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盈:怂真宗你做个人吧!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眺望着远处拔地而起的泰山,刘盈心中还是有些意难平。

封禅泰山。

这个逼刘盈一直是打算自己装的,没想到被刘邦抢了先!

所谓‘封’,指的是筑土坛祭天,而‘禅’,指的是祭地,既在平地之上举行祭祀。

封禅,就是人间帝王一统天下或者做出了其他的壮举之后,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自己管辖之下的文治武功盛况。

在宋朝之前,封建统治者还都要脸,并不是谁都敢去封禅泰山。

比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他本着近水楼台的想法,想去封禅一下泰山,结果却遭到了齐相管仲的极力反对。

原因很简单,九合诸侯的功劳虽然大,但齐国却并没有取代周朝,成为天下宗主。

所以,这个逼装不得!

至于刘邦想来封禅泰山,自然是因为他终结了乱世,开创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汉帝国,尤其是他的前任,也就是他的同龄人始皇帝也曾经封禅泰山。

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个逼,自然不能不装!

嗯,在原有的历史上,除了始皇帝和汉武帝之外,整个秦汉这几百年里就只有光武帝刘秀进行过封禅泰山的活动。

可封禅本质上是王朝更替,帝王受命易姓后,功成封禅。

所以刘秀的封禅行为属于不合乎礼法,被当时的官员士人喷成了狗……

再然后,就是直到600余年之后的唐朝,才有继任者再度封禅。

李治,以及他的败家孙子唐明皇……

嗯,武则天是去的嵩山。

最后为封禅泰山画上句点的,则是签订了檀渊之盟的宋真宗。

从此,无论是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做出了多么宏大的文治武功,也没有人再来泰山凑这个热闹了!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想来,宋真宗的那些同行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在心中鄙视了铁血强宋一番后,刘盈看了一眼正在泰山脚下忙忙碌碌的人群,调转马头向远处的行宫而去。

那座行宫据说是当年始皇帝为了封禅泰山而修建的,只不过在秦末的战争中大部分已经损毁,许多散落在地上梁柱砖瓦都被当地的百姓搬回家里垒猪圈了……

但整体的框架还在,尤其是那几间高大的正殿,虽然内里的装饰同样被乱军流民洗劫一空,然而简单修一修还是能住人。

至少,比住帐篷舒服。

“参见殿下!”轮值在宫外的靳歙快步迎了上来,抱拳行礼后从刘盈手中接过缰绳。

刘盈点头还礼,旋即踩着一个小凳子从马背上下来。

这一路的快马疾驰,他的大腿根都快被磨烂了,这让他越发怀念起后世的高铁了。

“陛下呢?可在宫中?”刘盈站稳,双腿不由自主的罗圈了起来。

靳歙努力不将目光向下,只是脸上挂着蜜汁微笑:“陛下和楚王到鲁县去了,据说是去给那个叫孔什么的扫坟去了……”

“孔?莫非是孔丘孔仲尼?”刘盈眉头皱了一下,心中产生了些许滑稽的情绪。

刘交师承荀子,如今的荀学属于是儒家的扛把子,刘交去给孔老夫子上坟很正常。

但刘邦也去刘盈就有些理解不能了。

那厮算得上是资深的铁杆儒黑,尤其是还在儒冠里撒尿,所以刘盈是真的担心,孔老夫子会揭棺而起,爆锤那厮……

毕竟老夫子的亲爹能扛起城门,孔老夫子的个人战力也应该不在项羽之下,收拾个把刘邦还不是轻轻松松!

靳歙却轻轻摇头:“不是孔丘,好像是那个跟随陈王反抗暴秦,后来被章邯杀死的那个孔家后人。”

“是不是叫做孔鲋?”刘盈恍然大悟道。

“对对对,就是孔鲋!”靳歙频频点头:“陛下说此人是整个孔家他唯独看得起的几个人,既然来了,就去祭拜一下!嗯,随行的还有蓼侯孔聚……”

刘盈想了想说道:“备车,我也去凑个热闹。”

他反感的宋明之后的那些腐儒,对于秦汉乃至于唐朝的儒家儒学反倒是充满了兴趣。

毕竟现在的儒生属于是孔夫子挎腰刀,文武双全。

而且儒学也处于欣欣向荣的时期,讲究的是天行道,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孟老夫子所说的那句话,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靳歙指了指刘盈的大腿:“殿下不再休息休息了?”

