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833章:父皇,你为何要色眯眯

大隋第三世 第833章:父皇,你为何要色眯眯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杨侗本想了解金银票在民间的使用情况,不想机缘巧合遇到秦琼他们几人,更离谱的是程咬金给他闯出一个极为尴尬的场面。江凤仪也就罢了,这女人在草原混的时间太久,说话做事都有草原人的风格,荤段子讲得比杨侗还要顺溜,怎么说她,她都无所谓;关键是杨沁芳这个黄花大闺女,自己对她故作不知,无非就是希望她有朝一日回头是岸,踏踏实实去当某户人家的主母,现在经过程大炮这么一捅,说他色眯眯的盯着杨沁芳的屁股,这下不拉屎也黄了,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从英雄楼出来,杨侗也没兴致继续逛下去,直接带着儿女回了大兴宫。

最尴尬的,自非杨沁芳莫属,许是心理作用,她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她的屁股看,使她走路都是飘的,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路边。

“庐江,你今天走路怎么这般古怪?喝酒了?”到了宫城,前来迎接的卫凤舞一眼就发现杨沁芳的异常,十分惊讶的问道。

“姑奶奶羞羞。”

杨沁芳还没说话,杨侗怀里的杨潞便道:“父皇看她屁股……”

“啊?”

卫凤舞、水天姬、长孙无垢、李秀宁、卢清华、萧月仙都愣住了。

“噗!”

阴明月一下没忍住,歉意的看向杨沁芳:“不好意思。实在是太激动了。”

“小鹿别瞎说。”李秀宁板着斥责道。

“这是程大炮说的!我没瞎说……”被母亲置疑、指责的杨潞十分委屈,两只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泪意氤氲,语带哭腔的脆生生道,“哥哥、姐姐都听到了,娘亲要是不信,你问大姐。”

“噗”卫凤舞也笑了,然后一本正经道:“庐江,你不要误会,我们皇家媳妇,都受过皇祖母严格训练,无论有多么好笑,我们都不会笑,除非实在忍不住。”

“噗……”

长孙无垢笑容更盛,“是啊庐江,你不要误会,不是我要笑话你。而是小鹿说的很好笑。”

“对对对!”

噗……

水天姬、卢清华、李秀宁、萧月仙都笑了,

“岂有此理,你们明明就是在笑话我……”杨沁芳狠狠地瞪了杨侗一眼?飞也似的逃之夭夭。

“夫君,这是什么情况?”卫凤舞发现问题并不简单。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杨侗早已是脸红脖子粗,连耳朵都红了。

“父皇。”杨峥虽小,却很聪明,心知父皇处境艰难?十分仗义的小声道:“儿臣有一事不解。”

“不解?好啊好啊。父皇最喜欢解惑了,走走走?咱们到另一边去说。”

杨侗把杨潞递塞给阴明月?提着杨峥的衣领?大步离开。

有奸情。

众女看着杨侗狼狈的模样?心中同时升出了这么三个字。

“明月?走走走?咱们到另一边去说。”

“……”阴明月。

杨侗提着儿子逃得远远的?速度越来越快,杨峥只觉得周边宫殿往后飞?直到‘东海’边的凝云殿,才被父皇放了下来。

“有什么不解的地方?尽管问吧。”杨侗恢复了云淡风轻的样子。

杨峥问道:“秦伯伯、尉迟伯伯、薛伯伯、罗叔叔他们为何反对分封建国,难道分封建国不好吗?”

“你知道什么叫分封制吗?”

“不知道。”杨峥实话实说。

杨侗说道:“分封制始于商朝?周武灭商后,因其国都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国土?便大规模的以封地赏赐王室子弟和功臣,这些受封诸侯,就跟地方上的皇帝一样,在封地之内享有世袭权,只要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江山安全和稳定即可,前几代诸侯还刻周天子的恩情,所以什么事情都照办,但是久而久之,各方诸侯和周天子已经毫无瓜葛、形同陌路,再加上周天子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各地诸侯对周天子爱理不理,各自趁机崛起、相互吞并,最终出现了春秋王霸、战国七雄。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天下终于让秦始皇统一,开始执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好处就是能加强皇帝的权力,郡县之首都没有世袭的资格,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如果干不好就马上换人,这种制度基本上缓解了皇帝在管理上的压力,但是地方官吏要是没有犯错,且中枢没有多余位子,那他就会在那里做一辈子,这又容易让他成为当地的皇帝,于是后来又有郡丞之类的官员分走太守的军权,可这样又容易出现狼狈为奸、徇私枉法之类的事情。于是到我大隋立国,文帝又加入规避制、任期制,规定郡县官员不得在本地为官、任期一满必须换个地方,这又进一步缓解了地方官吏做大失控的局面。”

杨峥默然,对于年幼的他来说,这些常识实在太深奥了,不过听了这么多,却也知道郡县制比分封制好,父皇的意思也大约是这样。但是父皇为何要搞分封制这种被丢弃的制度呢?

