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十七章 刘盈:债多了不愁…

天命唯汉 第十七章 刘盈:债多了不愁…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上郡,肤施县。

刘盈驻马在封冻了大河西岸,眺望远处山峦之上的白雪皑皑,莫名想起了一首词,于是轻声吟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一旁的张不疑双手抱臂频频点头:“不错、不错,慷慨豪迈,气势磅礴,除了格式有些乱……不过简单润色一下,绝对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嗯,就像是那首‘大风起兮云飞扬’一样,就连我爹都赞不绝口……”

刘盈抬头望天,避免和张不疑对视时暴露自己的心虚,反正他只是念诗,既不说这是自己写的,也不说原作者是谁。

嗯,不主动,不拒绝,一如他PUA卢绾一样……

片刻之后,刘盈拨马向西,上百骑士,十多辆马车继续沿着被积雪覆盖的铁路前进。

这是一条最早铺好铁轨的铁路,是连通长安城和九原郡的长九铁路的一条支线,目的是将广衍县(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的煤炭直接运送到壶口下方的码头,用更加便宜的水运顺流而下转运到中原和江南。

刘盈算过,哪怕运输煤炭的过程中会装卸数次,但总体成本和当地煤矿里直接挖出的煤炭基本持平。

毕竟一处是黄土高原上的露天煤矿,只需要刨开松软的黄土层就可以直接开挖煤炭,而另一处则需要先在山里挖几十上百米的矿洞,之后才是让人下井,叮叮咣咣的挖掘煤炭。

重要的是矿井不仅需要不间断的抽水通风,还需要付出人力物力去加固矿洞,否则强令矿工下井作业,无疑就是在草菅人命!

这一来,矿井的采矿成本,就比露天煤矿要高出很多,这也是后世很多地方关停小煤窑,大量进口海外煤炭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要。

不过刘盈选择修建铁路,大量货运上郡的煤炭到内陆以及江南售卖,一是出于成本考量,很多煤矿从前下井挖煤的主力军是倭人,如今倭人近乎销声匿迹,下井挖煤的主力军就变成了那些少地的庸耕者。

而自由民对于工钱的要求,可比奴隶要高出数倍不止!

毕竟井下作业属于是埋了还没有死,非万不得已谁愿意来干这种又辛苦,危险系数又高的工作?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为了遏制韩王信。

现如今韩王信的封地在后世除了以醋闻名之外,还以煤老板多而著称,虽然韩国的很多煤矿都有刘盈的股份,但毫无疑问的是,韩王信才是如今的汉国最大的煤老板!

有钱,有兵,又有山川形胜之利!

虽说韩王信没什么谋反的胆量和野心,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看他做没做,而是看他有没有这么做的能力!

因此刘盈的想法,就是先削弱一下韩王信积累财富的速度,然后再行推恩令,将如今的韩国一分为十五,从心腹之患,变成癣疥之疾!

嗯,韩王信有十五个儿子,九个女儿……

毕竟历史线发生了变更,韩王信没有和匈奴人媾和,自然不会被刘邦猜忌,因此没有一不做二不休的造反。

重要的是韩王信有钱有地位,老婆多,子女自然就多。

当然了,绿帽子的几率也大,比如汉景帝大概率就被绿了,那个生下了一百多个子女的中山靖王据说并不是他的子女,而是刘启组织男男女女多人运动的产物……

过两年发现丫有‘好男色’的倾向就直接打死……刘盈裹了裹身上的熊皮大氅,暗暗发狠。

毕竟‘弟妹’变成了他的媳妇,那么生下‘刘启’的概率就是75%,因此不得不防!

不过刘盈转念一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刘启好男色主要遗传了自家的欧豆豆,而自己与赌毒不共戴天,大概率又会改写历史。

所以……

刘盈看着旁边饶有兴致打量着他的张不疑,问道:“之前让你派人去蜀郡找人的事情,你做的怎么样了?”

张不疑愣了一下,眨眨眼睛:“什么找人?我怎么不记得?”

刘盈有些无奈,压制住了踹他的冲动:“就是去找一个名叫邓通,家住蜀郡南安县(今四川乐山)的男人,嗯,现在可能是小孩……”

张不疑恍然,点点头:“啊,我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我将这件事交给夏侯灶去做了,他之前在蜀郡的尚贤堂活动,据说跟当地卓姓豪强关系很好,找人自然不在话下!”

