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六十二章 刘盈:人生如戏(5K章)

天命唯汉 第六十二章 刘盈:人生如戏(5K章)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红日西斜,大地被金黄拥抱,彩霞点缀着湛蓝的天空。

长安城,相国府。

萧何看着从回中宫传来的决议,默不作声。

他奉行黄老,主张无为而治。

什么是无为?

无为就是不折腾,不乱作为。

皇帝不折腾,不大兴土木,不骄奢淫逸,国力就得到珍惜;

官员不折腾,不为了政绩而干事,不为了私利而干事,民力就得到珍惜;

国人不折腾,不为了私利而费尽心机,不为了慾望而不折手段,民心就会安稳。

一切顺其自然,才有了仅仅十余年时间,汉国远迈前秦,国力空前强盛!

虽然征伐频频,但多是内线作战,或平定叛乱,或收复旧疆,如今要为了乌孙,而大举对匈奴用兵……

虽然萧何心中明白为何用兵。

但问题的关键是,从前的他几乎秒懂,但现在却要反复阅读,才能明白其中真意……

或许,他真的已经老了?

或许,是他的能力,已经不能够支持着他继续替汉国这条大船掌舵了?

要不然,干脆就如萧禄所说,急流勇退,辞官归养,免得成为他人的肉中钉眼中刺?

太阳渐渐落下,当华灯初上之时,萧何才悚然一惊,恍然如从梦中醒来,终于一声长叹,开始签署政令,命令各级官府全力备战,征调民夫,运输战略物资及粮草辎重。

…………………………

清晨时分,看着官府张贴的榜文,三川郡的国人最先沸腾了起来。

垦殖令与他们无缘,因此他们要想获得宅田,就只有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爵位,以此名正言顺,合法合规的占有土地。

而现如今的抗匈援乌,无疑就是一个最完美的机会!

尤其是榜文上说,此战过后,为保证西域各族不受匈奴侵扰,将筹建成立西域都护府,因而多选用未成家之年轻戍卒,驰援乌孙……

于是,立刻就有‘懂哥’开始嘿嘿直笑,满脸淫荡。

只是当别人问起来之时,他假装矜持再三,直到被人屡次催促,才幽幽说道。

“乌孙在河湟西北,和大汉并不接壤,中间要穿过羌人掌控的地域……而战后要成立西域都护府,也就是说,现如今并不臣服于大汉的羌人,也将臣服于汉……”

“你们说说,此战单纯是为了乌孙而战吗?”

“而且榜单上说了,征调的是未成家的年轻戍卒,为何?是怕你们战死之后,家里孤儿寡母无人照料吗?”

“现如今的羌人,最出名的是什么?不用我多说吧?”

于是,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嘿嘿嘿的淫笑,在依旧有些人觉得莫名其妙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先起了个调子,然后三三两两的人开始合唱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歌声回荡,琅琅上口,慢慢的由三五人的小合唱,转变为十人百人乃至千人的大合唱,尤其是唱到结尾时,声浪更是越来越大。

一瞬间,那些傻不楞腾围观热闹的大姑娘小媳妇全数羞红了脸,呸呸呸的翻着白眼,但那些唱嗨了的男人们却丝毫不在意,只是闭上眼睛,沉浸在‘漂亮姐姐打我’的美妙幻想中,久久不能自拔。

然后,官府门前的‘征兵点’,顿时人满为患了起来。

不过很快,很多人就骂骂咧咧了起来。

无他,征兵点旁边竖起了一根高一米七的竹竿,凡是比竹竿低的一律淘汰,不仅如此,还对体重有所要求。

毕竟要路过青藏高原,虽然海拔不算太高,但还是会有高原反应的现象,因此身体高大强壮的士兵,要比身体瘦弱矮小的士兵更好扛过去。

而后,很多顺利通过第一轮考验的戍卒,也开始如那些被刷下来的人那样骂骂咧咧起来。

在他们面前,摆放着的是四种规格的胸甲,只有能大差不错的穿进去,才算是正式被选中!

这次作战,在关东各郡国征召的长枪兵,是为了给火枪手提供掩护,必要时甚至要充当人肉盾牌,遮挡流矢,因此从扎甲换装成板甲就很有必要了。

也因此,是人适应甲,而不是甲适应人。

毕竟人口大国,就是任性!

