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193章 刘盈: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天命唯汉 第193章 刘盈: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11 21:47:20 来源:笔趣阁

宣室殿。

曹参张苍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魏无知摇头问道:“臣敢问陛下,谷仓和存放农具的仓库何在?猪圈鸡窝何在?”

“什么?”刘盈瞪大眼睛:“住楼房哪里还会允许养鸡?最多让你养条狗,不,养一只猫排解一下寂寞!毕竟在人员密集场所养狗太危险了!”

“没有放农具的地方……嗯,大不了把煤球房给他们建的大一点,用来放自行车或是锄头镰刀之类的小型农具,至于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还是租吧。”

“反正朕考察过,除了一些大农场会自购农机之外,其余小块地的农户一直都在租赁农机……”

曹参愣住。

魏无知用‘何不食肉糜’的眼神看向刘盈。

“陛下此举未免异想天开了……”张苍猛然改口说道:“嗯,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让那些百姓舍弃大院子,住到这种楼房里,恐怕很难……”

毕竟对于大部分长安人来说,自家的院子不仅是住宅,还是生产场地,无论男女,都会在闲暇时候在自家院子里晒着太阳做点手工艺品,然后拿到集市上售卖。

刘盈摸着唇边短须:“还记得之前百姓来长乐宫门口告御状的事情吗?”

曹参愣了一下,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张苍则笑吟吟说道:“记得。百姓想要让官府出钱给他们修建管线供水,但官府没钱……”

刘盈点点头:“所以你看,这楼房不仅有自来水可以用,还有电,若是有钱,甚至还能再安上一部电话!此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重要的是住在楼房之中,正好集中供暖!”

“嗯,集中供暖你们知道吧?”

“就像宫中这样,到了冬天由专门的热电厂将热水通过管道送往宫中各处……”

“相比较自己取暖,集中供暖一个冬天省下来的钱,相当于他们在院子里编两百个竹筐了!”

曹参和魏无知轻轻点头。

毕竟他俩一个是相国,在长乐宫中拥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另一个则是太上皇家令,常年随侍刘邦左右,对于水暖并不陌生。

张苍则有些迷茫。

他听说过‘集中供暖’这个词,但因为级别问题,因此一直没有体验过……

嗯,毕竟这一时期因为大家的府邸占地面积大,房间与房间相隔甚远,故此冬天要想取暖,就只有烧炕或者是生煤球炉,否则热量会大量损耗在路上。

宫中虽然占地也大,但皇家有钱……

有钱,所以任性……

刘盈用毛笔在房模上画了几笔,标注了一下大致的供暖和供水供电。

魏无知看着看着,突然心动了起来。

嗯,他并不想住楼房。

毕竟他现在是内史,相当于后世的直隶总督,在皇城中有着一套占地极广且很是雅致的府邸,自然不希罕这种两百多平米的‘鸽子笼’……

魏无知望着刘盈,问道:“敢问陛下,如此楼房造价几何?”

刘盈想了想,回答道:“一平米一千钱左右。当然了,不包括土地成本以及后续的装修费用。”

魏无知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如今大汉粮价一直不高,一石小麦大约价值百钱,也就是说,如果一平米的房子造价按照一千钱计算,就相当于是十石小麦,一石小麦六十斤,即六百斤粮食!

不贵!

魏无知暗暗点头,看向刘盈说道:“陛下,这楼一单元十户,一排就是六十户,对吗?”

刘盈皱皱眉:“你说这话究竟什么意思?”

魏无知再度盘算了一下:“臣要预定二十排,也即是一千两百套房子!”

大客户啊……刘盈差点露出那种习惯性的谄媚笑容。

他收敛了一下情绪,问道:“你预定这么多房子干嘛?我记得你家不是在我小姨夫家隔壁吗?怎么,你准备炒房啊?”

“炒房?”魏无知皱皱眉,但不过多纠缠,只是看向刘盈说道:“非为臣住,只是为了内史府中的官吏,以及那些大龄佐贰官!”

“长安居大不易。”

“那些在内史府任职的官吏也并非都是长安人,绝大部分需要租房住。”

“陛下曾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所以,臣决定由内史府出钱盖一批楼房,用作内史府大小官吏的住宅……免费。”

“当然了,房子归属内史府,只是让他们在长安任职的时候有个遮风挡雨,不至于被房东随意驱赶的住所!”

有哪个房东敢撵走官员?你不要把朕当傻子好吗……刘盈眯了眯眼睛,但脸上却满是笑容:“不错,知道体恤下属,急人之困,有乃祖信陵君之风!”

