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910章:小卒过河顶大将

大隋第三世 第910章:小卒过河顶大将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天光蒙蒙亮,文武百官陆陆续续来到承天门前,等着入宫参加今天的朝会,文武百官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在宫门前谈天说地,并没有人注意到城上的防御之兵比往常多了许多,也没有人留意到箭孔之内排着一支支粗如长矛的弩箭,那些弩箭泛着森然杀机,如一条条藏在洞穴中的足以致命的毒蛇。

正门城楼上,李渊已经恢复了帝王威严。

他居高临下地从楼上俯瞰着向门前聚集而来的文武百官,尽管太过遥远,无法看清哪些人相貌、哪些人到了,可他依然十分认真地细细看着。

“道兴,你有没有看到陈叔达?”李渊头也不回的问着身边一名气宇轩昂的少年将领。

此人是李韶之子、李道宗之弟李道兴,受封为广宁郡王,已是李氏宗亲比较少见的出色子弟了,许多以前被李渊看中的族中俊才,曾在窦琮麾下效命,结果在襄阳谷城县一役,全部当了水中王八的美食,死了个尸骨无存。但李家自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便豪杰辈出,他自己生了八个厉害的儿子,八个儿子又各生又生了很多不凡之子,到李渊这一代,又加以扩大,可是说是人才鼎盛,李渊重用这些宗亲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出自正统军武世家的人将军,比野路子出身的人多了天然上的优势,临敌应变或许不太行,但统兵的水平却占有先天上的优势,只可惜横空杀出个大魔头杨侗,李家到如今,凡是精明一点、能干一点的子弟,都差不多被杀光了,所剩无几的宗亲之中,也只有李渊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堂侄李孝恭,余者不是平庸,就是太小,难以担当大任,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李元吉已经让李世民活活烧死,同样不知道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们,个个都是头角峥嵘的厉害人物,比如说李元嘉、李元景、李元景、李元亨、李元轨……皆是史上留名的人物。

“回禀圣上,陈相国已经到了,正与豆卢相、萧相在一起谈笑。”李道兴目力甚好,在人群之中找到了陈叔达。

“嗯,豆卢宽、萧瑀也来了?”李渊松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看来消息还没泄露出去了。”

李道兴连忙安慰道:“圣上,据禁卫所言,那名黑衣人投信失败以后,虽能隐藏行迹,得以脱身;可是太极宫戒备森严,圣上及时让士兵封锁各道门户,他想从宫内逃出去,却是难如登天,目前应该是缩在某个角落,所以这些人应当还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了。”

“嗯,道兴所言极是。”李渊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神情有些紧张地问:“唐俭、宇文士及到了吗?”

一个面色浮肿、呵欠不断的青年赶紧抢着道:“圣上,他们比陈叔达、萧瑀、豆卢宽等人到得还要早一些。”

此为李渊亲侄李奉慈,其父李湛早逝,幼年得到李渊抚养,从小和李建成、李孝恭、李元吉等人一起长大。但为人游手好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唐朝建立后,封为勃海郡王,家中妓妾数百余人,人人皆是衣罗绮,食必粱肉,朝夕弦歌自娱,骄侈无比,深为李渊所厌恶。

李渊斥道:“你只顾吃喝享乐,置家国大事于不顾,哪认得清朝中大臣?今朕赐尔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

“谢圣上。”李奉慈道谢一声,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李渊懒得理会这没出息的家伙,转首道:“道兴你说。”

李道兴仔细确认了一下,对李渊道:“圣上,您要找的人,已经全到了!”

“好、好、好!”李渊到座位上坐下,李又问道:“李神通和李高迁、李开远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圣上!”李道兴拱手道:“淮安王一刻前差人来报,其大军已经埋伏在宫城东北,只等陛下号令即可杀向武担山。”

“嗯。”闭目养神的李渊又问道:“李高迁和李开远呢?”

