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十八章 刘盈:消费升级!

天命唯汉 第十八章 刘盈:消费升级!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天命唯汉第十八章刘盈:消费升级!

肤施县向东,旧长城被拆了一条硕大的口子的地方,停放着十多辆蒙着草帘子的火车头,而在不远处,还有一串串长条形的车厢。

这里是刘盈选定的停车场,而在此地向南,则是一处货运中转站。

不是运煤,而是运盐,定边盐池的盐。

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那里一包一包堆叠的大多不是给人吃的精盐,而是喂养牲畜,腌渍火腿咸肉的粗盐。

现如今的汉国养殖的牲畜极多,毫不夸张的讲,喂猪喂牛消耗的食盐,要比人消耗的多出了至少三成!

而在全凭腿走的年代,长途贩运牲畜其实很不划算,卖的低了不赚钱,不如在当地出售;而卖价高了又竞争不过当地的贩子,最终还是要低价或是赔钱出售……

因此,在牲畜膘情最好,口感极佳的时候宰杀,粗加工一番,增加风味的同时,还不会受到奸商的盘剥,只要保存良好,一条火腿放上三五年也不成问题!

而随着腌渍火腿腊肉技术的推广,河东盐池的食盐就有些供不应求了。

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有所上涨。

于是,私盐贩子这个游走在掉脑袋边缘的古老行当再度死灰复燃。

刘盈在这里设置卸货点的原因,就是想要利用更低的物流费用,将有些上涨苗头的盐价压下去,将私盐贩子这个职业再次按死!

毕竟盐这种人人都不可或缺的资源说多很多,但说少也少,只有一些特定地方才能产出这种资源。

比如齐国,比如吴国。

吴国下辖的会稽、鄣郡如今归汉帝国直辖,但齐国却没有,而且那可是私盐贩子的老巢,齐人大规模用海水煮盐的传统少说也有好几百年!

所以,刘盈觉得自家那个好色贪财、嚣张跋扈的大胖子绝对忍不住不去赚这笔钱……

毕竟刘肥和韩王信一样,都有一大串的儿子,自然而然的,后宫佳丽也不可胜数……

在现如今的汉国,尤其是他们这种王侯之家,不仅小孩子是吞金兽,小孩子他娘也不逞多让!

穿则绫罗绸缎,饰则珍珠玛瑙!

很过分吗?

并不。

毕竟人家小意逢迎,苦练技术,在鬼门关上挣扎着生孩子,为的不就是享受王府带来的荣华富贵?

问题的关键是,给这个买了,要不要给那个买?

所以,再多的钱也不够花!

不够花,就会不自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尤其是坐拥十多万军队,掌控数百万人口生杀予夺之权的藩王,违法比喝水还轻松!

因此,若想让君臣兄弟两不相负,防微杜渐就显得很有必要。

货运站中,刘盈满脸若有所思,跟在他身后的张不疑则好奇的东张西望,不时戳破装盐的纸袋,验看食盐的成色以及有无受潮。

渐渐地,他满脸疑惑:“怎么全是粗盐?精加工一下不费什么人力,但能获利不少呢!”

刘盈随口说了一句:“是呀,到时候河东盐池的利润下降了,让萧相和赔钱了的勋贵找你把少的钱补上!”

一瞬间,张不疑有些悻悻。

毕竟这里跟河东盐池不一样,河东盐池的历史可以追朔到黄帝时期的坂泉之战,当时炎帝和黄帝就是为了争夺河东盐池,于是打了一架,炎帝战败,但因为两家互有婚盟,于是免除族灭,而是加入了黄帝一方,成为了诸夏始祖!

也因此,河东盐池这块肥肉谁也不能独吞,国家大口吃肉,买了债券的勋贵小口喝汤!

至于定边盐池,这里是刘盈负责经营的刘邦的财产,据说是有神人托梦,刘盈因此找到了这片盐池。

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盐池自然归刘邦所有,赚到的钱初了缴纳朝廷赋税,分给股东的红利,刘盈的管理费,剩下的就全落入了刘邦本人的小金库,是皇帝的私人收入!

所以,若是这处私人的盐池把国家掌控的盐池挤垮了,只怕萧何第一个不答应!

想通了这一截后,张不疑不再逼逼赖赖,而是老老实实跟在刘盈身后,只是依旧满脸好奇的东张西望。

而这好奇中,还有浓重的贪婪。

这白花花的是盐吗?

是。

但更是白色的金子!

等过几天火车上满载着这种白色的金子,以及煤炭这种黑色的金子,呼啸着驶入长安北站的时候,那种人山人海的场景必然蔚为壮观!

