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盈:反动阶级不可怕,就怕反动阶级有文化!

长乐宫,宣室殿。

今日风和日丽,微风不燥,恰巧张良并没有泡病号,于是直接命人将张良抓进宫里陪他对弈聊天的刘邦,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后,抬起头,看到的就是刘盈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进来。

然后,他就觉得一阵牙疼。

早些时候中尉戚鳃刚刚跑来向他告状了,说是太子伙同太尉卢绾、内史吕释之在城中高调炫富,使得百姓围观,最终引起踩踏事故,有没有死伤暂时还不得知,但现场无比混乱,事后打扫的清扫工捡到了上百只鞋子,无一相同……

“竖子,你做的好事!”

“吔?”

刘盈一脸诧异的坐在刘邦身边,只是惊讶一声后就很娴熟的拿起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顺便给张良面前的茶盏也续满水。

刘邦有些酸熘熘的看着张良:“子房教了个好学生啊……果然尊师重道……”

张良抬起头,微微皱眉,心说你这么大个皇帝连这点干醋都吃?

于是他一言不发的将自己面前的茶盏推到了刘邦那边,旋即看着刘盈,示意刘盈再给自己倒一杯……

刘盈虽然一脸懵逼,但他作为一个体重一百五,反骨一百五十一的少年,只要能看到刘邦吃瘪,他什么都愿意。

刘邦同样满脸懵逼,但却怒视着刘盈说道:“太子如今出息了,居然当众炫富,拉着一箱箱的黄金走街串巷,既然如此,不妨捐出一些来充实国帑!”

谁告了乃公的刁状……刘盈瞪大眼睛,一脸愤怒。

张良眼皮子微微抬了一下,不过还是决定先看看,再考虑要不要参团。

嗯,自然是帮着刘盈。

毕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有生个女儿,这样可以收刘盈做个女婿,亲上加亲,一想到张不疑和刘盈姐夫妹夫互相称呼的场景,张良的嘴角就止不住的微微上扬。

刘邦虽然直视着刘盈,不过却懒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问道:

“你不在东宫读书练字,跑到长乐宫何事?”

当然是找你要钱啦……刘盈换上一副乙方的笑脸,从怀中摸出一份表格递给刘邦:“这是广衍县煤田本月的产出,爹你看看……”

刘邦接过,打开之后发现纸张上并不是从前那种以文字为主的书写格式,而是画出了坐标轴,并且用曲线和数字做了相对应的标注。

如今随着大汉公学的毕业生原来越多,长安城和周边县城的义学已经全面铺开,刘邦时常前往巡视,对于坐标轴这种东西并不陌生。

而且这种书写方式,相比于从前也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刘邦先是称赞了一下刘盈这种表格化报告方式,旋即笑容满面的说道:

“好好好,比上个月多挖了这么多,看来你说的是对的,奴工和劳工的劳动积极性不同,后者更加吃苦耐劳,也更加勤快!”

那是自然,马大胡子总是没错的……刘盈点头附和道:

“毕竟奴工没什么上升渠道,也没什么生活压力,干多干少都是到点吃饭,自然会想尽办法偷奸耍滑,但劳工就不同了,他们不仅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一家老小,买房买地,还会惦记着买匹驽马日常代步……”

“自然而然的,就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刘邦仔细的看着表格,突然皱皱眉头问道:

“怎么损耗率这么高?还有,怎么库存量月月增加,是煤炭不好卖吗?”

“可我记得萧何曾说过,如今长安城的蜂窝煤价格涨了三成,很多百姓都又开始烧柴了……怎么,咱们的煤卖不出去,莫非是韩王做的手脚?”

“毕竟从前关中烧的煤都是太原郡运来的,如今烧的是咱们的煤,韩王就赚的少了……”

“呵,那厮!”

刘盈在心里为躺着也中枪的韩王信默默点蜡,旋即解释道:

“那倒并不是。煤炭涨价主要是供需关系不平衡了。”

“也就是说,当市场中某一个东西稀缺的时候,那么它的价格自然会上涨。”

“如今煤炭涨价,主要是因为蒸汽机的应用,比如河上跑的蒸汽驳船,还有长安各处工坊里正在升级换代的蒸汽动力装置。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长安城的人口增长。”

“毕竟从前的时候,长安大约只有七八万户,五十万人口,但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八十万。虽然大多人都是负郭而居,并没有住在城里,但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薪碳的需求自然也直线飙升!”

