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837章:满城尽是功夫茶

大隋第三世 第837章:满城尽是功夫茶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噗!呕呕呕……”甘露殿,杨侗喝入口的茶还未咽下,就被古怪的稀奇古怪的味道充斥了味蕾,当他看见杯中黑糊糊的东西,他整个人都傻了

古怪的味道,接着便是恶心的吐了出来。

“夫君?”对面的卫凤舞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真接被吓到了。

杨侗怒了,“这是什么鬼?”

“功夫茶。”

“功夫茶又是什么鬼?”

“呃。”卫凤舞脸上有一丝歉意,神色怪异的说道:“功夫茶就是蝗虫粉,只是大家都说名字难听,就,就叫做功夫茶。这是朝中大臣进贡给你的。”

“这么说,我是第一个喝这玩意了?”杨侗连忙漱口。

“应该是。”卫凤舞忍俊不禁的说道,“现在全城都在收蝗虫,都往宫里送。”

“把整只炸着吃,它不香吗?干嘛要学人家壮阳?我又不需要。”欲哭无泪的杨侗,有一种作法自毙的感觉。

卫凤舞白了丈夫一眼,道:“听说蝗虫现在都供不应求了,酒肆、药店都抢着收购,尤其是青楼楚馆,更是出了高价在收,价格一天十几变。蝗虫现在这么贵,哪个舍得炒着吃?”

听到卫凤舞说全城都在‘炒蝗虫’,杨侗也是醉了。他苦笑道:“我发现我还是小看了男人的男人追求!”

“噗嗤”卫凤舞喷笑出声,脸儿红通通的说道:“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一个人不能延续血脉、承继香火,导致族中血脉在自己这代断绝,那他就是家族的千古罪人,死后连祖坟都不得进!无后、绝嗣是比死还要悲惨的事情!所以儿孙满堂、枝繁叶茂自古以来就是千家万户的追求,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的一个价值不高的良方,大家能不纷纷求取吗?夫君是不知道啊,我听说关中许多无子人家立生祠、供奉香火,感谢夫君和两大神仙公布‘仙方’。”

“……”杨侗彻底无语了,不过怎么说,这对大隋都是好事,一方面取得灭蝗之效;

另一方面是这年头商品单一、物产匮乏,普通老百姓能赚钱的方向实在太少了,天价蝗虫的出现,算是给老百姓创造了一条生财之道,这绝对是意外收获。

见杨侗的神情古怪,卫凤舞娇笑道:“夫君,要不要再来一杯?”

“不用、不用,打死我都不要这玩意,以后炒着吃就行。”

“但是药方不是这么说的。”

生怕继续受到毒害的杨侗见到四下无人,鬼头鬼脑的说道,“这药方是假的。”

“这是师父和袁天罡开的方子,怎么可能是假的?”卫凤舞玉手一僵。

“这是我搞出来的方子,目的是让人们把蝗虫吃得绝种?这样就不会闹蝗灾了。蝗灾以后倒也会有,不过却是蝗虫的灾难。”杨侗摇了摇头?这时代的人太单纯了。

“这!”

卫凤舞懵了?脸上表情十分精彩,当她想到丈夫的人品时?觉得这种事情他真做得出来,她把茶壶往桌了一放,问道:“这事儿?师父和袁天罡知道吗?”

“不知道。”

“这?要是他们否认,岂不是令天下失望、天下大乱?”卫凤舞担心道。

“认识他们的也就几个人而已?要是他们到城里说自己是章仇太翼、袁天罡,百姓们或许相信,但他们要是说这方子是假的,断了人们求子之心愿?估计被人暴捶一顿。”

“这?他们说的明明是真的啊。”

“现在人们都认为这方子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这就是信仰,你要是断了别人的信仰,那你就是大家的生死之敌。”

“这实在太疯狂了。”卫凤舞感到很震惊。

“人性?本来就是这么的疯狂。”杨侗笑道:“他俩要是敢翻案,包管那些苦于无子的百姓将他们暴揍一顿,这就是不可违的民意。所以他俩只能故作不知。”

卫凤舞不是很理解,也懒得去理解,她无奈的说道:“现在人人都往宫里送蝗虫,这咋办?扔了?”

“这蝗虫可是好东西,不仅不能扔,还要封蝗虫为贡品。”

“拿蝗虫当贡品?”卫凤舞红唇微张,更为震惊。

“贡蝗一封,就不怕蝗虫没买家了。”杨侗说道:“蝗虫成了食物、药物,被人类吃得快绝种了,哪还有什么蝗灾发生?百姓也会因为蝗虫大卖特卖,多了一个额外的收入方式。最关键是,蝗虫对人体真的有好处,吃得越多,身体越好。”

卫凤舞恍然,“这就是你的目的?”

