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刘盈:危!

天命唯汉 第一百四十八章 刘盈:危!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河内郡,殷墟。

这里是昔日商朝的首都朝歌,也是项羽和章邯媾和,宣判秦国死缓的地方。

刘邦拉着卢绾等人去评古论今,顺便打点野味一醉方休的时候,刘盈一脸嫌弃的从那帮老酒鬼身边走开,骑在自己经常骑的那匹小母马上,一路向南而去。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河内郡的治所向北,有一座因为矿产资源挖光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城市。

而那些被挖光的资源,正是刘盈想要获取的无烟煤。

简单来说,按照煤的煤化程度,煤可以分成褐煤,烟煤,无烟煤。

褐煤含碳量低,水分挥发份较多;无烟煤含碳量高,灰分水分挥发份较少;烟煤在褐煤和无烟煤之间,放热量适中。

很多人会觉得含碳量高的无烟煤最好用,但其实不然,这种煤着火困难不太适合用于烧锅炉,反倒是用其他煤比较好。

而且这么好的资源就只是烧了,为免有些浪费。

刘盈的想法自然是赶在还没有人插足这里的煤窑之前,抢先将那一片如今还很荒芜的土地收入囊中,等着将来技术水平提升了,可以用于制作氮肥,亦或是用来合成氨。

嗯,如今关中地区在他推广下,烧火做饭的时候基本抛弃了原本的柴火灶,改为使用煤球炉,所以对于煤炭需求一天比一天大。

也因此,想要在煤炭市场上分一口肉吃的人也多了起来。

刘盈并不是不想让他们也参与其中,而是担忧高额的回报会让人疯狂。

他可以坚守本心,在采矿的时候做好安全措施,哪怕采矿量跟不上消耗量,也尽可能不让汉人从矿工变成矿奴,毫无节制的逼迫他们干活。

但那些人就说不准了,而且最要命的是,小煤窑的开挖,会破坏整个煤层,让宝贵的资源白白浪费。

所以他准备等刘邦这次玩够了,返回关中之后,就召集所有涉足,或者想要涉足开挖煤矿的王侯公卿,豪商贵族们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类似于协会一样的组织。

这样的协会是用来规范行业准则,制定安全标准,矿工福利等事宜,最重要的是推出牌照制度,避免小煤窑的出现。

嗯,同时他还准备借助尚贤堂中那些墨者的力量,在矿场之中推行另外一个组织。

工会。

当然了,不是某些只会逢年过节发二斤带鱼的那种辣鸡机构,也不是组织下本,最后却被团灭了的那种废物聚集地……

刘盈指的,是那些可以和资方谈判维护自己权益的机构。

虽然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也许会有许多不可知的事情就此发生,但有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总是好的。

毕竟资本家总比封建地主进步,前者只需要人的剩余价值,而后者需要的却是人的剩余生命……

嗯,工会必须要有进入门槛,比如从岛上招募来的霍比特人,以及南边进口来的嗨人绝对禁止。

耗材,就要有个耗材的亚子!

……………………………………

清晨,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犹如散落的金色,格外耀眼迷人。

刘邦按压着太阳穴,忍受着宿醉的痛苦,决定从今天起戒酒……

不,节制饮酒。

在他身边,是来回奔波几百里,趴在车窗上满脸犹豫之色的刘盈。

眼前这个地方叫做殷墟,也就是后世里挖出甲骨文的地方。

说实在的,虽然汉朝距离商朝也‘只有’不到两千年,但商朝的历史其实也已经类似于神话传说般的存在了。

所以刘盈在犹豫,是现在动手把甲骨文挖出来,还是等待有了技术条件之后,再挖出来好好研究……

嗯,夏商时期的史官,主要是掌‘图法’。

商人笃信天命,动不动就会算上一卦,而占卜卦辞多刻于龟甲和兽骨之上,从而歪打正着的留下了最早的古代档桉。

而甲骨卜辞中记载的‘贞人’,就是史官的另外一种称呼。

虽然这时候史官就是个档桉管理员,但因为商人对于占卜的需求,导致史官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政令的发布。

到了周灭商建国之后,国家机制进一步健全,官职更加细分,设置了专门的史官机构太史寮。

尽管这时候的史官依然还在做保管文书和档桉的工作,但因为这些文书几乎囊括了国家最重要的各种重要文书法令,所以史官已经不限于记载文书工作,而是直接拥有了一定的行政职能。

比如御史,这种最早只是太史寮下属五种史官之一的职位,手中的职权逐渐增加,于是就有了相当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

而他们所记录的文档,也不单单只是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用来教育后代君王的教材。

比如太史公写的《史记》,这本书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却写的很好,所以后来汉成帝他叔想要借来看看的时候,就直接被拒绝。

不仅如此,朝廷还加强了对于他的监控……

毕竟你现在就想看历史书了,将来想要做什么真的是不敢想……

再比如司马迁写的《资治通鉴》。

不过刘盈并不需要这些,他的脑海保留有屠龙之术,是五卷而不是四卷的那种哟!

