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十三章 能为天下先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十三章 能为天下先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那一日,江陵王.曹植手持兴学诏命向江陵城的某个地方走去,可走到一半,又转身往回走了。因为他终究还是狠不下心来,再去麻烦那位已经为国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

可碰巧的是,就在曹植转身回头的同时,他身后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公子意欲何往啊?”

曹植闻言身形一颤,不禁愣住了,良久之后才缓缓的转过身来。只见一道熟悉的身影,被人所搀扶着,就矗立在他身后不远处。

而此时,那道身影正一脸微笑的在看着他。

只见那道身影,一身朴素的粗布衣服,须发皆白,后背微微有所佝偻,正是昔日的因改良水排升任司金都尉、司金中郎将,后又因改良苗.刀和陌刀之功,迁任尚方令,大魏皇帝.曹丕继位后,又加封其为太中大夫的韩暨[jì].韩公至。

韩公至,似乎越来越老了,身体也越发的不如从前了。五年前身体还十分硬朗的他,或许因为劳累过度,花白的头发此时也已经洁白如雪了,就连平时走路,也得需要人搀扶才行了。

自从新帝继位加封他做了太中大夫以后,他便很少去冶炼坊了。并不是说他如今位高权重,再也受不了那脏乱之苦,而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再那么劳累了。

新帝继位之后,下的第一道国策便是兴学。韩公至自然知晓这一国策的重要性,对于全天下的士子们而言,那可是莫大的喜事。

他也知道,若想兴学的话,书籍纸张是必不可少的。当下这个阶段还好,可日后一旦各州郡的校馆建成,随着学子们越来越多,那必然会洛阳纸贵的。

现如今,造纸工序比较繁琐,耗时又长,能用的起纸张的,也只有宫廷和官宦人家了。要想兴学,改良纸张迫在眉睫。

想到这里,韩公至也顾不上自己身体的孱弱,便让仆人赶着马车同自己一起,去拜访州牧府里的曹植。

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够在半路上碰到曹植。

自己刚想要打招呼,没想到那江陵王,竟然又扭头往回走了。略一思索,韩公至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急忙开口叫住了半途而返的曹植。

那曹植转过身后,急忙趋步走上前来,“老先生,这是要去往何处啊?”

韩公至脑袋微微一歪,眼睛微眯,似有调侃之意的说道,“公子去往何处,下官便去往何处。”

多智近妖的曹植,又怎能不明白韩公至话中之意呢?随即长叹一声说道,“不敢在公至老先生面前撒谎,本王,原本是想要去府上拜会老先生的,可一想到老先生身体不爽,所以......”

听到这里,韩公至郑重的说道,“老朽多谢公子垂爱。不过与我大魏的江山社稷以及读书士子们比起来,我这副残躯又算得了什么呢?”

见曹植没有回话,韩公至随之说道,“难道公子想让我老头子,就这样在大街上跟您讲话,连府门都不愿意让进了嘛?”

曹植见状,也并没有再矫情的说些什么,而是对着韩公至深深一躬道,“植,在此多谢老先生了,先生请随我来。”

画面一转,曹植和韩公至已经来到了荆州州牧府。

只见那韩公至也不啰嗦,直接看门见山的说道,“朝廷下发诏令,要兴学见馆。这要想兴学,笔墨纸砚自然,必不可少。毛笔、砚台相对还好,这纸张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讲,并不是一件便宜的物件。想必公子今日找寻老夫,也是为了此事吧?”

曹植见话题已开,也就不再扭捏,“老先生果然慧眼如炬。今日植前往拜访老先生,确实是为了此事。现如今,我大魏朝所用的纸张,多是蔡侯纸。可是蔡侯纸的原料,乃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而且工艺比较繁琐,于当下而言或许还好,可日后必然供不应求,不能满足于兴学之所用啊。植,欲改良蔡侯纸,可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下手,因此才想着让老先生为我解惑。”

韩公至闻言,不自觉的点点头,随即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了“不瞒公子,其实老夫也没有太多的头绪。不过以老夫看来,世间万事万物,万变不离其宗,这造纸自然也是一样。