“对。”杨侗看着黑糊糊的功夫茶,笑着说道:“这玩意我是不会吃的,凡是送来宫里的蝗粉,我都要送出去,估计他们一边皱眉吃,一边还得感谢我。”

“真狡猾。”

“狡猾是一个皇帝必备的品质!”杨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十分严肃的叮嘱道:“目前就咱们两口子知道,你可千万不要说出去,否则,就完了。”

“事关千秋万代的灭蝗大计,我不会说。”卫凤舞一听,立刻满意点头,甜甜的给了丈夫一颗秋天的菠菜。

杨侗心头一荡,一把拉过卫凤舞,揽在怀中,对准她的红唇便吻了下去。

良久,唇分。

“这功夫茶好像真有用。”卫凤舞漂亮的大眼睛眯成月牙,氤氲水润。

“好像还真是。难道蝗虫真有壮阳功效?”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咋的,杨侗竟然抬头致敬了。

“别……”卫凤舞拉开他在身上游走的手,俏脸红润,将下巴枕在他肩上,小声在他耳边低语:“要不,休息休息?”

杨侗克制心中火焰,戏谑的看着她,“天还没黑呢,这么着急?”

“你这坏家伙!”脸色变红的卫凤舞在他背上捶了一拳,离开了丈夫的怀抱,细心替他整理衣服。

就在两口子甜甜腻腻之际,殿外有人禀报,“启奏圣上,唐王殿下和三省主官求见。”

杨侗有些奇怪,但还是说道:“宣。”

“喏。”

听着远去的脚步,杨侗吩咐卫凤舞,“将功夫茶打包成几份,我要全部送人。”

“好。”卫凤舞细长的手指捂着嘴巴,双眼带着一抹坏笑。

卫凤舞离去不久,杨侑、李景、皇甫无逸、杨恭仁、韦云起、杨善会、杨师道、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孔颖达、裴仁基…秦琼、罗士信、尉迟恭、薛万均等人入殿,纷纷行礼道:“参见圣上。”

“都坐下说话,来人,上茶,上功夫茶。”众人入座,十几名宫女入内,给文武大臣满上一杯功夫茶。

杨侗的茶,自然是正宗的绿茶,他抿了小口,感受那浓郁茶香,笑道:“功夫茶味道虽然古怪了一些,不过却是治病良药,有暖胃助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大家都喝,一口气喝了才好,放凉了就失效了。”

“谢圣上。”看着那浓浓的一大‘杯’,众人十分感激。他们急切之间,他们只收购到那么一点点,生怕断货,都小心的按照标准来喝。而圣上却给他们这么多,实在是太大方了。

众人端起了大如碗盘一般的茶杯,仰着脑袋,全是咕咚咕咚的一饮而尽,刹那间人人变色、表情各异。

杨侗目光呆滞,震撼中带着浓重的佩服,他只是尝了一小口,结果当场就失态的吐了出来,这所谓的功夫茶,完全称得上是杀人料理…

然而这些家伙,竟然把一大碗全部喝了下来,他实在无法想象大家是怎么忍受得了的,同时也再一次发现身为男人的自己,还是小看了男人……

“这茶,够劲。”罗士信两条眉毛皱得连到了一起。

“朕这里还有,等会大家都带些回去。”

“谢圣上。”众人眉开眼笑的再次感谢,杨侗素来大方,大家也不以为意,更不会知道杨侗的‘险恶用心。’

杨侗看着一大圈文武重臣,忍笑问道:“诸位一起入宫所为何事?”

“皇兄,臣弟有事禀报。”杨侑起身,将一本厚厚的书籍递给了杨侗,“这是《字典》的初稿,请皇兄过目。”

“三弟这么快就拿出了初稿,不负朕望。”杨侗惊喜道。

“此非臣弟一人之功,”杨侑赧然道:“这《字典》是臣弟负责牵头组织,内容则是很多学士共同收集、整理。”

“很不容易了。”杨侗看了看手中的《字典》,又问道:“只这一本?”

“不止。”杨侑摇头道:“臣弟担心做得不好,不够完善,便印了两千册,准备发给大家纠错,目的是希望集众人之智,将这《字典》做得更好。除了皇兄这本,还有两百本在小弟的马车上。”

杨侗立即道:“来人,去唐王马车上,将《字典》本部取来。”

“喏。”殿外听命的侍卫立即离开。

“圣上,何为《字母》?”孔颖达好奇的问道,杨侑虽是女婿,可他做得神神秘秘的,所以孔颖达并不知《字典》是什么东西?

杨侗说道:“我们小时候读书,经常遇到难认的字、字形相似的字、或是生僻字,每当我们看到相似的字都会因为不懂而争论不休,所以为了方便以后的孩子认字,朕让三弟收集天下之字、以字为书。并且把同音字编在一起,写上注释、编上页号,再在目录上编上读音、部首、难检字三种查询之法,能够让人在最短时间内查到不认识的字。”

“有《说文解字》这个珠玉在前,这《字典》能行吗?”孔颖达有些犹豫道。

也不怪孔颖达这么说,只因《说文解字》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杨侑的《字典》要是没有什么亮点,辛辛苦苦了不说,还会落得东施效颦的千古笑柄。

