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欲饮琵琶马上催

天命唯汉 第一百三十五章 欲饮琵琶马上催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3 来源:笔趣阁

冬!冬!冬!

战鼓声声,汉军中央的步兵方阵开始稳步前推。

云车之上,韩信手持望远镜,密切注视着远处雍军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做出应对。

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昨天晚上他辗转反侧直到晨光微熹才终于睡着。

这时候听着这隆隆的鼓声,内心的忐忑尽去,胸中充满信心。

此战,能赢!

而在远处,雍军之中同样鼓声大噪,一个个步兵方阵缓步上前。

你要战,就作战!

双方临近一箭之地的时候,只见漫空箭失,一支支在空中急速穿梭的羽箭,密集如同蝗群飞过,带着尖锐的破空之声落向人群之中。

几乎在同一时间,双方的士兵全部将盾牌举向空中,噼里啪啦如同冰雹砸落的声音连绵不绝,间或夹杂着中箭者的惨呼,密密麻麻的方阵中,不时出现一个个缺口。

云车之上,随着韩信手中的令旗挥舞,隆隆作响的鼓声一变,中军幕府处升起一面旌旗。

在战斗中升起的旌旗,是调动长枪兵参战的一种旗帜。

远处缓步推进的步兵方阵中,立刻升起同样的旗帜。

这种行为称之为‘应旗’,是前军指挥告诉主将,自己已经得到命令,并且正在执行的方式。

在战场之上,前敌指挥和中军幕府之间相距太远,战机稍纵即逝,凭借传令兵喊话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前敌指挥位于万军之中,能够接收到的敌军信息是很有限的,所以开战之初首要做到的就是严明军纪。

无论中军发出什么样的指令,前敌指挥必须要无条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

古今中外,服从命令听指挥,都是强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刹那间,枪兵方阵开始加速前冲。

一支支两丈多长的长枪上,那虽然样式不一,材质不一的枪头,无不反射着耀目的阳光,随着士兵的快速移动,而上上下下的晃动。

之所以样式不一,则主要是刘盈那里的产能不足,很多枪兵手中的长枪,是之前的长戟去掉小枝后改的。

随着汉军枪兵的慢慢接近,对面的雍军士兵傻了。

无他,敌人手中的长枪,长度几乎是他们手中大戟的一倍!

雍军使用的大戟,沿用的是秦国的制式,戟杆的长度约在一丈,而长枪兵手中的长枪,杆长两丈,刃长一尺!

一寸长,一寸强!

雍军步兵虽然奋力拨打着汉军的枪杆,但还是有许多晃来晃去的长枪,冲过格挡,慢慢的刺到了他们的眼前。

步兵方阵作战,你挨着我,我靠着你,哪有什么辗转腾挪的空间,让士兵去闪避迎面而来的攻击。

雍军士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慢吞吞,摇摇晃晃的枪头刺进自己的身体里,然后浑身的力气,随着鲜血的流出而渐渐消失。

这他么没法玩了!

雍军的云车之上,章邯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他也无能为力。

毕竟,雍军手中拿着的是长戟,不是金箍棒,念两句口诀就可以无限增长……

在他的中军幕府中,一面羽旗慢慢升起。

这是用来调动剑盾兵参战的旗帜。

既然长戟兵无法抗住战线,那么就换上剑盾兵,去贴近对方作战!

一寸短,一寸险!

利用盾牌的格挡优势,强行挤到对方长枪兵的面前,然后和他们近身肉搏!

汉军云车之上,韩信嘴角露出几分笑意:“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他挥舞令旗,中军幕府面向左军的方向,升起一面鸟旗和一面鹰旗,这是号令车骑,以及陷阵敢死之士出击的信号。

步兵结阵而战,合千百人之力于一体,这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弱点。

此刻,雍军调整部署,剑盾兵前进替代长戟兵作战,两支不同军队交换站位的时候,混乱就不可避免的发生。

如此良机若是错过,就不是他韩信了!

号令既下,远处各军纷纷应旗。

不过最先用行动响应命令的,还是左军之中那二百七十三辆,车轴上装有利刃的驷马战车。

这里是关中平原的北端,虽有丘陵,但总体的地面却十分平坦。

于是,这一从商周年间开始大放异彩,一直威风了上千年的古老兵器,再一次展露出了它势不可挡的锋芒。

两百七十三辆战车,一千零九十二匹马,四千三百六十八只马蹄,重重踩踏着地面,带起滚滚尘土,如同一条无可匹敌的巨龙在大地之上飞腾。

在战车之后,五千名轻骑更是奋勇争先。

他们早就看章邯,以及章邯手中的那群刑徒不满了,如今投降了汉军之后,自然要给汉王送上一份见面礼才是!