李渊刚说到这里,一名旅帅服饰的武官急急忙忙的跑上承天门,站在门口的内侍仔细询问了一番,领着他匆匆走了进来。

“末将刘师立,奉李高迁、李开远将军之命,前来回报圣上,元从禁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行动。”来将行礼道。

“朕知道了,下去准备吧。”

“末将遵命。”刘师立施礼告退。

李道兴看向李渊,等候着他的旨意。

……

承天门外,前来参朝的官员越来越多,平时这个时候,宫门早已打开,叫官员到朝房茶室等候,而今天的承天门却依旧紧闭,这使许多官员感到诧异,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着,有人向城楼上不断观望。

这时,天边阳光光线破云而出,正照在金壁辉煌的承天门上,官员们又发现以前钟鼓报鸣声今天也没有,虽然他们没有准确记时之物,不过通过承天门上的光线判断得出钟鼓声的声音已至。

然而钟鼓之声迟迟未至,这异常的样子,让人不得不多想。

官员们都发现极为不妥的一幕,纷纷拥到宫前,有些官员拍打宫门,向宫中喊话。

……

城楼之上,李道兴又追问了一句:“圣上?”

“元吉还没来吗?”李渊有些心不在焉的问道,他也不知为何,方才有一种心惊肉跳之感。

李道兴忙道:“回圣上,齐王兄尚未至此。”

“不等他了。”李渊的身形微微震动了一下,沉声道:“开始吧。”

“喏。”

李道兴向门口挥了挥手,老宦官立即把拂尘一扬,两个小内侍向一旁的钟鼓和鼓楼急奔而去。鼓钟司的太监扬声道:“鸣景云钟。”

“当、当、当。”几名内侍扶起撞钟大木,向悬挂在钟楼中的铜钟撞击。

“鸣闻天鼓。”这一刻,鼓钟司大太监有一种千军万马皆有手的豪气。

“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楼上的内侍也击响了一排大鼓,八个人动作整齐如一,每一槌下去,都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韵律美感。

成都城中各处负责击鼓扬钟的役人早就等了许久,只是承天门迟迟未响,是以只能默默的等待,此时听到承天门已经奏响了钟鼓,顿时满城钟鼓纷纷应和而起,一时间,整个成都城都在钟鼓声回荡声中,这也意味着一天的朝会正式开始了。

也提醒尚未抵达的官员抓紧速度,以免误了点卯应名之时。

门前静候的官员们顿时疑虑顿消,纷纷整理衣冠,排列整齐,准备等候承天门大开,入宫见驾。

也在钟鼓声响之际,埋伏在宫城北侧的左右御林卫,埋伏东夹城太仓、掖庭宫的元从禁军倾巢出动,沿宫城两侧向承天门猛扑过来。而由李神通负责的城外军营之兵也向武担山方向进军。埋伏皇城朱雀门两侧,鸿胪寺、太常寺的士兵则是向北部的承天门压了上来。

随着士兵纷纷出动,文武百官目瞪口呆,一个二个傻了一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到甲胄鲜明的士兵,将相国陈叔达、豆卢宽、萧瑀,以及唐俭、宇文士及一干大臣被捕。很快,承天门前的文武百官就少了许多。

已经晋升为御史中丞的韩志也被吓到了,这种利用“宰牛刀”对朝中文武大动干戈的大场面,他是头一回看到,一时间也被李渊的大手笔惊得张口结舌,心中不由暗想:“圣上和朝中大臣都说我韩志是潜入伪唐的大奸细,照这架势来看,李渊这家伙才是伪唐最大的奸细啊!这明显就是要把伪唐朝廷折腾得上下离心、惶恐不安才甘心。与他这手笔比起来,我真是自愧不如、拍马难敌。不过这家伙太能搞事了,难道就不怕伪唐被他这么活生生的折腾死?”

就在这时,承天门开了一道侧门,一名内侍走了出来,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一眼,扬声道:“圣上有旨,宣御史中丞韩志承天门见驾!”

“微臣遵旨!”韩志精神大振,心知他的机会来了,不管李渊是怎么想的,反正对他而言,眼前这起事件都是搞乱伪唐中枢的天赐良机,把守在门前的士兵等韩志入内,立即命人将侧门关闭,并顶上巨大条石。

这一举动,也令韩志意识到伪唐朝廷有了大变,他务必要借此机会将伪唐王朝的中坚力量一网打尽,从而给大隋收复益州开创大好局面。否则,如何对得起打下良好基础的李渊啊?