“《说文解字》过于注重字源,不是有一定学识的人是看不懂的,对启蒙起不到作用。而三弟的《字典》则是把同音字放在一处,如果只道其音不知其字,则可用读音查询;如果只知其字不知其音,则用部首笔画查询,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查出不会写或是不知其义的字。”杨侗走下龙座,把手中的《字典》递给了孔颖达:“你找‘孔’字试试。”

“孔字,部首为子,笔画为四。”孔颖达说完,便快速翻阅《字典》,很快就在‘子’字部首中找到孔字。然后又按照页码提示,找到“孔”字所在页面。

只见上面写道:

笔画数:四;

部首:子;

释义一:小洞,窟窿;如:孔穴、孔眼、孔洞。

释义二:姓氏,如:孔子、孔颖达

释义三:孔雀的省称。如:孔盖(以孔雀的羽毛装饰的车盖);孔翠(孔雀和翠鸟)。

……

孔颖达看完有关‘孔’的几种字形和释义,觉得太简单了,没有丝毫文采可言,想了想,又找到了‘杨’字,然后发现‘杨’字也是这么简单直接。连续找了几个字,发现这《字典》和蒙学稚童学字一般。

“启蒙之典?”孔颖达灵光一现,问道。

杨侗知道他已经领悟了,笑着说道:“《字典》并不是给大人的读物,而是启蒙之书,只要懂得查询办法,幼稚儿童也可以轻易学到自己不懂的字。”

孔颖达眼睛一亮,激动的说道:“《字典》的查询方法简单,只要投入使用,就能和夫子少、学子多的乡学珠联璧合,此书在手,哪怕资质愚笨,只要自己愿意刻苦努力,也可勤能补拙。”

此时书已送达,一一分到众人之手,大家纷纷按照杨侗所说的方法查找,果然简单有效。

杨恭仁说道:“乡学最大的缺点就是学子多、夫子少,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夫子不能一一解答,过后,天性贪玩的孩子就把自己的解惑忘得一干二净,要是人手一本《字典》,乡学学子犹如有良师相伴一般,对于他们的学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甚至在家,亦能自己识字。”

“不错。”韦云起也说道:“《字典》虽然释义简单,但是对于蒙学儿童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这些孩子不识文字、不知读法、不通其义,可以快速在《字典》上查找,以解心中之惑。”

“有了此书,只需都会学子查询之法,夫子省心省事、学生也能立刻解去心中之惑。若是《字典》推广于天下,那认字之人必将日益增多。”魏征肃然道:“《字典》是识字至宝,学子们只有识得了字,才能进一步去学习高深知识,受益的人群远比《说文解字》多。唐王殿下造就此书,说是字中之圣亦不为过,圣上理应重赏。”

“不敢当魏尚书如此至高赞誉。”杨侑谦虚道:“要说功臣,也是皇兄的,若非皇兄提点,我不会做这事情。”

“谦虚是好事,不过三弟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是你把这《字典》做得尽善尽美,说是‘字圣’毫不为过。”杨侗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孔氏为何千年不衰,不就是出了一个文圣吗?杨侑编撰出《字典》这种影响深远的典籍,一样是一书封神!只不过这初版《字典》很是粗糙,离封神之境还很遥远。

“皇兄放心。”杨侑肃然道:“文字是万学之源、经义之本,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文字,但文字的释义稍有差错,便是谬以千里,所以这《字典》不编撰便罢,既然编撰了,臣弟自然要进一步对每个字的释义、每个词的详解反复推敲,力求完美。否则出错,便是误人子弟、遗祸千秋。”

“说得好。”杨侗大悦道:“《字典》编撰费时费力、工程巨大,非才思泉涌、笔走龙蛇就能完成。自当慢工出细活,细细雕琢,三弟也不必急于一时。”

“喏。”杨侑应命,

“圣上!《字典》的初稿虽然比较粗糙,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可见唐王殿下在编撰之时,已经下了苦功…这要是重新细细雕琢…没个几十年功夫根本成不了,而且一些文字随着世态得发展,会衍生出新的释义。这说明千年以后,都不会有完美的《字典》,只会有更好的《字典》。”

爱不释卷的房玄龄说道:“然而当今世上,需要《字典》去认字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而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等、去浪费,依臣之见,这一本《字典》就应该印刷出去。”

“圣上,臣也是这个意思。”听到这话,杜如晦立刻站起,行礼道,“可以先印刷这一稿,几年后再换更好的也无妨。”

杨侗苦笑道:“就怕百姓说咱们赚黑心钱。”

“圣上。”杨恭仁行礼道:“造纸术、印刷术使书籍纸张价格低廉,读书识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几年一本的《字典》完全担负得起。要是以后百姓有怨言,大可以旧换新。”

“圣上,臣附议。”孔颖达高声施礼道:“此书用来启蒙,完全不成问题,我们不能使明珠蒙尘,更不能因为一小撮人,耽误天下孩子。”

“臣附议!”

“臣附议!”

“……”

在场文武纷纷出声赞同。

杨侗沉吟片刻,便对杨侑说道,“三弟抓紧时间修改完善,秘书监学士、学宫学士任你调配。争取在年后学前,将《字典》第二稿印刷成册,发布天下。”

“臣弟遵命!”杨侑肃然应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