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六十八章 轻徭役薄税敛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六十八章 轻徭役薄税敛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如果说前两位被朝廷册封的少年郎,还多多少少有点儿知名度的话,那第三位被封赏的,可是一点儿知名度都没有,妥妥一匹真正的黑马。

这名少年名叫,高勇,字长弓,是任城王.车骑将军.曹彰身边的一名普通亲卫。在曹彰率领虎豹骑奇袭雁门关之时,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了雁门关哨所的城头,再后来,攻打幽州的战役之中,也颇有建树,因此才得以被曹彰所举荐。

因此战后论功行赏,皇帝.曹丕为了给众将士做榜样,特意把他挑了出来,封他做了殄[tian]虏护军。这殄虏护军,虽然只是所有将军里职位最低的,不过一个区区六品的杂号护军,可也算是登堂入室,勉强称得上是将军了。

最重要的是,他如今也不过才区区十九岁,以后的路子还长着呢。更何况这是皇帝陛下亲封,又有谁看不起或者嚼舌头呢。普通农户家的孩子参军,在像他这个年龄,也大多是一个大头兵,能够混上一个伍长或者拾长就很是不错了,更别说都尉、校尉或者将军了,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实,高勇作为故镇军大将军.张郃的长子张雄的私生子,这件事情在整个帝国中,也只有聊聊数人所知道。

荀令君.荀彧临死之前,对刚烈的张家没有留下一丝血脉,一直耿耿于怀,而当时曹操与他密语的也就是这事情,并答应了日后会找机会,让他重回张氏一族。只可惜曹操没过多久也就死了,这个任务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到了继位的曹丕身上了。

而这几年高勇的成长,也可以说是任城王.曹彰的刻意为之。曹氏兄弟出自于对张郃的愧疚之情,所以也才会着力在暗中培养他,就是想着让他在军中有所成就,也好早日完成曹操的心愿。要不然一个尚未及冠的少年郎,就算他是任城王.曹彰的亲卫,就算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了雁门关的城头,也不可能升的这么快。

如今,曹操的这个愿望也算是完成一半了,最起码高长弓现如今已经登堂入室了。

————————

五胡乱华虽然平息了,但是北部各州叛乱的地方,还是狼藉一片。有的地方甚至又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次的战火被朝廷军队有效的控制在了雍、凉、益、并、幽五州之内,并没有延续到其它各州。所以相对来说,朝廷对他们进行补救的话,也还有其它各州作为后盾。

叛乱刚刚平息不久,皇帝.曹丕就传旨昭告天下。

凡是受叛乱波及的郡县,免去三年赋税,减去五年徭役,以示朝廷恩义。另外更是大赦天下,轻罪者无罪释放,重罪者也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已经成家的,甚至可以在农忙的时候回家务农,按时返回大牢即可。

此诏令一出,天下哗然,除了佩服当今皇帝的仁慈之外,更多的是佩服他的魄力。

是成想,又有谁敢将重罪犯放出去,让他们回家农忙呢?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些罪犯回家之后肯定会借机逃跑。可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农忙过后那些个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刑犯们,竟然真的一个个乖乖的都再次回到了大牢中。

凉州平定之后不久,未及其他州郡平息。临松先生.郭瑀就再次带领着弟子,回到了临松山中,继续求学问道。即便凉州刺史.邓艾万般挽留,可终究他还是回去了。

“如今凉州叛乱一定,其它各州有皇帝陛下和大将军,甚至还有士载(邓艾)你这样的英才,叛乱平息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老夫在这里已再无益处,自当从哪来回哪去。”

对于这个只身赴敌营劝降了鲜卑两大单于的老先生,立下如此赫赫战功,皇帝.曹丕想不知道都难。

在听闻了凉州刺史.邓艾的汇报之后,曹丕并没有感觉到意外,历朝历代无心政治的隐士有很多,所以他也并没想着怎么去为难他。

不过皇帝不愧是皇帝,他却想出来了一个变相的让郭瑀为朝廷效力的方法。那就是从关中和雍、凉二州合力选出了三百名年轻士子,将他们送往了临松山,拜郭瑀为师,求学于他。

其实这也是一计**裸的阳谋。

你郭瑀清高,只想着求学问道,无心于官场之事。好的,我认,我也不强迫你,但是你总不能拒绝士子们向你求学吧。

对于皇帝.曹丕这招以退为进的做法,郭瑀捋了捋胡子苦笑着摇了摇头之后,还是应下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弟子们学成之后为国效力,也就等同于他郭瑀也参政了。

