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七十章 刘盈:理解万岁!(除夕夜了,祝大家新年大吉……吧)

张不疑看着刘盈背影,很想要一脚把他踹下来,但想了想周边站着几十个膀大腰圆的东宫卫士,于是作罢。

毕竟他一脚过去非但踢不出个夏天,而且还肯定会被胖揍一顿……

过了一小会,张不疑才仰头问道:“你都准备了个啥啊,说来听听呗,反正现在也没别的事……”

“那好吧,就先和你唠十块钱的……”刘盈顺势在石头上坐下,翘起来二郎腿。

张不疑很狗腿的端茶倒水,然后坐在刘盈身边,竖起耳朵,准备将听到的故事改编一下,用来在小萝莉面前装逼用……

刘盈回想了一下,说道:“要想最快的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最好的办法不是鼓励生育,而是直接移民!比如可以从蜀郡移民二十万户入滇地!”

“蜀郡?”张不疑皱皱眉头。

刘盈点头:“正是蜀郡!虽然从舆图上看,蜀郡境内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地域,但因为地理原因,人口分布极其不均匀。”

“比如都江堰范围内的成都平原,因盐井而兴盛的富顺县周边,人口稠密,虽然不过太平了十余年,但已经没有多少良田可用作新生人口的授田。”

“所以,那里就有很多庶子、次子,虽然身有爵位,但却无法占有爵位规定的土地。”

“因此我让蜀郡郡守纪信将他们这些人统计起来,等到攻下滇国,再将他们从蜀郡迁移到这里!”

刘盈看着频频点头,用心记忆的张不疑,嘴角微扬,闪过一抹诡异的笑容。

假的。

其实他说的人满为患,没有足够田亩授予那些庶子、次子的话全是编出来的。

毕竟以农业为生的人都安土重迁,一旦将蜀郡的良田授予他们,在想要让他们迁徙到彩云之南,就难如登天了。

因此刘盈找到萧何撒娇卖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萧何同意,对成都县、郫县、富顺县等几个人口大县的县令网开一面,允许他们在登记人口,按爵授田的时候消极怠政。

嗯,再苦一苦蜀郡的百姓,骂名纪信来担……

张不疑记完了上一段之后,看向刘盈问道:

“为什么是巴蜀?而不是关中?要论人口多,天下可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得过内史郡的人口!而且比起吃苦耐劳,秦人也丝毫不逊色于蜀人!”

“你那是哪年的刻板印象啦?”刘盈皱皱眉,反驳道:“现如今关中那帮大爷将家里靠近灌渠的水浇田都佃给了陇西、河内来的庸耕者,你让他们来帝国边陲开荒?”

“这地这么好,你自己咋不来呢?”

张不疑脸上一囧,狡辩道:“说他们呢,说我干甚?再说了,那帮家伙把田租出去了,自己吃啥?就凭借那点田租,就能让他们在关中活下去了?”

他自觉说的很有道理,内史郡别的不说,粮食价格绝对冠绝天下!

他家里也在东市上开有粮店,小麦的价格已经从前些年的一百五十钱每石,涨到了两百钱每石,而且每年都会再涨!

毕竟人口滋生,土地却没有变多,亩产在堆肥法普及之后增长了一波,然后开始下降,即便是实行了三圃制的地方,也只能保证不减产,无法保证增产。

本地粮食短缺,要靠其他地方供给粮食,人口逐年增长,粮价自然逐年增加!

嗯,粮食产量上不去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化肥,重要的是种子不行,没有吸收土地养分效率更高的种子,有了化肥也白搭!

就像是姚老板的闺女一样,哪怕吃糠咽菜,也比同龄人长得高……

至于张不疑家开粮店,主要是因为张良是万户侯,张氏又擅长投资理财,每年光靠各种债券获得的收益就足以绰绰有余的应付家里日常开销,封国里收取的粮食不仅吃不完,而且多到没处放……

只是听到张不疑的发问,刘盈脸上鄙夷的神色越发浓重,不屑的说道:

“真是肉食者鄙啊!”

“谁告诉你农业人口就一定要靠种田谋生啦?人家就不能到长安东西二市开店做生意?或者说,更没有技术含量点,如今长安城周边工坊林立,哪家工坊不是在大量招工?”

“一亩地养活不了一个人,但一亩地上建起一个小作坊,却能养活十几个人!”

