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候封:秦国灭亡跟我法家有什么关系?

“朕问你,你在笑什么?”描

刘盈上前半步,怒容满面,在他身后的刘邦也是如此。

叔孙通脸色煞白,几乎在一瞬间,整个人汗流浃背,宛如刚从水里捞出来的模样,他哆嗦着嘴唇:“老臣、老臣……”

刘盈直接打断叔孙通的辩解,厉声问道:“朕的祖父逝世了,举国缟素,万民悲痛,你很高兴吗?”

另一边,陆贾、辕固等几个儒家大佬想要上前帮着圆圆场子,但最终一言不发。

儒家最重礼节,如此场合,不说嚎啕大哭,至少也要做出一副哀思的神情,面露微笑属实是有些太过分了!

重要的是人皆有上进之心,叔孙通担任九卿之首的奉常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屁股都坐大了,也该让他们也坐坐这个位置了。

他们的屁股,还小着呢!描

御史大夫周苛心中叹息,慢慢向前两步摇头说道:

“稷嗣君(叔孙通的封号)素来恭谨勤勉,且年岁已高,身染陈珂,如今国丧,稷嗣君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想来此乃无心之失,还请陛下看在其曾为太子太傅的份上,宽宥与他……”

虽然叔孙通是后来才加入的刘邦阵营,但当年制定汉朝礼仪,以及后续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周苛和叔孙通通力合作许久,想要抬上一手也属正常。

“无心之失?御史大夫此言太过轻描淡写了吧?”廷尉候封怒容满面走了出来,驳斥了一句后向刘盈躬身行礼:“陛下,叔孙通君前失仪,此乃大不敬之罪,还请陛下明断!”

候封说完,本就很是安静的环境,瞬间变得越发针落可闻,鸦雀无声。

大不敬的罪过,若是放在平时,最多是个撤职夺爵,但若是放在‘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大环境下,杀头都是轻的,即便是满门抄斩也不为过!

比如苏武,就是‘在汉苏武节’的那位,他的哥哥名叫苏嘉,官职为奉车都尉,也就是皇帝的专职司机,俸禄比两千石,至少也是个副省级的高官。描

嗯,霍光也曾担任过这个职务。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官,有一次在给汉武帝赶马车的时候,马匹突然受惊前冲,马车撞在梁柱上撞断了车辕,于是被御史指控为大不敬,于是选择当即伏剑自刎,保住了全家老小。

所以,叔孙通在听到候封所说大不敬这句话的一瞬间,第一个念头就是准备抽剑自刭。

但问题的关键是,今日是给刘太公送葬的日子,即便是有权剑履上殿的萧何也是赤手空拳,就别说他一个小小的稷嗣君了。

于是,叔孙通一下子瘫软在地,只是满脸祈求的看着怒容满面的刘邦。

他已经很老了,从前的精明机巧早已消失不见,但他很清楚,刘盈虽然是皇帝,但如果刘邦不想他死,他就还能活!

毕竟,大汉以孝治天下!描

只可惜他错误的估计了自己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作为一个喝醉酒就拿着儒冠当尿壶,退位后更是究竟万事顺心意的老游侠,如何会为了一个儒生而去违背自己心中的意愿。

大汉,以孝治天下!

那个躺在棺椁之内,如今要被送入地宫之中,从此只在梦中才能相见的一对夫妇,是他的父亲、母亲!

所以,你去死吧!

刘邦偏转过头,刘盈沉声说道:“奉常叔孙通君前失仪,属大不敬,着廷尉下狱查办!”

候封压下心中喜悦,躬身拱手,正色说道:“遵命!”描

……………………

下葬的仪式仍在继续,只是九卿已经只剩下了八个,但毕竟整个流程是早就演练好的,因此少了谁都没关系。

只不过和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刘邦和刘盈不同,刘恒虽然也是面露悲戚,但更多的是为了叔孙通。

刘盈并不认可叔孙通是自己的老师,但在刘恒心里,叔孙通就是他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某种程度上讲,叔孙通比刘邦对他更好!

毕竟他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宠,一年也难见刘邦几次,他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在他的成长中,刘邦并没有对他进行言传身教,而是叔孙通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将前人的智慧、今人的智慧,详详细细的教授给了他。描

尤其是,叔孙通是他在朝中唯一的靠山……

如今,山倒了……

而和刘恒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一大群儒生出身的官吏。

叔孙通是什么罪他们并不在乎,要命的是叔孙通落入了候封的手中!