叛乱既然已经平息,那昔日被迫中断的国策自然也就应当继续了。

北方各州,除了洛阳的太学和国子学,以及冀州的信都书院已经建好了之外,其余各郡县的国学馆因为此次祸事,已然被迫全部暂停了。

而南方的荆、徐、扬、交各州虽然没有收到战乱的波及,但是赶制宝船、调兵增援也使的官吏们已经无力再去估计国学校馆的事情了。

因此,叛乱平息之后,朝廷除了下发免赋减徭和大赦天下的诏令之外,紧跟着便发出了继续兴学的诏令。

只是南方和中原各地还好,只是雍凉等州的兴学之事,恐怕就要延误上几年了。

天下已定,最首已经伏诛,各地的驻军和将领们,自然也就要重新回到各自的岗位去。

司徒.陈群从冀州回到了洛阳,任城王.曹彰从并州.太原回到了长安。横海将军.司马懿也从辽东回到了帝都,并因此战之功被加封成为了御史中丞,成为了权力不小于九卿的实权官吏,并封为了安国乡侯。

只是有几个人,没有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一个便是随曹丕御驾亲征后父凭子贵的,原荆州别驾.文钦,因为雍州刺史.娄槐坠城而亡,所以他就被朝廷委任成为了新任的雍州刺史。

另一个便是文钦的儿子文鸯,此时的文鸯如日中天,已经成为了天子近臣驸马都尉,自然也就没有再回荆州的可能性了。

为此事,江陵王.曹植还找曹丕破天荒的闹过几次,可最终在文鸯成为驸马都尉之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当然,当初答应给文鸯的那把宝刀,曹植还是交给了文鸯。

其实那把所谓的宝刀,也是苗.刀,只是比较特殊罢了。

因为那把苗.刀,是故太常.韩暨,在职任尚方令期间,同曹植一起研究改良汉刀之时,亲手打造的第一把苗.刀,也是韩暨生前,亲手打造的最后一把兵刃。

由此可见,这把刀的珍贵之处。传闻这把刀,韩暨甚至还掺杂了天外陨铁,以至于吹毛立断,杀人不见血的地步。

曹植将其交给文鸯的时候,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郑重的告诫他要好好用这把刀保护好陛下,不要辜负了对他的厚望。

文鸯虽然不知道这把刀的来历,但是对于自幼就喜欢舞刀弄枪的他,自然也能看出这把刀的奇特之处,随即也就兴高采烈的收下了。

曹丕自然是知道这把刀的来意的,所以当他看到这把刀出现在文鸯的手中之时,眼中迅速的闪过了一抹惊讶之外,很快也就恢复了正常。此时的文鸯已经被封为了驸马都尉,成为了守卫天子的近臣。知兄莫若弟,曹植此时将这把刀给了文鸯,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可怜的江陵王.曹植,当初北上的时候,身边还带着文钦、文鸯两名近臣。可如今回荆州的时候,只剩下了他孤身一人。

曹丕自然不会忍心让自己的弟弟,孤零零一个人在荆州的,随即便加封了原江夏太守.荀恽[yùn]作为了荆州治中。

并将此次在征辽一战中颇有功绩的长水校尉.蒋济,加封为了安南将军兼荆州别驾,代替文钦辅佐曹植。

这安南将军可是仅次于四征、四镇的将军,实实在在的三品实权将军。如今曹植已经升任了江陵王并兼着荆州牧,那征南大将军一职,自然也就让出来了,如今乃是空缺。所以除了在交州的镇南将军.满宠之外,当然也就是安南将军大了。

对于这些,曹丕、曹植二兄弟虽然不说,但是自然也都知道各自的心意。

于是,江陵王曹植便也就主动离开洛阳,重新返回荆州去了。

此次战乱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儿,任何事物和事情都存在着两面性。

正是因为此次战乱,像詹台、文鸯和高勇这样的年轻将领,才能脱颖而出;像平平淡淡了几十年的司马懿,才能得偿所愿;孤立了几十年的辽东也,才能真真正正的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可对于江陵王.曹植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他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制尚未成功的纸张了。

昔日改良铁马蹬和大汉环首刀的时候,江陵王曹植还有一个老先生韩暨作为助手,如今只剩下他自己了,纸张改良上,自然也就要费时更多了。

更何况,他还本身还兼着荆州牧,平日里所要忙的政务就更多了。

不过好在,此时又有了新任的荆州别驾.蒋济,和荆州治中.荀恽为他分担一二,多少也能让他减轻一些压力了。也算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