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五十八章 龙且:兵半渡可击!

天命唯汉 第二百五十八章 龙且:兵半渡可击!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07:26:50 来源:笔趣阁

潍水两岸,两支彼此对立的军队连营数十里,浩浩荡荡。

但若是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潍水东岸,号称二十万的楚军,以及号称十万的齐军组成的联军,军帐的数量,其实只比对面的汉军多了一点点……

嗯,这就是古人惯有的舆论战。

几千人号称数万,上万人号称十万,等到了超过五万,一般都是号称二十万或者三十万,等到军队再多一些,比如达到十万以上的规模,就会宣称自己连百万之众,投鞭断流……

楚军大营中,龙且一脸轻蔑的看着项它,嘴角满是愚弄的微笑。

原因很简单,项它不同意直接和汉军决战的计划,主张让田广号召齐国境内所有的田氏子弟,对汉军发动袭击,效法当年齐军打跑楚军那样,使得汉军同样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龙且并不这样看,他这次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若是任由田广将打败汉军的功劳揽去,那他在楚军之中,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毕竟,他不是项它这样的项氏子弟,天然就会获得项羽的信任。

若不能立下赫赫战功,不足以重新获得楚军大将的身份!

无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此战,必须要打!

龙且此刻的心态,其实和灭齐之战开始前,曹参柴武等人的想法很是一致。

这就是汉唐之后,军功贵族被打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帮家伙为了自己的功劳,擅起边衅都是轻的……

而在潍水西岸的汉军营垒,军官团们其实也在暴走。

韩信的中军帅帐内,挤满了前来请战的将校。

刘盈问都不问,直接就在心里将锅甩给了立在一旁,老神在在的曹参。

这厮最阴了,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从来不主动自己去做,而是撺掇着别人先上,他在一旁旁敲侧击的暗戳戳支持……

而早已有了全盘打算的韩信,只是如同复读机一般,重复着昔日孙子曾经曰过的一句话。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敌人渡河前来攻击,不要在江河之中迎战,而是要等到对方部分军队渡河成功后,再发动攻击。

不过军中的这帮大老粗才不管那许多,之前的进军速度进行的太快了,他们很多人都只是闻了闻味,幸运儿也只是喝了一点汤,距离能够让他们封侯受爵,还差得远呢!

就这么拉扯了几天之后,第三天清晨,韩信骑着马绕着潍水转了一圈,仰天长笑着返回大营。

旋即,擂鼓聚将。

被鼓声惊醒的刘盈骂骂咧咧的走入帅帐后,看到的就是一群顶盔掼甲的肌肉男,正在摩拳擦掌的样子。

嗯,除了满脸疑惑不解的曹参。

刘盈和韩信都很默契的没有对曹参解释此战的打法,所以曹参现在,依然保持着当日那种穿山甲究竟说了什么的状态。

日中时分,布置停当的汉军开始有序拔营,向潍水渡口而去。

而负责统领前军的,正是直到此时才恍然的曹参。

渐渐地,大军行进到了潍水岸边,和普通低头行军的士兵不同,曹参站在岸边,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今天,相比于前些天的时候,水位下降的似乎更加厉害,河中央的很多部位,差不多能够看到裸露的河床了。

而如今,是冬十二月,水浅且流速缓慢的潍水,一夜寒风吹过,大多数地方已经上冻完毕,完全不需要渡船,直接走,就能走到河对岸去了。

于是,曹参和跟他站在一起的赵将夜柴武等人相视一笑,心中越发底气十足。

这几天的时间里,韩信瞒着他们所有人,命人在潍水上游修建堤坝,积蓄河水。

如今,就等着他们前军大败而回了!

是的,韩信的计划很简单,就是主动渡河进攻,让楚军获得一个半渡而击的好机会。

随后,前军诈败,将楚军引入干枯且上冻的河床。

最后,上游放水,让冰冷刺骨的潍水,淹没所有河中央的楚军。

刘盈此刻,就骑着他的那匹小矮马,在郎中骑兵的簇拥下,和陈豨等人前往潍水上游。

此战至关重要,韩信本人需要坐镇指挥抽不开身,本来这项工作应该是曹参来做,但既然刘盈做了军中实际意义上的监军,那么这项既简单,却最关键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片刻之后,灌婴带领郎中骑兵从水浅处开始渡河,和刘盈一行分道扬镳。

