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点不通

天命唯汉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点不通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07:26:50 来源:笔趣阁

冬冬冬……

战鼓之声隆隆响起,如同天雷急电般横扫整片战场。

受到鼓声振奋,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养精蓄锐,楚军士气大振,重新恢复成了那支睥睨天下的无双强军。

钟离昧和分处另一侧的季布,立刻率领身后士卒向前,和那十几辆由近百人操作的投石机,保持一致的步伐,缓慢向远处的荥阳城而去。

他们二人信心满满,这种新式攻城武器在试射的时候,他们曾经亲自到场,发现果然如同龙且所说的那样,射程比人力拉拽的投石机远了将近一倍,而且投掷的石头,也大了足足好几圈!

有了这种强大的兵器助阵,打破眼前的荥阳城,如同探囊取物般简单!

城头之上,刘邦通过手中的望远镜,清楚的看到了楚军的进攻态势,尤其是那一辆辆缓缓而来的投石机。

看上去楚军似乎是势在必得,但其实刘邦心中却丝毫不慌。

在他身后,靠近城墙很近的地方,原本的民居已经被完全拆除,空出来的地面上,整整齐齐排列了近百架超大型的重力投石机。

如今,那投石机两侧如同滚筒一样的转轮,已经在人力的踩踏下,飞速的旋转了起来,带动着装有大量相同重量的砖块,缓缓上升,进入到了一种随时可以击发的状态。

越过城墙一路向外延伸,或是道路边某处凸起的石头路基,或是被挖去草皮,露出土层的一个小坑。

这些在楚军看来,完全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的地方,其实正是汉军用来标注双方距离的参照物。

在这段时间中,荥阳城的城墙建设,按照韩信给出的意见,重新拆了部分进行改造。

整体来说,从原本的平直,变成了锯齿状,犬牙交错的模样。

也就是在这种形状下,留给楚军用于攀附云梯,强登攻城的地方,就只有那么一小部分。

剩下的地方,或者是处于几处城墙的共同打击点,或者是干脆受限于地形,无法展开吕公车等大型攻城器械。

所以,此刻站在城头上,头戴铁胃,从战棚一角悄悄向外打量,计算着楚军的楼车、投石机以及填补护城壕的虾蟆车等器械,和己方投石车之间的距离。

开战之初他就得到了刘邦的明确指令,让他将敌人放近了再打。

汉军坚壁清野之下,周围两百里已经找不到合用的木料了,楚军憋了这许多时日,才终于将攻城的武器凑齐。

要是这一战全给他砸了!

嗯,要么项羽拿命填,要么就只能退兵,等待从其他地方搜刮来的木料,重新打造攻城器械。

后世里大名鼎鼎的虎牢关,就属于现如今的荥阳所控制的地方。

南连嵩岳,北濒黄河。

攻不下这里,就不要想着进攻关中了。

楚汉双方在此大战的原因,就在于此。

关中之地虽然在项羽的摧残下,论及富庶程度,比不过沃野千里的梁地和泗上之地,但要说山川之险,关中之地说一句冠绝天下,也丝毫不为过!

这也是韩信,敢于再从荥阳抽兵三万的原因。

城墙的宽度有限,如果全部站满需要用到一万人的话,那么城中拥有三万人,和五万人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而且韩信还有个小心思,那就是刘邦太能败家了!

上一次他一个没看住,刘邦就带着十万汉军去强行送了一波人头……

要是再给他手里留下充沛的兵力,他能做什么事情来,这是韩信完全想象不到的!

都说韩信是兵仙,打的都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神仙仗,但其实刘邦在指挥作战上,也毫不逊色于韩信的!

