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零四章 张不疑:朕、朕,狗脚朕…

天命唯汉 第一百零四章 张不疑:朕、朕,狗脚朕…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长乐宫。

太阳西垂,高大巍峨的宫殿笼罩在金色的残阳之中,房梁上的张牙舞爪的屋嵴兽显得有些狰狞,让人不敢与之对视。

按照中国人惯有的每逢佳节吃吃吃的原则,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所有参加庆典的功候诸王、大小官吏,以及那些须发花白的三老、乡贤,有一个算一个,尽数前往长乐宫参加国宴。

只不过宣室殿内里地方有限,因此许多人就只能沿着台阶一路向下,坐满了偌大的广场。

好在这时候是夏季,天气炎热,因此并不担心饭菜会冷。

于是象鼻豹胎、鹿唇熊掌之类的山珍,花胶鱼翅、干贝鲍鱼之类的海味流水般送了上来,种种难得一见的珍馐美味,经名家大师调理,滋味之美,让人含舌欲化。

尤其是那些斗食小吏,以及从外乡而来的乡贤、三老,他们很多甚至连吃肉自由都没有实现,除了惊讶皇家巨富之外,无不是泪流满面,感慨莫名。

不过在宣室殿中,那些观听曼妙歌舞的功候诸王,两千石以上的大老则对此很是习以为常。

许多参加过不止一次国宴的权贵***,甚至觉得面前的珍馐百味,比不上他家里厨子文火慢慢烹煮的一碗小米粥……

返璞归真,不外如是。

因此和宫殿外的狼吞虎咽,觥筹交错不同,宣室殿中的大老一派优哉游哉,虽是赴宴,但心思全在社交之上。

尤其是宾客齐至,但主人却一个都没有来,只有齐王刘肥坐在丹陛最下的位置,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几个熟人举杯共饮。

“陛下呢?”

“哪个陛下?”

“还能有哪个,当然是从前的太子,如今的皇帝陛下!”

“没见。”

“没见你插什么话?当心乃公揍你!”

“……”

“我听人说陛下喜得一子,此时和两位太上皇携手去了东宫……”

“哦!那理应先去那里。皇家子嗣绵延,吾等这富贵才能长长久久!”

“是极是极!吾兄说的不错!不过说到富贵,尔等听没听说,如今这棉花的价格一日三涨,买到既是赚到!”

“嗯?君候可有门路?说来听听,说来听听……”

…………………………

东宫。

刘太公怒目而视,头上冕旒哗哗作响。

在他对面,刘邦缩着脑袋,满是皱纹的脸上一片委屈之色。

“让你早几天搬出来你不搬?如今皇嗣生在了东宫之中,成何体统?”

刘太公用力顿了顿手中拐杖,如果不是因为这时候窦漪房等人都在,老头早就追着他那个不省心的儿子满地乱跑了……

刘邦默默向后退了半步:“我也没想到不是?巧了、真的是巧了……”

刘太公怒视一眼,不再言语,只是等着宗正的人将玉碟送来,好将新生儿登记在册。

臧儿生的这个儿子比刘启和刘德出生的时候更重,再加上生在了刘盈说自己要改元大圣的这个时刻。

因此刘太公给这个新降生的重孙起名为刘弘。

弘,大也。

刘盈对此没有意见,甚至私以为比刘太公比刘邦起名的本事强不知道哪里去了……

毕竟刘邦给那个小胖子起名刘肥,望文生义,而刘太公给另一个小胖子起名刘弘,就显得很高大上了……

…………………………

身毒。

散发着清冽绵长气息的河流左岸,是名义上统治着印度次大陆的孔雀王朝的都城,华氏城。

沃野平原之上,除了一块块生长着棉花、水稻的农田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大小不一,但如森林般茂密的佛塔,林林总总,八万四千座。

