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三十九章 刘恒:欺人太甚!

天命唯汉 第三十九章 刘恒:欺人太甚!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在一片喜气洋洋中,刘盈有些心情复杂的搓了搓手。

其实对于生两个这件事,他心里早就有所准备,不光是他,其他人也都有所预期,毕竟在最后的那几个月里,窦漪房的肚子要比一般孕妇的独自大了不止一圈。

刘盈此时的心情复杂,在于窦漪房此刻生下的那个儿子,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概率就是历史上的汉景帝刘启,彻彻底底的权力动物。

嗯,教科书还有一些文人描写的明君,尤其是非开国君主的明君,总是很脸谱化,勤政爱民、从谏如流,满脸写着温良恭俭让,是一个古代版的傻白甜。

但实际上,傻白甜死的特别快……

正如同《君主论》所讲,君主要像狮子一样勇猛,像狐狸一样狡诈。

毫无疑问,刘启就是这样的人。

比如刘启和吴国太子刘贤下棋的时候,抡起棋盘就把刘贤打死了……

这看似是少年人的争执,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俩可不是精神小伙,光着膀子蹲在路边大排档吃吃喝喝,酒意上头就不管不顾了。

刘启是汉帝国的皇太子,刘贤是吴国的王太子,这俩人下棋的时候,身边最少也有七八个侍从站在一旁,随时听候差遣。

重要的是棋盘不是锐器,而人的头骨其实硬的一批,如果不是反复撞击,想要一击毙命,没有给医者留下抢救的时间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时那个皇太子殴击王太子的场面究竟如何,就格外令人深思了。

班固在《汉书》里对这件事情暗戳戳的洗白,说是刘贤身边的太傅属官都是楚人,把刘贤教成了轻狂骄矜的门里虎,和刘启下棋的时候污言秽语,属于大不敬,罪应处死,刘启亲自执法理所应当。

事后,皇帝陛下宽宏大量,不予连坐,千里迢迢的把刘贤的尸身从帝国的首都长安送到吴国的首都沛县,足以彰显仁义,只不过吴王刘濞狼子野心,才有了后面的吴楚七国之乱……

但很多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时汉文帝效法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故意纵容淮南王刘长,使得刘长格外骄纵跋扈,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和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然后事泄被拘,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邮(今四川雅安),途中不食而死,谥号厉王。

而刘长死后,淮南国并没有封给刘长的儿子,而是由汉国中央直辖。

至此,汉文帝想要削藩这件事情就人尽皆知了。

也因此,街市上就流传开了一首歌,歌词为‘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这首歌被囊括为一句成语,尺布斗粟。

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汉文帝这个人道德不行,没有亲情,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容不下,如何能够当皇帝,善待天下臣民?

于是汉文帝就做出表态,说我真的没有想要弄死刘长的意思,并且我现在‘辄食甚哀’,悲伤到吃不下饭,很快就要和刘长一样活活饿死了……

然后就有了吴国丞相袁盎入朝为汉文帝排解烦忧,既要求汉文帝处决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然后再善待刘姓宗亲,封刘长的几个儿子,也就是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

当然了,丞相和御史是肯定没死的,死的是那些饿死刘长的押送人员。

而吴国太子刘贤入长安朝拜汉文帝的时间,正巧就是中央试图削藩,藩王们发动舆论战对抗中央的时间点。

自然而然的,作为当时诸王势力最强,辈分最高的吴王刘濞不会如同韩信那样傻乎乎的离开封地,而是对外宣称自己年龄大了,走不动路,浑然不顾那时候他不过四十岁左右,正当壮年。

所以汉文帝纵容刘启打杀刘贤泄愤兼别有用心这件事,唯一的疑点就是,当时是不是有人按住了刘贤的双手……

比如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

至于晁错的死,就是刘启再一次展现狮子和狐狸的一面。

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为了让‘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师出无名,刘启选择自己动手杀掉晁错,不光是在晁错上朝的时候把他杀了,就连晁错一家老小也没有放过……

所以在刘太公和刘邦激烈争执新生儿究竟该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刘盈在一旁默默插嘴:“要不,干脆就叫刘太阳,毕竟怀他那时候窦氏说曾经梦日入怀……”

