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79章:退往襄阳

大隋第三世 第779章:退往襄阳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舂陵的唐军大营建在湖阳县城以北、比水以南,只需往西南方向行军两百二十多里,即可到达襄阳,荆王李孝恭掌军、驸马柴绍管政,两人配合默契,将舂陵军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和朝野上下一样,李孝恭和柴绍也在关注杨侗和二吐联军之间的战事,但他二人现在最关心、担心的问题,能否将这支军队完整的带回襄阳、带入益州。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他们没有被休战协定的迷蒙遮蔽双眼,他们一致认为,隋军如果坐视他们安然回军,隋军如果不利用舂陵军撤往襄阳、失守营寨防护的契机将他们歼灭,那就是杨侗无能、杨善会平庸无知。

很显然,杨侗、杨善会都不是这类人,否则也不会在新野屯积数十万大军了。

如果说强大的隋军是他们转移襄阳的外敌,那么内部同样充满了不太稳定的因素,这十二万大军之中,大部分是萧铣帐下诸王带来的降唐之军,巴蜀、关中唐军只有五万人,其他七万要么是萧铣的军队,要么是强征入伍的南舂陵人,还有很多竟陵人、南阳人。

当隋唐休战协定签署后,尽管李孝恭、柴绍隐瞒了消息,但唐朝以荆北五郡换取半年休战时间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而且士兵平时要屯田,接触不少地方上的百姓,所以根本隐瞒不了,这个协定造成士气低落是一回事,关键是大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一旦撤离舂陵,逃兵潮难以避免。

大帐内,李孝恭来回踱步,就在刚才,他收到了李建成的命令,让他们尽快退回襄阳,以免夜长梦多。

放弃舂陵西撤襄阳,对李孝恭来说,那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李孝恭担心的是他的军队,士兵们现在士气低迷也能保护稳定,是大家都认为他李孝恭可以带着大家回到襄阳,接受李建成的封赏,要是隋军突然来犯,在极度恐惧之下,他很担心军队崩溃。

对于他们现在来说,从舂陵湖阳到襄阳两百多里路,将是一条充满杀戮、充满死亡的逃亡之路,要是布置不当、应对不力,全军覆没的下场必将重演。

可是除了尽快率军西进襄阳之外,他们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这时,同样一筹莫展的柴绍在一旁说道:“殿下,末将觉得越拖下来,形势对我们越不利,首先,士兵士气低落是前途不明所致,当务之急是带着大家撤到襄阳,虽然会让士兵失望,但也让大家获得安全感,然后我们会同太子,于襄阳整顿军队,以斩去枯枝败叶、保留根须主干的方法剔除不稳之兵,留下的士兵将是忠诚大唐的精锐之兵。”

李孝恭麾下第一将卢祖尚也说道:“柴将军所言极是,隋唐两军处于敌暗我明之势,杨善会对我们知根知底,可我们既不知道隋军有多少人,也不知道他们何时来攻,正是这种未知,致使全军处于浑浑噩噩的恐惧之状,长此生活在高度紧张、恐惧的士兵,营啸都有可能,真要到那地步,不须隋军来打,我军自己都会在营啸中拼杀干净。李密的营啸,便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卢将军这话,也是卑职最担心的事情。”武士彟起身道:“我们现在宜动不宜静,只要我军动了,隋军也会跟着动,我军就处于主动地位。”

李孝恭点点头,苦涩道:“你们说的都对,都说到了致命的地方。可我们对隋军一无所知,实在太被动了,我很担心对方在唐子山一带拦截我们,那可是一马平川的旷野,对骑兵有着天然的优势。”

“那殿下是怎么想的?”武士彟知道李孝恭被罗士信搞过一次全军覆没,如今对骑兵可谓是深怀警惕。

“我是这么想的。”

李孝恭望着众人,忽然露出一抹笑意,“不管我们往西还是往南撤离,都在隋军的意料之中。不如我们反其道行之,杀向东边的汉东郡,然后绕过桐柏山,避开杨善会的大军,全力北打兵力空虚的淮安、颖川、荥阳,直接将战火烧到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当隋军前来围堵之时,折向东郡,据瓦岗为基,纵兵于青州,这是其一。其二、从汉东过安陆,直取江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相信那边的兵力不会太多,我们完全可以以战养战。”

“我个人认为南下的成功性更大、也更安全,因为隋朝收复江淮、江南的时间不久,地方百姓对隋朝的归属感远不如北方人,要是我们运作得当,最不济,我们也能占据九江、豫章、鄱阳三郡,利用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将扬州搅他个天翻地覆。”

