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作为一个农民,踢球的时候带一个连枷是很河狸的吧…

城西竞技场,摩肩擦踵,人声鼎沸。

刘盈分开人群,带着张良从外间走入。

在听到张良也想来看球赛的消息后,刘盈果断利用自己的特权,让两支激烈交锋中的球队进入中场休息。

这样,就可以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刘盈身后,张良脸上的神情很是复杂。

他本来,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考量一下刘盈对于规则尺度的把控,但他所有的设想,都在刘盈和张不疑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刻,完全落了个空。

一人一票,凭票进入不假,而此时的门票早都卖完了也是真的。

但刘盈手中,还掌握着许多在发售之初,就被扣下的门票。

这在后世里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操作。

因为总有一些和活动主办方的关系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突如其来的前来讨要门票。

而他打击倒票黄牛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他才是那个最大的黄牛……

不过张良获得的那张门票,本就是不用来对外发售的。

毕竟,这是刘盈独享的,vip中的vip坐席。

齐人虽有市民阶级,但北方冬天寒冷,没有公共浴池的情况下,在自家烧水洗澡就过于浪费燃料了。

而此时虽然已经是春天,但气温也在十度以下徘徊。

这帮一整个冬天都没有洗过澡的家伙,再加上看球赛时激动出汗……

太他喵味了!

在将张良引入自己的专属vip坐席后,刘盈摆摆手,球赛继续。

张良坐好,看了看四周摆放的茶炉小零食,以及可以宽敞到可以躺着看的超大沙发椅,又看了看观众席上其他人那肩膀挨着肩膀的小蒲团,脸上的神色越发精彩了起来。

只是他在沉默了一瞬之后,决定等到换个场合,再去和刘盈讲述一下他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

毕竟这时候人声鼎沸的,教学生也要看个场合不是?

蹴鞠场上,随着一声尖锐的哨音,双方再度战成一团。

嗯,是真的战成一团。

如果大家不是围绕着球在奔跑的话,只怕说是在打群架也有人信……

场上,身穿蓝色短衣的,是高密宴氏代表队,而穿着一身灰扑扑短衣的,则是莒县田氏代表队。

其实那些灰扑扑的衣服,只是踢球时被弄脏了而已,原本的颜色,其实是布料未经染色,而微微发黄的本色。

有些人常说古代白色衣服是下等人才穿的颜色,其实是不完全对的。

因为真的想让布料变得纯白如雪,也是需要花不菲的精力和财力去侵染衣服的。

古人平民常穿的衣服颜色,要么是染料很好找的蓝色,要么就是完全不染的素色,等到用草木灰浆洗之后,就变成了灰色。

让张良感到有些惊讶的,并不是下面的全武行,而是蹴鞠场的布置。

毕竟这是个尚武的年代,踢球变群架的事情,他见的多了……

眼前的蹴鞠场,虽然也分为两边,但却只有两个鞠室,而且比张良从前在任何一个地方见到的都要大。

这样,防守对方进球的压力,就变得格外大了。

蹴鞠场上,除了看守鞠室的守门员外,剩下的二十个人,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动作敏捷,抢断凶猛,利用规则用力殴打对方的样子,更是充满了力量感,即便是张良这个温文儒雅的人,也同样是血脉偾张,不时和蹴鞠场中的观众齐声高呼。

片刻之后,上半场暂时结束,宴氏代表队付出了减员两人的代价下,以三比二暂时领先。

于是,攒劲的节目顿时开始。

球员暂时退下而空出的场地上,近百个身穿数百年前东夷人传统服装的少女进场,双手拿着两团剪碎的布条做成的小球,跳起了力量与节奏感十足的舞蹈。

毕竟,球赛没有啦啦队,赛场上就总感觉缺点什么。

囿于张良在场,所以无论是刘盈还是张不疑,都表现得很是乖巧,浑然没有之前的跳脱。

张良指着下方跳舞整齐划一的啦啦队,点点头说道:“跳的很好,下次不要再跳了。”

人民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刘盈微不可见的撇撇嘴,歪着头问道:“为什么呀?”

张良反问道:“你觉得,这种舞蹈适合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吗?”

刘盈皱了皱眉,那些少女跳的是古老的东夷人在庆典时跳的舞曲,这种舞蹈在齐鲁大地上其实已经传承了上千年,除了欢快之外,并没有什么撅屁股抖熊之类的不雅动作。

于是他也反问道:“老师,你知道我为何要举办蹴鞠大赛吗?”

