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870章:老子不说话,看你怎么诈

大隋第三世 第870章:老子不说话,看你怎么诈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在隋朝进攻交州的三支队伍当中,负责水战的主帅张镇周、负责攻城掠地的左天成无疑是主力军,而徐世绩率领的三万大军任务则是充当一个楔子,将冯盎和他的主力牵制在正面战场之上,为左右两支大军收复失地制造制胜之机,看似悠闲自在、坐守其成,但他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他离敌军主力最近,要是对方破釜沉舟,那么他这支军队便是首当其冲。

怎样才能在正面战场上斗而不败、以弱胜强,对主将智慧和作战能力要求极高,正是这缘故,张镇周放心的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表现惊艳的徐世绩。

徐世绩是从苍梧郡南下,三万大军驻扎在永熙城南,他此时已经得到消息,冯盎率领十万大军正从泷水县浩浩荡荡杀来。

军帐之内,徐世绩正在给主帅张镇周回信,就在半个时辰前,他接到主帅张镇周的鹰信,张镇周在信中要求他务必全歼冯盎这支军队。

徐世绩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只因冯氏在交州经营几代之久,将之经营成了一个游离在朝廷统治之外的庞大势力,不管是在南北分裂之时也好,还是在大统一的隋朝,冯氏虽然在名义上先后响应萧梁、陈朝、大隋的统一,在大隋盛行之时也确实没有谋反自立之兆,然而冯氏却始终把持着交州的政权、军权、财政,时间之长高数百年之久,在隋朝文武二帝期间,在交州死于“意外”的朝廷命官多不胜数,每当朝廷想要对交州进行改制,各种叛乱立即又出现了,而冯氏子弟便是凭借着“平叛”之功,步步升迁,他们分守交州各郡,强化了冯氏在这里的实力,而此举也导致交州一直游离在中原政权之外。

以前是由于交州与和中原之间有山川大泽相隔,就算想要对冯氏如何也投鼠忌器,不敢贸易对拥有有十几二十个郡的交州动兵,再加上隋朝二帝的重心皆在北方,因此也如萧梁、南陈一样,默许了冯氏遵隋而自立的事实。而以杨侗之霸道,水陆两军之犀利,自然不容许这种国中之国的存在,冯盎显然也是料到杨侗不会任由冯氏这样继续下去,而他作为隋武帝任命的左武卫大将军,不仅集聚重兵、自任首领,还先后“顺从”萧铣、林士弘,这番行径隋朝而言,稳妥就是要消灭的反贼,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危机意识,才不惜借动荡之时局,与孟海公狼狈为奸,跟隋朝硬干。本以为就算干不过隋朝,但至少也能消耗许多隋朝国力,迫使隋朝承认冯氏自立之势,然而,他高看了自己,小瞧了隋军,终至落到了这步田地。

仗打到今天这一步,朝廷绝不会再轻饶于他,哪怕求着接受朝廷整编,也不可能了。

更何况,朝廷还要通过此战,震慑不事生产、只知掠夺地方汉民的僚人,让他们老老实实的接受治理,所以一场名为平叛、实为屠杀的大战无疑是最佳方式。

这时,受命担任徐世绩副将的樊钦大步入帐,拱手行礼道:“将军,十万贼军正往永熙城杀来,将士们求战之心急切。”

这三万隋军是第二军团的将士,由秦琼、王辩、左天成择精兵打造成军,将士们战力之强、胆魄之大、好战之志、武器之利,不言而喻。

徐世绩沉思片刻,道:“从泷水县到永熙县,不过百里之遥,敌军此番来势汹汹,且又有中途休整过两次,体力、士气正盛,我军虽然武器犀利,但兵力毕竟差距巨大,若是硬战,自身损失恐怕也不少。且这一带不利于骑兵冲锋,不能取得聚而歼之的战略目的,我意退避三舍,把这场仗拖去永业县打。樊将军以为如何?”