而在此刻,那些家境优渥,爵位在第三级簪袅以上的戍卒就满脸洋洋得意了。

袅者,马具也。

按照规矩,爵位在‘簪袅’以上的人,日常可以骑马代步,在更早的时候,这个爵位也被称为‘走马’。

因此爵位在簪袅以上的戍卒,在战时或是日常操练演武时,要么充当什长以上的小军官,要么就是充当用于破阵的精锐甲骑,所以在官府的武库中,常年为他们保存有一套合身的板甲。

嗯,付费。

于是在一片艳羡中,这些‘武骑士’牵着自己的战马,前往指定的演武场进行考核,优胜者将被集中送往关中。

不仅是武骑士,就连那些身材高大,且拥有合适型号板甲的步兵也同样要进行战技考核。

毕竟汉承秦制,士兵发矢不中,不懂号令,地方上负责武备的‘尉’和‘啬夫’就要受到惩罚。

于是,在三川郡开始忙忙碌碌的挑选士兵时,更东方的河内郡、砀郡也开始沸腾了起来,数不清的戍卒冲出家门,向着县里的征兵点狂奔而去。

汉国,这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了起来。

……………………………………

汉十七年十月初一。

长乐宫,新年大朝会。

和往年一样,刘邦一脸喜气洋洋的高高在上,不时和在他侧面,仪态端方的吕雉小声嘀咕两句,吐槽着满朝公卿。

刘盈则在台阶下脑袋一点一点,昏昏欲睡。

毕竟后半夜就要起床沐浴更衣,准备参加大朝会,正处于最能睡年纪的刘盈自然有些吃不消。

只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依旧强行打起精神,不让自己真的睡过去。

无他,这不仅会授人以柄,说他是君前失仪,重要的是等下还有一个人会来,那就是这么多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乌孙王。

在匈奴人蓄谋已久的猛烈进攻下,乌孙国全境基本被占,除了一些汇集了大批男人的城池外,田野间的部族已经被一扫而空。

不仅如此,匈奴人还准备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一举攻灭月氏,占据整个河西走廊,进而掌控丝绸之路!

因此消息传来之后,汉国之中即便是对于抗匈援乌再无感的那群人,也变得群情激愤起来。

毕竟,丝绸之路不仅给汉人带来的财富,带来许多中原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名马良驹,而且那些开放爽朗,衣着清凉,自带哈密瓜和葡萄的胡姬也是由此而来。

所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前两天乌孙王和月氏王联袂进城的时候,立刻受到了汉人最高规格的欢迎,长街之上人山人海,弄的不明所以的乌孙王潸然泪下,暗暗发誓此生做定汉人的狗了……

于是在宣室殿中,群臣祝贺法酒结束,在胪传声中,刚刚升任九卿之一的典客萧同,带领着前来朝觐的番邦国主、使臣,一步一顿的走入殿中,三拜九叩。

这其中,乌孙王和月氏王站在C位,享受着一道道注目礼,直激动的他俩手足无措,满头大汗……

觐见完毕之后,刘邦轻轻摆手,示意所有番邦来者尽数殿外就坐……

毕竟汉夷有别,再尊贵的夷狄也比不过一个普通的汉官,因此在这宣室殿中,自然不会有他们的座位。

不过这对于乌孙王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他一个即将亡国的亡国之君,之前又摆谱不来朝觐汉国皇帝,如今汉国愿意出兵救援乌孙,别说只是让他坐在这高大巍峨,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的宫殿门口,就算是让他跪在长安城门口,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至于月氏王等人早就习惯了,毕竟这长安城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了。

因此除了乌孙王和月氏王神情严肃之外,其余的人虽然也不苟言笑,但心思早就飞到了那人流如织,摩肩擦踵的东西二市。

嗯,他们名义上是来朝觐皇帝,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来批发商品,毕竟从口岸购物,大部分的利润就要给汉国商人赚走……

而他们亲自在原产地采购,这利润就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要不然他们怎么会花大价钱贿赂国君,给他们开具证明使者的文牒,然后自掏腰包购买敬献给汉国皇帝的礼物,支付雇佣护卫的费用以及路上的开支,不远万里跑到汉国……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只是这帮‘假冒’的使者虽然急不可耐,但却依旧安安分分的坐好,毕竟这时候太阳尚未真正升起,天空漆黑一片,长安城的东西两市自然也没有开放。

于是,在一众交头接耳中,殿中传出谒者抑扬顿挫的声音。

“诏曰:朕秉承天命,统摄万方,众星拱侍,德及北辰,有赖天地祖宗之庇佑,亦幸八方豪杰之佐治。又论当世之事,纷繁杂冗,酂侯萧何年事已高,朕念及其昔日灭秦功绩,准其告老归养,赏黄金百锭、丝绢百匹……”

“……然钧位不可一日虚悬,咨尔平阳侯曹参,勤敏治学,燃薪达旦,破卷释经,通晓圣贤,是以众议举贤为相……朕凝观大势,细审舆情,欣然允之,乃以国是托之,卿当自勉,勤谨奉上,总领百僚,调理阴阳,功成郅治,勿负君国之恩重,钦哉。”