张良智珠在握的说道:“无非是二桃杀三士罢了……”

既然要决出胜负,则必然要起争斗,蹴鞠场上的点点血迹,就是明证。

齐地本就一团散沙,再让刘盈这么一挑唆,只怕他们就更不会聚在一起,对抗汉国的统治了。

说实在的,虽然他一眼就看穿了刘盈的计策,但这并非是计策的原因,而是他的名字,叫做张良!

汉初三杰,配飨武庙,张良张子房!

只是在他对面,刘盈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老师,你错了。这只是我的最浅薄的第一层想法。”

张良顿时来了兴致:“哦?还有其他想法,说了听听!”

刘盈再度反问:“老师,秦何以失天下?”

张良轻笑,别人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到了他这里,反而是学生发问起来了……

不过张良也不是什么道学先生,于是他言简意赅说道:“暴秦无道,律法严苛,人动辄得咎,岂能不反?”

刘盈追问:“秦律,真的严苛吗?”

张良稍稍沉默,一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

秦法虽然繁琐细致,但其他山东六国的法律,其实也是相差不大的。

毕竟人都不是傻子,秦国法律脱胎于魏国的李悝变法,那么山东六国,难道就不知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照着抄,很难吗?

如果说是太平时节的封建王朝,尚且可以用积重难返来开脱。

但这是大争之世,要么奋起图强,要么就此灭亡!

事实上,无论是三晋,齐楚,乃至于困守边陲的燕国,大多都是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山东六国的律法,典章制度,其实和秦国也没有太多差异。

但他们之所以覆灭,则是因为秦国出了一个始皇帝!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律严苛,以至于天下大乱的事情,如果换做别人,就硬着头皮说下去了。

但此时刘盈面前的是张良,而张良面前的,则是汉国的太子,汉国将来的王,乃至于天下人的王!

说实在的,秦国灭亡的速度太快了,即便以张良的聪明才智,现在也无法做出准确定论。

所以张良并不愿意误人子弟,以自己之昏昏,使刘盈昭昭。

但刘盈心中却明白,用他从前作为键盘侠和别人辩经的经历,再加上如今这几年的深有感受,他对于秦国之所以灭亡的这么快,其实是有着自己的理解的。

于是他正色说道:“秦之灭亡,在于不尊重这三个字。”

张良皱眉:“不尊重?”

刘盈点头:“是的,不尊重。秦灭六国,并非是侵略,而只是周朝分封制度下的兼并……”

嗯,中国古代对于战争其实分成了三种形式。

一是‘征’,这种是褒义的,是以上击下并且以有道击无道,类似的还有‘讨’,强调声明对方罪过后然后发起战争。

二是‘伐’,这是诸侯国之间的平级战争,与之类似的还有‘攻’和‘击’,后两者强调的是军事行动。

尤其是‘攻’,不仅仅适用于诸侯国之间,也能用于军队乃至个人。

三就是‘侵’,这是个贬义词,指没有理由而战,古人最讲究的是‘师出有名’,所以‘侵’是不道义的。

与之接近的还有‘入’和‘寇’。

秦灭六国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是‘征’或‘伐’,这一点,从始皇帝颁布的诏书中就可以看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而在琅琊石刻中,更是很不要脸的写道:皇帝哀众,遂发讨师。

就是说始皇帝可怜百姓被山东六国的昏君折磨,所以才发兵‘讨’平六国……

但在隔了没多少年的司马迁总结中,却用的多是‘伐’和‘攻’。

其实也很好理解,无论那时候的中国有多大,各国都在同一套礼乐文明之下。

秦灭六国,六国王族虽然对秦国恨之入骨,但对于百姓而言,不曾变服饰、剃头发、换信仰、改语言。

所以,何来侵略之说?

在张良的微微点头中,刘盈继续说道:“但秦灭六国之后,却强行推行自己在关中形成的习俗,以及耕种的技巧。”

“不管好的坏的,你若不听,他就用法律治你!”

“尤其是,秦律主张耕战,利出一孔,禁绝大多数娱乐,这就让百姓苦不堪言了……”

张良打断,指着下方啦啦队扭啊妞的小白腰:“所以,你就矫枉过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