魏无知先是一喜,但旋即脸上的神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刘盈似乎还有个‘小信陵君’的称号!

这其实没什么,但问题的关键是,他有个叫做‘信陵君’的祖宗!

欺负人!

魏无知满是幽怨的瞟了刘盈一眼。

刘盈想了想,看向张苍:“治粟内史方才所言不无道理。要想空口白牙劝说百姓从小院搬入楼房,确实很难,哪怕他们大多早已将授田转包了出去,自己则在工厂上班,住楼房还是平房都没什么差别……”

“但人的生活习惯没有那么快就发生改变。”

“所以,楼房好还是平房好,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

“陛下说的是……”张苍眼前一亮。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刘盈轻轻颔首:“先让公务员……呸,先让小官吏和佐贰官们入住楼房,如此百姓就可打消疑虑!”

“毕竟朕听百姓说过,真有好事,必然是当官的先上,轮不到黔首平民……”

曹参愣了一下,拱手欠身:“失信于国人,臣之罪也。”

刘盈摇摇头:“曹相不必如此自责。官府和百姓天然对立,百姓对官员有所质疑也很正常。因此平日里只需要做到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即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魏无知和张苍对视一眼,拱手说道:“谨受教。”

刘盈笑了一下,旋即问道:“朕有一个疑问,这个公务员小区……嗯,就是内史府官吏的宿舍楼要盖在何处?”

魏无知沉吟片刻,试探着说道:“臣记得内史府西边有一座早已不用的粮仓,不如就将房子盖在那里好了,如此可缩短官吏们的通勤时间,这样每天至少能多出一个小时用于加班!”

曹参:“……”

刘盈稍稍皱眉:“粮仓?”

张苍回答道:“臣知道那处粮仓。那里原本是给未央、长乐两宫驻军囤积军粮的仓库,但后来随着华阴仓修建,自关东而来的粮食统一运到了华阴仓,城中粮库自然就不再使用了。”

刘盈轻轻颔首表示知道了。

毕竟汉朝初建的时候,可以说是举世皆敌。

北边有匈奴,内里有一堆异姓王。

故此长安城不仅是都城,还是堡垒,粮库和武器库自然要建在城内!

但后来匈奴残了,异姓王中的刺头也被干掉了,没有了内忧外患,军队自然不需要屯粮,随吃随取就行了。

不过城中粮库废弃的原因,还是张苍所说的华阴仓。

关中人口日益增多,本地的粮食不够吃,需要从外面运粮,但当时没有火车,用马车运输的话粮食损耗太大,于是就有了一道和渭水近乎平行的漕渠,利用船只将关东的粮食运入关中。

华阴仓,就是专门用来储存粮食的官仓。(注一)

就在魏无知和张苍小声商议转让粮库的时候,曹参却轻轻咳嗽两声,说道:“臣有异议。”

刘盈皱眉:“说。”

曹参指着舆图说道:“陛下请看,废弃的官仓就在皇城之中。臣敢问陛下,那楼房一层高多少米?”

刘盈回答道:“三米二。怎么了?”

曹参继续问道:“一层三米二,五层就是十六米,对吗?”

刘盈有些恍然的点点头:“没错。”

曹参看向魏无知:“换个地方吧,那里距离长乐、未央两宫太近了!即便是站在三楼之上,只需要一个民用版望远镜,就可将宫中景色尽收眼底!”

魏无知悚然一惊。

如果真如曹参所说,这不仅是对皇帝**的冒犯,更是对皇权的挑衅!

比如北宋樊楼,据说只要身处樊楼的西楼三层,就能看到皇宫,为此西楼就成了禁地。

魏无知在舆图上看了一会,按照比例尺盘算了一下,很快在远离皇城的长安内城重新选定了一个新的目标,看向曹参问道:“相国,你看此地如何?”

曹参点点头:“可以。一条大路直通内史府,既方便通勤,又远离皇城。不错,不错……”

刘盈也点头说道:“既如此,等下朕就让人去内史府商谈债券以及楼房建造的问题……朕倦了,尔等若是没什么大事,就自行退去吧。”

假的。

他并没有累。

相反,他精神百倍。

至于让曹参等人离去,则是他迫不及待想要去某只貔貅那里炫耀一下,向她证明一下什么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赚钱,还是他比较专业!

注一:华阴仓也叫京师仓,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岳庙街道办事处双泉村,处于渭河南岸的漕渠入渭处,始建于汉武帝时期,为都城长安贮存、转运粮食的国家大型粮仓,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