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九十八章 韩信:决赛圈,垓下!

天命唯汉 第二百九十八章 韩信:决赛圈,垓下!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陈县以北的广阔平原上,此刻已经被黑压压的人群所覆盖。

汉军虽然有五六十万人之多,但受限于战场的宽度,以及指挥链,所以和对面楚军的战线长度其实差不多。

脚踏实地之后,刘邦就只能放弃了很多突发奇想,而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斗一守二’的原则展开兵力。

所谓斗一守二,就是将军队分为三队,其中一队居前作战,两队在后轮换。

前队胜,则后队前出追击。

而前队如果战败,则还有两队生力军作为支援。

四平八稳,简单,却好用。

不过在对面,项羽就没有这么多的兵力用于轮换了。

楚军步兵全体压上,也不过保证了自己的战线和汉军持平。

所以刘邦站在云车上左右眺望的时候,心中满是遗憾。

要不是没有办法指挥到更远的地方了,他绝对是斗二守一的排兵布阵,将楚军围着打!

在他身旁,当做中军大将的周勃,眼前也产生了些微的眩晕感。

起兵这么多年了,他从来都没有打过兵力这么富裕的仗!

一人一泡尿,绝对淹死项羽!

于是战鼓隆隆中,人多势众的汉军主动上前挑战。

鼓声哨音夹杂在一起,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但频率却完全一致。

鼓响一声,铜哨跟着吹响一下,而听到哨音的士兵,则立刻前进一步。

此刻走在枪兵方阵最前端的,是平端着强弩硬弓的横队。

有了鸿沟这条比高速公路还要便捷的运河,关中的物资源源不断通过渭水-大河-鸿沟这一水运体系转运而来。

装载千斤重物的大船,只需要一人一竹竿,就可以掌控自如,轻松惬意。

此刻体现在战场的,就是数以十万计的羽箭而产生的压倒性优势。

箭如雨下,穿云破空。

项羽无奈,只能下令全军举盾,发起冲锋。

彭城的丢失,不仅仅是王都的陷落,而且还意味着楚军的整条补给线就此断裂。

诸如粮食衣服还好解决,但箭矢这种需要羽毛、金属、木料的物资却根本没有补充的地方。

虽说西楚广袤,物资充沛。

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也还有好几个郡依然效忠项羽。

但失去了彭城这个中转站,以及彭城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吏,物资的多寡已经不再重要了。

反正,都运不出来……

前方的项羽军队所能依赖的,就是他们之前就建立好的一个个补给站。

数十万军团每天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一股脑的运送是不现实的。

所以大家都是在补给线上建立中转站,然后将物资进行逐级转运。

这也是项羽选择从这条路撤退的原因。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做事。

十几二十万的军队不依靠前期准备下的物资过活,仅凭借临时去抢只怕要不了几天就全都饿死了……

中军幕府的云车上,见到楚军开始冲锋之后,刘邦立刻下令弓弩手撤回阵中,重甲长枪兵上前发动反冲锋。

此时秋高气爽,之前动不动就热出一身汗的高温一去不反复,所以身上披着厚厚铁甲的重步兵,此刻精力充沛,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

当双方步兵战作一团的时候,项羽从指挥台上走下,纵身上马。

指挥步兵结阵而战并不是他的强项,他最擅长的,还是带领骑兵冲锋陷阵,以点带面的撕裂敌阵。

所以这种双方步兵胶着在一起,一时半会无法分出胜负的场面,正是项羽所乐见的。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亲自带领骑兵部队,在战场侧翼逡巡,寻找一个合适的进场时机。

他的这种战法,和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使用的锤砧战术如出一辙。

以正合以奇胜。

这种战术其实不止有马其顿人在用,中原人也在用,而且也不止是公元前用,公元后也同样在用。

比如拐子马和铁浮屠,其实就是锤砧战术的一种。

嗯,拐子马并非是金兀术原创,在宋真宗制定的阵图中,就已经有了拐子马的存在。

按照那幅图上标注,凡是布置在两侧的骑兵,在当时都可以叫拐子马。

但宋朝虽然什么都有,但却根本无法实现锤砧战术。

铁血强宋并不缺乏用于作战的骑兵以及破阵的重骑兵,最大的问题是军队中弓弩手的比重越来越大。

拜驴车战神所赐,前期精锐白给,导致后续培养重步兵扛不住线,重步兵扛不住线的结果,就是后方的轻步兵需要直面对方的重装集团。

于是,轻步兵就开始叠甲,然后进一步拖累进攻的整体节奏。

不过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到了岳少保大显身手的时候,一改从前的作战手段,以骑兵为砧重步兵为锤。

