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九十章 子不类父?

天命唯汉 第二百九十章 子不类父?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邯郸。

刘盈坐在燃烧着无烟碳的马车中,趴在车窗上向外望去。

目之所及,满目疮痍。

他这一路而来,虽说赵地不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但其实也相差不大的。

道路两侧,到处都如同废墟一样的里坊,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行如鬼魅的居民。

沃野千里,但民不聊生,着实让人看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来赵地之前,刘盈虽然不对韩信抱有多大幻想,但张耳这个人,在他的印象中还是个很有能力的文士。

嗯,韩信这种人属于在指挥带兵打仗上很有几把刷子,但在其他方面,却完全一窍不通的偏才。

但张耳不同,作为文士,且是外黄县令出身,他对于地方上的治理,应该是有几分能力才对。

不过,假如刘盈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真的,这就不难理解,当初陈馀为什么只用了三个县的兵力,就车翻了拥有一个国的张耳。

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但失民心者,必然失去天下。

少顷,刘盈入城进入郡守府,用子侄之礼,向站在大门口的张耳问安。

这是因为张耳和刘邦乃平辈论交,且从前的时候就有过情分。

刘盈直起身后,环顾四周,看不到韩信的身影,于是向张耳询问。

“大将军去南边的河岸上巡视去了……”

张耳向他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后,刘盈明白了过来。

之前刘邦趁着项羽不在的时候,很是欺负了一下季布等人,现如今别人家长回来了之后,必然要找回场子。

但刘邦多无耻啊,他又脚底抹油的缩回了荥阳城中……

而项羽在荥阳城碰了几回钉子后,无奈放弃直接从刘邦这里找回场子的想法。

他的新目标,自然就盯上了位于大河以北的韩信。

刘邦打了他的部将,那么他就原样打回来!

而且,先南后北的解决英布韩信,本就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

对此,刚刚收服赵地的韩信自然不敢大意。

毕竟项羽的成名之战,就是在赵地打的。

万一他再次爆种之下,车翻了自己就不好了……

刘盈和张耳简单的说了几句话,见到对方的脸色不好,而且时常有大喘气的行为,于是皱着眉头说道:

“伯父可以有病在身?真该死,我不应该让伯父在这么冷的天里久站的!”

张耳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只是没睡好,你有心了……”

他没有说的是,自从当日陈馀在他面前拔剑自刎后,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梦到陈馀的身影。

有双方一起对酒当歌的……

有躲避秦军追杀时,分享最后一碗麦粥的……

有当日双方决裂时,对方满脸悲戚,涕泗滂沱……

但更多的,是陈馀满身是血,就那么静静的站在他面前,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只是这些事,不足为他人道。

刘盈再次请安问好之后,就向张耳辞行,准备向城东一处宅院而去。

这是出来打前站的赵尧早就准备好的一座宅院,交通便利,出门右转,就是贯穿城市中轴线的主干道,而且重要的是,周边的民居不多,这就为后续的安保工作减轻了极大的压力。

至于他的幼军,则除了几百名身份可靠,战力不俗的关中良家子外,其余全数驻扎在城外的废弃民居中。

临出门的时候,刘盈看了看站在大门口,笑吟吟注视着他的张耳,再次长揖及地。

这一拜,几乎可以算的上诀别了。

此时是汉三年一月,也就是公元前203年,而张耳去世的时间,是汉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

嗯,汉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

…………

刘盈走后,张耳在原地愣了一会,由人及己之下,他开始思念自己的儿子了。

这几个月来,他的身体每况日下,就越发渴望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这,也是他不愿意再跟着韩信前往军中的原因。

在他身旁,一个脸上有着刀削一般的皱纹的老者,同样注视着刘盈离去的马车,良久之后问道:“不知我王对汉太子如何看待?”

张耳微微摇头说道:“子不类父。”

老者讶然:“此言何解?”

张耳笑着说道:“温文守礼,难道还不是子不类父?”

他和老者相视一笑,都回忆起了在外黄的时候,和刘邦在一起度过的那段岁月。

嗯,这个老者名曰贯高,是张耳身边的门客,和刘邦也是故交。

只是现如今,同为张耳门客的刘邦已经贵为汉王,而他还只是个门客。

不过贯高却甘之如饴,张耳的身上,有足够他值得追随一生的点,那就够了!