而且在韩信改良军规之后,汉军几乎全盘套用了秦军的军功爵体系。

斩首,记功!

刹那间,战车如同山崩一般压向雍军战阵,而紧随其后,不甘示弱的轻骑则像潮水一般卷了过去。

“不好!”

听到蹄声阵阵如同雷鸣之后,章邯转过头去一看,顿觉魂飞魄散。

“对面指挥作战的究竟是谁?”

“是刘邦?”

“不,区区一泗上亭长,如何能做出如此羚羊挂角般的指挥?”

“我军,败了……”

章邯在心中如闪电般的推演了一番,得出最终结论,他匆匆走下云台,命人将指挥左军的章平找来。

至于远处即将被屠戮的士兵,他现在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

“大王!”

章平从战马上跳下,旋即被远处的哭嚎之声吸引。

汉军右军不动,他的左军自然也保持在对峙状态,两军相差数里,中军这里的事情他完全是一无所知。

章邯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此战我军已然战败,孤命令你留在好畤坚守,城外士兵,能撤回城中多少,就撤回多少……”

章平急匆匆问道:“那大王呢?”

章邯皱眉:“孤去栎阳见司马欣一趟,无论如何要让他发兵增援!”

他斩钉截铁的接着说道:“半月之内,援兵必然会到,到时你领兵从城内杀出,孤带兵在城外策应,必然可以杀退汉军!”

章平重重点头:“遵命!”

只需要在这里坚守半个月的话,那他还是完全有把握的,毕竟他所在的左军还有几千人马,这里的溃兵还能再收拢个万八千的。

这样一来,凭借着近两万军队,再加上城中数千民夫,守一座拥有城墙的城池是没有问题的。

但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援军是否能尽快到来。

毕竟,孤军守城,考验的就是守军的意志。

当外无强援,而眼前的敌人却多不胜数的时候,即便是坚城一座,也同样无济于事!

…………

日暮时分,战场的喊杀声沉寂了,平原之上唯有汉军欢呼胜利的声音。

汉军中军幕府,刘邦捋着胡须,用力拍打着韩信的肩膀,他的笑声就没有停歇过。

一旁的卢绾上前,将韩信从刘邦的魔掌中解救出来,避免没有被敌人杀死的将军,死在自己人手中!

韩信向卢绾投了一个感激的神色,满脸苦楚的揉着被刘邦大力拍打过的地方。

第一次,果然很痛!

他看着满脸喜悦之情的刘邦,心中有些明白对方此刻为何这样。

自己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并没有得到任何证明自己的机会,骤然被提升为统领全军,节制诸将的大将军,刘邦这个汉王,背负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此战若是败了,只怕整个汉国,都会就此分崩离析。

没有人,会愿意追随一个按照自己喜好,来擢升部下的领袖。

好在,此战胜了!

大帐外,负责打扫战场的曹参走入,他先是看了韩信一眼,有些不知道该向对方说些什么。

最近这段时间,军中各种针对韩信的举动,大多都有他或多或少的怂恿。

毕竟,在韩信没有来之前,大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将军这个位置,都是默认会封给曹参,或是卢绾的。

可没想到,青梅不及天降。

卢绾并没有争夺大将军的想法,自然无可无不可,但曹参就不同了,他一直在卯着劲证明自己。

此战过后,他服了。

不过他在看了韩信一眼之后,如同往常那样迅速移开视线,看向对他露出温和笑容的刘邦:

“回禀汉王,此战我军阵斩一万,生俘四千有余,缴获金鼓旗帜无算……”

刘邦止住笑意,长叹一声:“战死者厚殓,生俘者有伤的全力救治,不要因为曾是敌人,而有所差异!”

曹参抱拳应命而去,在帐篷外,见到了一个宛如从土堆里刨出来的的泥人,樊会。

“看个屁,没见过跟在战车后被扬了一身土的?”

ps:刘备家祖上,中山靖王刘胜的墓里,曾经出土过两件戟,戟头均为钢制,一件刺胡通高36.7cm,戟枝长12.1cm,全长1.93m;一件带有木鞘,鞘外缠有麻绳,最外层髹褐色漆,带鞘通高37cm,戟枝长12cm,全长2.26m。

他这两件戟应该是骑兵的马戟,马戟都是长戟,步戟则有长有短,长戟的通长多在2~2.5m左右,短戟的长度不定,应该在1~1.5m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