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单挑三国:开局教化张角 > 第四十九章 鬼神手段

单挑三国:开局教化张角 第四十九章 鬼神手段

作者:亡命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19:30:56 来源:笔趣阁

眼见场面有些混乱,白元皱眉轻咳一声,止了吵闹声后,这才开口道:

“既然张小友欲要加入我太平道,那想来是另有高见。

且先听他道明缘由,再论其他也不迟。”

一众弟子虽还有些不忿,但也不敢再出声,只以恨恨的目光瞪向张渊。

张渊面色不变,朝着白元及雷彬抱了抱拳。

“雨师所言得人心者得天下,并无不对。

而以圣道之积累,初期也定可大占上风、甚至夺取一边倒之胜局。

但尚有另外一句俗语: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治江山更难!

诸位可曾想过,夺取一地之后,又该如何做?

夺取半壁江山之后,又当如何做?”

听闻此言,一众高层不由愣住,眼神有些闪烁。

至于一众弟子,则大都感觉莫名其妙。

打了胜仗,那自然是要乘胜追击、继续拿下整个大汉啊。

这还需要考虑?

张渊微微一顿,继而借着说道:

“假设我等拿下了一座城,那这座城又该如何治理?

对于城内百姓,要如何安置?

对于城内士族,要如何处置?

难不成开仓放粮、杀光士族便够了?”

“不应当如此吗?”

有弟子小声嘀咕道。

张渊扫了那人一眼,轻笑一声道:

“那粮食吃光了又要吃甚?诸位家眷要如何安置?

百姓间起了矛盾要如何调解?有人犯了罪该如何论处?

税收如何界定?破损建筑何人来修缮?

缺损兵甲如何补充?土地如何分配?

对于立功将士如何奖赏?伤残兵员如何安置?

……”

听到张渊口中不断冒出的一个个问题,不少人皆是脸色涨红,听得眼睛都有些发晕。

他们哪里想过这些问题?

雷彬脸皮微抽,咽了口唾沫后,语气艰涩道:

“说到底,不过是官员之任命罢了。

庶民之中,也有不少人识文断字,足可差用。”

张渊不由翻了个白眼,无奈道:

“雨师所言不错,在下说的便是治政之才。

但识文断字之人,雨师觉着他们当真能挑起重担?

让一帮子从未有过治政经验之民夫,去治理一城政事,不麻烦四起才怪了……

更何况,即便他们能经过磨合,逐渐适应一城之事务;

那若是治理一郡、一州呢?

若是治理数百城、数十郡、数州呢?”

“呃,这……”

雷彬顿时语塞,有些不知该如何回应。

其余人亦是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事实上,这也正是士族敢于放任我太平道大肆发展之底气所在。

因为他们掌控着天下知识,他们掌控着统治天下之俊才。

在他们看来,我太平道终究只是一帮泥腿子,登不得台面,更承受不起时间之检验。

他们很清楚圣道若起事,终究只是一个泡沫,不可能竟功。

但另一方面,却又能对大汉造成很大威胁,帮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

故而,他们才放任不顾。

说到底,其实天下之争,无非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兵戈之争,另一方面便是人才之争。

圣道之优势,在于人心。

但圣道之劣势,却在于人才。

这个人才,不单单是治政之才,还包括统军将才、统御帅才,甚至是农商杂家之才。”

殿内不由一片沉寂,许多人皆是脸色沉重、眉头紧锁。

哪怕是张角,也同样皱起了眉头,眼神有些闪烁不定。

马元义狠狠一咬牙,盯向张渊喝问道:

“那照你之言,我圣道注定无法成功,你又为何要加入?”

张渊看了眼马元义,自信一笑道:

“因为在下,有办法解决此事!”

马元义不屑一笑,一脸鄙夷。

“马某承认,你张渊是厉害,但再厉害又能如何?

你终究只是一人,难不成还能分化出千百个人来?”

张渊也不动怒,平和道:

“在下自然无法分身千百,但却可以快速培养、点拨各业人才。”

马元义自是一百个不信,甚至感到很是荒唐。

“你张渊莫不成是神明,还能轻轻一点,便能将榆木疙瘩化为十年大树?”

马元义说完后,便一脸讥嘲的盯着张渊,想要看到张渊窘迫之模样。

却不成想,张渊竟摊了摊手,“张狂”道:

“这个,倒也不是不可以。”

众人顿时翻了个白眼,只认为是张渊在同马元义赌气。

此时,张角忽然出声。

“既如此,那小友便展示一下奇术,让众弟子开开眼。”

听到张角之言辞,所有人俱是一愣,面面相觑。

难不成,这张渊真有神鬼莫测之手段?

