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十一章 张不疑:说好的女婿也是半个儿呢?

望着卢绾满脸抬杠到底的表情,刘盈虽然懒得搭理他,但还是都都囔囔的说道:

“哪可能让所有人都实现吃糖自由啊!毕竟吃得起和吃得上中间还有一个舍得吃。但话虽如此,现如今随着甘蔗种植园原来越多,别的地方的农户如何我不清楚,关中的黔首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炸麻糖,会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一点红糖用来增色……嗯,主要还是靠捏碎的柿饼提供甜味。”

刘邦心情大好,因此附和着点点头,看向卢绾满是威胁:“再逼逼叨的欺负我儿子,当心乃公抽你!”

他说完,转头看向刘盈问道:“当初萧何说过,种甘蔗比种水稻的利润高,因此是按照商税标准收取的赋税。我记得你还说过,所谓天子,就是带领大家获得幸福。”

“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可能调整一下税赋,减少红糖的成本,让所有人都那个什么,对了,吃糖自由!”

刘盈大脑飞速转了一下,竖起大拇指赞同道:

“爹你这个想法真的很棒!虽说种甘蔗的利润高,但毕竟甘蔗这个东西太耗水肥,现如今地力还很足,但再过个十年八年的,只怕光靠种植园里的猪鹅以及人产出的肥料就不够了,还需要大量从外面买肥料才行!”

“而且咱们这一路过来的时候爹你也看到了,出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的很多地方都只有驰道两侧有人家和种植园,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还都是荒地!”

“所以我觉得,不如趁着现在船小好调头的时候把税负标准改了,也可以刺激有闲钱有技术的人积极开荒种田。”

“多种甘蔗让大家都有糖吃就不说了,砍完当年的甘蔗之后,下一茬甘蔗还没有长起来之前,地里还能再多种一季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比如大豆,不仅可以肥田,而且现如今的豆百也是供不应求!”

“嗯,如果是番禺周边的种植园,还可以种植西瓜,那些黑不熘秋,长得跟我老师家里养的那种黑猴子差不多的家伙,最喜欢吃这种水果啦!”

看着刘盈有些莫名其妙的笑容,刘邦先是一愣,不过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重重点头,拍拍刘盈肩膀:

“不错不错,你短时间内居然能想到这么多,说明平日里下过功夫。嗯,一直没问,大部分人吃的那种红糖,每斤售价几何?”

刘盈稍稍思索了一下:

“这个的话基本没有什么定数的。像岭南这边的种植园,因为守着日南都督府的大粮仓,粮食价格不高,再加上是甘蔗的重要产区,红糖的价格大约是粮食价格的十倍左右。”

“也就是说,一斤红糖大约可以换十斤白米。而长安城那边因为需求量大,客商云集,为了竞争因此内卷的严重,再加上粮价要比岭南这边高出不少,因此一斤红糖大约可换七斤的稻或者粟,如果是小麦和豆子的话,大约能换到十斤左右。”

嗯,关中那边的老古董多,日常饮食主要还是粒食,也就是吃蒸熟的大米或是小米,至于面食,则是偶尔吃个稀罕。

因此小麦虽然种植面积很大,但依旧只是中下层百姓的主食。

刘邦稍稍盘算了一下,如今虽是冬季,但日南都督府那边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所以岭南的粮价一直维持在石米百钱这个价位,而关中人口多,粮食主要靠外运,因此冬天的粮价只怕要涨到两百五六十钱一石。

不过他皱了皱眉,看向刘盈问道:

“你方才为何要用粮食的价格来衡量红糖的价格呢?我看如今集市上已经没有人再用粮食和别的一些东西来以物易物了,大家都是先到集市上卖出商品,然后拿着钱再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刘盈先是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随身带钱的习惯,只能作罢,开始无实物表演。

“爹你想啊,甭管是金银还是铜钱,都不能吃不能喝,但却可以换到吃喝。为什么呢?因为这种金属相对稀少,有价值,就有了值得交换的属性。”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界定铜钱的价值?比如齐国的刀币,和秦国的半两,如果一换一的话,爹你换吗?”

刘邦不屑的撇撇嘴:“乃公又不是傻子,当然不换!那齐国刀币的重量,一枚可抵得上至少三枚秦半两!”