看着看着,张不疑突然愣了一下,直勾勾盯着远处栈板上的货物,虽然也是盐,但和那些一袋好几十斤的大包装不同,那里一摞摞的全是巴掌大小的纸袋,肉眼可见的精致!

“那是什么?”张不疑指向前方。

“精细盐,高端产品。”刘盈神秘一笑:“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张不疑快走两步,直接拆开一包倒在手心,手指捻了捻,只见洁白如雪,细腻如沙,和他从前见过的食盐完全不同,要不是他知道这是盐,只怕会舔舐一口尝尝味道……

刘盈慢吞吞的走过来,笑着问道:“怎么样,百钱一包你觉得这个价格能接受吗?”

“什么?”张不疑吃了一惊,用手掂了掂分量,睁大眼睛问道:

“这一包最多一斤250g!长安城盐价冠绝天下,官府盐坊售卖的最好的食盐也不过五百钱一石,足足一百二十斤!这小小一包就要百钱?你怎么不去抢?”

“额……抢钱没有这个利润高。”刘盈一本正经的说了一句,旋即笑眯眯的说道:“可那种三百钱一石的盐最多算的上精盐,颜色依旧发黄,颗粒很大,若是仔细品味,后味依旧不是那么纯粹的咸,还会有异味!”

张不疑回想了一下,轻轻点头,他们家日常吃的就是那种被刘盈称之为‘精盐’的食盐,有时候确实能够感觉到有些许异味,但真的只是些许,舌头不敏感的人完全感觉不到!

所以,这厮纯粹就是矫情!

刘盈摇头晃脑说道:

“老夫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前的时候大家吃的盐有些发苦,但那是没得选,如今有了更好的,为什么不吃点好的呢?”

张不疑一脸认真的反驳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管子有云,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

“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和管仲很像!比如他说如果把盐价涨上去,涨价五成,这样齐国这个万乘之国,每年光卖盐就能多三千万钱!如果涨人头税,则国人都会反对,但调整盐价,即便百倍的利润归于君主,人们也是无法规避的!这就是管仲给齐王说的理财之法!”

“所以,你学谁不好,非要学管仲?”

刘盈笑了笑,抓起张不疑的袖子说道:

“此为锦缎,寸锦寸金,即便是摆在集市之中,闲逛的黔首怕是只能看看,买是绝对不会买的。”

“无他,兜里没钱。”

“那么如果盐价百钱一斤,又有多少黔首吃得起呢?盐乃民生,人人不可或缺,怎么可能会涨到百钱一斤?别说我老师那关过不去,只怕我爹知道了也要追打我两条马路!”

张不疑摇摇头:“既然如此,为何还有此等、嗯,百钱一包的精细盐?”

刘盈直视张不疑良久,面带讥讽:“你是真的不懂还是在这装呢?莫不是吃药吃傻了?”

一瞬间,张不疑脸孔涨红,结结巴巴的说道:“什么吃药?我没有病吃什么药!别听止阳瞎说……真的,信我!”

心疼你一秒……刘盈摆摆手:

“说正事。这种精细盐其实并不是卖给普通人,而是卖给关中的勋贵豪商。还是那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如今日子好过了,大家住有广厦千间,出则前呼后拥,穿就绫罗绸缎,唯独在吃上面,却还是后味发苦的精盐,这不符合咱们的身份!”

“重要的是,其实让自己吃的好一点,也不花什么钱。”

“毕竟勋贵豪商和普通黔首不同,日常不干什么重体力活,吃盐的数量其实很少,以你为例,你一个月才能吃多少盐?恐怕最多不超过常人一半!”

“所以,每月只多花了那么一点点钱,却让自己的生活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花小钱享大福,这不划算什么划算?”

ps:有关书中盐的问题。

其实盐价偏低了,是刘盈为了民生工程,以及畜牧业的发展而一力打压的结果,按照《管子中记载的齐国盐价,食盐和粮价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五的关系,也就是一斤盐换五斤粮食。

粮价百钱一石,食盐就是五百钱一石,书中因为铜钱的数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粮价涨到了两百钱左右,那么盐价就应该是一千钱,关中更贵,盐价应该是一千五。

至于吃盐的数量,有记载的是春秋到唐宋年间,百姓日均吃盐45克,去掉两成杂质,为36克,元明清人们吃盐少了,大概是15克。

这主要是因为将人头税折入了盐价,盐价贵了,吃的就少了,而诸如牛这种大牲口每天也要吃好多盐,老百姓养不起了,因此小号的耕犁取代了大型耕犁,人取代了牛,成为耕田的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