在一众议论纷纷中,刘盈看着交出相印,重新坐回原位的萧何,只觉得对方虽然满头白发,但却一扫之前风烛残年的样子,重新变得精神矍铄起来。

或许,这就是无官一身轻吧……刘盈正襟危坐,心中却升起几分不祥的预感。

毕竟从前萧何担任相国的时候,每四日休沐一日,因此他去相国府上课的时候,多以自习为主,现如今这老头虽然辞了相国之位,但却没说不再当自己老师,也没说不让自己去他那里听课……

还好,我马上就要出征了……刘盈长吁一声,暗暗庆幸,同时准备散朝之后就去卢绾那里闹腾一下,让他尽快把条子批了,自己好去武库挑选火炮。

嗯,汉国实行的是枪弹分离原则,卢绾这个太尉掌管枪支火炮,而弹药则只有刘邦的手令才能领取。

当然了,枪支火炮也可以通过刘邦的手令领取,毕竟家天下,皇帝,尤其是刘邦这个开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刘盈毕竟只是太子,不是皇帝,因此规矩就是规矩,盲目打破规矩只会害人害己。

至于他始终不愿意和卢绾私下见面,主要是怕死……

老丈人可不同于丈母娘,那可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亲手弄死拱自家白菜的猪……

在刘盈的幽怨中,谒者开始宣读第二道诏命。

这道诏命其实没多大意思,就是限制了诸侯王的规格,废除了诸侯国也有相国、左右丞相以及太尉、御史大夫这些官职,只允许他们保留有右丞相这一个三公级别的高官。

至于国尉,也从之前的中两千石,降到了比二千石,相当于从国级干部,降到了郡尉一级的厅级官员。

于是,满座哗然。

诸如刘肥这样的藩王更是愤愤不平,不过当刘邦的视线投过来之后,小胖子顿时缩头缩脚,如同一只鹌鹑……

嗯,胖鹌鹑……

这道诏书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什么档次,也配和中央朝廷共用相同的体制?

换成相对好理解的话来说,则是为了削除诸侯王的权柄。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但问题的关键是萝卜的数量远远比坑多,因此中央的三公九卿坑满之后,很多人就谋划着到诸侯王那里占一个萝卜坑。

毕竟汉初的这群诸侯王享有司法权和行政权,基本上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王国,因此他们的相国、御史大夫自然也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汉朝的很多名臣,诸如袁盎、韩安国等人都当过诸侯王的国相。

因此,削了诸侯王的萝卜坑,诸侯王和中央争夺人才的能力就没有了,更加有助于他们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娶媳妇生娃,安安分分的过完一生。

至于第三道诏书,自然是发兵救援乌孙。

刘邦特意站起,走下两节台阶,将一柄象征着生杀予夺的黄钺交到了刘盈手中。

这熟悉的握感……刘盈转过身,举起手中的黄钺,享受着满朝王侯公卿的敬仰,以及嫉妒。

毕竟,他家里有两只鱼唇的欧豆豆……

就在此时,殿外似乎响起一片喧哗之声,渐渐地,不仅殿外,整个长安城仿佛都沸腾了起来。

刘盈满是迷茫,和刘邦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微微摇头,表明这一切与自己无关。

少顷,出外查看的谒者慌慌忙忙的跑回,喘着粗气说道:“陛下、陛下,天有异象……天有异象啊!”

刘盈愣了一下,而在帝座之上,刘邦拥剑而起,大步走下丹陛:“走,随朕看看究竟是何种意象!”

吕雉也跟着走下,轻轻碰了碰刘盈的袖子:“走啊,别愣着啦。”

我这不是楞,我这是在想该如何操纵舆论,还有,那娘们算的也太准了……刘盈心如电转,慢慢跟在吕雉身后向外走去。

毕竟古人迷信,而舆论的高地你不占领,就会有其他人立刻站上去!

在一片晨光微熹中,刘邦领着满朝公卿站在宣室殿的广场前,全数傻傻愣住不动。

星日争辉!

准确的说,是五星连珠的白天版本。

一般五星连珠只有夜晚十二点前才能看到,今天这次没想到白天也能看到,重要的是此刻太阳光很是暗淡,因此当金木水火土五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多了好几个太阳!

相传蒙哥在位时期,天空中就出现过三个太阳,预示着将有多个君主出现。

然后,就真的应验了……

不过好在除了刘盈之外,其余人并不了解这种事,但他们此刻心中盘桓的一句话,却更加要命。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如今天上有一长串太阳,是不是预示着国人会有很多个君主?

于是,刘邦一脸严肃的看向同样傻愣愣站在原地的太史令:“你来说说,此为何意?”

毕竟太史令除了负责记录历史,还负责观察天时星象,比如当年汉武帝使用的太初历,负责组织编纂的正是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

在所有人齐刷刷的投来目光后,太史令战战兢兢,很是装模作样了一番,接着面露喜色,高声说道: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

于是刘盈微不可见的一摆手,许多持戟而立的甲士顿时齐声呼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万岁!”

“万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