候封是谁?

法家恶犬,朝中酷吏,是如今的汉国中为数不多能够让小儿止啼的煞星!

重要的是候封这些年每次奉诏办案的时候,都会掀起大狱,牵连者过万,获罪者成百上千!描

如果候封又要掀起大狱,只怕他们这些由叔孙通举荐的官吏,一个也别想好过!

陆贾、辕固,甚至于刘交心中,也满是兔死狐悲的情绪,以及悔不当初的懊恼。

若是他们早知道叔孙通会被以大不敬之罪抓起来,他们必然会抛弃从前的嫌隙,说什么也要替对方辩解几句!

如今的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力图从餐盘里多分走一点蛋糕。

儒家虽然分成了不同的学派,往日里争论不休,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但毕竟追根溯源,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

后悔,总之就是非常后悔……

“这只是个开始,你知道为什么吗?”描

缩在角落里的张良拉着张不疑,小声嘀咕,试图教他聪明,毕竟亲儿子,要是让人家说一声虎父犬子,最终丢的还是他的脸。

在张良满脸果然如此中,张不疑茫然的摇了摇头,用只能让他和张良听到的声音问道:“不知道……”

“昔日叔孙通追随太上皇时,带有百多弟子,不过却并未向太上皇举荐他们,而是举荐了许多游侠、恶少年……当他的弟子埋怨他的时候,你可知他说了什么?”张良问了一句,但不等张不疑回答,接着说道:

“他说如今的汉王亲冒矢石争夺天下,你们这些人有统兵作战的能力吗?因此要先举荐能斩将搴旗之士,等到天下太平了,就会如陆贾说的那样,马上打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终归有用得到你们的时候!”

“正是通过这样的举动,叔孙通为自己谋了个稷嗣君的封号。”

“等到后来,就是现在这一套繁文缛节的仪式制定完成之后,叔孙通趁机向太上皇举荐了自己的那些弟子,于是一百多人尽数被封为郎官,遍及朝野!”

“由此,叔孙通有儒宗之称,隐为当世儒家之魁首!”描

张不疑点点头,依旧满脸茫然:“可,这和只是个开始有什么关系?我记得刘盈说过,选贤任能,甚至于对方只要不残害黎庶、不贪墨无度,没有必要在乎其何种出身……”

张良先是露出赞同的神情,随即压低声音说道:“话是这么说不假,但那是针对个人,而非针对朋党。”

“从前朝廷选官除了战场立功拜爵之外,一为‘任子’,一为‘推择’,这两种说的就是你这种人以及地方上的豪右大户……”

“但现如今多了一个什么‘国考’,主要从大汉公学的当届毕业生中遴选佐贰官……这么多年过去了,榜上有名者何止上千!”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张良停顿了一下,悄无声息的打量了一下四周,见到无人注意到他,于是继续压低声音说道:

“儒家素来讲究有教无类,当他们发现自己争不过乡间的义学之时,许多皓首穷经的老儒生纷纷转行,干起了什么考前培训班……广收有志于参与国考的学子,用自己搜集来的历届考试的真题反复讲解,同时大胆猜题……”描

“你还别说,还真的让他们办成了……以至于现在考上佐贰官的学子,也纷纷以儒生自居,他们甚至还在内部排起了座次,比如我是汉十五年中选的,而你是汉十六年中选之人,因此大家见面之后,你需要向我行礼,哪怕你的官职比我高……”

张不疑捂着嘴巴,用剧烈咳嗽来掩盖笑意。

张良则很自然的向周围看过来的人解释道:“犬子哀思过度,这些日子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以至于感染风寒……毕竟太太上皇也算是他的大父……”

当周围人摇头叹息移开视线的时候,张良恨恨的剜了张不疑几眼,同时心中哀叹,自己当年为了帮助太上皇争天下,以至于忽略了对儿子的教导,属实是父亲和谋臣不可兼得……

张不疑平缓了一下,问道:“然后呢?”