刘盈摇了摇头:“无妨,反正从这里通向鲁县不过百里路程,坐马车过去也算是休息了。”

……………………

鲁县城北,一处遍植松柏的树林。

许多居住在这附近的百姓,悄悄趴在自家里坊的围墙上向外张望,虽然有时候会被巡弋过来的甲士警告不准走出里坊,但大多数人却嗤之以鼻。

他们只是看热闹的乐子人,又不想要刺王杀驾,所以远远地看稀罕就行了,为什么要走出里坊?

松柏林中,和神情肃穆,一脸庄重的刘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歪戴着头冠,好奇的四处张望的刘邦。

“叫什么不好?叫做仲尼?为啥不叫种宝?”

刘交懒得理会没事找事的自家三哥,自顾自的在周围的坟茔前摆放祭品,点燃香烛。

嗯,在刘盈的推广下,蜡烛已经不仅仅是照明用的工具,而根据配方的不同,分为照明、祭祀和结婚等不同的类别。

不过对于这种民生项目,他并没有采用后世里垄断企业经常做的方式,比如压低原材料收购价、抬高成品零售价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是主动让利出去,压低了零售价。

毕竟他这算是国企,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反正哪怕每根蜡烛只赚一文钱的纯利润,但只要销量上去了,同样能够获得很可观的收入。

少顷,刘交把祭祀用的物品放置完毕,示意带来的乐队奏乐,准备开始祭祀的时候,松柏林外传来马车驶来的声音。

带领甲士守在林外的孔聚兴冲冲跑进来:“陛下,楚王,你们猜猜是谁来了?”

刘邦脸上露出几分喜悦,刚想向外走去,但旋即停下脚步,脸上换上了矜持的神情。

只有儿子拜见父亲的道理,哪里有父亲跑去迎接儿子的道理?

刘交则笑了笑,转身开始祭祀孔老夫子这个开创了儒学,擅长打着左灯向右转的至圣先师。

嗯,在孔子之前,学问主要是传承在贵族之间,父子兄弟相继。

比如很着名的崔抒弑君。

齐庄公与崔杼的妻子私通,被戴了绿帽子的崔抒设计杀死了齐庄公,立齐庄公的异母弟齐景公杵臼为君。

但他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被史官记录,于是用剑逼迫史官修改史料,但齐太史却不吃他那一套,自顾自写下‘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的记录。

自然而然的,太史伯死了。

但随后应召而来的太史仲也同样决心捍卫史官的职业道德,宁死不从。

然后太史仲也死了。

接下来就轮到太史叔了,太史叔面对着自己两个兄长的尸身,平静的说道: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

于是,太史叔被碎尸万段。

最后,则是太史季。

正如文天祥的正气歌所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面对着太史一家的前仆后继,权倾朝野的崔杼也只能无可奈何,于是在史书上就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

嗯,这时候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只是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家去。

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史官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

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记录齐国历史的权力,有且只有这几家以‘史’为名的家族!

一如某些经学传家的士族学阀一样,学问、知识这种本应该是属于所有人的东西,成为了他们的禁脔,成为了他们家族世世代代得以成为人上人的依仗!

所以,只收几条腊肉,两捆青菜就可以将胸中所学传授给人的孔老夫子,就显得难能可贵并且值得敬佩了。

嗯,至于说老夫子打着左灯向右转,则正是因为这种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让寒门士子形成了取代血缘贵族的士大夫群体。

比如,出自荀子门下的李斯……

松柏林中,刘盈罗圈着腿走入,先是看着一脸矜持的刘邦阳光灿烂一笑,旋即和他并肩站在一起,双手抱臂看着刘交领着孔聚在那里三拜九叩。

“爹啊,咱们封禅泰山后不要直接回关中了,去海边玩玩呗……”刘盈踮起脚尖,悄咪咪的说道。

“国事蜩螗(tiáotáng),你还想着到处玩?”刘邦一脸鄙夷,但旋即问道:“海边好玩吗?”

你还有脸说我……刘盈双手叉腰:“当然好玩了,不光能赶海,还能放开了吃关中吃不到的新鲜海味……重要的是,我造的两条大船过几天就要下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