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六十三章 刘盈:你要战便作战!

天命唯汉 第六十三章 刘盈:你要战便作战!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云中郡,大青山南麓。

这里算是阴山山脉的中段,山体呈东西方向延伸,北坡相对平缓,南坡则相对陡峭,使得山南山北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当山北依然白雪皑皑的时候,大青山之南已经绿意盎然,点点不知名的野花从地下探出脑袋,随风摇摆,预示着大草原的春天即将到来。

在大青山南麓的山脚下,有一座扼守着进山大路的要塞,这是秦朝时期征发移民修建,名为武泉县的城池。

在县城南方这条割裂的草原的土路上,刘盈搂着乌骓的脖子一马当先向前疾驰,在他身后,是杀气腾腾、怒目而视的刘邦。

嗯,刘邦现在的愤怒可以理解,乌骓四蹄翻飞,掀起阵阵烟尘,全甩在了刘邦的脸上……

兄得,你害死我了……刘盈摇头叹气,同时向左稍稍拉了一下缰绳,示意乌骓卡在刘邦的正前方。

而在他们身后,则是数以万计,扇形展开的铁甲骑兵。

铁蹄践踏,地动山摇!

而在他们身前,则是城门大开的武泉县城,城头上的匈奴旗帜已经消失不见,只是因为汉军尚未进城,而城中缺乏绣娘,于是连夜绣汉旗的事情就没有发生。

毕竟武泉县距离云中城并不远,二者其实都属于后世呼和浩特地区的管辖范围。

虽然武泉县的秦人戍卒不知道那些震天的巨响是如何发出,但他们还是清楚的知道,汉军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攻陷了几乎坚不可摧的云中城!

秦人戍卒和汉人同根同源,又从汉商口中知道了所谓的汉承秦制,自然而然知道负隅顽抗的下场。

所以,向继承了秦帝国的汉帝国投降,就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少顷,当灰头土脸的刘邦到达武泉县城门口的时候,出城乞降的男女老幼哆嗦着胆子抬头看了他一眼,旋即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敬佩。

这,就是汉帝国的开创者吗?

以老迈之身,不远千里披荆斩棘而来,以皇帝之尊亲临苦寒之地,这可比他们曾经的皇帝强的太多!

毕竟汉帝国作为一个新生的大帝国,国中能征惯战之士多如牛毛,战将如云,谋士如雨,汉国的皇帝完全可以坐镇国都,运筹帷幄,没有必要亲临前线。

秦人戍卒作为老兵,自然知晓当主将亲冒失石,出现在前线的时候,军中士兵能够爆发出何种勇气!

那么同理推之,当一个帝国的皇帝出现在前线的时候,全军的士兵能够爆发出何种的勇气和战力,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于是,刘邦的面无表情,就变成了沉稳自若,无尽威严……

因此他们就忽视了另外一边,随时准备拨马就逃的刘盈……

……………………………………

日中时分,受降仪式结束,刘邦召见了那些武泉县的‘民意代表’共进午餐。

在午餐开始之前,刘邦还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武泉县的秦人戍卒昔日保家卫国的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们忍辱负重,假意投降匈奴人、伺机再度拨乱反正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赞扬……

这老头也太能哔哔了……刘盈一脸呆滞的看着自己面前的已经凉了的烤羊腿,心中满是怨念。

不过在另一边,武泉县的那些人则是满脸通红,腰杆挺直,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毕竟他们中爵位最高的也就是个官大夫,往常见到郡守这一类的官吏都需要跪在地上迎接,如今居然和帝国的皇帝平起平坐,聆听圣音……

虽然刘邦那口音很重的沛泗方言让他们有些听不懂,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这种和皇帝陛下共进午餐的荣光,值得他们的子孙后代吹一百年!

……………………………………

傍晚,武泉县外的中军幕府,白天的轻松愉悦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凝重。

狼来了!

冒顿,回来了!

派遣出去扫荡云中郡辖内的匈奴人冬季营盘的游骑来报,说是在原阳城(今内蒙呼和浩特市东南二十家子古城)以东的地方,发现了匈奴大队,他们从望远镜中看到,匈奴骑兵中飘荡的正是冒顿的大旗!

刘邦环视一周,发现这正合他意。

他千里迢迢的从陕西跑到内蒙,为的不就是和冒顿好好干一架吗?

如今,冒顿可算是来了!

而在中军幕府的大帐内,韩信卢绾等人对于冒顿的出现也毫不意外,毕竟这里是匈奴王庭的所在,之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冒顿离开了这里,但汉军大举收复云中郡的消息必然会传到冒顿耳中。

他们这一路也亲眼目睹了,这片草原虽然冬季苦寒,但却光照充足,宜耕宜牧,若是好好开发一下,绝对会是一个帝国北部边疆的大粮仓!