众人一阵目瞪口呆,柴绍和卢祖尚对望一眼,柴绍连忙说道:“殿下,圣上和太子的意思是我们回襄阳,然后坐镇巴东,堵截隋军西进之路。”

“但巴东艰难,易守难攻,哪里用得着这么多士兵?我的意思是兵分两路,你带大军前去襄阳,汇同太子西进,我带一万精兵、三万荆州兵就够了。”李孝恭说到这里,忽然叹息一声,又说道:“从军这么多年,我真的很想打一场自由自在、无后顾之忧的仗。”

“作为一名将军,末将也理解殿下的心情,也想打一场不受朝廷遥遥掌控、遥遥指挥的仗,但是我李唐王朝真的经不起折腾了,如今益州内部兵力空虚,能用的军队全都压到隋唐边境之上了,但益州内部还有北镇军、独孤武都、太和军在作乱,甚至连僚人也被李元吉撩拨起来,与我大唐势如水火,这几股势力要是联手起来,益州必将烽火连天、民不聊生,防不胜防、打无可打。我们这十二万大军,堪称是大唐王朝至关重要的最后余力,是救命用的。”看了李孝恭一眼,柴绍继续道:“就算没有这些问题,殿下自问自己一下,你有把握避开遍布舂陵各地的隋军斥候吗?”

“这……”李孝恭叹了口气,他有自知之明,别看舂陵还有十二万大军,可底子已经让杨善会摸得一清二楚,军营四周,恐怕到处都是隋军密探,只要大军稍有动作,恐怕对方会在半个时辰内察觉,而他们差不多全是步卒,半个时辰的时间差,对于隋军骑兵来说,真不是什么难以追赶距离。就算如愿跳出包围圈,夺下整个江淮大地,他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占据这些地盘。

见到李孝恭也没把握,柴绍一脸苦涩的劝道:“殿下的想法虽然风险巨大,但也确实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太子还在兵力空虚的襄阳等着咱们一起入蜀,要是我们擅自行动,惹恼了隋朝,恐怕薛万均立即从淅阳率领大军南渡,集重兵包围襄阳,太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大唐失去的可不单是太子一个人。”

李孝恭心下凛然,作为李唐高层的旁观者,他比入局者看得清楚,比普通的旁观之人看到透彻,本有统一天下气象的李唐王朝从并州战役开始,便一直失败,最终奠定了隋强唐弱的局面,究其根源,不是杨侗有多狡猾、有多底子,而是高层决策失误,而是皇帝父子兄弟夺权、君臣夺权影响到了军国决策,平白给了隋朝破唐之机。

李建成若是出事,李世民和李元吉恐怕立即展开夺嫡大战,这可是灭国之祸。他以前一直以为李世民是个顾全大局的人,可是从他率军远走高飞一事上看,李世民显然也是个只有自己利益,不管大唐的死活的人。至于李元吉就更别说了,要才无才、要德无德,这种人若是上位,只会加速李唐的灭亡。

想到李唐王朝的处境,以及内乱的后果,李孝恭主战之念也淡了不少,不由得长长的叹了口气。

这时,卢祖尚和武士彟对望一眼,武士彟连忙劝说道:“殿下,柴将军所言极是,我大唐委实输不起了。”

李孝恭没有说话,他默默的走到门口,远远的眺望着北方。

在他看不到的北方,是杨善会的大营。

如同一头猛兽,随时会将他们撕成碎片。

这时,传来了亲兵的声音:“殿下,新野斥侯有情报传来。”

“拿进来。”

“喏。”亲兵快步入内,将一份情报呈给李孝恭。

李孝恭打开一看,脸色微变,隋军大营竟然有十三万人?但情报上说隋军大营从栅栏换成了高大坚固的板墙军营,这也让他稍微放心了一些,只因这种营盘偏重于防御,不过这也许是隋军的计策,让他们误以为隋军只守不攻,但不管如何,他已经拖不起了。

想到这里,李孝恭快步走到地图之前,按照情报所说,找到隋军驻兵之地,他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发现隋军的营地比两天前,又推进了几十里,从立营的两江口南下便是平坦大道,骑兵只要半天时间就能杀到襄阳。这是逼他退兵呢,不然就直接针对襄阳了。

思索良久,李孝恭转身下令:“传我命令,今晚出兵,南下至舂陵县,然后沿尽水西进,于蔡阳休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