(曹彰)比起来,自己好像还要比他大上几个月呢,更何况自己也不比他差到哪里去啊。

可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无论是谁都也再没有了提三尺青锋,上马立功的机会。于是这设立北庭都护府的机会,也就显得更加的难等可贵。不用打仗就能够开疆拓土,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北庭都护府,涉及到北方草原上和大漠里十数个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虽说帝国刚刚廓清了草原和大漠,但是现如今帝国也需要休养生息了,不能够在打仗了。而起但凡又一丝差错,便是天大的干系,因此这北庭都护一职,又显得是那么的重要,因此皇帝.曹丕考虑再三之后,才会选择让曹真担任这第一任的北庭都护。

另外,这瀚海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城乃是前无古人之壮举,如果真能做好了,其功劳绝对不在攻城略地之下。而且,曹真他自己心里也清楚,除了他之外,曹休、陈泰、夏侯尚,甚至小辈的夏侯玄、诸葛诞他们,对北庭都护这一职位都是垂涎三尺羡慕的很。传闻就连任城王.曹彰,对这北庭都护的位子都有点儿意思,要不是长安离不开他,他早就先斩后奏自行背上了。

只要自己胆敢表现出一丝一毫,不想做了的意思来,当天他们请.愿的奏本,就会递到皇帝.曹丕的案几之上。这一次他能够拿下北庭都护的这一职位,也是事先得到了风声,去皇帝哪里软磨硬泡了好多次,才堪堪险之又险的拿了下来。

这一天,曹真正在瀚海左城,巡视查看城池的建设情况。

这瀚海左城和右城,分别位于乌梁素海的左右两岸,两城之间相隔不过几十里,一方有事,另一方可以在一两个时辰之内就能赶到。而曹真则是每两天,就要在两城之间往返一次。

两年的大漠风沙,把这个本就不怎么白皙的中年汉子,吹得更加的沧桑,也更加稳重了。如今的曹真,早已不是那个魁梧的将军了。此时的他,精瘦精瘦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无比,而且粗糙的很,好在眼神还是依旧那么的明亮和炯炯有神。如果,他现在脱去铠甲,站进中原种田的农人堆里,绝对与他们相差无几。

只见那曹真粗布短衣打扮,与干活的士兵和匠人们无异。他率领着一众随行人等,缓慢的走在这瀚海左城当中,一会儿来石料厂看看,一会儿又到在建的商铺区域看看,不一会儿他们有登上了正在修葺的城墙之上。

而干活的众人们,见到曹真他们到来,并不会特意停下手中的伙事,来专门给他打招呼。只是,偶尔有人会抬起头,向他们点头示意。最初,曹真巡视查看的时候,所有的人见到他们前来,都会恭恭敬敬的对他们行礼,“拜见大人”之后,才会继续做活,有的甚至会跟着他们一起巡视讲解,怕他们有什么地方需要询问的。

经过几次之后,曹真发现如今城池筑造的时间正紧,自己三天两头的来巡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每次都这样的话,不仅他们觉得别扭,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与其这样,还不如舍掉这些繁俗礼节,不仅双方都会觉得舒心,而且还不耽误城池的筑造。

于是乎,曹真便专门下令,自己以后再来巡视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必行礼,当以自己手中的伙事为重。如果自己有需要的话,自然会通知你们。所以,才有了现如今的这番景象,当然这也提现了曹真本人体恤下属之心。

再加上曹真一行人的这身打扮,如果是个外来者初次来这儿的话,也是绝对看不出曹真就是那上军大将军.北庭都护的。在现如今这个尊卑有别的年代,能够遇见这样上位者,着实不多见了,也太难等可贵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