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39章:枕边风

大隋第三世 第739章:枕边风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凌敬走后,吃了一半的杨侗也不饿了,处理起了政务。杨沁芳颇为忐忑的看着默不作声的杨侗,轻声问道:“真打啊?”

“你猜?”杨侗头也不抬,继续处理公务。

杨沁芳瑶鼻之中微微的哼了一声:“故弄玄虚,装神弄鬼。”

杨侗呵呵一笑,毫不在意的说道:“朗日赞普这算什么?是外强中干、声厉内荏的战术欺诈。只是他找错了对象。”

“是么?我看你才是外强中干。”杨沁芳不屑的说道,想到那人要嫁给杨侗的吐蕃漂亮皇姑,心中就是一阵不爽。杨侗没好气道:“吐蕃虽然纵横高原,但是相比于大隋,依旧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朗日赞普其实也并不想与我大隋全面开战。可是吐蕃内部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若是不开战的话,就只能通过和亲手段,与大隋成为一家人,利用大隋的力量和威望提升他在吐蕃的威慑力。简而言之,就是狐假虎威。”

“万一他真的倾国来战呢?”杨沁芳又问。

“我不怕吐蕃,我现在谁也不怕,大隋日益强盛的国力足以武装起庞大军队,同时开辟几处战场完全不在话下,吐蕃愿意来打,大可试试。”

杨侗淡淡一笑,又说道:“虽说吐蕃占据高原之利,隋军想要攻略吐蕃必然要逆势而上,多数人会出现眩晕、头痛、心慌、腹泻、疲乏等水土不服的症状。而王伏宝的军队长期在临洮、河源二郡活动,他们根本就不怕这种水土不服。第一军将士只要有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这一系列水土不服之症也会消失,这也是朕让裴行俨、牛进达先上高原的原因。只要朗日赞普的精锐之师在战争中受到重创,那个时候不需要我军进攻,各个反对他的势力必然群起而攻之,整个吐蕃瞬间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至于吐谷浑。”杨侗又分析道:“慕容伏允再怎么无疑,但他毕竟当了几十年的可汗,忠心耿耿的亲信不少,这也意味着杀了他的慕容孝隽不能令人心服,忠于慕容伏允的部落会脱离他的掌控、怕我大隋的部落也会自行其事;而吐蕃秘羌人有世仇,前不久又杀了吐谷浑很多军队,慕容孝隽与吐蕃合作之举,又令一部分人心寒厌恶、同床异梦。要是慕容孝隽败一仗,那将会是吐谷浑的末日。说到底,吐蕃和吐谷浑都是拿国运在赌。”

杨侗轻描淡写的说着,却听得杨沁芳长长的睫毛一阵乱跳。

这家伙实在太阴险了。

“对了,小舞训练得如何?”

杨侗心疼媳妇,不忍心观看,但他却知道阴明月、水天姬两个娘们,没有因为卫凤舞是皇后而减少训练量。

“还行,都坚持了下来。”杨沁芳回了一句,忍不住问道:“你不会真的让她也去吧?”

“她爱去就去好了,这有什么?”杨侗无所谓的说道:“皇祖父打仗的时候,哪次不是带着皇祖母?”

这话真是不假,杨广不管是出巡,还是打仗,都带着老婆儿子一起去。他的大姐杨丽华因为夫家男丁被父皇杨坚杀了干净,一直郁郁寡欢,杨广为了排解大姐心中郁闷之所,每次出征、巡视也都带上。

结果在远征吐谷浑的时候,大军没有在战场上损失多少人,倒是班师还朝时,隋军路过大斗拔谷的时候,七月盛夏忽降暴雪,暴风雪袭击了凯旋之师,一夜之间冻死了数万人,马驴皆冻死殆尽,杨广夫妇也差点冻死,而身体羸弱杨丽华不幸病死途中,回到大兴后,下令官员置办葬仪,遵照杨丽华遗愿,将她与宇文赟合葬在定陵。

但要是换成现在,肯定不会军士大面积冻死的与日见,因为大隋已经大面积种植了“白叠子”(棉花),棉布低廉的价值、优良的质量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棉布虽不如绸缎华丽,但轻便贴身,穿起来更加暖和,价钱却十分便宜,普通老百姓人家亦能添置两三件,就算买不起,也可以自己种植,将棉花填入面料之中,制成棉袄、棉被保暖。

