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刘盈:南蛮入侵!

天命唯汉 第一百七十四章 刘盈:南蛮入侵!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在原地逗留了一会,当马匹吃饱喝足之后,灌婴翻身上马,继续向东出发。

他今天要先去番阳县看一看,休息一晚后,再去更东边的德兴县。

德兴县,是灌婴此次视察的重点。

两天前德兴县县令来报,说是已经在当地挖到了刘盈所说的煤矿,而且储量和质量都很不错!

豫章郡地处江南,和长安城的直线距离超过两千里,从关中运送水泥铁器到这里的运费太高,尤其是水泥,这一路山水迢迢,很容易受潮板结。

所以,要想让豫章郡真的成为‘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存在,水泥和铁器就必须要自给自足。

在刘盈给出的前期规划中,豫章郡要立足于现有的几个县展开发展,比如从庐陵县挖铁矿石,顺赣水运往南昌城,然后就地冶炼成钢铁,铸造合适的工具器械,以及充实南昌城的武库,以备战时使用。

嗯,南昌城南的煤田已经找到了,所以并不缺少冶炼金属的燃料。

而灌婴要去的德兴县,在后世有一个响亮的名号。

景德镇。

那里挖出的煤田,自然是用来烧制瓷器使用的。

后世的景德镇有瓷都之名,而南昌城,准确的说是现在的豫章郡,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每年需要拿出相当一笔的收益支付债券的利息,然后再通过二次发行的债券来完成进一步的开发。

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德兴县的瓷窑的建设,是灌婴工作的一个重点。

而灌婴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位于豫章郡北大门的九江县。

九江,意为众水汇集的地方,有赣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流经境内。

而大名鼎鼎的庐山云雾茶,就是九江县的特产。

当然了,现如今的庐山还遍地蛮荒,杂草丛生,茶园的规模很小,不过灌婴很有信心,三五年之内就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

这,也是他第一站就要前往番阳县的缘故。

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番阳县的百姓之前最大的营生手段,就是驯养越人奴隶,或为自己劳作,或卖到别的地方去换取钱财布帛。

反正,他们大多是吴国公族的后裔,和越人是世仇,调教起越人来没有心理压力,且手段繁多高效。

也因此,梅鋗等人抓到的野人大多先送到这里,让吴人驯服一段时间,消除野性后再送往豫章郡内的农庄、茶园,以及矿场。

天色渐暮的时候,灌婴一行直入番阳县,疾驰向县衙而去。

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为番邑,后来吴芮在时又以此为据点,招兵买马对抗秦国,所以这里的县衙高大宏伟,是吴芮按照昔日吴国王宫的样式扩建而成。

只不过现在番阳县成为了汉帝国的一个县,只是将些许违制的装饰拆除,其余就懒得拆了,依然保留了下来。

毕竟有些时候的拆拆装装,除了让GDP好看一点,于国于民都没有半点好处。

当灌婴走入馆驿的时候,发现不止他一个来了,九江县令清阳候王吸、德兴县令广平候薛鸥早就已经到了。

灌婴虽然是他们两个的上级,且食邑要比他们多,但却不敢过于托大,满脸微笑的迎了上去。

嗯,这两个人都是丰邑人,属于是刘邦的老部下兼玩伴。

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他们两个是泗水亭卒,后来刘邦上芒砀山落草为寇的时候,他们两个也抛家舍业的跟着刘邦去了。

所以,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业务能力,但王吸在第一批封的十八功候里排名第十四,薛鸥排第十五。

嗯,灌婴排第九……

几人相互见礼后,王吸懒得絮叨许多,只是抢上前去一把攥住灌婴的袖袍,大声嚷嚷:“郡守,这次的隶臣,至少要分我一半!”

薛鸥则勐地冲上来,推了一把王吸,拉着灌婴的另一只袖袍:“凭什么给他?上次已经给他一半了,这次怎么的也轮到我了!须知我那里的瓷窑,可是太子殿下钦点的重点中的重点!”

王吸则不甘示弱的说道:

“郡守别听他胡说,瓷器虽然漂亮,卖的钱也多,但却需要先挖土,后挖煤,再建窑烧制,前前后后不知道要费多少人力财力!我九江县就不同了,我那里发现了一座铜矿,两座金矿!”

“要是现在赶紧着挖,今年不光能抵扣债券的利息,咱们郡里的仓库还能剩下一点钱!”