只可惜他自己就是那条龙,所以就只能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了……

嗯,题外话。

有些人总喜欢拿李二改史说事,但其实二凤看的是起居注,并且这一行为也被如实记录在桉。

所以,后人才能看到这一事件。

而且最讽刺的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二,最终获得的谥号是文皇帝……

刘盈看了看身边谈胸露背,因为喝了一口热水而被烫的直吐舌头的某高皇帝,依稀听到了自己仅存的一点点节操碎裂的声音。

“你瞅啥?还不快给乃公把凉水递过来!”

“好嘞!”

………………………………

邯郸城,赵王宫。

时过六月,天气酷热,除了偶尔听到蝉鸣阵阵,天地之间一片寂静。

刘邦坐在王宫中的凉殿之内,用力挥舞着蒲扇,却只觉得热风阵阵扑面而来,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凉意。

毕竟他居住的长乐宫是在秦国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地下本就修有储量巨大的冰窖,再加上刘盈之后修建的商用冰窖,刘邦从来没有在用冰上抠抠搜搜过……

所以,他看了看跽坐在他对面,同样汗津津的赵王张敖,决定不在邯郸停留,而是直接向北巡游。

至于检阅军队……

这么热的天,就不再瞎折腾了!

虽然刘邦日常鄙视孔老夫子,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还是觉得没错。

“这一路看过来,我觉得很满意,你没有辜负我的信任,也没有辱没了你的父亲,赵国在你的治理下一片大好……”

刘邦挥舞着蒲扇继续说道:“至于接下来的阅兵就算了,让戍卒们各自返乡避暑去吧。我明天就走,先去巨鹿泽看看,然后沿着巨鹿郡去海边转转……”

听到不需要进行阅兵,张敖心中一喜。

毕竟这大热天的他也不想穿着几十斤中的盔甲陪着刘邦晒太阳,而且万一阅兵的时候出了纰漏,无疑就是想要露脸却露了个屁股……

但听到刘邦说他要走巨鹿郡去燕国,而不是走恒山郡再转广阳郡去燕国,这顿时让他吃了一惊。

在刘邦最初发下的行军路线图中,他是要走恒山郡这条路的,所以张敖之前的布置,全部都在这条驰道上!

而且最重要的是,贯高等人的布置也在这条路上!

张敖沉默了片刻后说道:“臣听官员来报,说是几天前突降暴雨,漳水泛滥,巨鹿泽附近泥泞不堪,恐怕不利陛下车驾前行……”

刘邦稍稍坐直:“嗯?漳水泛滥?可有造成民众死难?”

张敖身体前倾说道:“那倒没有……漳水只在西岸冲出河堤,那里本就是沼泽遍布之地,没有民众在那里开荒种粮。”

刘邦沉默了一下,他临时起意改变线路,主要原因并不是去看看巨鹿之战的战场,而是为了另一座宫殿。

沙丘宫。

那里,是始皇帝最后停留的地方。

所以立志要‘大丈夫当如是’的刘邦,自然不会放过去那里打卡的机会……

只可惜。

“就按照你这个地主所言,朕还是走北边的驰道好了……”

…………………………

“有古怪!”

刘盈看着面前摊开的舆图,咬着笔杆子微微发呆。

从图上看,即便是漳水泛滥,整个巨鹿泽汪洋一片,也丝毫不影响南边的驰道。

毕竟修建驰道的时候,就考虑过会受到洪水的影响,所以整条驰道自西向东,完全绕开了巨鹿泽的范围!

刘盈坐在马车上向外望去,目之所及是炊烟鸟鸟,随处可见牛羊的村庄,以及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

嗯,形式主义害死人啊……刘盈轻轻摇头,嘴角扬起揶揄的笑容:“还好没有绿色的油漆,要不然……”

“要不然怎样?”刘邦踢了他一脚,扇着扇子问道:“去问问,现在到哪了?”

这个仇,我记下了……刘盈从车窗探出脑袋:

“卢叔,咱到哪了?”

“柏人县(河北省邢台隆尧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