“挖煤的技术没有什么革新,但用煤的需求却大了不止一倍,煤炭涨价只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和韩王无关。”

嗯,这段话价值一个县……刘盈默默在心里记了一笔。

刘邦点了点头,说道:

“那把咱们的煤尽快运过来,不就可以缓解关中的用煤问题了?况且我记得你说过,泾水一石,其泥四斗,渭水一石,其泥六斗……”

“这主要原因就是上游百姓对于薪碳的需求,砍伐林木,造成的水土流失,导致泥沙被水流推动着淤积到下游,引起洪涝灾害!”

“你当日做的那个沙盘模拟,乃公可还是依旧历历在目!”

刘盈抿了口茶没有说话,刘邦所谓的沙盘模拟,其实是他为了劝说萧何同意,动用行政手段强推蜂窝煤时做的一个实验。

当水流冲过光秃秃的黄土堤岸时,会不断将泥沙冲走,侵蚀堤岸的同时,泥沙还会因为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水流减缓而不断淤积,最终形成地上悬河,当水流加大的时候,分分钟冲出河堤,肆虐中下游平原。

虽然那时候的刘盈没有明说模拟的是哪条河,也没有说淹没的是哪里的土地,但无论是刘邦,还是到场的萧何、张良、陈平、王陵等人,都一眼看出了刘盈所指,也对发生的一切感到触目惊心。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于是当天过后,萧何立刻出台法令,强调了延续自春秋时期的禁伐令,也就是在孟春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仲春二月不可用火焚烧山林,季春三月禁止砍伐桑柘树木。

与此同时,也宣布对卖炭翁,主要是售卖木柴的樵夫征收税赋,并且他们入城的时候需要严格检查货物,有新鲜木料,且一看就是砍伐大木者一律征收双倍税赋!

毕竟这一切都是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为了大河两岸平原能不受洪水危害,为长安城源源不断输送粮食,再苦一苦百姓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反正萧何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早就看澹了是否给后人留下个美名还是骂名……

刘盈过了好一会,才慢慢的说道:

“运啦,怎么没运。”

“这长安城通往九原郡的直道上,除了运送军粮补给的车队,就是运送煤炭的四轮马车……”

“但问题的关键是,煤炭很重,道路很远,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煤矿的运输能力也很欠缺,尤其是随着露天煤矿的开挖,光凭借四轮马车运煤,只能让库存越积越多!”

“毕竟煤炭这种东西不同于别的矿物,一经开挖就停不下来,否则煤矿里的煤炭就会很快变得不耐烧……”

嗯,就是氧化。

刘邦皱皱眉头:“你那蒸汽驳船呢?沿河北上去运煤啊,广衍县不是就位于大河边上吗?水运可比陆运要快和廉价!”

刘盈挠挠下巴:“爹你是不是忘了定阳县(陕西延安)壶口瀑布?”(注1)

刘邦脸上一囧:“对哦,乃公怎么把这个给忘了!都是你这竖子,为何不提前提醒乃公,定然是在存心看乃公的笑话了!”

我真是哔了狗了……刘盈很想吐槽,但他今天是来找甲方爸爸打钱的,所以和气生财,于是一脸谄媚的说道:“是是是,都是我的错。”

张良愣了一下,低下头一言不发,本能的觉得对面的老家伙今天要遭……

刘邦则很满意的点点头,儿子长大了,懂得在他人面前给老子留脸,这让他很是欣慰。

于是他看着刘盈,一脸慈祥的说道:

“那你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只要能解决煤矿运输的问题,让长安城的黔首用上和从前一样低价的煤炭,所有的一切困难都由乃公帮你解决!”

刘盈将手伸到刘邦面前:“很简单,打钱!”

注1:壶口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唐代《元和郡县志》将壶口称为石槽,说河中有山,凿中如槽,束流悬注七十余尺。

嗯,之所以有很多壶口,主要是古代文人财力有限,不足以亲临壶口瀑布,因而就有了很多处壶口,甚至还有将壶口和龙门混淆的……

其实不只是记载地理的文人,比如《天工开物》,里面的很多‘奇淫巧技’都是宋应星囿于财力无法复原,道听途说而来,然后凭借想象力现场创作……

和《天工开物》类似的,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毕竟李时珍不是神农,不尝百草,药性药理很多都是要臆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