这些年的冬天,大隋北方未如以往那般冻死无数,棉花可以说是立下了大功。

这当然也是杨侗的功劳,在这之前,根本没人谁能想到这种源自西域、只能当景观来看的“白叠子”经过脱壳去籽之后,居然能够成为上好的保暖之物。

只此一项,也使得当世百姓对发现棉花、种植棉花、脱籽机器,组织人手纺织棉布,并加以推广的杨侗顶礼膜拜。

不过杨侗为免百姓占用良田种植棉花,还专门颁布法令,要求百姓只能将棉花种植在山岭荒坡等贫瘠之地,绝不能侵占肥沃农田,免得粮食产量骤降。

听到杨侗这么说,杨沁芳略略松了一口气,卫凤舞去不去,她不想管,也管不了。

她最怕的是杨侗出征的时候,把她扔在大兴,既然皇后也去,肯定少不了修罗卫,立即笑着说道:“我只是问问而已。明月姐能够杀出一个明月郡,小舞未必不能打下一个凤舞郡。”

“对了,那个麴伯雅最近过得如何?言行举止,可以什么不妥之处?”杨侗忽然想到原高昌王麴伯雅。那老家伙去年向宗正寺上书,请求回乡祭祖,但恰好遇到吐谷浑洗劫丝路上商队,杨侗怀疑他在其中扮演什么重要角色,不但不答应,还派人暗是监视,要不是杨沁芳提起,杨侗都把麴伯雅给忘记了。

“麴伯雅言行谨慎,并无不妥。接触的人也不多,没有发现他有异常之处。”杨沁芳答道。

“倒是一个聪明人。”杨侗说道:“既然他没问题,就把监视的人撤了吧。”

“那老家伙贼眉鼠眼的,肯定不是好人,要是不让他回去祭祖,天下人会说我们没有胸襟,可一旦放他回去,他一定会鼓噪死忠分子捣乱。依我之见,你干脆放他回去祭祖,以全大隋重孝美名,然后派‘山贼’在半路上一刀两断、一了百了。”杨沁芳建议道。

“……”杨侗拿这暴力妞没办法,只好说道:“没必要这样,因为在大隋百姓心中,他只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我不杀他已是法外开恩,自然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杨沁芳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没几个皇帝真正做到,汉武帝用金日磾、北齐名将斛律光是高车人,而我们一家子,除了两位太皇太后、清华、月仙,没一个是纯正的汉人,这又怎么说?反观晋朝司马氏,不光是同族,还是同宗,结果搞了一个八王之乱,将大好河山弄得支离破碎、民不聊生,国力消耗殆尽,隐伏着的种种矛盾爆发,直接导致了西晋亡国,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差点灭种的五胡乱华。可见过度搞种族歧视,是没用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本没错,但很多时候,这句话是一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而时常挂在嘴边。”

“挂在嘴边有何意义?”杨沁芳从小就喜欢杨侗高谈阔论的样子。

“当他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时候,错的就是未曾受到天朝上国感化的异族,而异族之所以野蛮凶残,是朝廷感化力不足。这样一来,他不但逃过罪责,还会说加大感化力度,以怀柔之策感化其心、安抚其民,不能强加武力,最终成为高高在上‘仁义道德谦谦君子’。”

杨侗说道:“我们大隋是立于寰宇之中的泱泱大国,要放眼四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己用才是王道。而且我大隋境内,就有很多忠心耿耿的民族,难道我们要把他们杀个干净?”

“当然不能。”

“所以我们对不服从我们的民族要先兵后礼,打爬了反动分子,再将怕了我们的人纳入大隋,然后以文化去教育他们、同化他们,这比种族灭绝要有效得多。过度的杀戮只会加大彼此之间的仇恨。”

末了,杨侗补充道:“你还小,多读点书。”

“……”杨沁芳气得面沉似水,美好心情和甜美笑容全都跑到九霄云外。她气势汹汹的站了起来,将杨侗面前尚未动过的茶杯一口喝干,然后抓起茶壶走了。

同一时刻,还有一个人的心情比杨沁芳更加不美好,那就是还在襄阳的大唐皇帝李渊。

他此时正在尹德妃的寝宫里,整个寝宫十分安静,屋角处的香炉青烟袅袅,全殿弥漫着一股淡淡檀香,地上铺着西域地毯,色彩艳丽的蜀锦充着幔帘,大殿上方的长长丝幔坠着几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淡淡清辉洒向大殿每个角落。

