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四十七章 长乐宫(一种植物,才发现前面的章节数全乱了……)

关中栎阳,丞相府。

穿过种着两颗大槐树的前院后,刘盈来到了位于水塘边的一间精舍。

这里是萧何在天气热的时候,选择避暑乘凉以及办公的地方。

刘盈背着双手,蹦蹦跳跳走入,很是随意的对抬起头瞥了他一眼的萧何行了个礼,旋即坐在角落之中,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座位。

既然回到了栎阳,那么该做的功课,自然是少不了的。

在被叔孙通抓住填鸭了一番后,刘盈决定来萧何这里换换脑子。

和喜欢强势输出观点,诲人不倦的叔孙通不一样,萧何对于刘盈的日常教学,就是列一个书单让刘盈自己去看,然后答疑解惑,并且抽查刘盈的阅读进度。

无为,无不为。

今天刘盈读的,是《老子》,也就是后世称之为《道德经》的那本书。

在先秦之时,道家老庄一派虽然因为理念过于幼稚天真,早早就退出了列国的政治舞台,但其着作,还是所有士子的必读本。

即便是项羽,也不例外。

后世里流传的各种版本的《道德经》中,其中有一本,就是彭城人挖开了项羽一个侍妾的坟茔中找到的石函绢素本。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刘盈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已经明白了萧何想要对自己说的话。

这是萧何在警醒自己,不要在赵地过于锐意进取,免得‘其民缺缺’,最终使得局势朝着不好的一面发展。

因为这段话的上一章,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上下文结合,其实就说尽了秦国的覆灭。

如果制度完善,自然不需要事事都由政府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无为而民自化。

相反,如果不能遵守客观规律,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萧何之所以推崇黄老之学,是因为黄老之学,更加适合现如今的汉国。

说是黄老,其实黄是黄,老是老。

黄指的是黄帝,讲究‘因天时,伐天毁’,锐意进取;老则自然是老子,讲究‘致虚极,守静笃’,消沉无为。

但二者却既矛盾又统一。

其原因在于,二者所讲的‘静’本质上是相同的,与自然运行一致则为‘静’,不一致则可称之为‘躁’、‘扰’或者‘有为’。

黄学更注重行为,倾向外修;老学更注重意志,倾向内修。

但汉朝的黄老,其实和道家的黄老早就不禁相同了,至于后来的道教,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我国的道教,是融合了儒道思想、民间巫术和信仰而形成的本土宗教,刚开始跟基督教类似,搞慈善忏悔、****,后来受统治者打压改造,以及竞争不过佛教,于是就美其名曰的忙着修仙,但实则躺平任嘲了……

竞争不过的原因很简单,仙没有见到修成,但嗑药却嗑死了好几个皇帝……

嗯,其实诸子百家中除了儒墨这两个显学之外,剩下的大多是汉代的人总结归纳出来的。

只是由于缺乏现代法治观念,故此将先秦之时,所有重视‘刑法’的士子都称之为法家。

于是,极力鼓吹君主**、压制民间自由的一帮人就成了‘法家’的典范,尤其是那些冷血无情的酷吏。

所以,‘法家’这个词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恶犬的代名词。

而讲究一定程度清静无为的黄老之说,其实是法家的一个源头。

比如慎到这个法家大老,其实就是道家中,黄老学派的学术大拿。

春秋之时,和庄子那一派忙着梦蝶,甘做泥塘里的乌龟不同,黄老学派讲究治国安邦,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把学术和现实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这样一来,就摆脱了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窠臼,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只不过,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黄老之术就也开始因为个人认知不同,产生了法家这个学派。

和很多人想象的其实不一样,黄老之术相比于法家之说,其实更加贴近后世的法律。

比如黄老主张‘道生法’,君主也要依法行事;法家却主张法自君出,君主不受法律约束。

举个栗子的话,就是赵高犯死罪,蒙毅要依法治罪,但始皇帝却觉得赵高有用,于是赦免死罪,为秦国二世而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再比如焚书坑儒。

坑儒暂且不论,但对于各家学派经史子集的管控和禁绝,就是法家掌控秦国后,国家意志与学派意志结合的产物。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

