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家意志

天命唯汉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家意志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机会?”

萧何皱着眉头,有些不解。

刘盈脸上泛起阳光灿烂的笑容:

“如果正常时候,要想完成十万,乃至十几万人的拆迁,需要花多少钱?可现在呢,只要管饭,就可以了!”

“而且,本来也是要管饭的呀!”

萧何定定的看了他一会:“如果他们不愿意走呢?毕竟穷家难舍……”

刘盈耸了耸肩:“要么在家乡挨饿,而且是这种状态要持续十年,二十年;要么到新天地去搏一个衣食无忧。两者虽然同样很苦,我想,愿意选择一直苦下去的人并不多。”

“而且,咱们可以对新移民免赋,并且承诺,五年之内不征收土地租税,不去强制,完全依靠自愿。”

嗯,他没有说的是,他准备让人在稀粥里多添点水,而且以工代赈,不仅吃不饱,还要干活!

这样,很多人,应该就‘自愿’了吧……

看着刘盈笑嘻嘻的表情,萧何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心情有些复杂。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多年的官吏,他很清楚的明白刘盈所说的‘自愿’,代表着什么。

如果对方是个普通人,或是小官吏的话,萧何现在应该就会让人把他叉出去,暴打一顿。

但对方是他的学生,是汉国的继承人。

这样,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普通人或者为官者,首要的是悲悯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但作为一个君主,就如同一名将军一样,慈不掌兵!

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意志,所以看待问题的高度,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如果对国家有利,哪怕自己受委屈,或者让百姓吃苦,也一样要坚定的执行下去。

反之,哪怕对自己有益,或是对于百姓有利,也同样不能做。

想到这里,萧何看着刘盈说道:“既然你想要做事,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做了,丞相府,以及其他地方官吏,随你调动。”

“但有一点,你不能离开南郑,或者说,在移民没有抵达蜀郡之前,你不能离开南郑,外面太乱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母亲可饶不了我!”

刘盈迟疑了一下点点头,别说萧何不同意他离开南郑,只怕自家老娘那里也不会答应。

他看了看桌子上的布条,勐然想起了自己今天过来的目的。

于是他再次趴在萧何面前:“老师,你听说过安利,呸,是造纸术吗?”

…………

成固县,大汉煤铁商社。

时隔多日,这里再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部的道路已经完全用水泥硬化了一遍,这样一来,即便是大雨滂沱,地面也不会影响人员或车辆的行走。

并且在很多的地方,地面下方都埋有轨道,方便运送原料以及成品。

至于工匠居住的房间,则依然是当初的木质,毕竟这一时期的惯例,砖头是修坟用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的固有印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冶炼区,因为矿工的数量增加不少,所以竖高炉继而连三的拔地而起。

如今,这里日产钢量,已经由原来的一吨,也就是四千斤,激增到了近两万斤!

这,还是刘盈将很多工匠,分流到了其他区域的原因。

只是他觉得,如今这样的规模,已经接近极限了。

毕竟人无粮不行,搞工业更是如此。

工坊中的男性工匠多一个,农田中的壮劳力就少一个,即便是有了更加高质量的耕犁、未耜、镰刀等农具,但在依靠人力为主的年代里,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是有上限的。

想要将工业水平再度提升,无非就是两条。

一,农业机械化。

不过很明显,这是做不到的。

二,鼓励生育。

这是短期内行之有效的方法。

毕竟人多力量大,既然单人的工作效率有限,那么就多上几个人。

反正这一时期,地广人稀,到处都是等待开发的农田。

不过开垦农田,同样需要大量的壮劳力。

而在鼓励生育计划中的新生儿,至少还要有十二三年,才能转化为劳动力。

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男孩子基本上有个十二三岁左右,就开始在农田中,和大人一样劳作了。

无非是大人干一亩,他们干半亩罢了。

所谓男孩不吃十年闲饭,大抵就是这样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他们没有长大之前,是需要消耗掉不少的粮食的。