当他登上承天门,见到的李渊的时候,发现对方神态平静、从容不迫,似乎这一切事件与他毫不相干似的。

李渊那种沉稳与从容,让韩志煞是无语,连忙上前行礼道:“臣韩志,参见圣上。”

“韩卿!”李渊眯着双眼道:“昨天夜里,有人投书东宫,相约于两日后兵变逼宫,企图拥立皇储登基,朕今天抓捕的这些人,都有参与谋反的嫌疑;这些人,朕现在就交给你了。”

“微臣遵旨。”韩志一脸虔诚的行礼。

“这些人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如果谋反属实,究竟还有多少人是他们同党。”李渊微微向前倾着身子,加重了语气:“这件事情异常重要!朕不想每天生活在惶恐之中,不想在睡梦中被乱兵攻进朕寝宫,迫朕退位。”

“圣上大可放心,微臣一定会把叛党的所有同谋一律揪出,以让圣上高枕无忧,我大唐社稷稳如泰山。”韩志不动声色的说着,心下却是一阵狂喜:刚才在人群中,他已经见到被抓走的,多为伪唐王朝有能力的人,关键是涉及的人员,还包括了陈叔达、萧瑀、豆卢宽这三位相国,而他们代表着一大群人的利益关系,若是一一扭出,安上谋反之罪,就能假李渊之手将之除去,这样一来,伪唐王朝必将伤筋动骨

“嗯。”李渊点了点头,沉声道:“朕的原则是宁枉毋纵!”

“喏。”韩志明白李渊的心思,这也是他之所愿,当初在主审刘文静一案时,他就扮演了酷吏的角色,借机歼灭了许多李渊看不顺眼的人,这才受封为御史中丞。而这一次,李渊直接点明要“宁枉毋纵”,无疑是给了他一把锋芒毕露的神剑。

“去吧。”李渊挥了挥手,韩志躬着腰一步步退下,直到退出了门口,这才转身离开。

李渊望着韩志离去的背影,出神了一会儿,忽然愤然道:“为何总是有人要背叛朕?刘文静等人,当年不过都是卑微小吏,是朕给了他们机会,是朕让他们由卑贱而显贵,是朕让他们身着朱紫、位极人臣。想不到他们在国难当头,一个二个都想夺朕的江山。这是一群喂不饱的白眼狼,无耻之尤。”

李道兴小心道:“圣上,真相尚未查明,还是等韩中丞审过之后再说。”

“你还小,你不懂的。”李渊摇了摇头,愤怒的说道:“哪会有假?怎么可能会有假?这些年来,他们见我大唐王朝国势不振,巴不得大唐王朝的天早一点坍塌,关陇贵族里的独孤派如此、关陇士族如此、山东士族也是如此,如今,轮到朕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了。”

“……”李道兴还是个半大孩子,不知从何安慰这位伤心欲绝的皇帝。

这时,负责缉拿乱臣贼子的检校左武侯将军杜君绰一身戎装,大步走进承天门城楼,行礼道:“圣上,末将已将一干叛党拿下,特来复旨。”

李渊欣然道:“立即把他们押往武川司官邸,交给御史左丞韩志审理。”

杜君绰应道:“末将遵命。”

李渊听说叛党同谋已被抓捕,心弦为之一松,疲倦杳至纷来,起身吩咐道:“回甘露殿。”

“喏。”众人随驾而动。

李渊昨晚先是与尹德妃过了床第生活,入眠不久,就发生了这等大事,他心情忑忑、一夜难眠,等到天亮又急忙急火的安排抓捕事宜,等他回到甘露殿的时候,已是疲惫不堪。

文武百官都被承天门前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好不容易等士兵退走,可皇帝却没有召见他们,他们如没有头的苍蝇,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聚在门前急急议论一番,决定由相国裴寂、兵部尚书赵慈景去见天子,询问事情缘由。

可是他们到了甘露殿的时候,李渊却一个不见,只是让李道兴到皇族子弟出面,向大家通报情况,便到甘露殿后殿安歇养神了。

虽然还有很多事想做、要处理,但毕竟是个快到六十的人了,而且这些年国势不振、内忧外患,高度的忙碌消耗了李渊太多生命力,他现在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只能抓住最紧要的安排安排。