难道,这便是天公看重他的原因?

“是!”

张渊也不推辞,直接应了下来,而后盯向一众惊疑不定的弟子。

“诸位推选二人出来吧,也免得待会儿以为是在下与他人串通作戏。

至于条件,修为在通力阶、能够识文断字之人便可。”

马元义偏不信邪,亲自挑出了二人,让他们来到了张渊身前。

这二人一个青年、一个中年,皆是马元义亲近之人。

此刻,二人盯向张渊的眸子中满是不屑和质疑。

想要装神弄鬼?

嘿,看自家不戳破其谎言!

张渊始终平静,但言辞却颇有些冷冽。

“在下之奇术,代价不小,且受点拨之人,必须跪地虔心。”

二人顿时脸色一僵,眼中隐有怒火升腾。

但此时所有人盯着,二人却不敢发作,只得老老实实跪了下去,并且收起了不屑之态。

张渊暗自冷笑一声,缓缓伸出双手按压到了二人头顶。

同时,“治政十要”、“行文九规”、“讼解百科”等治政一道的要义自口中轻念而出。

过程中,所有人皆能听到张渊之话语。

但在他们听来,那些话要么平平无奇、要么晦涩难懂,委实没有什么神异之处。

然而,那两人的脸色却早已一片虔诚、敬畏,不时还露出若有所悟之色。

及至一刻钟后,待得张渊收了手,二人更直接以头磕地,无比激动地拜了三拜。

“感谢先生塑造之恩!”

眼见此景,所有人俱是一脸茫然。

马元义的脸色更直接黑了下来,无比难看。

难不成自己看瞎了眼,选了两个反骨仔?

张渊微微一笑,将二人扶了起来。

这两人的政属性皆只是D级,此番他一股脑帮二人皆提升到了B级,使得自身教化点数只剩下了43点。

但就结果及影响而言,10点教化点的付出完全值得。

“雨师,还请考校一下二人吧,看看这二位是否有治理一郡之才。”

“一郡?”

雷彬顿时眉头皱起,感觉有些荒唐。

这二人他认识,若论治政能力,能够治理一乡便算不错了,还治郡?

只是看二人迥异于先前之自信眼神,雷彬又有些惊疑不定。

“吴磊,你且说说,何为治民之基?”

名叫吴磊的青年朝雷彬恭敬一礼,而后快速回道:

“回雨师,我大汉所谓‘治民之基’,乃是指乡里制。

因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乡里承担统筹治理。

高祖曾有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

是以,乡里之基是否安稳,要看充为三老者是否德行高超、是否与人为善、是否能正人曲直。

然,当今之天下,大半三老之位,皆由士族豪强把持。

百姓只能被肆意欺压,而无处申冤。

‘治民之基’混乱如斯,已名不副实。”

听到吴磊之回答,众人皆是悚然而惊。

这小子何时这般能说会道了?

而且听起来,还条理清晰,因果相循,貌似很是有些高深。

至于雷彬,则更是瞪大了眼睛,像是第一次认识吴磊一般。

事实上,他只是问了“治民之基”的涵义,对方只需答出乡里制便可。

但对方却直接由点及面,将因果及现状都道了出来,明显见识不俗。

只是,这吴磊何以能有如此见识?

难道张渊那小子不是在装神弄鬼?

一念及此,雷彬又急忙盯向另一个中年。

“王松,你且说说,我朝刺史制之由来。”

说到这儿,雷彬又补充道:

“当然,你也可评鉴一下刺史制之现状。”

名叫王松的中年微微点头,沉思五六息后,朗声道:

“在前汉之初,因御史、丞相史之监察,察无专区、职责不明;

是以武帝特地设立刺史制,以十三刺史监察十三部州。

此举无疑完善了朝廷之监察体系。

然,刺史所监察之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地方命官仅限于郡国两千石。

而刺史之俸禄,也仅有六百石。

换而言之,刺史只有监察之权,且对个别郡太守、王国王君、诸侯相等,无权监察。

因当下皇室宗族式微、士族豪强把控各地,各州刺史要么是士族之人;

要么因无实权,被士族从各方掣肘制约,使其难有所为。

故而,在当下,刺史制形同虚设、几无作用。

若说乡里制之腐朽从最底层毁了朝廷根基,那刺史制之受约,便从最上层断了朝廷掣肘地方之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