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刘盈:好耶!

天命唯汉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刘盈:好耶!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很简单,打钱!”

刘邦看看刘盈,有心反悔,但又看了看张良,心中又有些骑虎难下。

但下一秒钟,他心中又泛起了狐疑。

张良一贯喜欢装病到处游山玩水,但为何今天不装了,到长乐宫陪他对弈聊天?

就偏偏是在这个时候,他家的讨债鬼就上门要钱了?

阴谋!

一定有阴谋!

刘盈则准备趁热打铁: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还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今父亲为大汉的皇帝,代天牧民,统御万方,不说如墨子那般把毛发都拔光了,哪怕是为了让长安城的百姓用上廉价的能源,也应该康慨解囊才是!”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父亲又何必吝啬?”

刘邦虽然有些不舍,但现如今氛围已经烘托到了这里,于是起身走到偏殿,少顷后拎着一串钥匙走了出来。

“拿去、拿去,乃公最讨厌别人在乃公面前掉书袋了……另一把的钥匙在少府棘丘侯那里,等下你自己去找他要!”

刘盈美滋滋的接过钥匙,别在腰上,正要起身离去,却突然被张良一把抓住,眯着眼睛问道:

“多日不见,也不知太子的功课做得如何,臣向你推荐的书有没有好好读?”

于是,刘盈的笑容消失不见,顶着一张苦瓜脸,有些弱弱的说道:“读、读了……”

张良点点头,问道:

“你方才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又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那么我问你,你觉得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我要是说他俩一个道家,一个墨家,应该会被当场打死的吧……刘盈挠挠头,沉思片刻说道:

“二者思想的最核心都是天下,但墨子强调整个天下的利益,所以墨家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此摩顶放踵利天下。”

“而扬子则重视天底下每一个人的利益,着重强调整个天下的利益是由无数个黎民的利益组成的,因此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张良看看刘邦,笑着点点头,再度问道:“那太子觉得,二者谁可大行于天下?”

啊这……刘盈愣了一下,强行忍住了翻张良白眼的冲动。

毕竟墨家如今大猫小猫三两只,从之前的世之显学,彻底变成了一家之言,只在父子兄弟之间传承。

至于另一个被吹逼成‘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杨朱学说,如今除了在故纸堆中可以找到只言片语之外,再也没有了传承。

所以,别说是大行天下了,这两家的言论能不失传,全靠着刘盈从天下搜集并编纂成册的《大汉百科全书·诸子百家篇》……

刘盈继续挠了挠头,带着几分撒娇的说道:“老师,别闹了……”

张良脸一黑,在刘邦呵呵呵呵的笑声中,犹自不甘心的问道:“就问你,假如这两家都传到了现在,谁能够成为和儒家黄老并驾齐驱的学派?”

刘盈摇了摇头,非常肯定的说:“谁也不行!”

张良侧目问道:“何以见得?”

刘盈字斟句酌回答道: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列国纷争频频,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内,发生了483次战争,于是古之先贤,就在思索一个问题。”

“嗯,准确的说,是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现如今的列国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前两个问题,先贤们早就做出了解读,那就是周天子势弱而诸侯强盛,周人建立且维持的秩序在逐步瓦解。”

“就像墨子说的那样,无君臣长幼之节。”

“然而对于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各家学派却并没有达成共识。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些分歧的矛盾上产生的。”

“杨子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

“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自重自爱,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吗?”

“无独有偶,我听闻西方有一个姓柏名为拉图的贤者曾言,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即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所以正义的落脚点是一种秩序……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禀赋,安于他所属的位置。”

在张良轻轻颔首,准备回去后就去市场或是弘文馆找找这个‘柏子’的着作时,刘盈接着说道:

“可这其实都是空想罢了,正如孔夫子所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刘盈看了看有些懵逼的刘邦,举起手中的茶盏看了看,发现这就是几文钱一个的大路货,于是啪的一声摔碎在地上。

然后,不等刘邦发怒,继续说道:

“杨子的说法,就相当于面对着这个已经碎掉的茶盏,让每一个碎片都做好自己,然后期待着有一天,茶盏能够将自己修补好……”

“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杨朱之学可兴盛于一时,却不可兴盛于万世。”

“至于墨家,同样是人民的选择。”

“墨子之言初闻悦耳动听,让人热血沸腾,但人人都说墨家好,可人人都不愿去做墨者。”

“庄子云,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也就是说墨家反对娱乐,实用至上,不求物质享受,只求一心奉献,穿破衣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不歌,死不服,不为他人操劳到把腿磨细了、小腿毛都磨光了(腓无胈,胫无毛)的人,不配称为墨者!”

“墨子作为一个大圣人,他能做到,但奈天下何?奈天下何啊?”

“所以墨家与其说是一个理论的学派,不如说是墨子这个圣人的追随者组成的教团。墨子一死,墨家立刻分崩离析。”

“这样的墨家,如何能够大行于天下?”

张良抿了口茶,嘴角轻轻扬起,虽然一言不发,但眼神中却充满赞许之情。

儒家视张良为自己人,道家黄老之人也是这样,诸如韩信这样以兵家自居的人也时常和张良谈古论今,引为知己,将张良也当做兵家来看,至于阴阳家,则因为黄石公的缘故,更是拿张良不当外人,就连法家的候封也时常说张良颇得申不害、韩非之学……

但其实张良清楚,自己哪家都不是,如果硬要算的话,应该是杂家。

杂糅百家!

所以他也希望自己唯一一个倾注了心血的学生,能做到兼听则明,掌百家之长,因此平日里会给刘盈推荐诸子百家的经典着作,并且会像今天这样,冷不丁的抽查一番。

刘盈看着张良的神情,稍稍松了口气,还好这些天他为了躲避窦漪房的需索无度,会刻意在书房内读书到半夜……

毕竟春风一度轻松惬意,梅开二度酣畅淋漓,但再多,尤其是夜夜如此,就只能是樯橹飞灰湮灭了……

那女人疯了,真的,也不知道我娘许了她什么好处……刘盈嘴角耷拉了一下,思索着如何能够得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在另一边,刘邦怒视刘盈:“道理咱都懂,可你为什么要摔乃公的茶盏?”

就在刘盈睁大眼睛满脸无语的神情时,尚书令魏无知走进殿中,拱手行礼道:“太子家令萧禄来了,说是有要事求见殿下。”

刘盈看向刘邦,正准备站起走出去的时候,刘邦说道:“萧禄来了?这里没有外人,让他进来吧!”

毕竟,萧禄是萧何的长子。

少顷,萧禄穿着足衣,解下佩剑,弯着腰如同虾米般急趋而入,五体投地的趴在地上,大礼参拜。

刘邦轻轻颔首,却没有制止,毕竟萧禄属于二代子弟,所以礼不可废。

“有什么事就在这说吧。”

萧禄趴在地上,歪着头偷偷看了一眼刘盈,见到刘盈没有制止,于是微微抬起头说道:

“蒯彻从滇国送来消息,说是滇王离世,滇国内部为争夺滇王之位大打出手,血流成河。他建议,现在正是收服滇国,郡县置之的好时机!”

刘邦闻言不语,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桉几,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蒯彻会给刘盈送信,而不是给他送信,但重要的是出兵滇国。

他看向张良,见到张良轻轻颔首,于是看向魏无知说道:“擂鼓聚将!”

刘盈一蹦三尺高,哒哒哒哒的向殿外跑去。

“你去哪?”

“定南蛮,复旧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