灌婴眼前一亮:“当真?”

王吸说的有道理,金矿和铜矿挖出来就是钱,可比卖瓷器来钱快多了!

“千真万确!”王吸得意洋洋的看了一眼薛鸥,伸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如有半分假的,某这颗脑袋砍下来给大家当球踢!”

“太重,踢不动!”薛鸥愤愤的看了王吸一眼,小声咒骂:“驴入的东西,运气忒好了……”

灌婴捻了捻胡须,无视了周灶投来的祈求神色,笑着说道:“也好,这次的五千隶臣,就由你们两个县分了吧。”

“当真?”

“立字据!”

“立个屁的字据,乃公先去挑了,你就在这里等着吧……”

“狗贼别跑,等等我!”

望着王吸薛鸥二人互相追逐厮打着离开,灌婴默默转过身,拍了拍一脸失落如同怨妇的周灶,小声安慰道:

“下次,下次一定……”

周灶今天来,自然也是来要人的。

在刘盈的规划下,南昌城将会是一个交通枢纽,连接从南越国到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

派往南越国的商队回来的时候,将不再走旁边的长沙国,而是直接从横浦关出发,前往此刻虽然荒废,但正在陆陆续续重建的南壄县(江西赣州),然后顺赣水而下,走水路返回关中。

这样虽然绕一些,但水运的效率却远比陆路运输要高,而且省钱……

所以,周灶满脸幽怨。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来的……

…………………………

南越国,横浦关。

一队插着汉字大旗的驼队缓缓从山间河谷走来,守关的南越国士兵立刻吹响手中号角,紧闭的关门打开,上千身穿秦军样式甲胃的士兵从关内跑了出来,怔怔看着慢慢靠近的驼队。

这支驼队,正是尚贤堂所属的派往南越国做生意的商队。

至于这些跑出来的南越国士兵,并不是试图发动攻击,而是出来迎接。

虽然赵佗‘和辑百越’,提倡秦人与越人通婚,尊重越人的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但人跟猴子,又有多少共同语言?

片刻之后,驼队走到关口,商队的总管按照双方约定完税之后,又从那些南越国士兵接过一片片的竹简。

这些都是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家书。

秦国在时,为了征讨南越国,从国内征调诸如商贾、赘婿,亡人在内的几十万军队浩浩荡荡南下。

虽说在宏大的叙事观念中这是一个壮举,但对于被征调的百姓来说,这一别,可能就是天人永隔了。

他们,也许将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妻子,无法享受拥她入怀的温暖;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女,无法看着他们从蹒跚学步,到成家立业;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楚,可能只有他们这些当事人才能体会。

如今北边的汉国已经安定,他们那些失去联系的家人,那些可能、不,是肯定因为逃避战乱而躲进深山老林里的家人,应该已经回到了家乡。

所以他们拜托返回汉国的商队,将他们的书信送往他们的家乡。

他们这些游子,想要回家了……

片刻之后,商队重新启程,而那些南越国的士兵则狂奔到了城墙之上,就那么呆呆的看着,直到最后一个汉人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之外。

“拜托!一定要将书信送到啊……”

那回荡在山谷之中的呼喊,有秦晋口音,有燕赵口音,也有荆楚巴蜀口音,千人千口,杂糅在一起,要表达的东西却是一致的。

狐死首丘,叶落归根。

回家!

………………………………

半日之后,横浦关南。

一支填满山谷,首尾不相见的庞大军队快速而来,从举着的旗帜上看,这正是南越国的军队。

片刻后,一名短发纹身,穿着金银甲的男人骑在马背上,居高临下问道:“汉人商队是否从此经过?”

守关校尉单膝跪地拱手说道:“回太子,已出关半日有余。”

他口中说的太子,说的是赵佗的二儿子赵仲,至于赵佗的长子,已经被他熬死了……

赵仲勐地拍了拍大腿,恨恨的说道:“该死,还是让他们熘了!汉人,狡猾狡猾的!”

他之前领兵在阳山关设伏,为的就是全歼汉人商队,防止消息泄露!

南越国,不再忍让,要教训教训汉国了!

汉国在南越国北方修建城塞,为的是将来进攻南越国,那么,他们自然要先发制人!

赵仲懊恼了片刻后,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下令大军进驻关卡修整一夜,明日出发。

他们,要北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