“所以关中那帮大爷都是把地佃出去了以后,收点田租用于缴纳朝廷的租税,顺带着自家吃粮不用买……至于养活自己的手段,有能耐就去做生意,会赶车的去车马行,什么都不会的就去工坊流水线上当工人……”

“随随便便干两个月,赚的钱就比从前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年都多!”

“你觉得,就算是官府强令,他们能来这开荒挖矿?”

张不疑张张嘴,最终一言不发。

虽然他觉得国以农为本,需要维持相当数量的农民才行,但现如今一来土地没有闲置,最重要的是关中人不种田,有的是地方的人愿意种田!

不仅如此,朝廷每年还从鲸岛和日南向长安城运来大批粮食,虽然因为运费的问题而让粮食涨价,但相应的,长安城周边的告示栏上到处都张贴着招工启事,只要愿意出力气,吃饱饭没什么问题,而且赚的也比在老家务农要多得多!

当然了,第一波最完美的移民期已经结束,除非是地方上的巨富之家,否则普通人想要通过打工定居长安城的话,那就比登天还难了……

于是他再度问出第二个问题:“那为什么不是颍川或是砀郡等中原大郡呢?那里的人口数量比之蜀郡也丝毫不差!”

刘盈点了点头,清了清喉咙:

“按理来说,中原大郡的人更为合适,身高臂长,战斗力强,而且还吃苦耐劳……但问题的关键是,这里太过于潮湿了,你看,我这养尊处优,一天三换衣的人都有点出湿疹的样子,要是换做那些黔首,只怕更加水土不服……”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蜀郡的人比较合适。而且那里应征的移民因为没什么田,日常进山砍柴补贴家用,也能更好地适应这里多山的环境!”

“有道理。”张不疑非常赞同地点头,旋即轻叹一声:“只可惜他们在老家没有产业,要不然变卖产业搬过来之后,就可以拿钱买个僰人女子当媳妇,一次性解决房子、田产、女人的问题!”

刘盈笑容满面的摇了摇头:

“是啊,有句话叫做你长得美就不要想得太美!我记得某位智者曾说过,条件太好了,不利于年轻人的奋斗。”

“我对此深以为然,因此将萧相拨给的移民安置费挪用了一下,准备先用来整修一下河道,让蒸汽驳船可以顺西江……也就是红水河而上,将我在关中定制的那些熔炉、蒸汽机运过来。”

“要知道,咱们打滇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市场上的钱荒,只有将一船船的铜钱运出去,才算是咱们的功绩!”

“所以,背点骂名就背点骂名吧……”

听到刘盈的话,张不疑将脸上写着的‘你真卑鄙’这几个字抹去,叹息一口说道:“既如此,我想移民们是能够理解的。”

理解个屁,只是没告诉他们罢了!不过这笔钱我也没打算还!嗯,先欠着,等我有钱了再说……刘盈看着张不疑,脸上浮现了几分感慨:

“是呀,我大汉的子民是全天下最好的子民,能理解官府的不容易……”

“所以我要为他们,争取到最好的开荒条件!”

张不疑闻言愣了一下,问道:“什么是最好的开荒条件?”

刘盈笑着解释道:

“当然是僰人在河谷中开垦出来的良田啦。作为反贼,活命都难,莫非他们还能够保有自己的财产?嗯,其实只能算是熟地,不能称得上是良田。”

“毕竟僰人虽然有了铁质农具,但耕田的技能还是太差,不懂得如何养护地力。”

嗯,到时候签个协议,凡是获取了良田的移民,将自愿放弃安家费……

“铁制农具?”张不疑轻声呢喃,旋即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怪不得你前两年说啥都要把最新式的农具卖到滇国,我还以为你穷疯了呢!原来是为了这个!难怪当初御史弹劾你资敌的时候,我爹说他们读书读傻了……”

嗯,其实他们是受人指使……刘盈笑而不语。

毕竟当时宫里有个又菜又爱玩的戚姬和刘如意,外面又有个刘邦特意拿出来搞平衡的戚鳃,所以自然不缺准备雪中送炭,上杆子给刘盈找麻烦的人。

不过御史是言官,干的就是给大家挑刺的活,因此言者无罪,刘盈自然不好打击报复他们。

但如果换个思路,比如当他们不再是言官的时候呢?

所以刘盈就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将那些家伙升迁外放,牧守一方……

嗯,主要是做县令。

比如大有可为的辽东郡、云中郡等夏天蚊子多,冬天冻死人的绝佳好地!

杀鸡儆猴,谁不会?

刘盈慢慢站起,在张不疑满脸诧异中放声大笑,张开双臂向那十几只终于走上山丘的‘猴’走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