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37章:启用虎弟

大隋第三世 第737章:启用虎弟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大兴宫千秋殿中,摆放着一架巨大的沙盘,西海、河源、且末等边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大家眼中。

有心人都注意到西海东部和河源郡,是五山夹三原的格局,自北向南,分别是祁连山、青海平原、青海南山、大非川、鄂扎山、良非川,最南部则是黄河和唐古拉山,进入三大平原的通道要么是河谷、要么就是两山交汇的平缓地带。

五山、三原最关键的莫过于大非川,它位于青海南山南部,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城,由此往西可至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于阗,东北方向的赤岭和青海南山东部交接之处便下南下通道,由此向北,则是青海平原。而大非川南下之路则是鄂扎山和大非岭交汇之所,南下可至良非川,再往南则是吐蕃北上的必经之路——柏海以东的黄河口多玛,可以说,大非川战略地位之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实事上,于阗商人进入大隋的丝绸之路,现在走的也是‘且末郡—柴达木盆地—伏罗川城—大非川—西平郡’这条道路,比起河西走廊要省去数百的路程。

自从吐谷浑败退南方以后,西北地区的战略首要之地则是由西海郡大非川变成了南方的良非川,也是杨广设置的河源郡,可是直到今天,西海、河源二郡都类似于放任自流,虽有官吏和郡兵,但却没有得到大隋王朝引导式的开发,游牧民族依旧还是以放牧为生,这对大隋的真正掌控着实不利。

看着沙盘上的地形,杨侗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积贫积弱的吐谷浑将亡不远了,要是他与我大隋作战,必死无疑,就算没有与我大隋作战,恐怕也被吐蕃吞并。也就是说,西海地区未来的敌人将会是吐蕃等南方之敌,然而光靠驻军防守杳无人烟的西海、河源二郡是根本无法长期守土的,尤其是河源郡,后勤供应路线长,沿途道路艰险,不利于屯兵戍守,所以朕打算从河西走廊内的郡县迁出一些百姓前往屯田,一则是将这些地区开发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大隋领土内能提供赋税的真正领土;二是吸引常住人口化游牧为农耕,统一接受文化教育,从而实现归化的目的;三是让边军自给自足,减少朝廷自雍凉地区运输粮食的压力。与此同时,在河源地区战略要冲修建烽燧,并建立严密的烽燧管理制度,加强对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这样吐蕃将再也不能随意引军入境,有这些防要塞的存在,也为我军在战争突然暴发之际,拥有反应调度时间。”

说到这里,杨侗扫了臣子一眼,接着又说道:“只是那里虽然早已是大隋国土,且已经开通了官道相连,但是问题同样不少,南方的吐蕃、吐谷浑就不说了,甚至本地还有不服从朝廷管教的部落,西海还好一些,因为战马和盐场的缘故,开发得不错。而河源乃是地区战略要冲,所选官员不仅要精通治理之道,还要能够国地制宜的解决民族纠纷,又要具备出色的律法、军事、教育等等能力,而之前委派的太守,明显没有这个能力。杜楚客,朕打算让你当西海郡太守;李客师,朕打算让你担任河源太守,你二人意下如何?”

事实上,史上名将黑齿常之也是么干的,它在河源郡采用了屯田的方法,解决河源军的粮食供应难题,同时,增设烽火台、戍守点七十余处。在河源屯田五千余顷,每年收获粮食五百余万石。如此一来,既解决军队的后勤供应,又巩固了边境安全。

而杨侗通过王伏宝反馈过来的情报得知西海、河源百姓十分拥护大隋的统治,所以多了归化这一条。

关键是大隋时期的文人不比后世,皆是上马能平贼,提笔能治国的将相典范,李客师、杜楚客在史上都是以军功入相的人物,两人应该可以把西海和河源打造成自给自足、国泰民安的铁桶江山。

正愁没有机会的李客师、杜楚客心中大喜,同时上前一步,躬身道:“微臣愿往。”

“好,此事便就此决定。”杨侗点了点头,看向众人微笑道:“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圣上。”李客师拱手道:“微臣有话要说。”

“说吧。”

“喏。”李客师说道:“从益州、荆北逃入关中的百姓不少,一些人还得不到妥善安置,这些人比起已有田地的河西百姓更加容易说服…微臣以为为免惹来不必要的骚乱,让这些人迁移即可…”

“河源苦寒,荆州百姓怕是适应不了,难以生存。而益州之北的气候相差不了多少,微臣认为益州百姓前去更加合适。”魏征这时说道:“另外可以以多分土地为条件,鼓励河西百姓迁移。”

“准奏。”杨侗看向李客师、杜楚客,说道:“愿意前去西海、河源者,土地翻倍。能说服多少人,就看你二人的本事了。别让朕失望。”

“微臣绝不负圣上所托。”李客师、杜楚客郑重应道。

西海、河源交给李客师、杜楚客之后,杨侗也放心了,这两人的本事绝对不差,只不过李靖、杜如晦锋芒太盛,导致当弟弟的,被压得星光暗淡。杨侗相信这二人到任之后,再加上朝廷的支持,定然可以做出一番伟业,杨侗对他们只有三个要求,一是尽可能的以夷制夷,调动当地青壮荡平不服从大隋的反动势力;第二要尽可能的开发这两块宝地,两年之内,他要看到这二郡每年为大隋贡献无数资源,无论是粮食、食盐、战马、特产,还是奴隶,凡是对大隋有利的,杨侗全都需要;第二、则是让二郡的游牧百族以屯田之地为中心,慢慢地定居下来,将他们的子弟统一教化,最终达到说汉语、写汉语、学汉礼、穿汉服,以大隋为荣的目的。

若非当年的大隋的实力不济、人才太少、地盘太广、敌人太多,杨侗只能从边郡开始治理,委派文武双全的薛万述治理且末郡、刘大俱治理鄯善郡、李客师治理明月郡、孟孝敏治理伊吾郡,如今这四个边郡蒸蒸日上,又因位于丝绸之路之上,已经成为西北方向富足之地,令西海、河源百姓艳羡不已,有这些成功案例让百姓羡慕,治理起来也会容易无数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