樊钦心念一转,便明白了过来,笑着说道:“末将没有意见,只是敌军要是退到永熙城,又要多费一番功夫。”

“无妨,将吊桥和城门拆了即可。”

“冯盎会不会在此驻扎修缮?”

“我认为不会。”徐世绩笑着说道:“冯盎是想把我们这一路歼灭,然后再分别去和大帅、左将军作战,从而达到逐一击破的目的,而大帅和左将军离这里只有一两天的行程,若是他们前来作战,冯盎毫无胜算,所以他求战心切,不会在此逗留。”

“好,那就退避三舍吧。”

两名主将商议妥当,拆了永熙四门,然后全军迅速开拔北上。

……

两天过后,浩浩荡荡的冯氏大军一路北上,所过之处,永熙城、安遂城已经成了两座空城,虽是如此,但是对于屡屡战败的冯氏大军来说,依然是起到了不少的振奋之效。

大将高法澄笑道:“大王,永熙、安遂二城的隋军全线撤退,看来徐世绩畏惧我军威势,不敢硬战。”

“是啊大王!很多时候,一支精锐之师能不能发挥应有战力,还得看他们有没有一个好的主帅,隋军明明是支强兵,主将却偏偏是徐世绩这样一个籍籍无名之辈,不但不能一展实力,反而当起了缩头乌龟,着实是我军之幸!”另一名大将冼宝彻亦是笑着说。

经过这么久的战争,冯盎麾下的这些将军非常认可隋军战力,但徐世绩本身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之前的战场上展露头角,他现在带着精兵不战而退,众人都以为徐世绩怕了。

在一片欣喜乐观之声中,也只有冯盎始终保持警惕之心,因为他知道这两座县城,对隋朝没有任何损失,但徐世绩却将战线向苍梧方向靠拢,这对冯盎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代表他一旦战败了的话,逃跑的路程也被不断拉长。

“杨公,你认为呢?”冯盎沉吟半晌,目光看向一名中年文士,此人年约五旬,面白俊郎黝黑,颌下三缕长髯,风姿潇洒,只是脸色异常冷漠。

此人名叫杨纶,字斌籀,乃是隋文帝杨坚侄子,滕穆王杨瓒嫡次子,开皇年间袭封卲国公,出任邵州刺史,到了杨广继位之后,有人诬告杨纶怨望咒诅,杨广命黄门侍郎王弘查询。王弘不分青红皂白,索性就说杨纶怨望咒诅,认为其罪当诛。

在这起事件当中,杨集等宗室子弟也受到牵连,初登大宝的杨广在一片喊杀的情况下,顶着巨大压力,以“公族不忍”为由,只是把他们除名为民。

杨纶被流放于交州始安郡,到了大业七年的时候,杨纶上表,请随军出征高句丽,然而他的奏表被时为郡守的冼宝彻截了,到了天下大乱,一家老小遭到冯氏软禁;冯盎没有什么人才可用,便将文武双全的杨纶拎了出来,以家小要挟,迫使他随军出征,希望他帮自己出谋划策。

可是杨纶虽然遭到杨广罢黜为民,但他并没有痛恨杨广,因为他知道杨广当时对朝堂的掌控力十分薄弱,很多时候都要受制于人,在关陇贵族、关东士族等等势力对宗亲一片喊杀的情况下,杨广是顶着巨大压力,才保住了他们一命。这也是杨集一直默默无闻,心甘情愿为隋朝搜集情况的原因。

杨集能够这样,同为宗亲的杨纶又岂能为贼出谋?要不是一直遭到软禁,他早就北上了。

此时听到冯盎询问,杨纶冷冷的说了两个字:“必败!”