“汉太子已经走远,外间风大,我王还是回屋歇息去吧……”

“聒噪。”

…………

城东别院,刘盈从马车上走下,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在他身后,擅于服侍别人的韩谈,立刻取下一条狐皮披风为他穿上。

刘盈也不矫情,只是自己将披风系好,调节了松紧后就朝院内走去。

院落中,和他想象的一样,残破不堪。

但这也是没法的事情,要么住这种有床有屋顶的房子,要么就只能住需要打地铺的帐篷。

虽然这里门窗无法彻底封闭,但总归是要比帐篷好很多。

而且刘盈在这里也住不了几个月,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河北的汉军就会大举南下,全力攻打齐国。

不过,暖炕神马的还是需要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也是赵尧很多天以前就已经到了这里的原因。

嗯,不只是刘盈,和他一起到达的幼军士兵的房间,也全部盘上了火炕,只不过刘盈住单间,而他们住集体宿舍大通铺罢了。

冷风吹过,刘盈越发觉得北方苦寒。

于是他迈步向卧房走去,并且不忘让人将他的小桌板也搬了进来。

他今天要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拥在被窝和暖炕上,写日记。

虽说正经人不写日记,但没办法,吕雉要看。

所以他这个名为日记,其实就是行程汇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吕雉虽然已经不再亲手给他做衣服了,但母亲思念儿子的亲情,还是丝毫没变。

刘盈答应给她每天写日记送回关中的原因,也是因此。

现如今虽然天下还没有太平,但他这里却很安全。

自然而然的,就不要让别人过于担忧了。

在将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以及见到张耳,并受对方之托,问刘太公和刘邦好的话都写进去了之后。

刘盈长舒一口气,静静等待墨迹干涸。

虽然他的字还是写的跟狗爬的一样,但他相信,这些东西要是传到了后世,一定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自恋了一会后,刘盈让韩谈将信件收好,交付邮人送往关中。

嗯,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那就是即便是在战乱的时候,道路上满是打家劫舍的强盗,但他们对于邮递员却不会出手。

少顷,刘盈开始干第二件事情。

他拿起毛笔,在面前铺开的白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行大字。

燕赵魏代四地振兴计划。

其实河东之地不需要太多谋划,只需要顺其自然,等着人口的慢慢繁衍就好。

那里就是后世的山西,山峦重叠,人口大多都集中在那几处盆地之上,只需要维持好秦国留下来的水利工程,再加上不被战火璀璨。

要不了多少年,自然就会变得繁华起来。

所以刘盈的重点,其实是在燕赵。

这里在后世的时候是大粮仓,但在现如今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燕赵虽然一马平川,平原面积超过关中之地,但粮食的产量,是远远比不上后者的。

原因很简单,没有灌渠。

电动机没有发明之前,灌既农田的方式,除了像关中蜀郡那样的都江堰郑国渠,利用水流的重力作用浇灌农田,就只有如淮河流域那样,修建蓄水灌既的陂塘工程。

而在自然高差不大的情况下,修建如同芍陂那样的蓄水池才是正解。

以九江国为代表的淮南地区,按照秦国的统计标准,这里的水浇田,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这,就是后来历任淮南王都很跳的原因。

有钱,烧的……

但同为平原的燕赵地区,却有着完全不同以上两者的点。

从后世的数据来看,这里的全年平均降雨量不大,总体干旱程度其实和中东地区有些类似。

而到了雨季,暴雨强度又相当于很多东南亚国家。

这,就形成了很独特的点。

干旱严重,暴雨集中,既有水荒,又有水灾……

当然了,如果没有后世里某地区的吸血,这里还是很宜居的地方。

那么刘盈设想中的,必然是修水渠水库。

但那是需要十年或是几十年的事情了。

后世里有些阴谋论者,探讨大禹上位的原因时,就是说他借治理洪水的机会,掌控了大量的劳动力。

真假不论,只是在现如今的这个时期,很值得借鉴。

修水利,是一件兴师动众的事情,需要的是一个能一插到底,调动所有百姓,群策群力的大政府。

这,就是刘盈敢于应承下萧何,在这里设郡设县,让汉国彻底掌握燕赵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