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雨绸缪

天命唯汉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雨绸缪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蜀郡,富顺县。

富顺县是个小县,即便是在秦国灭掉蜀国,而中原的战火也没有波及到这里的情况下,此地也只有民户七千,人口不到三万。

过往的百余年里,即便是通向成都的官道之上,也是车马绝迹,行旅稀少。

不过如今不同了,自从信任富顺令到任以来,这里接受了大批从关中而来的移民,如今已经有了户两万,人近十万的规模。

而纪信,也从原来铜印黄绶,秩六百石的县长,一跃而成铜印黑绶,秩千石的县令。

汉承秦制,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以上则称县令。

而在秦人习惯了里坊制,什伍相保的情况下,这两万户的百姓,总共分为四个乡,以及按照十里一亭的传统,设置了若干个亭长和游徼,负责维持治安。

知道这里为何百年过去了,还是人迹罕至吗?

归其原因,在于秦国在边疆的管控范围,仅在道路延伸处的居民区,在此之外,则是盘踞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不知道多少年的野人。

重点,是拥有都江堰的成都平原。

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就是修建在一个大斜坡上的,从邛崃山脚,一直到成都,绵延七十多公里的平原上,海拔高度从一千六百米,下降到五百米。

超过一千米的海拔高差,推动着岷江水覆盖了六千平方公里的灌既渠,造就了一片被后世称之为天府之国的膏腴之地。

只不过在现在,这个全球处于温暖期的年代里,关中平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

整个关中平原,西、南、北三个方向都有河流从山区向盆地中心流淌,落差同样超过一千米。

于是形成的水利灌既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六千平方公里!

也就是在这里,孕育出了周这个极度重视农耕的王朝,之后,又有了汉、唐,这两个举世无双的庞大帝国。

至于秦国……

十几年的时间,过于昙花一现了。

但和此时,刘邦萧何等人极度重视关中不同,刘盈心中明白,关中,或者说北方的好日子,其实即将转瞬即逝。

按照刘太公的亲身体验,现如今这几年,初雪一年比一年下的早。

他不知道的是,要不了几十年,此刻还能在关中种植的荔枝,将彻底绝迹。

西汉末年,间冰期降临,不是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就是冬天大雪漫天。

所以,当时的公羊派,就提出了一个理论。

汉皇失德,需要退位让贤。

这其中很着名的,是一个叫做杨恽的人。

他的外公,名叫司马迁,就是写《史记》的太史公。

其实《史记》这本书,司马迁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就被封杀了,比如汉武帝的今上本纪,就是从别的章节里拼凑出来的。

所以,后世已经无法知晓,司马迁暗搓搓的究竟喷了汉武多少字……

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这里面绝对不会有什么歌功颂德之词。

所以司马迁就只能是藏于南山,传于后世了。

但架不住他有个名叫杨敞的好女婿,此人谨小慎微,因此得到霍光赏识,当上了宰相。

上面说的杨恽,正是杨敞之子。

杨恽很喜欢看外公写的《史记》,于是在《我的丞相父亲》的帮助下,他将《史记》拿出来献给了朝廷。

《史记》这个史家之绝唱,才因此得以流传。

但这本是一件好事,没奈何杨恽这个人,子不类父,是个比太史公还要头铁的狠人。

他将间冰期降临的自然灾害,说成了是汉皇失德。

于是整天别的不干,就是议论朝廷,诽谤皇帝,大汉药丸……

所以汉宣帝忍无可忍,直接把他腰斩了。

所以,这就是说他是个狠人的点。

阴阳怪气刘邦算什么?割蛋蛋有什么了不起的?

要骂,就骂整个朝廷,从天子到百官,一个都别想跑!

要切,就直接从腰上切!

