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二百八十九章 刘盈:捞乡,你还有个女儿啊!

济北郡,平原县,大河渡口。

刘盈凭栏而望,只见滔滔河水之上,满载着士兵、马匹、甲胄粮草的渡船往来如梭,穿行在两岸渡口之中。

随着封侯铁券送抵,赵军中的实力派战将,诸如在‘背水一战’中,背刺了陈馀的羽林将许瘛(chì),以及之前提议趁着郦食其前往齐国议和时,发动突袭的友军大将赵将夜等人,立刻甩开张敖,率军南下。

尽管张敖在得到消息后,亲自前往军中阻拦,但他一无足够的威信,二来则没有名正言顺的借口,所以无论是斩杀不听号令的将领,还是让对方听从他的命令,全部都是做不到的。

当赵军出现分裂,被张敖用武力威胁的燕王臧荼,也开始领军南下。

嗯,臧荼被小他一辈的张敖挟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燕地虽然广袤,但人口却并不多,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赵国和齐国反复拿捏。

为此,臧荼还派人回燕地取出了几十车的金银财帛、北地特产送给刘盈,试图通过刘盈的关系,来让刘邦不要计较他之前的过错。

刘盈对他的上道行为表示很满意,但也仅此而已了。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哪怕臧荼没有丝毫错漏,但他占据的地方,牵扯到刘盈未来的规划,所以燕王之位,他是不要想了。

若他识相一些,或许可以做个富贵侯爷,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若是不识相……

那么刘盈就放任历史线的自我修正。

灭了项羽之后,第一个被干掉的诸侯王就是臧荼……

刘盈转头看向身边站着的韩信:“如此,项羽可灭否?”

韩信轻笑:“还缺彭越。”

刘盈顿时垮了下去,双手一摊:“这我就无能为力了,不过等到燕赵军队汇合后,咱们顺便路过彭越家武装游行一下!到时候再派两个策士,应该就能说动彭越了。”

听到刘盈说出两个策士这个词,韩信的脸顿时黑了起来。

所谓的两个策士,自然指的是劳动改造完毕的蒯彻和武涉……

自从上次去夜邑金矿参观过后,刘盈私下里和他们两个见了一面,而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条主动送过来的大粗腿,于是就成了刘盈的门客。

韩信的脸黑,就是因为蒯彻后来在见到他的时候,目不斜视,仿佛根本没有看到他这个旧主一样……

这,就是明抢了啊!

不过他还不是最亏的,毕竟项羽此刻,还在翘首以盼着武涉能够说动韩信,加入西楚阵营……

刘盈看了一会渡口摆渡的情况,觉得有些无聊,于是找了个水流较缓的地方,开始投放超大型的地笼。

既然来到了黄河边,黄河鱼就不可不吃!

后世里因为过度捕捞,导致黄河中几乎找不到什么大鱼,一条稍微大点的黄河鲤鱼或是鲶鱼,轻轻松松卖出成百上千块的高价。

但在现在,因为地广人稀,遍地都是野物的原因,大河里生态极好,十斤重的大鱼比比皆是。

片刻之后,地笼放下,刘盈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树下嗯等。

突然,一块被泥土半掩的界碑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拖着小马扎走进细看,界碑上的文字已经基本上消磨不见,只留下了零零碎碎的几个字,表明了这曾是齐赵两国的分界线。

刘盈看了看他现在所处的地形,发现这里是一处有些残破的大堤。

之所以说是残破,是因为新的堤坝,位于此地向南两里之地。

虽然不如旧的堤坝高,但胜在修的足够结实。

嗯,新的堤坝,是秦国修的。

上古之时,黄河夺淮入海,生生堆出了一块苏北平原,但在公元前两千年的时候,突然改道华北,从后世的七里海公园流入大海。

因此,产生了著名的历史事件。

大禹治水。

但在大禹治水之前,河道尚未形成,母亲河摇着花手频繁改道,将整个黄河中下游变成了黄泛区。

受限于生产力的原因,大禹治水的方式就是堵不如疏。

也就是利用太行山和部分堤坝,打造一个受到人类控制的黄泛区。

反正中原地区西高东西,河水就算是泛滥了,也会慢慢向东流入大海。

牺牲一小片,换来整体的利益。

地广人稀,就是这么任性。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原的人口在慢慢增加,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之后,大家整体进入铁器时代。

