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天命唯汉 第一百三十七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55:26 来源:笔趣阁

成固县,大汉煤铁商社。

在一众甲士的护卫下,刘盈的四轮马车缓缓从涂道驶来。

他从车上跳下之后,极目望去,这里相比于前几次的萧条,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供这里工匠居住的帐篷已经拆的七七八八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木头搭建的临时房屋。

虽然也很简陋,但相比于要睡在地上的帐篷,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先让人打造出的双人抬大锯。

秦汉之际生态环境极好,远处的山林中,遍布着一人环抱的大树,而要想把这样的大树砍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传说中,鲁班已经发明了锯子,但受限于这一时期的冶炼工业,最多也就做出一两尺长的手锯,想要对付如此粗的树木,根本是无能为力。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砍伐树木的主要手段,都是用斧头。

但一斧头一斧头的砍,不仅费力,而且太没有效率。

刘盈做出的这种双人用的大锯,是一种拉锯,长一丈有余,宽近两尺,厚度接近半寸,锯齿部位更是进行过特殊改造,就是专门对付大树用的。

只要两个壮汉配合的好,半天时间,就足够干倒一颗两三人环抱的大树!

虽然比不过后世的油锯,但在这个年代,无疑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工坊内,这段时间耐心耗尽,放弃了蹲守刘盈身边的白胡子老头的盘公慢慢走出。

他略微拱了拱手:“公子,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刘盈郑重还礼:“我来此处,是想要打造几件新式农具。”

盘公一愣,脸上浮现出无尽懊悔:“什么?又有新东西了?可恶!那厮好有耐性,专等老夫不在的时候出现……”

造孽啊……刘盈心头稍稍浮现一抹歉意,但传承自刘邦的强大基因,让他很快释然。

他径直向远处冒着滚滚浓烟的地方走去,盘公虽然都都囔囔,但还是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作为一个已经行将就木的人,他本来已经对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新事物都不甚在意了,直到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在陈县认识了刘盈……

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敞开!

刘盈在经过为水车提供动力的水渠时,看到因为上游下了暴雨,而略显浑浊的水流时,心中略微有些庆幸,还好提前让人用砖头将水渠底部砌了一遍,否则水渠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要重新修整了。

行进之间,他的耳边尽是当当当当的捶打之声,这是水锤在粉碎矿石的声音。

只有将矿石砸的足够碎,冶炼出的金属品质才会更好。

而有了更高品质的金属,无论是挖矿还是别的事情,效率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渐渐地,刘盈接近了远处冒着滚滚浓烟的竖高炉。

水渠中的水流静静流淌,缓缓带动架设在水渠边上的水排转动,将源源不断的风,吹进了熊熊燃烧的高炉底部。

毫不夸张的讲,仅此一项,至少节约了十倍以上的人力。

古人说过三大苦,乘船、打铁、磨豆腐。

其中炼铁时的推拉风箱,尤为辛苦。

刘盈现在建立起的这个竖高炉,更加类似于大炼钢铁时期的小高炉。

炼钢是不可能炼钢的,只有炼一些品质很低的生铁,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不过相比于这一时期最先进的块炼法,还要先进不知道多少倍。

所谓块炼法,也就是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海绵一样蓬松绵软的块状物熟铁,之后再放进炭火中加热吸碳,提高碳含量,接着反复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

这种钢也叫做炼铁渗碳钢。

但无法普及,且特别依赖铁匠经验的原因是,炼铁渗碳钢炼制过程中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

至于后来又在此基础上,点出的百炼钢科技,也有着同样致命的缺点。

刘盈自然不会重蹈覆辙,只是受限于此时的条件,像什么坩埚炼钢啦,平炉、转炉神马的根本不可能。

他选择的是两步走,既先用小高炉炼铁的方式,生产出大量品质很差的生铁,之后再用炒钢法,将生铁炼制成可用的钢材。

所谓炒钢法,就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借空气中的氧,把含碳量降低,从而得到钢。

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就像是厨师在炒菜一样,故而得名炒钢。

此刻刘盈站在远处,只觉热浪扑面而来,再一次对打铁之苦有了了解。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吩咐旁边的工师,给所有参与冶炼的工匠涨涨工资,以及口粮标准。

