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允冠百王刘秀传 > 第二十四章 昆阳之战1-2

允冠百王刘秀传 第二十四章 昆阳之战1-2

作者:风非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20:01:21 来源:笔趣阁

8-1

宛城被围,天下震动。但宛城之固乃天下少有,义军连攻数十日,竟无丝毫进展。刘縯只得一边围城缓以图之,一边分兵向周围进取,同时派出王凤、王常等人率领一支军队向北拓展。这支军队很快进入颍川郡,攻取了昆阳、定陵和郾城等地。

王莽听说宛城被围,龙颜大怒,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对策未出,又传来义军拥立了新皇帝。王莽气急败坏,痛骂朝臣。王莽见众大臣满脸惊惧却无人奏议,不由怒气更甚。众大臣见王莽须发花白,满脸皱纹,愤怒时,须发颤动,如一团盛开的菊花,大家更生惧意,一个个噤若寒蝉,无人说话。

王莽拍案喝道:“众卿平日以肱骨之臣自诩,今日倒是为朕拿出主意来啊。”

群臣尽知,这两年朝廷的精锐军队派往山东一带去剿灭赤眉,赤眉未灭,新朝的军队却没了,老将廉丹败亡,主帅王匡受伤。新近又闻甄阜和梁丘赐双双败亡,连常胜将军严尤也被刘縯击败。严尤是新朝最后的老将,如果他都没有胜算,谁还能知道有什么办法?看着王莽气急败坏的样子,更没有人敢说话。

王莽见众人唯唯诺诺,突然对这些朝臣们生出莫名鄙视。又一想,自己身为新朝皇帝,天下大事又岂是这些臣僚们能决定的,自己怎能像他们一样惶恐不安。又想起前几日自己刚刚算过新朝的气数,足足还有三万六千年,自己怎能被一时之困乱了方寸。王莽心中想定,顿时踏实了。王莽大笑道:“其实现在之势,不过是一城之危,朕自有办法。各位爱卿不必担心,朕早已算过,新朝气数还有三万六千年之长。”

众人见王莽突然间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雪白的须发显出仙风道骨的气度。众人既感到莫名其妙,又觉欣慰敬服,纷纷祝贺。王莽见大臣们满脸崇敬,心中大喜,心想果然是一群庸碌之辈,不禁为自己的雄才大略感到自豪。

王莽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命令有司在全国广选淑女,以充后宫。众大臣见王莽虽然年迈,竟有如此精力,无不叹服。

王莽退朝后,匆匆招来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寻。王邑是王莽的堂兄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王寻是王莽的侄儿。两人都是王莽的心腹,如今朝廷危急,王莽只能倚重自己的子弟。王邑、王寻虽历经战事,却并非帅才,如今因南阳起事使两人一跃成为手握重兵的重臣,俱是志得意满。两人深知此去凶险,便向王莽要求派出重兵,否则刘縯之徒难以平定。王莽也知刘縯的厉害,短短两个月击斩新朝两员大将,还大败名将严尤,如今包围宛城拥立新帝,岂是一般的变民军所能比。王莽一面调集军力,一面让人制作刘縯的画像,分发朝臣,让他们日夜对着画像射箭。又传令全国,如有擒获或杀死刘縯者,赏金万两,封万户侯。

王莽虽然使出了各种手段,但他很清楚,要击败刘縯,还必须靠实实在在的武力。王莽调集精锐兵力四十二万,号称百万,连同一支特殊的队伍一并交给王寻、王邑。这支特殊的队伍是由一名身高过丈的巨人带领的由象狮虎豹等猛兽组成的军团,是一支史无前例的可怕军队。王莽还不放心,又为王邑王寻配备了两百多名从全国挑选出来的军事学者,王莽这才安心。王邑王寻也放心了,他们大摇大摆地从京城长安向宛城出发。

送走了出征的队伍,王莽这才开始对全国采选来的一百二十名美女进行评赏,最后选中了一名史家女子。王莽将自己须发染黑,用三万两黄金作为聘礼对史家女子进行隆重迎娶。在等到王邑王寻踏平义军的消息传来之前,王莽要用自己的婚仪为新朝带来盛大的欢乐气象。

8-2

义军猛烈的进攻没有丝毫进展,宛城依然很坚固。北上的义军占领了昆阳、定陵和郾城等地,将那里所获的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送往宛城,给攻城的义军以极大的支持。阴识带领阴家的兵丁门客也加入了义军。

不久,传来了新朝百万援军即将南下的消息。义军更加着急,如果攻下宛城便可据城以相抗衡,如果攻不下,势必只能分兵逃散。义军已经围城数月,将士们知道城中人员已接近崩溃,相信旦夕即可攻破,都不愿轻言放弃。大家日夜不停轮流攻城,一定要赶在新朝军队到来前拿下宛城。