郎中骑兵的任务,自然是等到河水淹没楚军之后,从侧翼冲击惊慌失措的敌人。

此战,韩信是不打算让龙且和田广继续活下去了。

潍水岸边,刘盈裹着一条皮袍子,蹲在地上,等着从天而降的信鸽,将开闸放水的命令送过来。

远处的堤坝上,萧禄带着几个工师在反复检查,务求命令一下,就可以用绳索拉倒固定堤坝的木桩。

前方打的如火如荼,但大水却迟迟不到的乌龙事件,绝对不能发生他们身上。

其实在知晓不少历史典故的刘盈看来,筑造堤坝蓄水的事情不是难点,引诱敌人进入干枯的河道也不是难点。

最困难的,则是把握住前军诈败的程度。

演的假了,对方肯定不上钩。

但要是演的过了,这种恐慌的情绪蔓延开来,很容易假戏真做,造成全军的大溃败。

比如很著名的淝水之战。

仅仅是大军后撤没撤好,苻坚的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

而在此刻的主战场上,曹参很明显做好了全部的准备。

汉军开始渡河的时候,收到消息的楚军开始集结,穿戴甲胄,分发武器。

等待汉军前锋五千人趟过烂泥滩,准备建立滩头阵地的时候,养精蓄锐多日的楚军,如同猛虎下山般势不可挡的冲了过来。

争功心切的龙且,更是直接到了距离双方厮杀第一线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大声疾呼着鼓舞士气。

双拳难敌四手的汉军自然开始节节败退。

而龙且,显然不满足于只是将汉军赶回河对岸。

他,还想要更多!

于是,龙且凭借着自己在军中多年的威望,迅速取代项它,成为此战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

在他的号令下,列阵在潍水东岸的齐楚联军开始动了起来。

他们的目标,就是渡过潍水,从两翼包抄对面的汉军。

虽然双方的兵力相差仿佛,但楚军在正面战场,已经差不多算是击溃了汉军。

如此,正面崩溃的汉军,再受到齐楚联军的两翼冲击,距离全军的大溃败就不远了。

冬日里,北风呜咽,寒冷刺骨。

但此时开始大步走在半冻半消的泥泞中的齐楚联军,却觉得血脉偾张,仿佛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

建功立业,斩首夺爵。

经历了凡有血性,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后,幸存下来的战国七雄,每一家都有着相应的军功爵体系。

而那时候的七国,也都是郡县制和封君制并存的。

至于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在使用单一郡县制,不过是个著名的网络谣言罢了。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的商鞅本人,其实有着卫鞅,公孙鞅这样不同的称呼。

商鞅是卫人,且是卫国公室之后,在卫国的时候就被称呼公孙鞅,而到了魏国,则被称为卫鞅,就是卫国来的鞅。

毕竟,他并不是魏国宗室,不能加以公孙这个称呼。

而所谓的商鞅,则是在秦国时期,被封为商君之后的称呼。

所以,商鞅本人,就是封君。

自然而然的,商鞅所设计出的秦国制度,必然是有着国中之国这种存在的。

嗯,商鞅在作茧自缚,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恶心到了之后,发动自己封地的军队,试图拼死一搏……

但最终兵败被杀,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一个新兴国家制度的制定,其实大多都是在前朝之所以扑街的地方,进行修修补补而成。

汉承秦制,所以郡县与封君并存制,就变成了郡国制。

当潍水西岸,齐楚联军开始渡河的时候,面无表情,但早就料到对方会如此的韩信,长剑斜指,一面旌旗缓缓升起。

转瞬之间,一个个装备着超长枪的重装步兵方阵,在应旗后缓缓上前。

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河床中的齐楚联军堵在其中,不让他们上岸。

与此同时,一群灰扑扑的鸽子被抛向空中,旋即振翅向南方飞去。

那里,是潍水上游,汉军修建堤坝的地方。

而在超过十万人相互厮杀的战场上,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几只穿云破空的信鸽。

于是,当洪水滚滚而下的时候,伴随着汉军的欢呼,齐楚联军只恨爹娘没有给自己多生两条腿,好迅速从河床中跑掉。

而这还没完,伴随着怒吼着翻涌的河水而来的,还有密集如鼓声的马蹄声。

郎中骑兵!

虽然齐楚联军中的士兵,从来没有和这支军队交过手。

但楚军的士兵,大多见过自家那支纵横天下的精锐骑兵。

如今,远处的汉军给他们带来的压迫感,远远超过了楚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