当新一炉铁水炼出的时候,刘盈看到金红色的铁水,顺着搭好的管道快速流淌,分别流进了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缸内。

接着,金属缸被滑轮吊起,分别倒进了另外两个熔炉之内。

刘盈知道,那个小金属缸倒入的地方,将要炼制出的是一种新型的钢材,锰钢。

汉中这地界,最不缺的就是锰矿。

锰钢的脾气十分古怪有趣,如果在钢中加入2.5—3.5%的锰,那么所制得的低锰钢简直脆得象玻璃一样,一敲就碎,但如果加入13%以上的锰,制成高锰钢,那么就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

他要做出锰钢的原因,并不是想要打造出锰钢剑或是其他武器盔甲,而是为了制作轴承。

准确的说,是为了制作轴承内的滚珠。

当然了,球型滚珠是造不出来的,但圆柱形的滚珠却并不难。

秦汉时期的车轮上,所用的大多是青铜或是铁质的轴承,至于结构,则是滑动轴承,相比较刘盈想要做出的滚动轴承,不是太适合这一时期的马车。

滑动轴承更适合的,是低速重载工况,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比如汽车的发动机。

刘盈打算,将这里制作的轴承,除了工坊内使用之外,剩下的全部用于小推车和四轮马车之上。

他想要做的,就是为大汉再提提速!

站在刘盈身边的盘公捋着胡子赞叹道:“老夫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但此时此刻,还是颇为感慨啊!真的没想到,这世上居然有如此冶炼金属的方法!”

刘盈只是笑而不语,按照他的估计,这处煤铁商社的日产钢铁能力,不会超过四千斤,折算成后世的数据,则为一吨。

年产钢铁不过三百多吨,这样的数据,在后世不用环保局上门,钢铁厂老板就自己关门大吉了……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今,限制钢铁产量的最大桎梏,主要是采矿的速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足够的人手去采矿,建的小高炉再多,也没有原材料去用!

所以刘盈打算等下回南郑之后,找萧何商讨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想富,多生孩子多养猪……

孩子好理解,韭菜吗,多多益善。

至于多养猪,不单单是卖猪肉换钱,更重要的猪能吃能拉,这就意味着农家肥也多多益善……

刘盈看了一会炼钢,伸手找来工师,将自己此次来的主要目的向他交代了一番。

他准备用一部分好钢,来打造一种新型的耕犁。

铧式犁。

这是一种英国人在荷兰人剽窃中国的曲辕犁改造出的耕犁的基础上,改造出的一种既能耕地又能翻地的耕犁。

在19世纪末使用内燃机的拖拉机出现之前,铧式犁一直是欧洲和美洲最主要的配套农具之一。

有一些恬不知耻的人对此评价道,如果没有铧式犁,我们(昂撒匪帮)所知道的农业就不会在欧洲北部或美国中西部存在!

话虽如此,这种耕犁相较于传统曲辕犁最大的优点,在于整体是由钢铁所制。

虽然使用的时候需要用到好几匹驽马或是耕牛,但效率提升的不是一星半点,特别适合刘盈在南郑县的开荒。

用铧式犁将土地翻一遍,然后再使用耧车进行抢种,他有把握在秋播结束之前,完成那五万亩荒地的改造。

尽管今年他不会收获多少黄豆,但种豆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养地。

等到豆子收获之后,再一把火将残留的豆杆烧掉,大量播撒农家肥,来年接着养一年地,五万亩荒地,就变成了五万亩良田!

…………

泗水郡,彭城,张良客居的宅院内。

往日里那个风流倜傥,美艳不逊女子的书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披散着头发,抚琴悲歌的狂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他此刻放生吟唱的,是一首《诗经·王风·黍离》。

昨日傍晚,已经因为无功而被降为侯爵的韩成,又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项羽诛杀在王宫之外!

“项氏不灭,誓不为人!”

张良满脸愤慨,抚琴的双手早已是鲜血淋漓,但身体上的痛,哪能比得过心中的哀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