“然后?自家地里长出了别家的苗?你能忍?”张良露出几分阴鸷的神情:“今日到场功候诸王、文武官员近千人,陛下为何只盯着叔孙通?而且在此之后,丝毫没有给曾经的太子太傅留面子,直接交给了廷尉处理。”

“你看着,接下来的几个月,长安必然是血雨腥风……”描

张不疑踮起脚尖看了看最前端的刘盈,看着对方一脸仿佛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这厮,现在已经成长到了这个地步了吗?我要加快脚步了……张不疑默默转过头,拉着继续缩着脖子降低存在感的张良,开始各种弱智发问。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纵使刘盈依旧还停留在对刘太公的哀思中走不出来,他所规定的三十六天的孝期也已经结束。

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之上,已经不复之前的一片惨白,重新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而在长乐宫宣室殿,这座帝国最高权力中枢,也开始了大圣元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朝会。

丹陛之下,谒者手捧诏命,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他正在颁布的是任命原来的太子家令萧禄为新一任的奉常。描

嗯,抬头还需要加上一个‘试’字,就像是员工刚到岗时的实习期,但这种政府任命和私人商社不同,最终都会转正。

盘坐在殿中,清一色身穿红色官服的大小官员对此并无异议,哪怕是一脸死了亲爹表情的陆贾。

毕竟萧禄是萧何的嫡子,再加上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家令,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以及如今四十多岁的年纪,升任九卿并不过分。

而后,等到萧禄换掉千石官员的铜印黑绶,改佩戴象征两千石大佬的银印青绶之后,谒者开始宣读第二道诏命。

“……盖析薪厥子,荷之譬彼,故追封太太上皇为圣祖孝康皇帝,庙号圣祖,太太上皇后为圣祖孝康皇后,今令诸侯王皆立圣祖孝康皇帝、皇后庙于国都……”

这道诏书念完,整个宣室殿针落可闻,就连张良也是满脸懵逼的神情。

对于给刘太公上庙号这件事大家都有所心理准备,但唯独这种要在诸侯国也建庙供奉刘太公这件事情,就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了。描

毕竟这是你的祖父,又不是我的祖父,你在关中建庙祭祀不就行了,甚至于只在你刘氏的诸侯国建庙也行啊?

但没办法,汉朝以孝治天下,正如当日纪信所说,若无刘太公,就不会有刘邦,也就没有了他们的荣华富贵。

饮水思源,庙自然非建不可……

嗯,诸侯的抗拒其实很好理解。

古人对于祭祀很是看中,不仅是逢年过节要进行祭拜,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都需要进行进献贡品。

重要的是这是摆放着刘太公牌位的圣祖庙,这就导致了祭祀的规格绝对不能低。

贡品其实不值钱,反正最后这些东西都不会浪费,费钱的是各个诸侯国要专门养一批人,比如看管圣祖庙的守卫,乐工、礼官,甚至于打理祭田的农户……描

林林总总算下来,至少要好几百人!

重要的是这些人可都是全职,而不会是兼职!

这对于食邑过千的大诸侯国还好,那些食邑不过数百的小诸侯国,就有些吃不消了。

毕竟他们之间的有些人,为了维持体面,甚至要靠借贷度日,新年的时候被债主上门逼债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如今这道诏书颁布,他们的头上又增添了一座大山……

嗯,汉朝奉行的是郡国两级制度,只要是有食邑的彻候,都算是封疆裂土,拥有封国,拥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

比如历史上得罪了汉文帝的周勃,在回到他的食邑绛县的时候,每次河东郡守栾布从绛县附近路过,他就提心吊胆的召集自己名下的武装力量,生怕对方来找他麻烦……描

刘盈居高临下,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只是头上的冕旒垂下,让所有人都看不清他唇角的冷笑。

如今河已经过了,是时候该拆桥了。

但若是通过莫须有的方式褫夺人家的爵位,传出去名声就坏了。

毕竟刘邦亲手制定的丹书铁券上写的明明白白,哪怕是黄河成了一条腰带的粗细,泰山也只有一块磨刀石的大小,但汉国所赐予你的恩泽,将会绵延你的子子孙孙!

但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拥有丹书铁券的诸侯若是触犯了律令,被夺去爵位自当没有异议。

因此,刘盈本着一个孙儿对祖父最后的孝心,将原本制定的圣祖庙大小扩张了足足一倍,同时上了‘圣祖’这个庙号,也将祭祀的规制拉满。描

这样一来,谁敢在祭祀的时候弄虚作假,亦或是侵占圣祖庙的祭田,都等于是自动将把柄送到了他的手上。

比如汉景帝为了让刘彻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就以临江王刘荣侵占宗庙围墙修建宫室的罪名把他抓到了长安,最终刘荣自杀身亡。

不过刘盈此举,旨在配合推恩令,以及这种阳谋,将大诸侯拆分为小诸侯国,然后再把小诸侯国一锅端……

除此之外,他还想要增强一下社会分配机制,既有钱人多花钱,穷人才能有钱花……

毕竟列土封疆的诸侯王本就有了权,再有了钱,那还了得?