五月的中原,鲜花盛开,阳光明媚。王邑王寻的百万大军已经踏上了颍川的土地,被刘縯击败的严尤也受诏率领余部加入南下的大军。浩荡的军队铺天盖地,当他们踏过繁花似锦的原野时,前军踩上时还是碧草萋萋,中军所至已是草木俱碎,后军过后便是尘土飞扬。于是,大军过后,一片碧野便形成了一条灰黄色的大道。这支军队仿佛一架庞大的开路机器在中原大地剪过草木一路南行。

正在颍川活动的义军探兵,远远就看见了滚滚前行的队伍。队伍中高高举起的旌旗在阳光下随风闪烁,像飘扬的风帆,延伸到无边无际。高大的巨无霸带着装满猛兽的车队在队伍中显得格外醒目。

探兵使劲揉着自己的眼睛,终于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新朝大军,吓得面如土色,拍马便跑,飞一般地奔向昆阳城。昆阳是通往宛城的必经之地,由王凤王常等人率领九千义军在这里把守。

众将士正在城内巡视,忽见探兵慌慌张张跑回城来。探兵一头撞倒城中行人,尚不自知,仍欲慌忙前行。众将见状,大吃一惊。李轶喝道:“混账东西,干什么?”

探兵这才注意众将领都在看着自己,结结巴巴道:“报告……五威将军,新朝……新朝军队来了。”

王凤不屑道:“慌个屁啊,你没见我们正在准备吗!”

探兵结结巴巴道:“太……太……”他实在不知道该说太多还是太猛。

王常见状,心知情况不妙,忙道:“咱们赶紧去看看。”

李轶早已爬上城头探望。王凤王常等人上到城头,见李轶神色已变,几位将领忙走过去。只见北边天际一片灰暗,人影与旌旗已经看得分明,明亮的阳光下,那一片灰暗显得分外醒目,人影与旌旗在慢慢移动,空气随着这些人影和旌旗抖动,一直抖动到远远的天际,飞起的尘土也在抖动中不断蔓延。

将领们面面相觑,脸色灰白。大家刚才还豪言壮语要为攻打宛城的兄弟守住昆阳,而今看远处队伍的气势,只怕瞬间就要席卷昆阳,直捣宛城。大家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刘秀站在人丛中,看着远方,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王凤对各位将领道:“看来王莽老贼这次真是出动了全部兵力,只怕……”王凤想说“只怕我们抵挡不住。”又想自己身为主帅,怎么能开口就是泄气的话,说了一半便硬生生的停住,紧张地看着其他将领。

有人道:“只怕家眷……”众人都想到了当年刘家宗室无数亲人惨死的情形,心中无不胆寒。

李轶道:“要不我们暂且撤离到别的城镇。”

“好,五威将军说得对。”王凤早就等着这句话,“昆阳肯定保不住了,赶快撤离,我们保住家小和兄弟们性命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以后总有机会跟老贼决战。”

众人一听王凤发话,立马动身,准备去收拾东西。

刘秀忙站出来道:“各位将军,切不可撤走。今日我们有昆阳城,还能靠将士戮力抗敌,如果一旦撤退,我们势必不能保全。现在宛城未破,我们如果放弃昆阳,宛城的义军必然无法成功。主军若败,我们还保什么家小和兄弟性命,哪里还有将来的决战?况且昆阳城完全能够守住。”刘秀想到了正在进攻宛城的大哥,新军的到来一定让他万分着急。无论如何也要把敌人拖在昆阳城。

王凤心意已决,偏偏刘秀来说这几句话,弄得大家好不尴尬。王凤怒从心起,喝道:“你……太常偏将军……这里轮得到你说话吗?”

刘秀淡然一笑,退到一边,默默看向不远处的新军,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拖住这支可怕的援军。

大家慌慌张张走下城楼,正欲各自撤走。有人来报:“上国将军,来不及了。”

众人一愣,再次走到城头。只见刚才的人影已经密密麻麻涌近城前,尘土飞扬,旌旗弥天。人与人之间的叫喊声清晰可闻,兵器上的光影晃得令人刺眼,人员兵马像潮水一样逐渐流向城墙两边。远远望去,人影晃动,直到天边。又见不远处有一名巨人,身后一车队上巨笼排开。笼中猛兽兀自徘徊,偶听虎啸狮吼,恍如就在城下,比开始看见的景象更加令人骇然。

众人大惊失色,无不屏住呼吸,彷佛城下兵马立时就会攻陷了城墙。王凤喃喃自语,“这如何是好?”众将半响无语。

“怕什么,他们刚刚到,我们马上杀出去。他们哪里就防得住。”说话人脸色黝黑,声音洪亮,正是绿林军将领马武。马武字子张,南阳郡湖阳人,年少时为躲避仇家,常年活动在江夏一代,练得一身好武艺。马武后来投身绿林军,成为绿林军中一员勇将。

王风看了看城楼下人马渐多,担心道:“现在只怕要杀出去也不容易了。”

“管他呢,杀一个就不赔,杀两个就是赚。”

“家眷呢?”

