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六十六章 魂断洛阳城(二)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六十六章 魂断洛阳城(二)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公孙渊快死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快要死了,而且还是亘古以来,都没有过几次的凌迟。

人人对此拍手称快。他们都知道,公孙渊是这次百万生民,生灵涂炭的罪魁祸首。帝国北部诸州,无数的人家破人亡。所以对他恨之入骨,巴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大有人在。

人人对此也都敬而远之。公孙渊当年在朝内有联络过不少的大臣,可如今他马上就要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给他送行的。

大魏黄初二年,公元236年,冬月二十一。

这一天,格外的寒冷,甚至整个洛阳城的街上都没有几道人影。

一个很普通的头发花白的马夫,驾着一辆很普通的马车,在城中的官道之上吱吱呀呀的走着,它的目的地正是廷尉府的大佬。

不久后,马车就到了它所要去的目的地。

“老爷,到了,请下车吧。”

随着话音方落,马车的车帘被掀开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露出了脑袋。随后拎着一个普通的三层食盒,颤颤巍巍的走下了车来。

“老爷,还是我来拿吧。”

“不用了老周,还是我来吧,你在这里等我就好,我一个人进去。”

廷尉府大牢的狱卒们,见到来人之后也都慌忙下跪,“见过丞相大人”。

这主仆二人,显然正是大魏朝当今的丞相大人钟繇,和那个跟了他几十年的爱唠叨的周伯。而他此番前来,正是为了送那马上就要被凌迟的公孙渊一程。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是,如果到这个时候,还有谁敢跟公孙渊有所牵连的话,除了皇帝陛下和那几位王爷之外,恐怕也只有丞相.钟繇了。

随即,丞相.钟繇在狱卒的引领之下,来到了关押公孙渊的牢房之外。

公孙渊在牢房之内,也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还真有人在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于是在听到动静之后,随即匆匆的站起来身来,翘首等着那人的到来。

可当那人映入他的眼帘之后,随即让他大吃一惊,不过很快他也就释然了。

“罪臣公孙渊,拜见明公丞相大人。”

待钟繇到达牢房的时候,这位“辽东王”已然匍匐在地了。

钟繇见状并没有直接回话,而是挥手示意身后的狱卒们,轻声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我跟他单独聊聊。”

“是大人!”随即身后的狱卒们,很知趣的都退了下去。

“行了,起来吧,如今就咱们两个人了,坐这咱俩好好聊聊。”

“谢大人。”

一老一壮,就这么分坐在公孙渊写自传的小桌子两边。而此时暖暖的阳光正好照在桌面上,竟然有了那么一丝惬意。

钟繇随后将饭盒里准备好的两碟菜,和一壶酒放在了桌子上,“这是府里的庖厨做的,平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日里老夫很喜欢这个口味,今天带来给你尝尝。”

“多谢老大人,让您费心了。”

“咳,不过是一顿普通的家常便饭罢了。”

言罢,钟繇就要斟酒,公孙渊见状急忙拖着脚镣,并伸出带着镣铐的手,率先一步将酒壶抢到手里替二人斟好了酒。

丞相.钟繇眼神复杂的看着这个,跟他子侄一辈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久久无语。

终究还是公孙渊率先说话了,只见他主动端起面前的酒,面色平静的说道,“多谢老大人前来为我送行,渊敬老大人一杯。”

话音方落,那杯酒也已经被公孙渊昂首喝了下去,“哈哈哈,老大人带来的酒,果然是好酒啊。”

沉默片刻之后,钟繇也还是端起了面前的酒一饮而尽,“其实早在建安年间啊,汝叔父公孙恭兵败,汝刚刚继位之初。故司徒.刘子扬(刘晔),就曾经上书劝谏过太祖皇帝(曹操)。

他说你们辽东公孙氏,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若日后心怀二心兴兵,于事可就为难了。不如趁你新立,有朋党又有仇敌,出其不意兵临辽东,然后再开设赏募,不劳师便可定之。这样就绝对可以永绝后患了。”

公孙渊自顾自的喝着酒,随即微微点头,咂咂嘴说道,“刘子扬,不愧有佐世之才,对十数年后的天下大势都看的那么清楚,太祖皇帝当时要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恐怕也不会有今日的祸端了。对天下来书,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钟繇对公孙渊的话,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意外,接着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可知道,当时太祖皇帝为什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嘛?”