这倒不是杨纶在泼冷水,而是他真的不看好冯盎,他不仅是知兵之人,还跟杨爽打赢过无数场以少胜多的大战,自然知道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人数。若是全盛时期的冯盎,或许有能力击败这支隋军,但此刻却要凭着一伙乌合之众,去跟一支百战雄师打,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杨纶心怀隋朝,着实可恶!大王,让我砍了他。”深感恶心的高法澄大怒。

“我本来就是大隋子民,有种你就杀好了。”杨纶根本就不怕死,因为他已经被逼上了贼船,等这伙混蛋完了之后,自己一家子也活不成了。

与其带着耻辱的反贼之名被朝廷诛杀,倒不如死在这伙混蛋之手,至少还有个好名声。

“闭嘴!”冯盎眼睛一亮,将愤怒高法澄喝止,看向杨纶道:“杨公何以认定我军必败?”

“因为我认为必败。”杨纶冷哼一声。

老子不说话,连死都不怕,看你怎么诈?

一伙乌合之众也就罢了,偏偏连个像样的主将都找不出来。打?怎么打?

“那你等着看好了。”冯盎冷冷的看了杨纶一眼,面容一片狠厉:“杨公最好安分一些,不然,老子不介意剜出你的心脏祭奠山神!”

“你赢不了。”杨纶已经无路可退,早就把一家人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哪会怕他?

冯盎也不跟他斗嘴,继续率军前进。

过了安遂城,距离永业城已经不足五十里,此处地势比较平坦,却有一定坡度,极利骑兵冲锋,这也是徐世绩为这十万大军选择的墓地。

当冯盎大军绕过安遂,准备向永业城继续进发的时候,徐世绩率领三万隋军,挡在冯盎大军必经之路。

不大的丘陵之上,一名斥候飞奔而来,来到徐世绩身边:“将军,贼军已过安遂城,距此不到二十里。”

“传令下去,让三军备战!”

徐世绩点了点头,用望远镜看向远处,只见天地交接的南方,一条黑线自天地交接之处脱离出来。

同一时间,冯盎也几乎收到斥候消息。

“大王,隋军兵马在此备战,必然有所准备,敌情未明,末将认为不可莽撞!”高法澄建议道。

“嗯。”冯盎点了点头,扭头看向斥候:“可知隋军有多少人马?”

“回大王,看他们的人马,似乎就是徐世绩那三万士兵”斥候躬身道。

“好!”冯盎原先还担心徐世绩另有大军接应,但听说对方有三万之众,顿时彻底放心下来,他太渴望一场胜利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了,他不相信这一次,被人数只自己三成的隋军吊打,更不相信毫无名气的徐世绩能够将这三万强兵指挥得如臂使指,挥洒如意。

如今徐世绩既然摆出阵势,摆明是准备硬扛自己的十万大军,多次败于阴谋诡计的冯盎哪有退缩之理。

为了避免隋军骑兵突袭,他让密集的长矛兵先上,随着命令一下,一片绵密的死亡森林慢慢向隋军阵形靠近。

冯盎这段时间可没有少研究隋军,以及应对方法,比如那冲击力强悍的骑兵以及令人恐怖的弩阵,甚至连小巧的投石车都想过如何去应对。

他这一次明显是有备而来,若徐世绩拒城坚守还好,但徐世绩要与他在野外作战,却是再好不过了,冯盎要用这一仗告诉天下人,冯盎依然是南天之霸,纵然是名扬天下的大隋铁骑也要在这里折戟沉沙。

随着冯盎大军前来,一股肃然气氛在双方还隔着数里的时候,就已经弥漫长空,浩瀚的冯盎军摆着密集阵型,朝隋军席卷而来。

隋军军旗之下,徐世绩俯览全军,当看到冯盎大军靠近之时,手中令旗猛然一挥。

号角声中,老将王辩亲率五千轻骑自左翼飞奔而出,直奔冯盎大军而来,当双方距离缩至一箭之地,王辩吹响了号角。

骑兵在冯盎军阵划过一个弧线,纷纷摘下手弩,对着敌军发射。

雪亮箭簇如同夏日暴雨,一波一波的接连飞向悍不畏死的敌倾泄,这一刻,冯军装备简陋致命弱点暴露出来,面对士卒射程远、威力大的弩箭,血肉之躯就如待宰猪羊,遭到箭雨肆意刺死,士兵们纷纷倒下,惨叫声不断。