大殿中间垂下的厚厚幔帘将大殿一隔为二,十六名宫女站在幔帐外面,手捧各种用具,静候圣上和娘娘召唤。

而在幔帐之内的玉阶之上,放着一张象牙金丝床,床上挂着夏季芙蓉帐,李渊躺在尹德妃半掩半露的雪白大腿之上,由尹德妃轻柔的为他按压太阳穴,而张婕妤轻轻地为了揉腿。

她们二人原是晋阳宫女官。当初杨广喜欢讲究排场,到处大修行宫,然后按照礼制广选秀女入宫,但他本人却又不好色,十多年的皇帝人生要么花在战争之上、要么花巡视之中,致使无数美若天仙的秀女沦为摆设,尹德和张婕妤就是众多摆设之中的两人。

而李渊却是一个极为好色的人,做臣子时,他要以窦家为后台,不敢放纵自己,但窦皇后病逝以后便本性毕露,当他起兵选择、当上皇帝,更是肆无忌惮地临幸宫妃,其中又以张婕妤和尹德妃最受宠爱。

尹德妃和张婕妤都是极为聪明的女人,虽然她们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间左右逢源,大捞好处,但她们知道自己的未来由李渊的地位决定,因而很多核心机密都没有透露出去。

“圣上,睡一会儿吧!”过了许久,尹德妃见李渊睁着满布血丝的双眼,轻声劝他。

“朕睡不着啊!”李渊低低的叹息了一声。

自从决定迁都以后,他就试探性的撤走汉水防线上的军队,淅阳郡郧乡之军撤入西域丰利县,淅阳武当、均阳的军队撤入襄阳阴城,对岸的隋军的的确确信守承诺,没有横渡汉水追击,但是郧乡一万五千名精兵中了北镇军的他在他埋伏,逃到丰利的不足千人,余者要么阵亡,要么当了逃兵。武当的一万五千士兵也遭到将军伏击,要不是均阳主将张士贵救援及时,也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尽管如此,可也损失了一半的兵力,粮食辎重尽数落入了北镇军之手。

李渊已经有三天没合过眼了,一双眼睛布满血丝,头发也白了很多,他其实也想放下一切大睡一场,可严峻的局势使他根本睡不着,一合上双眼,就会从一个个噩梦中惊醒。

他现在有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虽然李唐上下还有二十多万大军,但这些军队多是不经战阵的弱兵、新兵,真正精锐之师只有六万,如今全在舂陵防御杨善会,更要命是李世民的出走,使李唐上下流传着李世民反唐降隋的流言,这股流言蜚语根本禁止不了,因为李世民确实不经朝廷同意,擅自带很多军队去了宕昌,而李世民这一举动也动摇了李唐上下的信心,毕竟连皇帝最重视的儿子都‘反’了,大家怎会对半死不活的李唐王朝有信心?

不利的局势和每天传来的各种不安消息,让李渊觉得自己被处以‘秋后处斩’的死囚,一天天等待从叛亲离那一刻的来临,他现在沮丧、颓废到了极点。

如果当初能够听从李建成和刘文静之劝,集中兵力攻打朔方梁师都,而不是全面开战,就能以绝对实力一统雍州,还能在并州战役发生之初,及时派遣军队横渡黄河,借雀鼠谷之险,守住并州南部……

如果他不搞什么帝王之术,刻意模糊诏命,使裴寂夺了李神符兵权,防御合理的并州也就不会失守……

如果……

如果不是过多的干涉军事,李孝恭也不会在淯阳全军覆没,东征也不会那么惨……

所有的如果,都代表着他李渊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决策,甚至只有走对其中任何一个如果,那李唐王朝绝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可惜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现在,李渊统一天下的野心完全消失了,他只想保住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至于李唐未来,已不是他管得了的事情了。但他又不甘心放下一切,真的万事不管,因为经过李世民‘叛变’一事,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哪怕李建成再孝顺也不行,他担心放下权力以后,李建成把他弄死。他想把一些军队带去益州,这样才有安全感,可一天比一天不好的局势,又让他食宿不安、坐卧不宁。

“圣上,要不我们早点去成都好了。”尹德妃鼓起勇气道:“晋王殿下在军中的威望远非齐王可比,军中大将要是受他蛊惑,益州很快就会落到他手里。益州四面环山,只要他守住一个关隘,纵有百万雄兵怕也打不下来。”

李渊闻言,心中一阵颤抖。

是啊,那逆子现在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的?真要堵死入蜀通道自己死定了。而建成纵然背叛,但只要益州在手,他也是进不去,这又何惧之有?念头至此,李渊心中豁然开朗,一股难言的倦意涌上,就这么睡了过去。

……

三天后,李渊再一次被迫迁都,带领大队人马,离开繁华的洛阳,溯长江西进,朝成都而去。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