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天命唯汉 第一百二十三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作者:曹吉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07:26:50 来源:笔趣阁

汉中郡,南郑。

窄**仄的后院中,刘盈和刘太公并排蹲在地上,拳抵下巴,悠然长叹。

刘盈的叹息自然是因为林挚等人率兵南下,攻伐巴蜀的时候没有带上他一同前去。

他本以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说服刘邦或是利用刘太公压服刘邦,但没想到刘邦看穿了这一点,趁着他去接刘太公的时候,打了他一个时间差。

算了,先在汉中郡待着,等蜀郡被完全打下以后再说吧……刘盈看看身边刘太公,再次发出同样频率而叹息。

刘太公在这里长吁短叹的原因,自然还是因为南郑民房不足,新来的人别说是帐篷了,就连窝棚都需要很多家挤一间。

嗯,他的很多新朋友就是这样的。

刘盈想了想,既然刘邦担心有危险,不让他去蜀郡,那他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在汉中郡大搞基建,发展一下农业和工业实力。

他记得,汉中的资源也是很丰富的,铜铁煤矿什么的都是不缺的,而且因为靠近山脉,石灰石的资源大大的有!

石灰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碳酸钙,在炼钢的时候可以当做造渣的原料,加石英砂、纯碱可以得到玻璃,加黏土矿渣等材料研磨烧制可得水泥……

嗯,有了水泥,不单单可以解决汉中郡住房问题,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迅速修建让项羽直呼不可战胜的坚城!

虽然这种粗制滥造的水泥墙硬度堪忧,也许就和传统用泥土夯筑的墙面硬度相当,但施工的难度却降到了最低。

传统的造墙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泥土,然后放到火上反复蒸熟,彻底弄死土壤中存在的植物种子,要不然只要有足够的湿度和温度,植物就会发芽,然后坚固的城墙,随之崩塌。

毕竟,岩石里的花会开……

嗯,准备材料只是麻烦了一点,最难的接下来的部分。

版筑。

选择合适的地方,打上木桩,将一块块竖直的厚木板固定,这是版。

之后在围出的狭长的方框内,倒上蒸熟的泥土,然后用沉重的夯杵,照着松散的土堆一顿勐砸!

这,叫做筑。

按照赫连勃勃建造统万城的标准,墙面需要锥扎不进,否则就杀工匠。

而在秦国,干这种工作的人,叫做城旦,通常由刑徒担任。

只是被罚为城旦,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个人的生命就几乎走到了尽头。

毕竟重体力劳动,需要充足的营养,也就是饭管饱,肉管够,油还要大!

但在这个年代,只能是个梦想了。

也因此,古代修建城墙,都是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算工期的。

但如果换上水泥,则完全可以在数月之内,修建好一道在冷兵器年代里,坚不可摧的城墙!

毕竟水泥不需要夯筑,只需要打好地基,直接浇筑就行了。

冷兵器时代,水泥墙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几乎没有弱点。

比如当年王贲攻克大梁,发现城墙坚不可摧,于是掘开鸿沟,用大水漫灌全城,花费数月时间将夯筑的城墙泡塌,最后才灭亡了魏国。

这是开封城有信史的第一次水灾,此战之后,不仅仅魏国灭亡,大梁这座天下名城也随之衰落。

可如果换上水泥呢?

哈,我们可以守着这段城墙直到老死!

想到这里,刘盈在心中盘算,要搞采矿土窑这样的原始重工业,需要大量人力,粮食,和钱。

汉中郡暂时不缺人力,毕竟从关中迁来了十几万人口,廉价劳动力很富裕。

至于粮食,其实也不缺,刘邦先诸侯联军一步入关,虽说将府库的财物封存,但咸阳城周边的粮仓,就没有必要给项羽留着了。

这也是刘邦他们笃定项羽不会在关中久留的原因。

此时不到四月,春播刚过,要等到新一季的粮食收获,还需要好几个月呢!

那么要在汉中郡搞重工业,就只剩下最后一步了。

钱!

以工代赈是不可取的。

毕竟大家追随着汉军进入关中,不是来这里当难民的。

干活还不发工钱,人家为什么要在你这里待着?

图你脚丫子臭?

图你不要脸?

刘盈仔细想了想,说不得,还真要不要脸一回了。

他准备将生产出的水泥,主要用于修建民房。

之前听萧何说了,正在按照秦国的惯例,将进入汉中郡的人口集中安置在南郑周围。

毕竟这里是汉国的都城,而且南郑周围的平原足够宽广,汉水从此地奔流而过,有水农业就兴盛,如果全力开发的话,一两年过后,南郑就会和蓝田云阳等关中诸县相媲美了。

至于和昔日的咸阳城相比?