马武憨憨一笑,不知如何应答。

王常道:“我们还是请太常将军为大家谋划吧。”

众人这才想起刘秀刚才说过的话,忙请刘秀过来。

刘秀见众人脸上忧惧不安,用手拍着城墙道:“你们看看,这哪里一般武器能攻破的。”众人平日并没有注意城墙,现在见城墙虽然古旧,却是三尺见厚的砖石垒成,确实非一般武器能攻破,更不用说数丈宽的城墙,刘秀指着城内道,“昆阳虽小,却是城池坚固,绝非一时能攻破。敌人人数虽众,但在小城面前无法施展兵力,我们根本不用怕他们。”

王凤担心道:“刘将军话虽有理,但昆阳城小,就算可以坚守一时,又如何能长久抵抗这百万之师。”

大家一下又紧张起来,神色不安。

刘秀并不知道如何抵抗百万之师,但他现在心中只有一个念想,无论如何,一定要说服众将,坚守昆阳,拖住新军。刘秀指向远处,对众人道:“你们看,昆阳四周山丘众多,河流密布,这样的地形,只利于小部队作战,不利于大部队作战……”

未等刘秀说完,王凤不以为然道:“你说什么利不利的,谁又能以一挡十,何况哪止十啊,我看最终肯定还是很难守住,与其日后城破不能保全,还不如我们及早投降……”

不少将领都露出赞许之色,也有人面色不悦。

王常道:“并未决战,岂可轻言投降。”

“只怕投降也难有出路。”马武就想着痛快厮杀一场。

刘秀朗声道:“绝对不能投降!我们既然已经起事,岂能投降。投降必然使新军迅速南下,我们主力必然不保。我们一同起义,如今面临强敌,如果置众多兄弟不顾,岂是英雄所为?如果主力不保,我们又岂能保全?与其败亡,还不如拼死一战。只要我们守住昆阳,宛城旦夕即下,宛城一破,主力就会立马前来援助。到时内外夹攻,必可破新朝大军。贼兵一破,我们大事可成。”

众人听得刘秀之言,既是惭愧又是佩服。人人都是经历过生死的人,原本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见着新朝军队源源不断涌来,才被一时浩大的声威所震慑。

王凤道:“城中粮草只能坚持一个多月,只怕等不到宛城获胜,昆阳先破了。”

刘秀道:“我们岂能死守呢,城内兵马自是坚守不出,我们另寻求救兵。定陵和郾城在昆阳之东,敌军的目标是南边的宛城,他们绝不会向东进攻,定陵和郾城也就不会有兵临城下之忧,我们可去那里求得援兵。有了援兵,我们就可内外攻击,使敌军无法全力进攻,自然就解了昆阳之危。守住昆阳,就可等待主力前来决战。”

刘秀见众人点头称是,赶忙道:“既然大家愿意同生共死,那就请速速决定谁留下守城,谁外出请兵。”

城下的新军已逐渐围住了昆阳,远远可见数里之外的人员已经开始搭建营房。

王凤道:“我愿守城。”

又有数人应道“我愿守城。”

刘秀问:“谁愿去请援兵?”

众人默然。

刘秀心中的念想已经让他无所顾忌,他向各位抱拳道:“好,我愿前去请援,那就拜托各位,务必守住昆阳,我一定带兵马回来。”

“我愿同去。”邓晨站了出来。

“好。”刘秀对邓晨心生感激。

紧接着李轶也挺身而出:“我愿同去。”而后宗佻等人均愿随刘秀前往。

刘秀正与诸将商议,忽见两人奔来,远远叫道:“我们愿随刘将军一同前去请兵。”

刘秀一看,前面一人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却是前日自己领兵初到颍川时投奔入伍的王霸。王霸字元伯,是颍川颍阳人。王霸本是在当地管理监狱的小吏,但他一向胸有大志,又不满王莽无道,便辞职在家。听说刘縯起义,王霸便有投奔之心,后遇刘秀的兵马巡察到颍川,便投奔入军。刘秀见他谈吐不俗,将他留在帐下。

后面一人仪表堂堂,衣着整齐,名叫任光。任光是南阳人,字伯卿。刘縯初围宛城时,刘赐奉命带兵进攻宛城,见几名士兵围着一人撕扯。原来是士兵们见那人衣着光鲜,欲抢那一身衣服,哪知这人宁死也不肯脱衣服。刘赐见那人长相忠厚仪表不凡,便将他救下,留在军中,那人正是任光。刘玄称帝后,任光成为刘赐帐下一名偏将军。刚才耳闻刘秀要去请兵,便欲同往。

到了晚上,王常等人将刘秀及同往请兵的十二人从南门送出。刘秀向王常抱拳道:“昆阳势急,有劳将军担待。”

王常知道刘秀担心王凤守城不坚定,便道:“刘将军放心,我们会坚守城池,此去艰险,各位多保重。”

众人一一拜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