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三十五章 韩信: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打,打到他招为止!”

刑房内,候封那不带什么感情的声音反复回荡。

在他对面,被绑在木桩上的利己,虽然已经被打的没有了什么人样,似乎昏了过去。

但在候封声音响起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激灵就醒了过来。

紧接着,就响起了利己那充满着无限恐惧的求饶声:“求求你、不、不要再打了,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候封放下手中案卷,看了看站在一旁,手持皮鞭的狱卒说道:“我老师生前写的一部书中曾说过,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

“什么是炮烙呢?”

“就是用炭火烧热铜柱,将人绑于铜柱上活活烫死……”

他抬眼看了看瞳孔骤然锁紧,浑身战栗的利己,接着又说道:

“但用太子殿下的话来说,就是太不人道了。”

“我大汉以德治天下,这种酷刑自然是用不得。只不过非常之时,自当用非常之法。”

“来人啊,取炭盆和烙铁来!”

候封所说烙铁,指的是上面镂刻有印记,烧热后给马屁股或是牛羊身上留下标记,用来防盗的工具。

出身底层官吏的利己,自然知道烙铁是什么,以及候封想要干什么。

于是他开始在木桩子上疯狂挣扎,歇斯底里的喊道:“杀了我吧……快!杀了我吧……”

只是候封突然笑笑,身体前倾,脸上挂着有些变态的笑容:

“杀了你?我怎么舍得杀了你呢?你知道吗?我还有三十二种刑具没有在你身上试验呢?”

“嘿、嘿嘿嘿嘿……”

一时间,不止绑在木桩上的利己被吓傻了,就连站在候封身侧,自诩为见惯了黑暗的狱卒们也情不自禁的向外退了半步。

少顷,听着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利己的情绪彻底崩溃了,他带着哭腔说道:“我真的不知道那是谁,我只知道,他们似乎是楚人,而且,而且看谈吐和仪态,似乎是官府的人!”

听完利己的话,候封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如果事情真的如同利己所说,那么问题就大条了!

楚人,有着官府的背景!

候封在直觉上,觉得利己并没有撒谎,毕竟买武器铠甲不是买萝卜,要想押送着那许多甲胄穿过郡县,普通人,即便是地方上的豪强也做不到。

那么这群楚人的身份就显而易见了。

韩信,亦或是英布。

前者是楚王,而后者是淮南王,封地既和陈郡临近,而且境内还都是楚地!

想到这里,候封忽的站起,转身向外走去。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在他能够独立解决的范围之内了。

望着候封快步离开的身影,刑房内几名狱卒面面相觑,凭借着他们的政治智慧,尚不能从利己的话语中品出更加深层的意味。

只是他们看了看赤红色的炭盆,又看了看绑在木桩上的候封。

“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有说让停吗?”

“没有。”

“那就继续!”

“继续个屁啊,没看现在什么时辰了吗?年俸五十石,拼什么命啊!”

“也是,走,吃酒去,我请!”

…………………………………………

栎阳城东,候封的马车穿街过巷在夜色中疾驰。

此时城中虽然处于宵禁的状态,但悬挂着廷尉的马车并不在禁止之列,更别说马车还坐着九卿之一的廷尉本人,巡夜的士兵远远看到,径直退在道路两旁,等待马车过后继续巡逻。

不久后,驾车的御者看到了中央大街上两棵标志性的大槐树,于是放慢马速,笔直驶了过去。

两颗大槐树中间有一条幽静的街巷,宽窄可供两辆马车并行,街道两旁是迥然于普通里坊的宅院,外间虽然静悄悄黑漆漆,但越往里,越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很多参天古木从院墙中伸展而出,枝枝丫丫遮住天光,让整条街巷显得格外幽深。

这里,居住的全是功候,以及权倾一方的高官将军。

所以候封的马车行驶在这里的时候,候封本人需要时不时从马车上走下,步行走过一个个大门紧闭,但门口插着各种旗帜的大宅院。

后世里管这种规矩,叫做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别看候封现如今是中二千石的廷尉,但他一天没有关内侯以上的爵位,一天就要如此,哪怕他的家,其实也在这条街上……

候封走到街巷中段,见到两处府邸大门斜斜相对,左手边那家大门的台阶纤尘不染,除了偶有巡夜的仆役走动外,寂静无声。

这里,是张良居住的地方。

自从刘邦称帝之后,张良除了偶尔出门办公,剩下的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以养病为由,不见任何宾客。

而在候封右手边的宅院中,则更加寂静无声,连巡夜的仆役都没有……

这里,是陈平的家。

虽然陈平手中时常掌握天量的财富,比如当初离间项羽君臣,刘邦就一次性给了他四万金……

按照刘盈改革半两钱为五铢钱之后的金铜对比,一金大约相当于两万一千五百五十二枚五铢钱!(注1)

四万金,就是八亿多的五铢钱!

