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收个皇帝做小弟 > 第一零三章 神武水军

收个皇帝做小弟 第一零三章 神武水军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7:33 来源:笔趣阁

滨海带来的第一个问题:

海州有盐场,规模虽不大,但对于无固定钱粮来源的裴渊等人,却是意义重大。吴浩进入邳州,时全即行北走,除了自知不敌外,邳州本身,也实在没有太多可留恋之处;但海州不同,裴渊等人不可能轻易放弃盐场这个财源,对吴浩的抵抗,可能激烈的多。

这也罢了,正面对阵,裴、宋、孙部绝非神武军对手,这一层,吴浩有足够把握,但是,滨海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沿海多岛屿,投宋的忠义军都有丰富的“流窜岛崮”的经验,之前,他们被布萨安贞追剿,就是靠辗转于各沿海岛屿,才保存下基本实力的。

他们若跟你打海上游击战,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毕竟,神武军的建制中,没有水军。

有人主张招抚,但吴浩否定了这个建议,能招抚,上一回就招抚了,“劣币”就是“劣币”,或者改造成本太高,或者根本改造不来,我不能放一堆小定时炸弹在我的根据地里,宁肯初初之时,进展慢些,多费些心思精力,但打下来的,是一片干干净净的地盘,日后北进,无后顾忧。

吴浩的计划是,进军海州的同时,从海上封住裴、宋、孙的退路。

这自然需要水军,而神武军虽无水军的建制,但不等于淮东没有水军。

楚州以西,沿淮不过三十里,就是淮阴,这个地方,屯有一支水军,规模不大,不过千把人,吴浩既“都统淮东沿淮兵马”,这支水军,自然也归吴浩节制。

这支水军的存在感很低,去春宋金淮东大战,金军说过淮就过淮了,没听说这支水军发挥过什么牵制的作用,之前,对这支水军,吴浩也未有过足够的留意,现在想起来了,却不晓得,能用不能用?好用不好用?

吴浩乃嘱展渊,实地考察一番——第二个人的眼光,吴浩也信不大过。

不过,展渊是盱眙和泗州的通判,淮阴则在楚州境内,军职呢,展渊是“勾管神武军机宜文字”,但淮**军不在神武军建制内,所以,台面上,展渊同淮**军,没有交集,突然跑过去“劳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就在这时,朝廷以展渊“权通判楚州”的诏书到了,问题迎刃而解。

吴浩致书史弥远,请以展渊通判楚州,是之前的事情,同淮**军倒没有什么相干,吴浩的想法是,他本人率军,渡淮而北,后方一定要坚固,后勤一定要畅顺,这个重任,除了展渊,不做第二人想;“后方”之中,最重要是楚州,展渊于楚州,却无任何名义,这可不行啊!

于是,吴浩给史弥远写信,提出两点请求:其一,将神武军的驻屯地,盱眙之外,再加个楚州;其二,以展渊为楚州通判。

楚州原是有通判的,请将其调走——爱调哪儿调哪儿去。

未以吴浩为淮东制置副使,史弥远是有些心虚的,吴浩这个要求,他无法拒绝,于是,盱眙、泗州之外,展渊又成了楚州的通判,民间号曰:“展三判”。

后世小说家言,什么云云,就是这样来的了。

展渊私信余玠,则如此期许及自许,“君为张良,仆做萧何!”

不久,展渊回信吴浩,详述淮**军情形:

钤辖名叫廖登,去春金军入寇之时,他正好发疟疾,打摆子,船舱都出不去,因此,淮**军,一无动作,对此,廖登深以为耻,郁闷了差不多一整年,听到准备调他出海,眼睛都放光了!

展渊眼里,淮**军的整体氛围,颇为奇特:气氛阴郁,士气不高,但制度严密,训练不辍。

照展渊看,这个廖登,其实既有本事,也有志气,淮**军的无所作为,除了主将恰好生病,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朝廷对“淮防”的定位,太过模糊。

就像金本没有真正的“河防”,宋其实也没有真正的“淮防”,前者是因为黄河本是金的“内河”,后者呢,淮河虽为宋、金界河,但宋守沿淮一线,从来是守城,而不是守河。

反过来,金亦然。

不论于金还是于宋,淮水都非天堑,金攻宋,到淮南来打,宋攻金,到淮北去打,从来就没有宋一定要拒敌于淮北、金一定要拒敌于淮南的说法。

这同“江防”完全不同——“江防”的定位非常清晰:

不许北军一兵一卒过长江。

毕竟,长江的宽、深,不是淮河可比的。

另外,到了冬天,淮河有可能结冰,而长江,是永远不会封冻的。

但廖登也提醒展渊,河船不同海船,河水浅,河船的船底较平;海水深,海船的船底较尖,淮**军的船,到了海上,未必行动自如。

吴浩本来想,上表朝廷,打沿海制置司调一批船过来,沿海制置司之设,防海盗为辅,防金国沿海南下为主,但目下的情形,金国的海岸线差不多丢光了,根本没有沿海南下的可能,沿海制置司留那许多船干啥用?

但转念一想,算了,你觉得没啥用,人沿海制置司自己觉得很有用,就算朝廷同意了,沿海制置司也可能拖着不办,这个官司,没三五个月打不明白,有这个时间,老子自己的船,也造出来了!

之前说过,新造一大船,费时至少一年,但那个“大船”,是五千料的大海船,跑远洋的,吴浩欲新造的船,只是用于近海封锁,无需那般大的吨位,一千料左右便足敷使用了。

楚州的喻口,本就有一船厂,规模虽不甚大,但也尽够用了,吴浩下令,船厂所有海船订单,不论官私,全部給价截胡,改造为战船;同时,飞书两浙路市舶务,力邀老朋友庄安石过来总监督造。

至于一应费用,先从楚州府库支出,到时候,一并同枢密院结算扯皮。

就这样,吴浩迈开了建设神武水军的步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