皇帝不上朝、不理政。朝中文武一概不见,但他们却不敢走,若是皇帝召见,而不能及时见驾,说不定要被治个大不敬之罪,于是三三两两的各回皇城,心不在焉的处理着本职政务。

待到形势明朗,人声鼎沸的太极宫慢慢归于平静。因为昨天夜里一番折腾,宫城内也没能够安枕无忧,这时事情终了,除了有职司在身的人,其他人大多呵欠连连的去睡了回笼觉。

太阳初升之时,雾气氤氲的宫城陷入了一派祥和的景象。

就在这看似祥和的气氛之中,太极宫北大门玄武门却有了动静。

……

一般来说,皇宫的布局都是沿着南北向轴线对称排列,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听取朝政、举行宴会的宫殿和官署,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的寝宫和花园,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而最关健的是外朝位于皇宫南部,内廷则处在皇宫北部。因此皇宫城墙北面诸门就对内廷的安全起着主要的作用,这其中作为北面正门的玄武门,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纵兵入内,以少量精兵控制内廷,而控制了内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从而一朝中枢,继而延伸到整个国家。

当初杨侗杀入关中之时,便是通过大兴宫的玄武门杀入瓮城,再由玄重门进入宫城,对李渊来了一个斩首行动,结果是一把大火将宫城烧了个干净,顺便还把李渊的皇子皇女和嫔妃抓了一大半,若非是杨侗觉得李渊还有使用价值,先行纵火制造混乱,恐怕李渊也在那场斩首行动中成了俘虏。

而到后来,李渊为了夺回关中,凝关陇贵族、山东士族的死士为己用,企图效仿杨侗,将他杀死在大兴宫内;为了引走隋军士兵,动用了数万名死士从正面攻打朱雀门,而窦琮、裴律师则带着一支精兵从背后的玄武门杀入大兴宫,若是将杨侗杀死,潜伏在扶风的窦抗军便会夺取大散关,放唐军入关,而潜伏在北地郡的冯立军则截断关中与雍北的联系,然而杨侗事先得悉,来了个将计就计,把这些潜伏在关中大地的敌方势力一网打尽,取得了稳定关中的决定性大胜,致使李渊藏在关中的势力消耗殆尽。

成都城的太极宫也是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格局,玄武门一旦失守,则内廷失宁,所以玄武门的守将皆为皇帝心腹亲信,吃过一次亏的李渊,自然也将玄武门视为重中之重,其所任命的守将乃是敬君弘。

敬君弘早在李渊还是太原留守之时,就已投奔于他,在李唐平定魏刀儿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李渊于晋阳起兵,他又在占领并州、关中的大小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被李渊封为骠骑将军,还获得了黔昌侯爵位。

能将玄武门这个门大门交给敬君弘,足以证明李渊对敬君弘的信任。担任敬君弘副将的中郎将吕世衡也同样是李渊的心腹。

然而李渊所不知道的是,这两人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

李渊信任这两人不假,但是他的位子实在太高太高了,接触的都是达官显贵、宰相大员,以至于忽略这两个小人物。

小人物是人,也要生存、也有野望。

敬君弘、吕世衡最初,的确对李渊的信任感恩戴德,然而李渊忽略他们太久了,当他们见到同僚,甚至以前的属下的地位都比他们高,自然不甘心当个守门的。他们也想晋升、也想当高高在上的大将。

但是李渊却把他们忘记了,导致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还是个守门的,不满的情绪早已在心头滋生,也是抱着这份不甘,以及对李渊的失望,面对李世民的拉拢,两人毫无抵抗之力,早先就在殷开山的拉拢之下,暗中投靠了在战争中结下战友情谊的李世民,成了李世民潜伏在李渊身旁的杀招。

当两人得知李世民将要秘密杀回成都城的消息之后,便默默等待着时机。

早在两天前,李世民已经派出殷开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说是李世民会设法将京城军队引开,然后再从玄武门入宫,控制内廷。

敬君弘、吕世衡闻讯,便按照殷开山的安排默默准备着,经过他们步步调整,李渊的其他心腹之将皆被他们安排在今天轮休,然后悄悄将李世民的兵安插进了军中。其他人均知敬君弘、吕世衡是皇帝的亲信,也没丝毫怀疑,就去城中享受难得的休假时光去了。

就在昨夜后半夜,两人在得到李渊紧闭玄武门、不许任命令不久,便知道事情开始了。紧接着皇城那边就发生了大动荡,皇帝竟然真如预料那般将军队都调走了。整个宫城,只有他们屯营兵在镇坐,这与李世民所说的所说的计划环环相扣、一来一往,竟尔是天衣无缝。

待到李世民带着数百名精兵出现在城下,已经将守军换成心腹或是李世民之军的敬君弘、吕世衡,毫不犹豫打开门户,将李世民和他的人马无声无息迎入宫中。之后又将玄武门、玄重门关死,防止其他大军前来夺门。

恳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