刘盈颔首:

“对呀。因此才有了秦始皇废除六国货币,强行一比一兑换秦半两,于是天下人怨声载道的问题。嗯,收天下之兵也是为此,铁器多为军用,黔首的佩剑主要还以铜剑为主,毕竟面子工程,金光灿灿看着喜庆……所以收天下之兵,其实就是收天下之财。”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半两钱的价值又该如何界定?”

“我这些年仔细想了想,所谓民以食为天,因此铜钱的价值,其实主要和粮食挂钩。也就是说,无论是周朝还是秦朝,以及现如今的汉国,都实行的其实是粮本位。既粮食的价值决定铜钱的价值。”

刘邦沉默片刻,恍然道:“原来如此,难怪你一直催着治粟内史在全国大肆修建粮仓,按照之前制定的价格不限量收售粮食,想来为的就是这个粮本位喽?”

刘盈点点头:“这是如此。不过等到咱的铁路修好了,火车通行全国之后,天下的粮价就可以趋于一致,这样或许就有了发行以粮食为锚定的新式货币……”

嗯,钞票上印老刘和自己的脑袋,围上两穗粮食,争取成为绿币那样的硬通货,到时候钱荒了核动力印钞机开上半个月,放放水,啥经济危机都没了,想来上断头台的几率就更低了……刘盈嘴角扬起,神色莫名。

只是他的神情看在刘邦眼里是我儿子真有才,而在卢绾眼中则是这小子真阴险,又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

然而卢绾控制不住的站出来说道:“火车?就那铁牛?呵呵,这么长时间了连个影子都见到,还搁这吹牛逼呢?”

今年指定通车……刘盈看着卢绾,话到嘴边改口道:“呵,项目黄了就黄了呗,反正项目破产之后,贷款肯定是不还的。毕竟条款里说了,责任有限,债务自然也有限……”

嗯,卢绾之前为了得到刘盈的保证书,不仅自己投了不少无息贷款,重要的是他还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昔日的门客下属那里也替刘盈拉来了不少投资……

所以,刘盈破产,卢绾不仅收不回钱,而且信誉也会跟着破产……

于是,卢绾眉毛渐渐扬起,向着撒腿就跑的刘盈追去:“敢坑乃公?臭小子有种你别跑!”

看着眼前的一幕,刘邦笑而不语,只是看向缩在角落的张不疑时,脸上闪过几分不悦。

“过来。叫你呢!”

张不疑满脸忐忑的走过来,俯身行礼:“陛下……”

刘邦懒得纠正他的称呼,只是皱着眉头问道:“你现在都做些什么事啊?”

张不疑掰着指头说道:“做做投资,帮我娘打理家业,帮止阳打理封地和产业……”

刘邦打断,不悦的说道:“都是帮别人,你自己就没有主业吗?作为一个男人,没有自己的事业去忙,你丢不丢人!子房如此大才,怎么会有你这么个儿子?”

可,这就是我爹的安排呀……张不疑满脸委屈,但有些事情是张良反复交代过的,因此不方便和刘邦明说,只是弱弱的说道:“其实、其实我有自己的主业……”

刘邦双手抱臂,虽然比张不疑矮了足足一头,但气场两米八:“说来听听。”

张不疑低下头,舔了舔嘴唇:“就是,就是购买土地,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打造适宜的种植园,然后等到两三年过去,种植园开始盈利之后,再高价卖出……”

刘邦有些哭笑不得:“盈利了,然后再卖出?你其实是个傻子吧?”

在张不疑呐呐不言的时候,刘盈熘了一圈卢绾,跑回来笑着说道:“他可一点都不傻,不信爹你问问他,所谓的高价是怎么个高价法?”

ps:有关古代糖价。

汉朝好像没有制糖业,所以没找到。

但唐代李匡义《资暇集》中写,乳饧(糖)时新开是肆,每斤六十文。而当时贞观年间,1斗米是5文钱,1斗相当于现在的12.5斤,也就是说,一斤乳糖可以换150斤大米。

日本学者池田温《中国古代籍账研究》中写,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桉,交河郡都督府之印,沙糖一两,上直钱拾贰文,次拾文,下久文。米价每斗十三文钱,按照十六两一斤计算,一斤蔗糖可以换120-180斤大米。

而到了明朝时期,生产力相对发达,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沉榜记录了当时的物价,每斤大米2厘8毫,每斤白糖40厘,一斤糖能换十四斤米。当然了,对比悬殊主要是因为北方不产糖,运费太贵。因此在美国学者穆素洁1998年出版的《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这本书中,1600年广州每担白糖,价值在1两~2两之间,只相当于是粮价的四到五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