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八十一章 刘盈:大过年的,你就作吧!

天命唯汉 第八十一章 刘盈:大过年的,你就作吧!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07:26:50 来源:笔趣阁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昨晚开始,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整座长安城一片银装素裹,繁华与喧闹回归寂静。

从未央宫通向长乐宫的廊桥上,刘盈坐在十六人抬的暖轿之中,昏昏沉沉,哈欠连天,直到坐在他身边的吕雉看不下去了,伸手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你干嘛~哎哟……”

“有没有点储君的样子?给我坐直!学谁不好,跟你爹学?”

在吕雉的碎碎念中,刘盈满脸无奈的正襟危坐,对于要参加的新年大朝会感到了十分的厌烦。

嗯,这主要原因是他倒卖诸侯王贺礼的行为被叫停了……

按照礼制,诸王、功候,以及朝中两千石的高官,在新年朝见皇帝的时候,除了正常的礼物,还需要进献一些美玉,比如玉斗、玉珏之类的摆件。

而宫中又用不了这许多东西。

因此往年的时候,新年过后,这些东西都会被刘盈从内帑低价买走,然后存放起来,等到来年快到新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平价出售。

虽然不赚什么钱,但胜在稳定,而且还可以淘换点上品玉料,供自己闲暇时候做点手工,凋刻一点玉饰哄哄吕雉,刷一刷好感度……

可惜,这种惬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刘盈嫌弃窗帘,看着外面的满天飞雪,稍稍有些感慨:“真快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今天,是汉十三年的十月初一,在原有的历史上,刘邦已经在五月的时候正式被称为汉高祖,埋进了新城北边的长陵……

当然了,这些事情吕雉并不清楚,她只是随口附和了两句貌似‘伤春悲秋’的刘盈。

“是啊、是啊,又是一年,娘又老了一岁……”

呵,女人……刘盈转过头,看着吕雉说道:

“娘只是又年长了一岁,一点都不老!不信你问问他们,你和姐姐站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认为这是母女,而是会觉得这是姐妹呢!”

吕雉一脸矜持的笑了笑,伸手摸着刘盈脑袋:“油嘴滑舌,就知道讨娘开心……”

刘盈很乖巧的低着脑袋,任由吕雉摸了一会自己的龙头,旋即望着依旧下个不停的大雪:“这么大的雪,也不知道姐姐家的新房会不会被压塌……”

“你呀!”吕雉伸手戳了他一下,笑呵呵的说道:“你们姐弟俩一见面就打打闹闹,跟仇人似的,可这分开了才几天啊,就又惦记上了……”

不,我只是单纯的盼望大雪压塌她家的房子,最好是起居室……刘盈做出有些羞涩的神情,一副‘就是瞒不过娘’、‘被你说中了’的表情。

……………………………………

长乐宫,宣室殿。

当两行手持长戟的郎中走入,高声呼喊‘警’字的时候,刘盈站起,和殿中所有的王侯将相、高官显宦、番邦使臣一起,毕恭毕敬在郎中组成的陛道之外站好,等待着刘邦的御辇驶入殿中。

少顷,换了一身礼服的吕雉站在刘邦身侧,共同搀扶着腿脚利落,但装作弱不禁风,不得不让人搀扶着才能行动自如的刘太公登上丹陛。

毕竟,汉朝以孝治天下,新年大朝会这种重大的场合,太上皇不能不来。

等到刘太公和刘邦吕雉坐好之后,礼官上前,指挥奏响雅乐,进行冗长的觐见拜贺仪式。

而在刘盈的视角中,他看到今年来朝贺的番邦使臣尽管比前年多了许多,但却有一个应该来的没有来。

乌孙。

不仅是刘盈发现了,就连殿中的文武官员也都发现了这一点。

毕竟负责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的‘典客’府的官吏,特意在一众西域诸国的使臣中空出了一个位置,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这帮战狂,又在炮制开战理由了……刘盈撇了撇嘴,将视线从空缺的位置移开。

其实乌孙人不来朝觐的理由他可以理解,毕竟乌孙人什么也没干,莫名其妙就从匈奴的附庸,转变为了汉帝国的附庸!

重要的是,乌孙人觉得自己远离汉国,双方之间并不接壤,即便是不来向刘邦表示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汉国想要征讨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乌孙人,要么飞过贺兰山以西的瀚海草原,要么就先打穿盘踞在后世青海地区的羌人!

羌人,这可以从炎黄时期就存在的民族!