只是杀了杨恽一个,对于民间形成的共识来讲,于事无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间冰期,并不会因为死了一个人而就此终结。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王莽代汉。

但还是上面那句,老天爷,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因此,需要未雨绸缪。

刘盈提前百年开始布局,迁关中人口入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打通和南越国的联系,想办法获得那个大名鼎鼎的占城稻。

所谓占城稻,是生长在中南半岛上的一个稻种。

因为当地人耕种技术过于拉跨,水稻无奈之下,只能自强不息,于是自我进化出了早莳、早熟、耐旱等特点。

尤其是耐旱,当间冰期到来之时,干旱也会降临,耐旱这一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只是现如今需要循序渐进,先让蜀中平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粮仓,打赢楚汉战争再说。

所以从关中迁移的人口,大部分都去了成都、郫县。

毕竟,那里才是都江堰的主要覆盖面积,水利发达,农业自然兴盛。

而随着移民的迁入,地广人稀的局面,也可以快速得到改善。

至于富顺县,这里其实就是后世被称为自贡的地方。

井盐,是刘盈心心念念的一种重要资源。

他不放纪信去汉军中效力,而是到这里当这个富顺令的目的,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但另一个嘛?

则是在原有的历史上,纪信因为外形的原因,被项羽活活烧死……

所以,**就是**!

双方没有深仇大恨之下,真要杀了对方,一刀砍头就是,何必虐杀?

油饼!

此刻,当纪信策马从只有一道及胸高,充作城墙的土垣中走出时,见到的是一间间拔地而起的木制小屋。

在蜀郡郡守的林挚的配合下,从郫县成都调集了大批的木工,前来帮助这里的上万户秦人安家。

有了从汉中运来的大锯,和依样画葫芦修建的水力锯木房的加持下,快一年的时间过去,基本上迁移而来的关中之民,家家都住进了新的木制小屋中。

嗯,他们固有的人生观,让他们即便是暂时住在帐篷中,也不愿意住进用砖头搭建的房屋……

好在这一时期的原始森林比比皆是,修建木屋的材料也完全不缺。

而在纪信看来,大量伐木修建房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那就是将人们的视线,尽可能的拓展到了几座光秃秃的山丘背后。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获得可供耕种的农田,而起还可以防止,山里的野人趁机出来偷袭。

嗯,说是偷袭,其实就是来抢劫牲畜、衣服和锅碗瓢盆的……

纪信刚来的时候,恰巧遇到过一次山民集体外出打劫。

但,他们遇到的,是从小被教育‘耕战’的关中移民……

东西没有抢到,自己反而成为了人家的奴隶。

也因此,纪信这些天烦不胜烦。

关中移民在修好了房屋,简单开辟可够自家人吃的农田之后,开始来找他这个富顺令的麻烦了。

这些人打着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由头,劝说纪信打开武库,将武器铠甲分发给他们,然后大家一起去扫荡附近的山林。

这样,就不需要担心会被野人偷袭了。

只是纪信觉得他们全是放屁!

不过是看到别人抓到了几个奴隶,所以眼馋罢了。

他询问过当地的土着居民了,那天袭击富顺县的,是住在南方山林里的僰[bó]人,人口众多,但不掌握什么耕种的技巧,也不擅长战斗。

之前那一次,无非是饿的受不了了,想要出来碰碰运气。

要是抢到了,自然皆大欢喜。

要是抢劫失败被杀了,也就不需要再受苦了。

最糟糕的是受伤或是致残,这样,就只能沦为别人的盘中餐了……

在物资贵乏的山林里,人相食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

毕竟,这是肉。

至于会因此而吃出病?

哈,他们很有可能,活不到发病的时候……

纪信在观察了那些僰人奴隶后,心中越发证实了刘盈的说法。

这些僰人,其实是半推半就的被抓成了奴隶!

同样都是需要干活,至少在富顺县这里,他们每天不管好坏,都能吃个半饱!

毕竟,一个奴隶价值近五千钱,要是饿死了,这钱就相当于打了水漂。

人是铁饭是钢。

要想让奴隶干活,创造价值,管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纪信却拒绝了百姓进山抓奴隶的要求。

他到富顺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刘盈所说的井盐。

如今,收获完小麦的田里,已经播种了荞麦或是油菜,正处于劳动力空闲阶段。

所以,纪信的计划,就是带领这里的县民,去刘盈大手一挥,圈住的方圆百里的地方,挖掘井盐。

至于指挥挖掘的工师,是从巴郡,也就是寡妇清家里抓来的几名隶臣。

拓宽天然盐泉,以及寻找开掘井盐的技术,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成熟了。

巴国之所以富庶,以及被秦楚两国轮番殴打,就是掌握了位于三峡地区的很多天然盐泉。

至于富顺县这里的盐泉,主要是因为人迹罕至,所以才没有被发现。

如今,就到了这些白色的黄金,发挥出自己价值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