嗯,这是他编的。

至于刘太阳这个名字,则是针对中国人的特性,毕竟鲁迅说过,当你想要开一扇窗的时候,要先主张拆掉屋顶,这样调和之下,开窗的决议就通过了。

因此,当刘盈话音刚落,之前还吵吵嚷嚷的庭院针落可闻。

不仅刘邦和刘太公伸出手指指向大门的方向,就连吕雉也黑着脸,默默向着大门的方向伸出一根洁白的手指。

滚就滚……刘盈双手插腰哼了一声,只是在转身向外走的时候,转头装作不经意的说了一句。

“要不,刘启这个名字如何?承上启下的启……”

望着刘盈远去的背影,刘邦愣了一下,捋着胡子小声嘀咕:“启,从日,有开门引进日光,用以表示晴朗之义……嗯,窦氏说自己曾梦日入怀……刘启,好名字!”

刘太公也轻轻点头,刘启这个名字可比刘邦之前说的什么这是长孙,所以名字叫做刘长(zhǎng)好太多!

至于他本人之前心仪的名字是刘炎,神农氏的炎……

嗯,这老头还是不放弃要在刘氏一族中挑一个孩子来继承农家的想法……

在刘太公和刘邦达成一致的时候,吕雉看着刘盈的背影,微微眯着的卡姿兰大眼睛中闪过一抹了然。

知子莫若母,她家臭小子打的是什么主意,她这个做娘的又怎会不知?

只不过吕雉也觉得刘启这个名字好,因此没有拆穿刘盈的小手段,只是看着刘邦继续说道:“既然男孩的名字定下来了,女孩总要也有个名字吧?”

于是刘邦转头看向刘太公:“汉家以孝治天下,给子孙起名这件事,全听父亲吩咐……”

这厮又在坑爹了……刘太公攥紧拐杖,开始绞尽脑汁,毕竟他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之前根本就没有想过给重孙女起名这件事。

………………………………

庄园门口,人山人海,车马粼粼,簇拥着数不清听到消息前来询问的功候大臣。

毕竟这是帝国太子的第一个孩子,虽然不是嫡长子,但皇家和民间不同,庶长子未必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嗯,主要是因为未来的太子妃这时候还是个梳着两条羊角辫的小豆丁……

当刘盈从正门走出的时候,除了太祝专心指挥一群头戴五色羽毛的属下在卖力的跳着大神外,其余从天不亮就等在外面的人齐刷刷的涌了过来。

人群中,冲在最前面的还是张不疑。

刘乐也怀孕了,按照规矩……嗯,主要是担心会让她产生心理阴影,因此不仅不能让她进产房,在吕雉的强令下,就连庄园大门也不让她进。

因此,张不疑为了替自家的好奇宝宝获得第一手资料,浑然不顾及被他挤开的都是和张良同一辈分的大佬……

“弄璋弄瓦?”张不疑抓着刘盈的手臂,满脸急迫。(注1)

“你猜。”刘盈洋洋得意。

于是,不仅张不疑咬牙切齿,就连同样被隔绝在外的樊哙周勃也攥紧拳头,心说要是换做旁人,早活活打死了……

只不过刘盈虽然卖个了关子,但在他身后,中行説领着一群人,喜气洋洋的在大门右边挂上了一块锦缎材质的‘帨(shuì)’。

帨,是女子所用的佩巾,按照周礼,这块丝帕不仅是女孩生下来的时候悬挂在门口,等待她长大成人,在出嫁的时候,还要让母亲将这块丝帕系在身上带走。

见到丝帕挂起,张不疑松开刘盈,轻轻摇头:“可惜了,是个女孩……”

刘盈也摇了摇头:“是啊,我只盼望她不要和她姑姑一样……”

小萝莉单手叉腰做大茶壶状,怒不可遏:“臭弟弟你什么意思?不要以为我听不到!我现在身子不便,但这笔账总有要跟你算的一天!”

刘盈仰头望天,一言不发,不仅懒得理会自家萝莉,也懒得理睬那些摇头叹息的功候大臣。

只不过一分钟后,叹息之声就变为了惊叹之声,而惊叹声中又带着几分质疑和羡慕。

中行説在让人挂完了丝帕之后,接着带着人在大门左侧挂上了一副用柳条和高粱杆做成的弓箭。

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

于是,刘盈双手插腰,满是骄傲。

注1:男弄璋、女弄瓦。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说的就是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