如今的蔡侯纸的制作工艺,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这四步罢了。

可说难啊也难,首先,要先将树皮、麻头和破布这些原材料切碎,放到清水里浸泡上个四五日;其次,用一木盆将其中的大的杂质,清洗摘除;接着,再将这些原料浸泡在石灰水当中,两日左右;然后,再将这些浊料倒进镬[huò]中(专门造纸的一种蒸煮类的器具)进行蒸煮,也需要四五日才行;再然后,将这些作料进行舂[chōng]凿磨碎,做成纸浆;接下来,将这些纸浆再次放入清水中浸泡,搅拌均匀做成浆液;再然后,用篾席把那浆液捞起,使纸浆在那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再接着,就是晒纸了,一般也需四五日才可;最后,将做好的纸张从篾席上揭下来,切割整齐只有,便就是我等所用的成熟的纸张了。

这每道工序都要耗时数天,即便是一个成熟的造纸工匠,整个流程下来,也得小两个月才行。

老夫以为,这改良纸张啊,跟昔日你我一起改良刀剑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多试验,多试错。首先要在原料和佐料上改良,然后再考虑工序的问题。大汉初创之时,纸张的原料多为蚕茧,过了百余年后,蔡侯才将其树皮、破布之类的东西添加进去,经过多次实验,才成功的。

这荆、扬二州多产青竹、稻谷,中原、雍凉之地盛产小麦、谷黍,益州之地多有桑树。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将这些竹皮、稻谷杆、小麦杆、桑树皮等,都拿来试一试。尤其是那稻谷杆、小麦秆,每年田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还有那竹子,两三个月就可以长出好些,我们完全不必担心用料的问题。

其次,就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验了。老夫觉得,这改良纸张少则需要一两年,多则需要三四年啊。还希望这纸张做好的那一天,公子能够到老夫的坟上烧上那么几张,也好让老夫知道你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啊,哈哈......”

听着听着,曹植就不自觉的红了眼眶,反观韩公至,对此却没有太多的介怀。

曹植刚想要说些什么,就被韩公至打断了,“将来一旦书籍、纸张的用量增加,现在的造纸坊绝对不够。因此老夫建议,不仅仅是我荆州,扬州、徐州、益州等地,也必须得增加造纸坊才是。除了官府的造纸坊,也要鼓励民间的商人加入进来。商人好利,州府可以给与一部分的税赋上的减免,给他们一些甜头,日后在慢慢的改过来便是。这个就需要公子与老夫一道,向陛下和朝廷进言了。只是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会让陛下为难啊。”

曹植闻言略微思索一番之后,笃定的说道,“公至老先生此言甚有道理,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植,自会亲自上书,向陛下谏言此事,想必陛下最后一定会应允的。”

在各州各郡兴修校馆的同时,没有人会想到。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却已经,为天下读书的学子们想到下一步了。

而这已然是两个月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了。

此时的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早已经投入到纸张改良的事情中去了。

多年之后,当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纸张写字的时候,都不会忘了,曾经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和一个才高八斗的藩王,为了能让他们用得起纸,几乎耗尽了心血。

......

洛阳朝会,大殿之上。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龙椅之上,正春风满面的看着眼前的一份奏报,而且眼中的笑意越来明显。

少时,待曹丕看完之后,朗声说道,“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此时正在荆州改良蔡侯纸。而且这份邸报里说道,待太学、国子学和各郡县校馆将来建成之时,整个天下必然会出现‘洛阳纸贵’的景象。因此,这二人才会未雨绸缪,提前改良纸张,想把造纸的工艺简化一些,并把成本压下去,让天下人人都能用得起那一道道白纸。”

曹丕此话一出,整个大殿之内顿时哗然。

“江陵王不愧‘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健独占八斗’之盛名啊。”

“还有那韩公至大人,今年都已经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了,却还在为我大魏国如此操劳啊。”

“是啊,水排、铁马凳、苗.刀、陌刀,这哪一件出世,都是我大魏的幸事。可谁能想到,短短五年之间,这巧夺天工之物,竟然全部出现了,又怎能不让人惊叹啊。”

“刘大人,所言有理,有此等忠臣良将、能人异士,实乃我大魏之福啊。”

......

看着殿内嘈杂一片,曹丕并没有刻意阻拦,而是笑眯眯的看着众臣们,因为他们所夸赞的能为天下先之人,乃是自己的亲弟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