杨侗静静地看着苦苦思索的儿子,并没出声打断,他说这些,并不是说要儿子一下子就领悟,而是希望他能从自己的讲述找到新问题,以便自己进一步讲解,加深他的印象、开拓他的思维。

“父皇,我记得您说分封的地方是遥远地异域他乡,对吧?”良久,杨峥又问。

“对。”杨侗本以为他要问自己为何开历史倒车呢,没想到他竟然延伸到了其他地方,这令杨侗多了些期待。

“这么说来,是不是应该先去打仗?先把别人的土地变成我们的土地,然后再分给我们的人?”

“正是。”

“可我听说土壤肥沃的荆州、扬州尚未开发,雨水充沛的交州更是人迹罕至,连中原大地和青州、徐州、冀州、幽州亦因战乱而人烟稀少,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还在荒芜,还有河源、西海、江源几乎没什么人。既然我们还有这么多好土地荒芜,何必拼死拼活去夺别人的土地?”

“你是说我为什么不将这些荒芜的土地分封出去?而是到处开杀?”杨侗笑了起来。

“不是。”杨峥的看了杨侗一眼,“我的意思是说既不分封,也不打仗,一步一步开发这些荒芜之地就行。”

“一亩地到了千年之后还是一亩地,除非换一种计算方式,否则它不会多出一分,但不管怎么换,这一亩地终究是那么大。而人口却会一代比一代增加下去,就拿我们家来说,我现在有九个儿女,以后就是九户人家,要是你们每个人又有九个儿女,那么三代之后,就会从一户人家变成了八八十一户。如果说我们家现在有百亩地,这百亩地产出的粮食够我们一家人吃,勉强够你们兄弟姐妹的九家人吃,你认为这百亩地够你们孩子的八十一户人家吃吗?”

“九户都勉强了,八十一户肯定不够吃。”

“不够吃,又不能抢,怎么办?”

“开荒。”

“你开荒,别人也要开荒,哪有那么多荒地可开?”

“我大概懂父皇的意思了,就是说这些荒芜的土地是留给后人开荒的,现在抢别人的土地,也是为后人准备。是不是这样?”杨峥似懂非懂的说道。

“差不多是这样。”

“这不是后人应该做的吗?”

“你这么想,你的后人这么想,后人的后人也是这么想。等土地不够用的时候,已经晚了。”杨侗摇了摇头,他儿子这番话代表了这个民族的主流思想,这个民族从古至今都对外面的土地没太多贪欲,这不单是瞧不上外面的土地那么简单,而是方方面面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死观念,等到20世纪中后期,全民觉醒的时候,已经晚了。

“好复杂。”杨峥想不到一个分封制,还蕴含这么多让他稀里糊涂的问题,只感到头都大了。

“是很复杂的。”杨侗点点头,“我说的还只是亿万个问题只的几个而已。有些知识你要慢慢积累、慢慢领悟,久而久之就会豁然开朗,一时半会你根本学不清楚。”

“为什么学不清楚?”杨峥不理解的问道。

“你学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了没有?”

“当然有啊!就是说学问就要点滴做起,年长日久的积累,就像我认的字,要是没有平时的积累,是不可能认识这么多的。”

“这就对了,认字如此,琴棋书画、武艺学问、做人做事都是如此,我到现在才明白。你一个四五岁的小家伙,就想学完你老子的知识,你觉得可能吗?”

“肯定不可能。”杨峥想了一会儿,饱含期待的看向杨侗:“父皇,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能有这么厉害吗?”

“这个估计很,很不难!”杨侗安慰道。

杨峥信心十足:“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杨侗从来不说打击孩子的话。

“父皇,有件事我要跟你说。”

“何事?”

杨峥见父皇心情甚好,于是小心的说道:“父皇,前不久,我们从烈士陵园回来的时候,听到有很多人说你坏话,都差点打起来了。”

“都说什么了?”杨侗微微一笑。

杨峥道:“我也不是很懂,但母后很生气,说那些人不安好心,想要死灰复燃。”

杨侗点了点头,他其实早就知道了,是一伙关陇贵族偏支,不甘失去以往的特权,故意在烈士下葬那天闹事,等待他们的要么是牢狱之灾,要么是人头落地。

这也是杨侗今年要在大兴过年的原因,关中虽然早已让大隋收复,也杀了一批从贼的关陇贵族,甚至还将他们轰去了襄阳,但这里的人很大一部分是胡人后代,他们骨子里有着先祖留下来的勇烈和彪悍,杨坚就是始终没有控制住这些人,所以只能步步妥协,而杨广也是担心这些人忽然全城造反,这才迁都洛阳,避开他们,更在之后,将受制于关陇贵族的关中府兵一次又一次的送上战场,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搞得天下大乱。