嗯,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战役的结果,是韩信连战连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至于刘邦……

如果对方的操作被他蒙中了,那就胜了,如果没有,那就跑吧……

此刻,项羽的第一次荥阳攻城战,就完完全全被刘邦看穿了套路。

于是,在城外楚军,准备用盗版的投石机,摧毁汉军城墙以及城头上的箭楼和战棚的时候,荥阳城内,大致估算出了弹道之后,汉军的超大型投石车开始发威了。

砰、砰砰……

一连串的击发声音过后,一颗颗人头大小的石块,呼啸着向远处飞去。

这次的攻击不比当日的偷袭项羽,投石机的目标太大,随随便便就能砸个正着。

嗯,楚军的投石机,是用来攻城作战用的,不可避免的要从军营中,挪动到战场前沿。

在这个没有吊车和载重型半挂车之前,要想挪动投石机,则必然不能造的太大。

而且楚军的工师因为只知道大致的模样,至于固定部位是使用榫卯结构,还是铁钉固定,他们一概不知。

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使用木头箱子装着石头,用重物下坠的力量,来代替人力的拖拽。

结构的改变,使得投石机造的更大,可以扔出更重的石弹,而且射击精度也更加高。

但,也仅此而已了。

所谓一点就通,不点不通。

在没有人给楚军工师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这样最高点,也就是那个摆动的杠杆的高度,超过两丈的投石机,就是他们能做出的极限了。

而汉军的投石机则不同,因为不需要长距离搬运,只需要能短暂的调整下角度,方便打击面前一百二十度这个扇区内的所有敌人。

所以这些投石机的体型,如果不是受限于荥阳城墙只有三丈多高,而又需要将之隐藏起来的话,这些3.0版本的重型守城武器,高度至少在四丈到五丈那么高!

刘盈使用的固定手段,并非是单纯的榫卯结构。

嗯,这种结构并不是中国独有。

至于原因,则是木质特性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必须保证受力在木质纤维的方向上。

所以说,只要是木质材料的连接,在生产力不发达,没有大量金属制作钉子的年代里,榫卯结构的出现是必然的。

任何地域和种族的人都会去思考如何连接他们,榫卯就这样,几乎同步出现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里。

这和不同地区的人,都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是一样的。

刘盈所采用的方法,是他后世里上古建维修课程的时候所了解的一种。

金木混合榫卯。

无论是耐久,强度,美观,成本还是批量加工性能都远超传统纯木榫卯,是高级木建的一种主流方式。

结构上一样有榫头有卯眼有楔子,传统榫卯结构的任何优点它都有。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个结构里,应力最大的地方要用强度最大的材料,但是榫卯实际上在接头处缩细,强度比起拼接之前是下降的,需要更粗壮的木料或者斗拱类支撑结构来补强。

而金属的体积强度比更高,用在关键受力部位可以避免外部加强结构的同时保证强度,同时没有纤维朝向问题,做复杂形状的连接构件也更为容易,可以让节点从铰接变成刚性连接,大大方便结构设计。

嗯,古建维修大多不用金属,而是玻璃钢销钉以及碳纤增强件。

但,在这个年代里,使用金属代替木料,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而这种飞跃,体现在此刻的战场上,几乎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当荥阳城中飞出的石弹,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精准落在楚军的投石机阵地上的时候。

顷刻间,尘土飞扬,木屑乱飞。

在楚军士兵撕心裂肺的哭嚎声中,被巨石接连命中的投石机,发出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看似缓慢,但却迅捷无比的轰然倒下!

楚军中军的云车上,项羽紧紧握住面前的栏杆,说不上是愤怒还是回忆起了当日的惊险,脸色一片铁青,手指用力,几乎要在木头上捏出了印记。

和楚军的愁云惨澹不同,荥阳城头上的汉军,顿时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之声。

他们的士气,已经随着己方投石机的一轮精准打击,而飙升到了极点。

所谓强军,其实就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中锻炼出来的。

人一旦有了勇气之后,即便是一个瘦弱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战胜一个彪形大汉!

尤其是在这种殊死搏杀的战场上,若是一方的士兵坚信自己会赢,那大概率就真的会赢!

有时候,科学的尽头,其实是玄学。

楚军中军处,战鼓之声不断,旌旗招展之下,项羽号令全军上前,强攻夺城!

今天楚军已经将架势拉开了,若是小小的吃了一点亏,就鸣金收兵的话,他这个西楚霸王,还是早点去震泽(太湖)上捕鱼捉虾为生的好!

楚军前军之中,钟离昧向远处项羽的方向望了一下,开始驱使着他们强征到的民夫,推着用厚牛皮包裹的虾蟆车,扛着木板和沙袋上前。

这些民夫的作用,就是在开战的时候,用来填平荥阳城外的护城壕。

这,是一种危险性极大,可以称得上是十死无生的任务。

所以,楚军士兵自然不适合来完成这种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