于是,齐赵魏三国,为了保障自家的土地不被洪水淹没,纷纷选择加高自己这一边的河堤。

一轮工程竞赛后,河堤越修越高,相应的,河床随之高升。

公元前六零五年,也就是周定王五年,黄河在宿胥口决口,河道整体向南,夺漳河入海。

于是,齐赵魏三国就开摆了。

修鸡毛河堤,还是把钱省下来发展军备,灭了临近的小国来的实惠……

但这时候黄河的泥沙量不大,比如《诗经·魏风·伐檀》中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三国的佛系行为,反而没有造成太大的自然灾害。

所以魏国,才会将都城迁到了位于大河边上的大梁,修建鸿沟,贯通南北水系。

只可惜福兮祸兮,王贲攻魏时期,直接掘开鸿沟淹了大梁,魏国以水而兴,以水而亡。

随后天下一统,就有了刘盈此刻看到的新旧两条河堤。

春秋末期,随着气温和降雨量的逐年降低,大河携带的泥沙量逐年增多,正如同《左传·襄公八年》中所说那样,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就是说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

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除非能将黄土高原的疏松土层整体夯一遍,否则水土流失的情况是无法根治的。

所谓的退耕还林还草,不过是尽可能延缓水土流失,不至于加速恶化。

而且选种的植被,也有讲究,毕竟降雨量就那么大,如果植被需水量大于降雨量,则不仅起不到固沙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水土流失。

嗯,治沙其实是很复杂的事情,一如古人所说的福兮祸兮那样,水浑浊有水浑浊的危险,水清澈也有水清澈的风险。

其中详情,写成论文起码能堆一屋子。

简单来说,就如同蒙蒙细雨时在树下躲雨,当叶片承载的雨水达到一定上限,一阵微风吹过,就足够把人淋成落汤鸡。

所以治理黄河的最佳办法,还是修建诸如小浪底水库之类的大型基建。

但刘盈摊了摊手,对此表示无能为力。

他能做的,就是将秦国修建的夯土大堤,变成水泥混凝土大堤,然后加高加宽,让母亲河在宽敞的河道内自由流淌。

这是效法后世的一种做法。

当汛期来临,黄河水位上涨,但因为有着河道以及旧堤坝的约束,一时之间并不会造成危害。

而后,当水位再度上涨的时候,河水漫出河道,但这时候,因为有距离河道和第一道堤坝很远的第二道河堤,水流也不会泛滥。

最重要的是,当洪水冲出河道之后,因为第二道堤坝的缘故,就相当于是河道变相加宽了许多。

于是,水位自然下降。

这样一来,洪涝灾害就减到了最轻。

刘盈看了看微微泛黄的河水,想起了后世曾看到的一条新闻。

黄河输沙量已经远低于长江!

也就是说,随着平均气温的回升,以及大量经费的投入,黄河不黄了,长江开始黄了起来……

所以,某魂穿了明嘉靖的汉武帝说的好,圣人出,黄河清。

想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圣人已经出现过的原因。

刘盈摇了摇头,将一些有的没的想法置之脑后。

他在地上,按照之前曾在关中看过的天下水利图,不断在地上勾勒。

现如今大河水量充沛,处于航运的黄金期。

所以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按照国富论的说法,从伦敦到爱丁堡的水运成本是陆运的1/40。

有了鸿沟这条贯通黄淮的人工运河,中部充裕的煤炭就可以轻松通过黄河进入两淮以及江南的水运网络。

煤炭,是一种既丰富且廉价的燃料。

而几乎所有的近现代工业,诸如冶金、建筑、纺织等行业,对于煤炭的需求量都很大。

当制约不复存在的时候,生产力将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而这种生产力,又会反过头来倒逼采矿业的发展。

蒸汽机,这种经济高效但却造价不菲的排水工具,就有了用武之地。

然后,蒸汽时代就此降临!

嗯,其实早期的蒸汽机并不需要用橡胶作为密封工具,浸泡了油脂的麻丝就足以胜任。

任何机械都是有损耗的,只要蒸汽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之下,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刘盈写写画画的时候,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踉踉跄跄跑到他的身边,一脸哭唧唧的表情:“哥哥,你知道我家在哪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下次不要再问了……刘盈抬头,满脸疑惑:“你的名字?”

小女孩昂起小脸,圆圆的眼睛中闪过羞赧:“臧儿……”

ps:星期天,更得晚一点,懂得都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