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33章:偏见

大隋第三世 第733章:偏见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秦大将军追随圣上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独自领兵以后,先在塞北大破突厥二十多万,现在又在南疆破敌二十余万,如此纵横南北的盖世功绩,我大隋立国以来,也只有杨素做得到。秦大将军所立之功,远远超过杨素,这可是本朝罕见的帅才。”

说这话的不是杜如晦、也不是魏征,更不是凌敬,竟然是大萧后,只见她一脸激动的说道:“圣上,今天是我皇族多年来首次拜祭父皇,刚刚拜祭完毕捷报即至,捷报之中又提到我大隋军队撤离不久,山体立即滑坡,淹埋叛军,这或许是父皇在天之灵护佑,所以秦大将军不仅是大帅,还是我大隋的福将,理当从重赏赐。”

众人不禁将目光看向了杨侗,大萧后说的大家都明白,只是将所有功劳都归在秦琼头上,对主帅张镇周是不是有些不公?

不过,平南之战好像都是秦琼一个人在立功,这家伙实在太猛了,把所有人的光彩都夺了个干干净净。不赏肯定不行,赏吧,貌似秦琼已经到顶了,怎么赏??

“……”杨侗忍不住看向文帝墓碑,心中也不自禁疑神疑鬼起来。

虽然他知道山体为何滑坡,但正如大萧后所言,这山体早不滑、晚不滑,偏偏是在隋军退走以后滑,难道真是天意?难道真是文帝在保佑不成?

良久,杨侗笑着说道:“叔宝此战,实在太精彩了,为我大隋南方扫平了最大的敌人,无论如何都应当予以奖励。”想了一想,又说道:“自今以后,国公之爵以美称为尊,,地名和功劳威望之封并列其次。即日起,秦琼的胡国公爵位改为冀国公。”

众人倒是没有意见,因为美称本身就极为罕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超过另外两种,只不过一直没有形成规则罢了。

“秦琼手持‘圣武三十势’天勇刀,朕加封他为‘圣武三十六天罡’天勇护国神将。礼部将他所立之功传檄天下以示褒奖,同时也是振我大隋尚武精神。”

‘圣武三十六天罡’早已闹得沸沸扬扬,文臣之中最受拥护的莫过于杨恭仁、其次是韦云起和‘百战百胜’的牛人杨善会;武将则以秦琼呼声最高,排名第二的居然不是罗士信,而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阴明月和水天姬……但不管文武,直到今天还没有定出一人。如今秦琼成为第一个上榜天罡,那是天大的荣耀,比起左卫大将军、翼国公更加让人艳慕。

“喏。”杜如晦连忙应道。

“对了,天罡画像由朕亲自手绘。”杨侗的素描水平可不差,他自己画的话,画像一定比传统的意境画更像本人。这一刻,便是魏征、杜如晦、凌敬、裴行俨、牛进达都吃醋了。

杨侗看了看山下气势宏伟的建筑建,又说道:“着令工部在山下修一座‘镇国神殿’,专门悬挂天罡画像,等以后…再塑琉璃神像。”

“圣上英明。”众人明白杨侗的意思,这所谓的镇国神殿,其实就是镇国神庙,这可比什么谥号实在得多,享受皇族香火等于是封神了。

而事实上杨侗也确实是这意思。子孙后代拜祭国之英雄,比起拜虚无飘渺的神佛强百万倍。

“此番平南之战,张镇周、房玄龄、左天成、冯立、徐世绩等将也是功勋卓著,等到他们凯旋归来,朕再一一嘉奖。”倒不是杨侗偏心,实在是秦琼这家伙太能打了,不说这一次,林士弘的主力也是他解决的,大萧后说他纵横南北,真的一点都不假。纵观大隋上下,貌似也只有杨素达到秦琼这个高度。

此间事了,杨侗又带着一家子拜祭了杨昭,然后和老婆孩子拜祭卫玄、阴世师、骨仪……

看着屁颠屁颠跟着自己的杨峥,杨侗问道:“峥儿,最后都学了些什么?”

“学了很多。”

“是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确实有。”杨峥点了点头。

“说来听听。”杨侗笑着说道:“我学问虽不如诸多大儒;但论及见识、眼界,放眼天下,强过我的也没几个。”

“前不久虞先生教了一些儒学,但孩儿觉得儒学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作为杨侗重点培养的儿子,杨峥年纪虽小,但显然是学了不少知识,一听父皇有了考较之意,顿时神采奕奕。

杨侗问道:“你认为哪些是自相矛盾。”

“比如说‘亲亲相隐’和‘大义灭亲’,就是自相矛盾的存在,着实是令人费解。”

杨侗无语了,虞世南这家伙竟然教一个屁大点的小孩‘大义灭亲’?这老头到底要干嘛?

不过儿子既然问到了,杨侗也不能避而不答,可是‘亲亲相隐’和‘大义灭亲’哪怕是到了21世纪也说不清楚,这让他如何解释?

想了一想,干脆偷换概念的问道:“那你以为儒学是一门什么学问?”

“治国之学。”杨峥答道。

“治国之学?”杨侗嗤之以鼻:“《论语》读了吗?”