所以这一时期,人们春种秋收的习惯,必须要变一变了。

不过刘盈并不打算在秋收之后,就立刻推广冬小麦的种植。

这是因为冬小麦秋播夏收,而夏收之后,后世一般是选择种一季晚稻或是玉米。

但在这个年代,晚稻尚未驯化,玉米也只有刘盈手上的那四五千粒种子。

最重要的是,人们的饮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

强行让吃惯了米饭的人,去改种小麦,然后以面食为主,只怕又要被老夫子说‘苛政勐于虎’了……

所以,还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吧。

也因此,在秋收结束之后,刘盈通过说服萧何,让他在汉中郡颁布法令,号召民众种植油菜,就是能榨菜籽油的那种。

嗯,在这个年代,油菜也叫做芸薹。

此时的气候相比后世要高一些,大致套用一下的话,就是黄河流域的中原一代,气候类似于后世的江南。

北方降雨充沛,比如毛乌素沙漠,这时候还是一片草原。

所以,也养出了匈奴这个强大的游牧国家。

而在汉中秋播油菜,基本上到了来年的三四月份,就可以进行收割了。

粟米或是水稻的种植,也差不多就是这时候。

这样一来,从一年一熟,就变成了一年两熟。

油菜虽然不是主粮,但油脂能够提供的热量,远远要比碳水化合物高的多。

简单来说,吃油多了,粮食就吃的少了。

而且榨油之后剩下的油饼,简单发酵一下可以用来喂猪。

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

此时,通往成固县的道路上,在数百名甲骑的护卫下,萧何的马车缓缓驶来。

煤铁商社的大门口,三四十个工匠家里的小孩子,立刻排列在道路两侧。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声声童稚,整齐划一。

萧何从马车上走下,神色微微有些出神。

他今天,是过来看刘盈所说的造纸坊的,没想到一到大门口,就见到了这么一出。

眼前的这些小孩子们,一看就是提前准备了好久。

他们身上的衣服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清洗的很干净,他们本人也同样清洗的很干净,梳理的整齐的头发间,并不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样,有虱子爬来爬去。

大门口,盘公用手肘捅了捅刘盈:“是不是有些太浮夸了?”

刘盈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但他看后世的新闻里,领导去很多地方视察的时候,当地大多都要组织一批小孩子当门迎。

他上前行礼后,领着面无表情的萧何向造纸坊走去。

“老师当日所见的叫做竹纸,是用竹子做成的……”

刘盈边走,边指着远处的水池子说道:“这里就是浸泡竹子的地方。将新砍掉的竹子剥去外皮,噼开后用石灰水浸泡百日,就成了可以造纸的原料……”

萧何微微点头,他其实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更想要看的是,纸,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纸这种东西早就有了,只不过‘纸’字之形,乃是‘纟’字边,所以这时候的纸,原材料是养蚕缫丝时,遗留在竹席上的残丝漂絮。

也因此,纸张不仅数量奇缺,而且价格也很是不菲。

毕竟,丝帛,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当钱用的。

用这样的东西作为纸张来进行书写,和后世里用钞票点烟一样的奢侈。

书写的载体,一般都是竹木制成的书简,以及帛布。

这两者有一个相同的属性,那就是贵!

帛布,在很多时候能当钱用,不过它简单清洗后,还能接着用。

而竹简的价格,主要贵在人工,需要选择合适的青竹,进行裁切,烘干(杀青),以及打孔编成行列,才能使用。

所以萧何的想法就很简单了,刘盈说过,竹纸的成本相对低廉,那么用竹纸代替竹简,应该能节省不少开支。

无法开源,那就尽量做到节流。

见到萧何有些意兴阑珊,刘盈也懒得解释许多,于是跳过研磨制浆、蒸煮拌浆的过程,直接向揭纸焙纸的地方而去。

“老师请看,这里就是出成品纸的地方。”

萧何向远处望去,只见近百人忙忙碌碌,将春好的粘稠浆液倒入水池之中,接着搅拌溶解,最后用竹帘放入水池,轻轻晃动,让纸浆均匀沉淀。

最后,他们再把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于是一张张湿漉漉的竹纸就留在了原地,等待榨干水分。

萧何摸着一摞摞成品纸张,看向刘盈问道:“多少钱一张啊?”

刘盈摸了摸下巴,在心中计算一番:

“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一张百钱。中品,也就是老师你现在摸的这种,一百五十张一扎,一扎三十钱。至于最下品的黄纸,一扎三百张,十五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