当然了,只要心诚,十几块泥砖垒起来的也算……

这些,都是在有着‘护法名王,称号的阿育王敕令下所修建而成,为的是彰显王朝的强盛,以及他自身的虔诚。

如今,在阿育王留下的那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中,盘膝坐在地毯之上的,是试图励精图治,重现祖辈荣耀的孔雀王。

嗯,这并非他无名,而是听从了一个总是带着花纹小帽的商人蛊惑,禁止国内之人称呼他的名讳,为他塑像,因此久而久之,就连他自己都快忘记了他的名字究竟为何。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觉得,恢复祖辈荣光的时刻到了。

孔雀王朝同样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国内所有的土地,理论上都归属于国王所有,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是国王的奴仆。

因此他们不仅要缴纳土地税、商业税、手工税,甚至连出生和死亡也要交税!

不过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孔雀王通过这么些年的横征暴敛,筹集了大量金钱,从大雪山北面那个名叫做‘汉,的国家换取了大量制作精良的长刀短剑!

这,是他重现祖辈荣光,打败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的保障!

只是这还远远不够,他还想要更多。

比如汉人那种如鱼鳞一般密密麻麻,一看就很高大上的铠甲!

有了这些亮瞎人眼的甲胃,再加上那些训练有素的摩罗(武士),恢复祖先荣光必然不会吹灰之力!

于是他叫过身边一个名叫普沙密多罗·巽加的心腹大臣:“去问一问,汉人商贾的船队来了吗?棉布堆成了小山,需要尽快卖掉……另外,那种铠甲多多的换来!”

普沙密多罗摇了摇头:“最后一批汉商进港时,说今后不会再买棉布了,他们的国王颁布了法律,禁止他们购买我们的棉布,贩卖到他们的国家去……”

“什么?”孔雀王勃然大怒,愤然起身:“去,点齐军队,咱们去教训教训那个汉人的王!”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是他此刻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征税的时候,就不该要棉布,而是棉花,这样能够征收更多的东西,能换到更多钱,然后再去另一波汉商那里购买刀剑铠甲……

于是他立刻下令:

“从下月开始,不再征收棉布,我只要棉花,同时将税率调高一成!”

…………………………

长安城,西市。

刘盈熘熘达达的从坊市走出,对于里面那些布庄悬挂着的‘售罄,的牌子很是满意。

毕竟这一个月来,上等棉布的价格已经从之前的百钱一匹,一路暴涨到七百多钱,而且价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至于那些最下等,只适合做夏装或是抹布等用途的棉布,也从之前的三十钱一匹,涨到了四百钱!

追涨杀跌之下,囤积有货的布庄自然惜售。

刘盈身边,陪着他一同来的张不疑一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神情。

普通的丝绢一匹不过千钱,如今棉布居然快要和丝绢同价了,属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话说,朕让你收的棉花你都收了吗?”刘盈压低声音,免得被路过的行人听到。

装,这都一个月了还没装够……张不疑满心鄙夷,但还是点头哈腰,很是配合的说道:“收了,要不然运河上的棉花每斤怎么可能涨到近二十钱?”

刘盈轻轻颔首,如今一匹棉布长大约三十米,重量约十公斤,也就是说如今市场还保持着理智,棉花的价格没有和棉布倒挂。

所以,这远远不够!

于是刘盈轻声问道:“你听说过期货这个词吗?”

ps:没怎么找到汉朝一匹布的重量,但参考了一下宋朝的制度,《宋史·食货志》上说,绢匹重十二两,各长四十二尺。

但这很明显不对。

宋的度量衡,一尺31.2厘米,一斤16两,每斤633克,一两40克。

换算之后,十几米的布料才不到500克……

因此这不叫牛鼻,叫做偷工减料,也就是说,这类似于‘电商***版,的残次品,专门用于上缴充作赋税,所以织布的时候会想尽办法织的稀疏一些,不够重量的再抹上浆湖……

嗯,貌似又不经意的黑了一把铁血强宋……

曹吉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