正因为这些人骨子里有不安分的血脉,所以时间一久,又忘了杨侗入关之时的大开杀戒,而杨侗不在关中的时候,地方官吏仿佛失去了底气一般,使法令在执行力上出现不足。

尤其是关中的兵力源源不断的调出去,至使关中兵力空虚的时候,大隋的法令虽已具备一定公信力,却因为兵马的大量出征,致使关中缺乏了一定的执行力,加上没了杨侗的震慑,关陇贵族之前的奴隶、关中人、西北羌人还未完全化掉的野性就开始不受控制了。

如今朝廷在关中过年,各地一下子就安稳了下来,许多原先的奴隶、和入籍羌人一瞬间比兔子都乖,各地市场也恢复稳定秩序,让杨侑等等留守官员都齐齐松了口气。

还有一点,就是大隋的言论实在太自由了。

虽然祸从口出的道理,谁都懂。

但南来北往的商贾喜欢在做完买卖后,聚在一起交流各地货物的价格商情,顺带谈论各处的风土人情、坊间趣事,喝高了的时候,便拿朝廷大事狠狠地针砭一番。大隋风气开放,指的并非是指男女之事,更多是指政治氛围宽松自由,只要没有人愚蠢的诅咒皇帝,一般没人管。当然,适当骂上几句,也没人管。这氛围,较之“文字狱”和“因言获罪”的清朝,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

杨侗不太同意这种无度的自由,言论自由可以,但必须也要有个底限,就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社会舆论需要有所引导和管制,若是继续这样任意妄为,迟早被别有用心的人挑拨利用,使得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倒霉的还是叫嚣“言论自由”的老百姓,要是适当的加上条底限,程大炮也不会在公众场合乱说皇族的花边新闻。

什么办法最好?

自然是拥有权威说法的官方媒体。要是官媒对各项政令进行逐条逐条的详解,那许多悲剧、许多莫名其妙的敌意自然慢慢消失。

以前的时候,杨侗每收复一个地方,便让学宫学子前往各地,充当解说政令的说书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只是学子以学业为主,所以这种做法难以持久,要是有份报纸,那么各地识字的人,就能照着内容念即可,如此慢慢扩散,自然会影响到更多人。

想到这里,杨侗便有了思路。

杨峥见父皇从沉默中醒来,又问道:“父皇,虞先生说我以后也要听政?”

“你是我的继承人,当然要听政。”杨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只是你现在太小了,父皇不想让担负太多,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杨峥要学的实在太多了,但他还是一个幼儿园般的小朋友,除了蒙学之外,杨侗不想让他有太多的负担。只是作为杨侗的继承人,杨峥是杨侗之外,最受人瞩目的存在,他注定要失去很多孩子该有的快乐,他的学习早就被规划好了,但劳逸结合也是必须的。

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求知欲极大,不让他学,他还不乐意,他说道:“父皇,我已经长大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听政?”

“如果你的学业不错,十五岁就可以听政,可以尚书十部学习,待你行了冠礼,再去边军磨练。”杨侗给了他一个具体的时间。

“还有十年,真久。”杨峥苦恼道。

杨侗笑道:“父皇要去议事了,还有什么问题,快点问。”

“最后一个问题。”杨峥看了杨侗一眼,问道:“父皇,你为何要色眯眯的看姑奶奶的屁股,屁股有啥好看的?”

杨侗:“(O_O)”

“我没看。”

杨峥锲而不舍:“那什么叫色眯眯?”

杨侗眼皮子跳了跳,自己儿子究竟在学什么?

不过既然问了,也不能回避,想了想道:“你母后看我的眼神,就叫色眯眯。”

“噗!”

前来寻找他们父子的卫凤舞恰好听到,俏脸微红,用埋怨的眼神瞪了杨侗一眼,“夫君,你都教儿子什么东西啊?”

杨峥看了母后一眼,发现她的眼睛果然不同以往,心说原来这就是色眯眯。

“问都哪里就教到哪里。”杨侗看向杨侗道:“峥儿,今天给你一天假期,不用去学知识了,在宫里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耍。”

“知道了,父皇。”杨峥点了点头,乖巧的站在卫凤舞身边。

“先去把衣服替了,身上都是臭臭得火锅味。”卫凤舞白了儿子一眼。

“孩儿告退。”杨峥一溜烟跑向外面。

“夫君,你想让儿子当纨绔子弟啊?”杨峥离开之后,卫凤舞有些埋怨道。

杨侗摇头道:“小孩子求知性强,满脑子都是为什么。你越是遮遮掩掩,他越是好奇。与其让其他人误导,倒不如由父母给他比较准确的解答。”

“这……”卫凤舞闻言怔了怔,随即瞪了丈夫一眼:“那你干嘛说我色眯眯的看着你?”

“难道不是吗?”杨侗看了她一眼,调笑道:“你现在这眼神,就是色眯眯的。”

“瞎说。”卫凤舞脸都红成了大苹果,嗔道:“姜尚书找你,说是工部何侍郎又发明了好东西。”

“好,我正有事情要找他们呢。”杨侗点了点头。

创刊物,自然少不了工部。

只是不知工部又发明了什么,杨侗心中充满了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