开战之后,骑兵黏住对手,之后重步兵左右包抄对敌军进行挤压,最后才是决定胜负手的长刀大斧登场。

所以此刻,面对着强势的楚军骑兵,刘邦别出心裁的并没有让郎中骑兵迎战,而是让郎中骑兵集结起来,和项羽换家。

简单来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侧翼包抄我的后方,我如法炮制。

然后,翻车了……

守卫汉军侧翼的,大多却是从燕赵之地征召而来的士兵,他们虽然有过训练,但实战的次数却并不多。

此刻面对着几乎是孤注一掷的楚军主力骑兵,仅仅只能够做到结阵自保。

于是,项羽立刻开启了无双割草模式。

只是汉军中军幕府,除了刘邦脸上露出几分不忍之外,张良韩信等人全部都是老神在在,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昔日田忌赛马中,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最终三局两胜。

此刻的汉军之中,正是以下驷对上驷。

开战之前,刘邦几乎将淘汰下来的皮甲全发给了侧后的燕赵军队,所以他们人均叠了好几层甲……

也因此项羽带领楚军骑兵看似纵横无敌,但其实燕赵军队的伤亡并不大。

于是,冲锋速度下降的楚军骑兵,伤亡数量就开始逐渐上升了。

很简单,虽然楚军骑兵骁勇善战,但燕赵军队却有着十多万之多。

人数的优势,再加上身上厚厚甲胄带来的安全感,让他们在直面楚军骑兵冲锋时,并没有一溃而散。

见血之后,勇气倍增,身怀利器,杀心顿起!

尽管项羽试图破阵而出,但无奈这里的步兵方阵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头。

没办法,他只能将自己当做矛头,奋力刺破一道道封锁,尽可能让楚军骑兵动起来,避免失去速度后,被步兵合围,砍成肉泥……

而在楚军步兵中,郎中骑兵在冲锋之前,就和同在阵列中的胡骑和燕赵骑兵分开。

这种分开,并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为了发扬各自擅长的一面。

胡骑善于马上射击,但杀伤力却有限,可以用作战前骚扰。

燕赵骑兵善于结阵而战,个人技击水平不高,所以殿后。

郎中骑兵虽然全能,但人数却不过万,所以身穿重甲用来破阵。

用作在具体的战术上,就是胡骑前驱袭扰,扰乱楚军阵型,之后灌婴带领郎中骑兵侧翼猪突猛进,撕开缺口后继续纵深突击,而随后赶来的燕赵骑兵趁虚而入,继续撕裂缺口。

但楚军步兵虽然装备不行,但作战技巧丰富。

灌婴带队冲锋了几次之后,并没有达到太大的战果,所以就从侧翼逡巡,转变为配合汉军重步兵作战。

而在云车上的刘邦,同样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幕。

他偷偷瞥了一眼韩信,虽然有些不太愿意,但还是承认了对方的说法。

汉军战力并不差,但因为此时兵力过于庞大,导致良莠不齐,在和楚军整体战上并不能占到太大的便宜。

所以刘邦此刻,心中萌生了收兵的想法。

先撤回来,慢慢操练军队,最重要的是全体合练,培养作战的默契。

而且楚军物资还算充足,军心不乱,要想强行吃下对方并不是不可能,但损耗太大,划不来。

想通了之后,刘邦看向韩信微微点头,满心盼望着对方能主动接手指挥,然后他就可以找个台阶自己下……

但韩信就是韩信,也不知道他是装作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他只是对着刘邦也点了点头,却什么都没有说……

张良默默转过身去,双肩晃个不停。

刘邦无奈,在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后,看向韩信主动说道:“你说的没错,现在确实不太适合跟项羽决战……”

韩信点点头,从怀里摸出一张帛布舆图,自信满满说道:

“我推演的决战地点,在这里……楚军到时候既无法汇合周殷军队,又无法北上返回彭城,至于再向南,则有滔滔江水阻挠他们渡河返回会稽……”

“如此,筋疲力竭,军无战心,走投无路,必然可以一战而定天下!”

刘邦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在江水北岸,大约在蕲县和徐县之间,墨汁涂抹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不过刘邦的注意力,放在了圈子的边缘,只因那里写着三个小字。

大泽乡。

这个名字过于吸引,以至于他忽略了圆圈正中另外的两个字。

垓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