到时候不光不需要从关中向这里的驻军转运粮草,只怕关中还需要从这里调运粮草!

而且云中郡在手,则阴山山脉的长城就可以和太行山、燕山的长城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

重要的是这里的地理位置特殊,匈奴人掌握云中郡,则向东可威胁燕国,向南则攻击韩国,甚至可以趁着冬季大河上冻的时候,直接攻入河套平原,进而威胁到汉帝国的首都,关中!

但若是汉国掌控了云中郡,则相当于是在匈奴的心脏边上打了一颗钉子,不仅截断了匈奴人东西两端的联系,而且可以从这里出兵,直接进攻匈奴人的龙城!

当刘邦的中军幕府烛灯高照,亮如白昼的时候,远在百里之外的大黑河东岸,匈奴人的营地也是人声鼎沸,牛吼马嘶。

之前偷袭东胡王、丁零王,以及兰氏王等部的单于庭本部骑兵陆续返回,战果颇丰,不仅带回了数以十万计的牛羊马匹,牧奴和女人也是多不胜数!

冒顿此刻斜靠在虎皮坐垫上,在他面前,则是那些搂着女人胡天胡地的左右大将等人。

这是匈奴人的传统,他们在征服了一个草原部族之后,会选择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集体再次征服一下那些部族的女人。

不过冒顿本人并没有加入这种集体的征服,相反,他还斥退了一个如同母狗一样倒退着接近他的女人!

哪怕那个女人皮肤细嫩,脸若银盘,有牛一样的柰子,马一样的屁股,而且往日里身份极为尊贵,通常会作为阏氏的备选。

毕竟他现在动一动都喘得厉害,很容易在这种场合下丢光男人的脸面,重要的是他是匈奴的撑犁孤涂大单于,苍狼神的子孙,绝对不会躺在地上,任由女人如同骑马一样在他身上驰骋!

因此冒顿虽然心痒难耐,呼吸沉重,但还是捻着胡须面露微笑,默默等待着传统习俗的结束。

………………………………

清晨时分,吃过了手把肉,再次征服了一遍抓来的女奴之后,近二十万匈奴骑兵跨过枯水期的大黑河,向草原另一侧的汉军奔袭而去。

作为普通的牧民,他们并不怎么关心这片草原的战略地位,他们只是想要将汉人赶走,一如十多年前他们的父辈赶走秦人那样,好让他们的子孙在这片肥沃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牧马放羊!

渐渐地,当晨雾散去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列阵在原野上的汉人军团。

和他们记忆中的一样,车垒,步兵方阵居中,那些身穿晃瞎人眼的铁甲的骑兵位于汉军两侧。

于是,匈奴人中号角连连,数以万计的匈奴骑兵向汉军两侧迂回,手中并没有如从前那般拿着弓箭短矛,而是换上了长长的套马杆。

这是马背上的民族最擅长的一种武器,虽然看上去摇摇晃晃有些不靠谱,但他们可以骑在马背上,用这种套索轻松制服狂飙的野马!

嗯,匈奴人,乃至于后来的蒙古人、哈萨克人等游牧民族,在养马上颇为粗犷,以散养为主,也就是当自己日常骑的马掉膘了,不是喂点好的让马重新变胖,而是把这匹瘦的放回草原,再去抓一匹野放在外面,膘肥体壮的回来接着骑……

所以,他们套马的技术极其娴熟,这是冒顿这次为了克制汉军骑兵而想出的新办法。

用套马杆套住铁罐头一般的汉军骑兵,将他们拖下马,然后踩死……

不过冒顿这次失算了,迎战套马的汉子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次从陇西、北地郡征调而来戎狄骑兵。

这帮家伙日常骑着马在山坡上放羊,上下山坂,出入溪涧,如履平地,重要的是他们现在骑乘的战马是太仆府蓄养的混血马,也就是用燕国的冷血马和西域的热血马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战马。

虽然这些温血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血统,但却相对完美的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跑得快不说,重要的是肩高已经接近了一米六,和匈奴人那些肩高普遍一米三、一米四的草原马站在一起对比尤为明显!

当戎狄骑兵娴熟的利用各种技巧避开匈奴人的套马杆,抽出雁翎刀居高临下的左噼右砍时,绕开交战区域,反包抄匈奴人两翼的郎中骑兵也在不断压缩着匈奴人的阵型。

然后,装载在四轮马车上的四磅炮开始向前推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