…………………………

长安城,廷尉府。描

虽然如今春光明媚,长安城中车马粼粼,人潮涌动,但廷尉府门前的这条长街之上如同鬼蜮,不仅连一个行人都没有,就连画风似乎也偏向了黑白色……

这里可容纳千人的大狱,再一次人满为患,不仅有许多朝中高官,就连很多民间德高望重的老培训师也被抓了进来……

毕竟现在的汉国是封建王朝,取缔教培甚至于不需要一纸文书。

廷尉候封虽然觉得有些牛刀杀鸡,但毕竟这时候的儒生还不是后世的地主姥爷,他们的偶像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那个颜回……

所以想要大搞株连,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过当候封看着今日朝堂上的邸报时,花白的胡须颤动了起来,原本灰暗的眼睛也变得炯炯发光。

儒生们说过,马上打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描

但治天下,难道非要儒学,他法家就不行,昔日强秦得以横扫天下,一统八荒**,不正是用了他们法家的治国之道?

至于二世而亡,是他自己任用奸佞,又和法家何干?

…………………………

马訾水西岸。

泥泞不堪的森林沼泽中,一个身穿看不清颜色的曲裾长袍,发式做汉商打扮的中年男子蹒跚而行。

虽然早已是气喘吁吁,但他却丝毫不敢停下脚步。

有人,在追杀他!描

那些身高只到他胸口的小矮子,已经从王险城,一路追杀他到了靠近汉国边界的地方。

他是一个汉人游商,因为有事耽搁,于是在大雪封路之后,选择暂留王险城,反正那里物价便宜,重要的是他汉人的身份,即便是到了王宫之中,也是对方君主的座上宾!

但这花天酒地,每日轮番赴宴的神仙生活,都随着卫满发动的叛乱而戛然而止。

好在当日他留宿的那户高官家里有通向城外的密道,因此他得以逃脱性命。

只可惜死神的阴影如附骨之疽,那些在城中烧杀掳掠的叛军,顺着地道追了上来。

虽然他不知道对方为何为在知道他汉人身份时,明显的有了手下留情的动作,但这是一个逃亡的好机会!

毕竟,生死之事,绝对不能悬于他人之手!描

就这样,他一路跌跌撞撞的跑,那些嘴里叽哩哇啦的倭人紧随其后的追,双方一路从王险城跑到了这里。

好在此刻天气暖和,积雪消融,地面泥泞不堪,他身高腿长的不太受到影响,但那些小短腿就遭老罪了……

不过他知道,他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或许,当初不该反抗,应该被他们抓回城中去的。

毕竟他是汉人,在如今这个汉人已知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部族国家敢杀戮汉人,哪怕他只是七科谪之一的商贾!

这就是强汉!

在心中回想了一下汉帝国的伟大,中年商人再一次挺胸抬头,只觉得身体里拥有了用不完的力气。描

骄傲的汉人,如何会成为倭人的俘虏?

宁死,不降!

于是他边跑,开始在周围的地下寻找合适的武器。

比如石块,比如折断的树枝。

这样一来,他就等同于有了一件趁手的兵器,可以和那些追击他的倭人殊死一搏!

渐渐地,在他的刻意搜寻之下,他的手中多了一件大小合适的石锤。

他本能的抡了两下,发现虽然有些沉重,但却格外趁手,若是一下子打中敌人的头颅,必然打得对方头破血流。描

于是他开始靠在树干之上,喘着粗气休息了起来。

战斗之前,他需要足够的体力。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开始推移,只有鸟鸣兽吼的丛林之中,渐渐响起一长串凌乱且沉重的脚步。

来了!

中年游商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在他的视线中,十多个身材矮小,满身泥泞的倭人小心翼翼的摸了过来。

“这位先生,我们没有恶意,只是奉大王之命,请你回去做客……”描

“什么人?”

在一阵强弩的破空声中,蹲在地上的中年游商眼中迅速变得晶莹一片。

这是燕军的弩箭,他有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