杨峥点头道:“孩儿已然通读了,其意也很简单,就和父皇的写的《三字经》一样,都是教小孩做人道理。”

“那我问你,《论语》有哪句是教你治国的?”杨侗再次反问道。

杨峥想了老半天,不太确实的说道:“好像没有。”

“正如你所说,《论语》记载的是孔圣的感悟,他教人如何做人、做好人。而人们也常先做人再做事,这话确实没错,因为做人的行为准则是让你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是让一个人能够判断是非对错。但是会做人的人,未必能做事、会做事……就拿著名的诗人、大儒薛道衡来说,此人德高望众、人品也无可挑剔,却把一点小事情处理得一塌糊涂,更遑论治国了!”

“这……”杨峥小声问道:“不是说他得罪了先帝吗?”

“无稽之谈。”杨侗摇头道:“先帝还在扬州当晋王的时候,薛道衡就不只一回得罪先帝,但先帝爱惜他的才华,始终亲厚有加,先帝即位后,依照文帝对薛道衡的处罚,命他去岭南上任,意思是随便做个样子,然后调他回京当秘书监,他当了一年,就辞职不干了,先帝也没有为难他,召他回京养老。但这老家伙一点都不安分,没事就写诗讽刺这个、讽刺那个,几乎将所有人都得罪了个遍,几乎成了人人喊杀的过街老鼠,先帝还是舍不得,让他写篇文章歌功颂德,只要写了,那么先帝就能以此为名,狠狠地夸他一回,这样,别人也不会要他老命。可是他上奏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把文皇帝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但话里话外都和《鱼藻》类似,就是怀念武王讽刺周幽王的!然后,大家就抓住这一点要他死。当一百个人之中,有九十九个人要他死的时候,先帝也没办法。”

“这就是父皇所说的会做人,不会做事吗?”

“对,其实真要追究起来,他连人都不会做,不然也不会人人喊杀喊打。”说到这里,杨侗又说道:“咱们估且算他会做人,但他确实是不会做事,这种人要是当县令,估计要把同僚得罪惨,大家相互看不顺眼,连整个县的事情都无法正常运作,试问,这样的人能治国吗?”

“这…孩儿不知道…”杨峥太小了,还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总之,四书五经等等儒学都是做人的道理,却没做事的方法。你要是一个县令,你要怎么治理一县?”

“明正典刑、明察秋毫、惩恶扬善、鼓励耕作、教化百姓……”杨侗滔滔不绝的讲了一堆。

杨侗笑问道:“那你说的这些,有哪一条和儒学有关?”

“教化百姓!”杨峥倒是学了不少,仔细想想,跟儒学沾边的好像就是教化百姓这条。

“要是百姓一家人饿得快死了,他们能接受你的教化吗?”

“这一家肯定要找吃的,根本没空听我教化。”杨峥说道。

“这就对了。”

“那儒学岂不是半点用处都没有?”

“当然不是,它教你孝敬父母、热爱自己的国家、爱护自己的子民…这些就是做人的道理。怎么没用?”

“……”杨峥一脸句号。

“很多知识,还不是你这年龄能够理解的。不是说你笨,而是你太小了。”杨侗哈哈一笑:“回到你最先的问题,你说的‘大义灭亲’并非是儒学,而是法家之言,至和儒学相冲之处,可拆分开来,一为德治,一为法治,此乃儒家可使百姓知礼仪、懂大义,乃是立身之本;若想百姓生活富足,需农家、墨工、商家;若要天下太平,需要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若要百姓身体好,需医家治病;若要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需兵家练强兵;若想知道明天是否有雨,需道家、阴阳家……总这不可独尊某一家学说,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那佛家呢?”

“佛家?没用。”

“佛家导人向善。”

“剽窃儒家的。”

“佛家让人不要争强好胜。”

“剽窃道家的。”

“佛家……”

“剽窃……”

最后,杨峥说道:“那不是强盗吗?”

“你这话,还真没冤枉佛家。”杨侗赞许道:“它打着孝敬佛祖旗号谋夺百姓血汗钱和田地、打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旗号包庇杀人犯、打着‘佛度有缘人’的旗号把人家孩子骗去当光头佬、打着‘修行不够、心不诚’的旗号诓骗成不佛的小光头和百姓……”

“真可恶。”杨峥一脸厌恶之色的说道:“那它会什么?”

“会骗钱。”

“难怪父皇要禁光头佬……”杨峥气愤填胸,双眼喷火:“实在太可恶了。”

“夫君你这样不好吧?”卫凤舞好笑的看着父子俩。

“事实就是这样。”

“好歹人家也是百家……”

“它有资格吗?”杨侗摇头道:“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了,那时候,这个歪门邪道还不知在哪呢。进入中原以后,才偷这家、偷那家,东拼西凑成现在这模样。”

“偏见。”卫凤舞懒得理他了。

……

或许,杨侗的偏见引来了佛祖的愤怒,就在他高谈阔论,说佛家万般不好的时候,一只来自西海郡的信鹰飞往大兴城,尊佛教为国教的吐蕃踏上雪域高原,正往北方而来。

感谢书友‘剑魂平台’大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