这里面陈平随便截留一点,就足以让他过上很富足的生活了。

毕竟刘邦疑人不用,从不查账。

但陈平却能做到清廉自守,一方面则是他以国士来报答刘邦,但更多的则是防着周勃……

陈平盗嫂受金之名,就是出自周勃那张不把门的嘴……

候封站在街巷正中,左右看看,但最终还是决定走上前去敲打起了陈平的房门。

……………………

书房。

陈平打着火折子,点燃案几上的一只蜡烛。

昏暗的灯光下,他看着面沉如水的候封询问道:“廷尉夤夜到此,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候封也不多说,只是将刑讯利己之后获得的口供放在了陈平面前。

事情涉及到两大诸侯国,一个处置不当,刚刚平静了的天下将再一次陷入战火之中。

虽说法家士子并没有悲天悯人之心,他们一个个的都是为君主之命马首是瞻,喜欢严刑峻法的酷吏,但蹉跎了半生的候封,却并不是年轻时的愣头青了。

如果天下是在他手中再次大乱,刘邦一定会先砍他的头……

所以,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判断,去影响到陈平的判断。

嗯,他之所以不找张良而找陈平,不在于二者的智慧和地位高低,是因为陈平此时负责的主要是什么,汉国之内人尽皆知。

昏黄摇曳的烛火下,陈平匆匆将十几页的供词看了一遍,接着拿起第一页,从头开始,仔细的又读了一遍。

一瞬间,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虽然他从各种渠道中了解的情报,让他对于事态的严重性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陈郡因为处于鸿沟水系的重要节点,之前运往垓下的武器甲胄,都是先运往陈郡,之后再度转运到垓下。

而且在垓下之战结束后,汉国中央出于某种更深层次的考量,继续将采购的大批武器铠甲,源源不断的送到陈郡武库。

仅仅那些由一千多片甲叶组成的重装步人甲,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多副!

如今,这些东西只剩下了个零头!

至于那些强弩长矛,盾牌长刀,更是如同阳光下的积雪,消失的无影无踪。

要知道,这些汉军中的制式装备,是禁止诸侯国的军队制造和装备的。

尤其是那些穿上之后如同铁罐头,近乎刀枪不入的重装步人甲,更是在垓下之战结束后,就强令诸侯**队上缴,并且登记造册封存了起来。

如今这几万套重装步人甲丢失,如果有心之人将甲叶拆开,参杂上自己私下锻造的劣质甲片,至少可以武装起来一支十万人的全甲兵团!

而凭借着这十万人的主力兵团,如果让某个多多益善的家伙来操作,三年之内足以拉起一支五十万人规模的庞大军团!

楚地富饶,人口众多。

所以,这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此时此刻,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陈平,握着供状的手也不禁开始轻轻打颤。

他之所以怀疑私下购买铠甲兵器的是韩信而不是英布,原因其实很简单。

此时的英布,已经带领几十人的使团,住进了雒阳的馆驿之中,两三天内就会前来栎阳,准备参加新年初一的朝贺。

而韩信,则只是派遣使者送来了一些泗水郡的土特产,以及一封诉说自己生病,所以无法前来朝觐的奏书!

再加上之前伐燕之战时,各家诸侯王都将臧荼的使者或斩首,或亲自送到了刘邦军中,唯独韩信,一不愿意前往刘盈那里做个参议,二又没有将臧荼使者的消息上书说明。

若是不心虚,怎会如此?

陈平放下手中供状,联想到之前韩信试图裂土封王,在刘邦危难的时候要挟对方敕封他为齐王的事情,越发坚定了心中判断!

于是他站起身,胡乱拿了一件披风,转头看向候封:“走,随我进宫面见陛下!”

候封有些犹豫:“现在会不会太晚了?陛下这个点,应该已经睡了吧?”

陈平摇摇头:“事态紧急,容不得半点耽搁!”

(注1,数据来自居延汉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