商鞅在秦国搞出的法家,几乎是和曾经的源头走上了一个对立。

所以,在目睹了秦国如流星般陨落之后,萧何就越发的推崇起了黄老之术了。

尤其是萧何在删减修改秦律时,更是遵循了昔日慎到所说的一个原则。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黄老之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以及经济自由主义都没有什么关系,用这两种概念去解读黄老,只能是南辕北辙。

举个栗子,现代政府是以发达的税收作为财政基础,以非人格化的官僚体系作为贯彻中央政策的工具,以法治保障社会秩序与公平底线,这几条在古代政治体制要么根本没有,要么缺乏存在的条件。

举个栗子。

现代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比如公园,公立学校,公立医院,这些在先秦之时,都是没影的事。

没过多久,刘盈磕磕绊绊的对萧何背诵了这几百字后,心中越发庆幸还是老祖宗对自己人好,毕竟文言文只需要数百,但要是翻译成白话文,则至少五倍倍增!

所以,背诵译文,就意味着要多背诵好几千字!

萧何满意的点点头,本想再度抽查一下,但看到刘盈有些心不在焉,于是一笑作罢。

孔老夫子说过,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他看来,刘盈距离真正的懂事,还早着呢。

先填鸭,再让鸭慢慢去消化……

嗯,填鸭这个词,随着刘盈在栎阳郊外搞出的养鸭场而渐渐流传开来。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刘盈现在被叔孙通和萧何填鸭,其实也是一种报应……

而刘盈心不在焉的原因,就在于萧何身后,摆了一个模型。

嗯,就好像是后世的售楼部一进大门口摆的那种,只不过从高楼大厦,变成了亭台楼阁。

刘盈在看到萧何今天的讲学告一段落后,慢慢走了上去。

作为一名曾经有志于古建的土木狗,眼前这个长宽过丈,制作精良的模型,对他的吸引力不亚于一个衣衫半露的绝世美女。

嗯,凭借他现在身体发育情况,美女的诱惑力还真的不如手办……

“这是什么呀?”

刘盈蹲在地上,有些想要触碰,但又有些畏畏缩缩。

萧何边批复着奏疏边说:“这是计划给你父亲建造的新宫殿,额,名字还没有定……”

“定了呀,这不写着呢吗?长乐……长乐宫!”

刘盈一蹦三尺高,指着模型宫门上的文字,有些大惊小怪。

萧何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对于刘盈有时候莫名其妙的一惊一乍,早就是习以为常了。

虽然他觉得刘盈这个毛病必须要改,因为上位者讲究的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只不过吧,刘邦本人就是这个德行,所谓上梁不正……对吧。

刘盈哒哒哒几步跑到萧何面前,询问道:“这个模型是谁做的?”

萧何继续忙着自己的事,头也不抬:“你认识,就是在阳翟的时候,修葺韩王行宫的阳成延。”

刘盈仔细想了一下,回忆起了一个沉默寡言,但手艺很好的木匠。

“真是没想到,他还有设计一座宫城的本事呢?瞧瞧这回廊,这门阙,这宫殿……古朴大气,美轮美奂!”

刘盈趴在萧何面前桉几上,盯着长乐宫的模型啧啧称奇。

这座宫殿,在汉初修建好了之后,其实是给皇帝,也就是刘邦居住的,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的格局。

“好看吧,那是在秦国兴乐宫基础上改的……”

萧何澹定的说出真相,旋即接着说道:“栎阳王宫确实有些狭窄了,需要建造一座规模更大的宫殿……”

懂,咱懂,非壮丽无以重威……刘盈点点头,只是在反复看了看长乐宫的模型后,心中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既然是沿用了秦国的设计,那么很多大殿就是高台式的建筑。

高耸巍峨。

但上朝的时候,满朝公卿都要先爬个七八层楼……锻炼!

“老师,阳成延现在人在何处?”

“不知道,你去宫门东侧的将作少府看看,他现在应该在那……”

“老师,我能把这个模型带走吗?”

“不能。”

“那行吧,我吃了中饭再过去……”

刘盈收回将要迈出房门的脚步,再次折回,准备在这里蹭萧何一顿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