夏朝没有征服他们,商朝除了抓些羌人奴隶烹煮后祭天外,也同样没有征服他们,直到周人崛起,虽然把羌人从陇西高原赶走,但也同样没有让羌人臣服!

而这,一直延伸到秦国立国。

秦人和戎狄血战数百年,终于获得了周天子允诺的应许之地,这帮战狂旋即将目光盯上了陇山西边,唱着歌牧马放羊的羌人。

于是在秦厉公时期,秦军大破羌人,屡屡发动战争大肆掳掠人口发往关中为奴。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个名为‘无弋爰剑(wúyìyuánjiàn)’的羌人奴隶,‘无弋’,就是羌语中奴隶的意思。

爱剑如同西边的斯巴达克斯一样,在秦国发动了大起义,带着族人跑回了陇西荒山,在面对着秦人防火烧山时,又龙妈附体,给自己刷了一个‘不焚者’的词条,于是成为了羌人的神,以及大首领。

而他的子子孙孙,也秉承着他的意志,自由奔跑在青海湖畔的山峦草原之中。

即便是后来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羌人也依然是自由人,并没有向秦人臣服。

自然而然的,乌孙人认为,羌人也不会向汉人臣服,乌孙人坚信,在这已知的世界的中,唯有匈奴,唯有撑犁孤涂单于才是那个值得所有人臣服的男人。

这,就是他们的取死之道……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陈汤尚未出生,还没有人来告诉世人,什么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刘盈看了看满堂公卿大臣的眼神,均看出了这个虽远必诛的念头。

毕竟,现如今的汉国锐意进取,讲究的是一个‘功名马上取’,属于是从民间到朝堂,哪哪都是战狂……

比如当年汉武帝在第一次征讨大宛失败后,立刻就能够‘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

六万战兵,从关中投放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大宛,这是让后世的铁血强送,以及大萌王朝想都不刚想的事情!

和汉唐相比,宋明那种放弃燕云十六州、辽东河套,乃至于交趾的行为,都是懦夫无能之举!

什么敌人太强、技术外流、没有马、粮食不够、生产力水平不行、汉族是农耕民族、拓展到400毫米降水线以后就是极限了等等等等,不过是在找借口罢了。

因为,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农耕民族,怎么能够放弃燕云的沃土平原,是不是把红河三角洲的土地消化消化,该不该把河套的土地稳固稳固,能不能把辽东的沃土收拾收拾?

这些可都是令人艳羡的土地,农耕民族有什么理由不去争取到手呢?

所以,归其原因,就是战略失能和组织力的严重退化!

而一切经济政治军事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分配问题,即社会财富究竟该怎么分配?

现如今的汉朝经济,以及后来的唐朝,兼有国有土地经济和庄园经济两种,其中后者占据绝大多数。

而掌控庄园的豪强,和后来科举制度下的地主有本质的区别。

既前者兼具经济基础所有者、政权组织者、军事组织者的三重身份,而后者则是经济基础的所有者,直接掌握社会财富和人力资源。

问题的关键是,地主是政权的依附者,科举制度决定了他们只是随时可以被驱逐出的客人,而不是政权的主人!

也就是说,地主只是王朝的合作者,而不是所有者,因此他们会尽可能的占便宜挖墙脚、偷逃税收、隐匿户口,然后坐看潮起潮落,换一个主子摇尾乞怜。

而在这种制度下,皇帝所在的中央政府由于不是经济基础的所有者,因此丧失了对人力物力的掌握,动员力极度下降。

他们只能用以高昂成本艰难征收的税收,雇佣价格昂贵的士兵,比如大萌的家丁。

于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帝**队,只能组建的起一次性的小型军队,能征惯战者不过寥寥数万……

因此,对外作战,拓土开疆,收复失地,就需要慎之又慎了。

毕竟就这么点能打的,而且还是耗尽府库才养起来的精锐,若是外战的时候打光了,拿什么去镇压内部此起彼伏的流民义军?

所以,建议删除《南明史》,太气人了……刘盈正襟危坐,心如电转,只是在奉常叔孙通以及御史大夫周苛投来的目光下,保持着礼仪式的笑容。

而在殿中,即便是有了刘盈,以及更高处刘邦展示出的亲和,那些前来朝觐的番邦使者还是战战兢兢,如同受惊的鹌鹑。

毕竟,因为乌孙人的缺席,周围那些战狂们看着他们的目光,就显得杀气腾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