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九十六章 刘盈:国际主义精神!

天命唯汉 第九十六章 刘盈:国际主义精神!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一个县?”

吴臣回首望了一下,看着厂房内五乘六的三十台制衣车,张开嘴巴,双眼圆睁,愣住不动。

因为在这间厂房旁边,还并排有四间相同格局的厂房……

他默默算了一下,心中越发震惊,对于刘盈以及汉国的实力,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过他早就准备抱大腿了,所以大腿越粗越好!

刘盈轻轻挠了挠下巴上被蚊子咬的一个包,这也是他一直允许张不疑跟在他身边的另一个原因。

他是招蚊体质,而张不疑也是!

因此蚊子雨露均沾,不至于死磕他一个……

至于张不疑所说的,对,也不对。

一个制衣车的造价等同于一个大县一年的赋税,这是真的,不过是综合成本,也就是将所有的费用平摊之后的成本。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其中有很多成本会重复计算,然后叠加在一起,导致纺织这种轻工业也变成了需要大成本的重工业……

嗯,这样一来,刘盈可以明目张胆的少分红给他们……

吴臣从短暂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喃喃低语:“照这个速度,一天要消耗多少棉布啊?”

“唔,大约是河内郡三成的产量吧……那里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毕竟人口多,需要多种粮食才能养活的起自己。”

刘盈稍稍回忆了一下接着说道:“现如今影响棉纱产量的,主要是采摘棉花的效率,以及剥除棉籽的效率都不高。”

“不过采棉花的事情短时间内不好解决,毕竟棉花采摘的季节几乎和粮食成熟的季节重叠,腾不出太多的劳动力……”

“至于剥除棉籽,我新近改良了一下之前那种人工轧棉机,等下带你们去看看……”

他说的人工轧棉机,指的是一种皮辊轧花机,原理是利用摩擦系数较大的皮辊表面沾附和带动棉纤维,从而使得棉花和棉籽分离。

嗯,系统给的……

这种轧棉机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维修简易,如同那种手摇式脱粒机一样,方便在民间推广。

重要的是经过轧棉机处理过的棉花,可以直接打包压实,方便货运到纺纱工坊,使用水力纺纱机做成棉纱,之后再拿去织布。

不过刘盈一直试图在省掉中间这个步骤,也就是推广手摇式的珍妮机,直接从织女手中收购成品棉纱。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维稳,保证男耕女织这种维持了几百年的生产结构能够继续下去。

正如黄老的那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每一次生产结构的转型,生产力的提升,其实背后都有许多人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举个栗子吧。

比如当年的英国,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之后,因为没有申请到专利,虽然他本人暴富了一场,但珍妮机却渐渐流传开来。

于是,就有大量的纺纱工失业,他们愤怒的冲进詹姆斯家里,不仅捣毁了他做的珍妮机,纵火焚烧了他的房子,甚至于将詹姆斯全家都赶出了所居住的那个小镇。

不过在随后的四年中,珍妮机从原来的八个纱锭,增加到了八十个纱锭,而且大英全国,也有了超过两万台的珍妮机……

只是虽然纺纱工失业了,但织布工人的雇佣量却激增,从原来的四万人,一度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但好景不长,当更高效率的织布机出现之后,织布工人们也开始失业了……

然而相比于上次的放任不理,大英帝国选择维稳,也就是从法律层面上禁止使用更高效率的织布机,并且禁止机械师移民英国,试图抑制先进技术的传播……

属实是和某东方帝国在面对‘奇淫巧技’上的做法如出一辙了!

但这只能是徒劳,毕竟资本是逐利的,蒸汽织布机的效率是手工织布机的五倍,于是工厂遍地开花,织布工人纷纷失业、破产。

于是,在1811年和1812年,英国的下岗工人开始暴动,打砸工厂,捣毁织布机,直到英国政府出动了一万四千名士兵才将暴动镇压下去……

而这种行为让诗人拜伦神往不已,为之写下了‘打倒一切国王,除了勒德王’的诗句。

嗯,勒德是神话中的一个保护神的名字,当时暴动的工人自称‘勒德分子’。

不过当手工织布工人数量一度降低到不足五万人的时候,隔壁的蒸汽纺织厂里的纺织工人,人数从八万人,一路飙升到了近三十万!

刘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小转型期的阵痛,或者说,将国内转型期的阵痛,想办法转移出去,让外国人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替汉人承担这种痛苦……

比如隔壁三哥……

现如今原产自非洲的大陆棉,应该已经传到了印度次大陆,所以当地人应该已经学会了棉花的种植。

这样,只需要和三哥正常通商,就可以获得他们种植的漫山遍野的棉花。

之后将棉花装船,运回国内加工成衣物,一方面供国人消费,另一部分可以出口给衣不蔽体的阿三……

毕竟,遍体绫罗者,不是养蚕人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国内年年闹饥荒,但是是粮食出口大国的三哥。

至于汉国国内的织女,纺织技艺相对较差的可以进纺织厂打工,用赚来的钱补贴家用,顺便促进妇女解放思潮和工人运动的思潮,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

而那些手艺精湛的织女,可以继续缫丝养蚕,制作丝绸。

毕竟现如今的蚕宝宝受限于品种问题,吐出的丝贼细,只能手工纺织,不能进行大工业生产。

因此纺织起来的速度很慢,通常一人一天也就是一尺左右的丝绸,如果采用的是缂丝工艺的话,一天能有几厘米的进度就已经算是大师了……

不过物以稀为贵,国内旺盛的需求,再加上财大气粗的西域商人,这就导致了丝绸的价格居高不下,即便是纺织女工这种最底层的劳动者,也能有不少的收入。

刘盈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说是有些手脚勤快的织女,甚至单纯靠织布的收入就盘下了一个几百亩的庄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