只是一瞬间,战阵之前就摆满了冯军士兵的尸体,地上转眼就汇聚成一片血泊……

但源自交州僚人的士兵却异常凶悍,他们倒下一批,又有人在激荡的战鼓中前仆后继,后面冯军士兵则用弓箭掩护,然而普普通通的弓箭射程岂能威胁到大隋将士?一蓬蓬箭雨纷纷无力的落在了隋军二三十步外,惹得隋军骑兵疯狂大笑。

“刀盾兵护卫长矛手,向前推进。”随着冯盎的命令下达,冯盎的大军缓缓停止,开始变阵。

“终于有点长进了!”徐世绩看到冯军反应迅速,也不禁点了点头,冯盎能在短时间把一支没上过战场、毫无军纪可言的‘野人’练到令行禁止,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表现了,不过训练得再好也弥补不了两军的差距。

他见到对方变阵,立即挥动令旗,让王辩返回本阵,让轻骑兵去硬撞形同刺猬一般的兵种齐全的步兵方阵,也只有迫不得己的北方胡人才干。

随着徐世绩令旗挥动,隋军也迅速变阵,一排排盾手迅速在前方立起大盾阵,同时将一杆杆长矛架在盾牌之上,摆出一副主动防御的姿态。

“盾阵?无非是故技重施而已,真以为我那左武卫大将军是白当的?”眼见隋军阵势,冯盎眼中闪过一抹冰冷的光芒。

“破盾军,出击!”随着冯盎一声令下,一支支身穿铠甲、扛着狼牙棒的旅冲出阵势,直奔隋军而来。

徐世绩没想到冯盎也会在兵种之下下了功夫,当即挥动令旗道:“重弩兵,射杀敌军!”

藏身在盾阵后的弩兵从间隙发射,一名名冯军士兵被射杀在地,但来的人冯兵太多,且又身穿源自几代人积累下来的重甲,当他们杀到阵前,狼牙棒朝着前排盾阵狠狠的猛砸。

“嘭嘭嘭!”一声声闷雷般的轰响声中,不少大盾都被狼牙棒砸碎。

徐世绩心知冯盎敢主动出兵,也非全无凭仗。笨重的狼牙棒就将他的盾阵给破了,这倒有些类似陌刀军的兵种,若是砸在人的身上,效果不比陌刀差。

冯盎眼中闪过一抹兴奋地光芒,从与隋朝为敌到现在,自己几乎是在压打,隋军此前对付他的各种依仗,也被一一破除,如今,也只有重骑兵、陌刀手未曾露面了,不过两军已经缠到一处,即便杀出,也显然难以逆改战局。

眼见敌军盾阵告破,冯盎当机立断的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他振臂狂呼:“现在,就让那些汉人看看,我们才是天底下最剽悍最勇猛最无畏的勇士!给我尽情的杀!”

“杀!杀!杀!”

彪悍的冯军士兵在一声声嚎叫中发起了冲锋。

近十万大军的冲锋,当真如同惊涛怒浪一般席卷而来,隋军士兵在此也显得有些单薄,不过徐世绩看到冯盎发动总攻,心知对方是企图与己方士兵进行肉搏,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来弥补双方装备上的差距。不过他不但没有任何惊慌,反而露出了一抹嘲讽般的微笑。

“大王为何要发动总攻?以我军之势,只需稳扎稳打,要败隋军并非难事啊!”冼宝彻看着对方有条不紊的重整阵容,心中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有些焦急的看向冯盎道。

“我军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有铁甲的士兵也就只有寥寥数千人,根本挡不住敌军犀利的弩箭,只有和对方交织一起,才能使敌方弓弩发挥不出作用。此时破了盾阵,正是一鼓作气、击溃敌军的机会。”冯盎苦笑着解释。

“末将明白了。”冼宝彻领会了冯盎的苦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