嗯,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所以这些天来,萧何带着一群人忙的不可开交,登记人口户数,编为什伍,划分乡里,授予田地宅院。

刘盈打的,就是定居下来的人,已经得到了宅基地,却还没有建起宅院的主意。

想想吧,十几万套房子,需要消耗多少水泥砖头?

有能力的建材商都馋哭了好吧!

亲兄弟明算账,与其这笔钱让别人赚了,不如让他赚,至少他可以给这里的平民打个九九折!

嗯,也就是说,他所欠缺的,就是第一笔启动资金。

这是用来雇佣工人干活的钱。

至于矿山,以及建造工坊的地皮,这不重要。

他和老刘什么关系!

而且汉国这群官吏,比如萧何曹参这样的创始人,根本没有建造一个如同秦国那样的高度集权化的国家的打算。

在汉朝初期,甚至于铸币权,都是私人所有。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获得一处铜山,就可以冶炼铜矿,铸造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

比如刘盈那个还没有出世的鱼唇的欧豆豆,刘恒,他的那个男宠邓通,因为铸造出的铜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

话说老刘家这男女通吃的毛病,究竟是从谁那遗传的……刘盈用满是疑惑的目光看着和卢绾勾肩搭背从自己身前走过的刘邦,心中的千古谜题迎刃而解。

他微微摇头,专心自己的事情。

在汉初这种理念下,不仅没有什么盐铁专营,就连很多中央政府需要承担的工作,也完全都外包给了‘临时工’。

嗯,就是着名的‘叁老’。

当朝廷有什么需要完成的重大事件时,从地方上抽调一批人来干活,完事之后挑几个优秀的留下,剩余的就哪来哪走,等着下次召唤。

所以有人说,汉朝初年的中央政府,是一种委托管理模式。

皇帝把国家政权委托给丞相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是对功臣宿将集团的一种妥协。

老刘活着的时候还好,功臣神马的都还听话,到他死了之后,即位的要么年幼(刘盈),要么得位不正(刘恒)。

也因此很多的国家政策,都是功臣集团的决议。

比如着名的萧规曹随。

所以为了对抗这股力量,刘盈不仅需要培养起足够效忠于自己的势力,还需要足够的钱,用于做其他的事情。

否则,就真成了‘圣天子垂拱而治’了。

翻译一下的话就是,老大你信任我,那就听我的,老大你不信任我,我就换一个听我的老大!

刘盈看了看身边刘太公:“大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刘太公收回怒视刘邦的目光:“说。”

刘盈皱着眉头说道:“县府太小了,根本住不下咱们一家子。在沛县的时候我说过,要陪大父一座中阳里!所以……”

刘太公急切问道:“所以怎样?”

刘盈慢悠悠说道:“我准备找大师傅,让他给我划一块好地方,修建一座大大的庄园,然后让大父住进去,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悠闲生活!”

刘太公感动的摸摸他的头:“还得是我乖孙,不像某些溷账玩意,整天就知道瞎鬼溷,不做正经事!”

嗯,他说的正经事,指的是亲自耕田劳作……

刘盈笑着说道:“这么说,大父是同意了?”

刘太公重重点头:“当然!”

刘盈站起,一熘烟跑走,余音袅袅:“大夫等着住新家吧!”

…………

后院中,吕雉忙忙碌碌的整理着新家。

虽然她心里很清楚,她们在这里也住不了多久就会搬走。

但房子是别人的,家却是自己的。

照料一家人的起居饮食,本就是她的分内之事。

院门外,刘盈哒哒哒哒的跑了进来,迎着吕雉的第一句话就是:“母亲,打钱!”

吕雉愣住,噗嗤一笑:“你想做什么?”

刘盈伸出手:“我要给大父建一座新中阳里,需要钱,母亲先把我存在你这里的钱给我,要是不够,我再想别的办法!”

吕雉直勾勾看了他片刻,展颜一笑:“我儿长大了,知道孝敬大父!你尽管放手去做,钱要多少娘都给!”

…………

前院,卢绾醉醺醺的说道:“什么?要重建中阳里?行吧,要多少钱?到时候给我留一间大点的……”

…………

军营,刘贾赞叹的点点头:“行吧,我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军中也没有什么花费,全给你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