闻言,公孙渊端着酒杯边饮边说道,“因为太祖皇帝不信任他?”

钟繇随即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当时的兵力不足,东吴和西蜀两大敌还未清除?”

听到这里,钟繇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不懈的表情,“当时的西蜀和东吴,已然日落西山,没有几天了。朝廷要是真想对你们动手的话,挤出个五六万兵马还是可以的。况且,你辽东新败,士气低迷。辽东人口不过百余万,而你的这二十万大军,也是近几年竭泽而渔才得来的。辽西败之后,你们还有战力的兵士不过也就六七万罢了。”

这下公孙渊反而有点儿不明所以了,微微皱着眉头疑问道,“那是因为什么,还请老大人为我解惑。”

钟繇在桌面上的右手,不自觉的敲击着桌面说道,“当时太祖皇帝确实起了要趁势平定辽东的心意,可最终没下决心,是因为曾经问策过老夫,最终却被老夫给回绝了。”

公孙渊闻之大惊,他想到过种种原因,却没有想到是眼前的这位老人,“您?为什么?”

钟繇苦涩一笑,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缓缓说道,“这也是为什么,今日我来给你送行的原因。”

听到这里,公孙渊放下从开始就一直握在手里的酒杯,坐直了身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老大人为我解惑!”

钟繇长叹一声,有些唏嘘的说道,“其实这件事,当世所知道的人并不多,就连当世的陛下都不知道。如今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也就只剩下老夫一个人了。当初太祖皇帝亲征乌桓,破袁氏兄弟。随后袁氏兄弟逃奔你们辽东,可最后却被你的父亲杀了,甚至头颅都被送到了洛阳。”

公孙渊听到这里还是疑惑不已,“这件事情,天下皆知。家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坐稳了辽东太守的位子,更是被朝廷封作襄平县侯,迁任左将军。”

钟繇不屑的一笑,“你以为朝廷的县侯就那么不值钱,正三品的左将军就那么不值钱,区区两个早晚将死之人的头颅就能换的来得?”

公孙渊的眉头皱的更紧了,“难道这其中还有其它缘由不成?”

钟繇依旧还是那副不屑的表情,“那是因为,当年作为使者来洛阳,送袁氏兄弟头颅的正是你那已经死去了的父亲,公孙康。”

“什么?”听到这里就连公孙渊都忍不住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我清清楚楚记得那段时间,父亲一直待在辽东的,他老人家怎么会以身犯险亲赴洛阳呢?”

老人看着这位诧异的中年人,接着说道,“怎么不可能呢?你父亲作为一个辽东太守,名副其实的‘辽东王’,要是连这点儿李代桃僵的本事都没有的话,也就不配做辽东太守了。而知道这件事情的,在当时也只有太祖皇帝、荀令君和老夫罢了。”

公孙渊已然被震住了,钟繇轻轻抿了一口杯中酒,润了润嗓子之后接着说道,“太祖皇帝也正是佩服你父亲的胆气,也是从中看到了你父亲的诚心。随后的几日里,我们四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所以朝廷才封你父亲做了襄平县侯和左将军。

你那父亲,一是感念太祖皇帝的恩德,二则是因为我们几人之间的情谊,所以他在位期间也从来没有起过一丝反叛的心,反而是真心诚意的帮助朝廷镇守辽东,甚至还顺势平定了高句丽,三韩,并且为我汉人开疆拓土,设立了带方郡。可惜啊,你父亲没过几年就死了,天妒英才矣。

而你那个愚蠢的叔叔,以为中原大乱,刚刚继位没几年便想着染指天下,当他出兵辽西的时候,太祖皇帝就已经有心要趁机平定辽东了。不过你小子趁势夺位,倒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太祖皇帝才会犹豫不决,毕竟你是公孙康的儿子。再后来,便就是他来我府上找我商议,可最终被我给否了。”

说到这里钟繇突然低下了头,良久之后他长叹一声,接着说道,“哎,当时我总觉得你是你公孙康的种,他能够忠心于太祖皇帝,你也肯定能终于他和他后代的君王,所以一时心软才把这个事情给否了。可没想到,却是间接的害了你。如果当时朝廷出兵辽东的话,你最起码还会有一个富贵的晚年,也不至于年纪轻轻的就丢了性命,你父亲也不至于绝了后啊。”

公孙渊早已被这个故事给吓傻了,愣在那里一言不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