卓?莫非是卓文君的卓家?可惜了……刘盈微不可见的摇摇头,毕竟卓文君是传说中的四大才女,不能亲眼一见实属遗憾。

“话说,你找一小男孩干嘛?”张不疑策马并行,小声问道。

“嗯,让他去给我家小四当伴读小书童!这样红袖添香夜读书,事半功倍!”刘盈有些猥琐的笑了笑。

“什么鬼?瞎说什么呢!”张不疑鄙视的看了刘盈一眼,旋即笑着说道:

“给刘恒,不如给如意!恒这个人勤奋好学,长安的大儒学者无不夸赞,反倒是如意,听说前些天他把辕固都气病了……”

刘盈愣了一下:“谁?辕固都气病了?那可是个好脾气人啊,那混账东西究竟做了什么才能把他气倒?”

“那谁知道?我就是听人随口说了一句,真真假假的我也不清楚……”张不疑自知说错话,顿时遮遮掩掩起来。

刘盈斜撇了张不疑一眼,也懒得纠缠,毕竟历来教皇子皇孙读书都是最难的一件事,辕固既然上杆子去做,气病了也是他自找的!

沉默了一会后,张不疑岔开话题,指着积雪中的铁轨问道:“既然已经铺好了,为啥还不通车?不是说修铁路投入大吗?还不赶紧想办法收回点成本?”

刘盈摇了摇头:“不着急。火车从矿区直通码头,跟船只行到瀑布上游、转陆路走到下游码头,二者之间的成本大差不错,因此赚不到什么钱!”

“嗯,长九铁路就算是不间断运行个两三年,其实也收不回多少前期投入的成本……我之前专门算过,差不多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全部偿还掉所有债务……”

“不是吧?这么多钱?”张不疑满脸惊叹,轻轻晃晃脑袋:“怪不得之前你拉投资那么困难……嗯,我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冷的天也不愿在长安城呆着了!”

“你明白什么?”刘盈转过头。

“当然是躲债啊!”张不疑一脸笑嘻嘻:“我听说了,就是咱们出长安城的那一天,燕王打上东宫讨债,要不是太上皇及时出面,只怕东宫都给你拆了!”

讨债?你知道个屁……刘盈满脸赞同的点点头:“对啊,还好咱们走得快……”

张不疑自以为洞悉一切,接着问道:

“要按你说的,通车十年才能偿还全部债务,那岂不是每天都会有人去东宫讨债?”

“嗯,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要知道买你债券的人,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活十年呢!而且你那条文里写着有什么不可抗拒之因素,还有什么有限责任啥的……到时候人家父子相继,然后你不认账了可怎么办?”

刘盈颔首:“对呀,所以我才会亲自赶来上郡这边,主持通车仪式,亲自驾驶第一辆蒸汽列车前往关中!”

张不疑等了一会,摊开双手:“然后呢?”

“什么然后?”刘盈有些诧异。

张不疑歪着头问道:“当然是你想什么办法还债啊?你亲自驾车,人家就不上门要债了?”

刘盈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张不疑的问题,开始现场编故事:

“老王在长安城开了一间肉铺,他发现周围乡邻普遍会在过年的时候大量购买猪肉,于是就和顾客商量,就是让他们新年的第一天在他这里存上一百钱,然后到了年底杀猪的时候,可以领走一百零五钱的猪肉。”

“于是,就会有很多贪小便宜的人去他那里存钱,毕竟乡里乡亲不怕跑了……”

“然后,老王就把收来的肉钱拿去借给别人买牛买马,预定借一百钱,还一百二十钱。”

“由于农田里有牛马干活可以增加农耕的效率,闲暇时候还可以赶着牛车马车去市集拉货,于是很多人都找老王借钱。”

“这样到了年底的时候,老王拿着收回来的一百二十钱,买了一百零五钱的猪肉送给乡邻,自己净赚十五钱。”

“就这样,钱越来越多。”

张不疑有些懵懂的点点头,他总觉得自己明白了,但似乎又听不明白。

刘盈摸了摸自己下巴上冒出来的胡茬,笑着继续说道:“我亲自驾车前往关中,为的就是昭告天下,火车是一种跨时代意义的交通工具,它拥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

“人们见到实物后,信心更足,我就能售卖第二波的发展债券,而且可以比第一波的定价更高,利息甚至还能再降一些!”

“这样,我就可以拿着债务换来的钱去偿还债务,左手倒右手,直到还清债务,手中不仅有能下金蛋的鸡,还能有一大笔钱!”

张不疑竖起拇指,称赞道:“奸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